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小户安好 >

第15章

小户安好-第15章

小说: 小户安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丫也不知道说什么,她睡过去才一会儿,现在正是困顿的时候,因而懒懒的并不想说话。
“青玉去把你娘叫过来,就说我选好了”这时美人祖母发话了。
“诶!”青玉应了后忙往隔壁跑过去。
“你要是还困,就再睡会儿,午饭还早”美人祖母拍拍丫丫的肩,然后让她躺下盖上被子。
懒进被窝里的丫丫并不知道牛婶儿是什么时候进来,也不知道美人祖母和牛婶儿商量了什么。人都说春困春困,丫丫发觉,她不仅春困,似乎还冬眠。
十月三十是家中祖父的忌日,家中也只有祖父一位祖坟,似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先祖。祖父葬的位置离四沟并不远,绕过四沟底的那座山岗就到了。年年清明都要过来,年关的时候也要过来,大家都知道该怎么走。四哥儿背着丫丫,王氏搀着老王氏,大郎提着装着饭菜的篮子,五哥儿手里拿着几根刚砍回来的新鲜翠绿的竹子。
匆匆的往山岗上赶,要在午时之前赶过去。若是太早起了,外面太冷孩子们受不住,所以这都快中午了,才赶到。点了香,摆了饭菜,阿爹还烧了竹子,大家把头都磕了。然后才慢慢的往回走,这时候山上的虫鸣已经很少了。大部分虫子在秋天的时候都死在了土里。
就好像在这里人的生命往往葬送在了最丰收的季节里一般。
四沟的土地很肥沃,往回走的时候,路过自家种的麦田。阿爹每日都要在这里拔草,地里的草才没有和麦子长的一样高。家里的除了做饭的柴火其他的一概都是在山上捡的树枝,地里的藤禾都是要烧了肥田的。毕竟家里的人口虽多,农家肥也不少,但相对于来年开春要种的十亩水稻来说,还有些不够。
远远还在家门口的那个下坡一百丈处,就看到屋子前面站着十多人。大郎和大哥儿赶紧快步走过去,是十多位军爷,排头的那个正是前些日子到五沟村里来买粮食的那位。
“各位军爷不知到小民家来是做什么?”大郎小心翼翼的问道。
那排头的那名军爷没有答话,只是把大哥儿上下打量一番,然后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有多大了?”
大哥儿有些纳闷儿,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说“我叫王武,今年虚岁十七了”
那位军爷拍了拍大郎的背,连连点头道“嗯,不错,不错”
然后这才向站在一旁急的一直搓手的大郎说道“七月上你家买粮的时候不是说你家中还有稻草吗?我让你好好存着存好没?”
“存好了,存好了”大郎连忙点头。然后带着军爷绕道砖屋的后边儿,那边儿高高的草垛子垒的好好儿的。那军爷伸手到草垛子的底部扒拉一看,稻草保存的极好,连连点头。
“这些稻草我们买了,这是一两银子”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两银子递到大郎的手上。然后挥手吩咐其余的士兵去搬稻草,然后走到大哥儿面前,像个长辈一般的问道“王武,有没有志向参军呐?”
还没等王武回答,大郎就有些急了
“军爷,每年的徭税我可是都交了的!”住在边关最重要的就是徭税,而且还要按人头交,一人三百文。若是交不上那就只能在冬麦种下后去城墙那边服徭役,一直到年关回来,要服两个月的徭役。
若是家中的人口太多,徭税又交不上,服徭役又做不完,那就只能去参军了,参军一人免家中徭役三年。
“哈哈,大郎兄弟不要激动,你家王武可不是做的那种士兵,是要做精兵营的预备队”那位人到中年的军爷笑着说道。
只是大郎和大哥儿没有听懂,都迷惘的看着军爷。
“上个月的二十八你和张鸿朗那个臭小子是不是一起在闹市里拦住了一匹马?”军爷见状提醒道。
这下两人恍然大悟,上月二十八的,可不就是丫丫生辰上街的那一回。
“我们头儿听说了你在闹市里拦马的事,觉得你身体条件不错,所以想让你去精兵营的预备队试一试,做一些训练后看能不能进精兵营”军爷见王武已经是两眼放光了,但大郎还是很犹豫便加上一把火“那张鸿朗已经去预备队了,表现很好,准备进精兵营了”
顿时大哥儿的目光更是坚定不已,他老早就羡慕那些能拿着长枪杀蛮子的人了。又听说了郎家军的厉害,能进郎家军当然更是热血沸腾。
转而朝着还在犹豫不决的大郎跪下
“阿爹,让我去吧!”
大郎虽说也想儿子去杀那千刀万剐的蛮子,只是这自古征战几人回,他担心儿子的性命呐。还是有些犹豫的做了不了决定。
“让他去,大郎,好男儿志在战场!”老王氏站在茅屋里等士兵们把屋后的稻草都搬空了,这才出来,斩金截铁的说道。
大哥儿又朝着出来的祖母和娘亲又磕了几个头。

第二十八章 不许偷看我家妹妹

“大哥儿,祖母在这里说了,你若是进不了精兵营,你就回来,以后别再有去战场杀敌的念头,因为你去了也只是被敌人杀的结果!”老王氏叮嘱道,然后朝着军爷一鞠躬“军爷,这是我王家的长子,往军爷往后多多照顾一二”
军爷连忙回礼,只是眉头却皱了起来,要知道这一旦参了军没有打胜仗哪有回头的道理。这就想当是逃兵,处罚是很重的。罢罢,这小子是自己看重的,要是进不了精兵营就让他在军营里当伙头兵吧。
大哥儿就这样只带了几件衫子,几双鞋,就头也不回的跟着那军爷走了。留下家里的一干人等望穿了那天地的荒凉一色。
夜里,老王氏找来还在那里抹泪的王氏,嘱咐她去张哥儿的屋中去说一说。张二哥儿先进了精兵营,拜托他帮忙照应一二。
王氏连忙擦干了眼泪,拿篮子装了十来个鸡蛋就过去了。不多时张鸿云就跟着来到了王家“王祖母,那军爷说张鸿朗去参军了?”张鸿云眉头皱的老高,张鸿朗拿懂得什么行兵打仗,只是好舞枪弄棒罢了。而且他不是在城里武馆学习,怎么会变成参军去了呢?
“嗯,那位军爷说,张二哥儿早进去了,说是要成了精兵营的士兵了!”老王氏想了下那位军爷的话然后说道。
“那个混账!”张鸿云这时候也不温文尔雅了,忍不住骂道。然后就要起身告辞看样子是准备连夜杀到城里去,找那张鸿朗。
老王氏见张鸿云的模样,就估计到这张鸿朗怕是瞒着张鸿云偷偷去参的军。这事儿虽说做的不对,可事儿已经做了还能怎么样“张哥儿别急,你现在去有甚用?莫不说城门已经关了,就是城门没关,那张二哥儿已经入了军籍,难道能退出来?”
张鸿云气的狠捶了下桌子,这才又坐下来“不是我太过担忧,这鸿朗哪是什么带兵打仗的料子,为人鲁莽又好义气的!”
“我家王武还不是一样,就他那脑子,容得下几个葫芦?我只盼着他能做个将帅亲兵就好”老王氏叹口气,摸摸心肝,她又哪里想让大哥儿出去受这个苦。可男娃哪能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出外闯一闯,心就和那一亩三分地一般,永远都看不到这广阔的原野。
他又是老大,得带着底下的弟弟妹妹们。要是他的眼界都只有舴艋那么大,弟弟妹妹们还能大到哪里去?
张鸿云在王家被老王氏开导了一番,这才平静了下来。得知自己就是明日去也没什么结果,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只能是过去看看他叮嘱叮嘱,盼着他听的进去了。
新衣衫做好的时候,正值年二十六,王氏去磨了豆腐又做了几双鞋。想给大哥儿带过去,却听那军营里的人说大哥儿已经进了精兵营里,这时候已经开拔到边疆去巡逻了。只得稍了些杂物回来。
紧赶慢赶的赶回家里来,就听到屋子里面倒抽一口凉气的声音。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儿的王氏也不顾得寒气了,连忙推门而入,砖屋里大炕烧的暖和,热气迎面扑来。王氏见到眼前的玉娃娃惊住了,直到那玉娃娃软软的叫自己“娘亲”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把门关上,又脱了外面沾了雪得衫子,过去抱。
前儿总听人说,哪家姑娘美啊,眼睛水汪汪的,跟个小水潭子般。她倒没太在意,这回冷不丁这么一见才真是觉着了,往常蒙着眼罩的丫丫也就个头小一点儿,皮肤白一点儿,没看出是个美人坯子。今儿这么一看,哎哟,那眼睛都能溢出水来,眼睫都能碰上眉毛。这么长的眼睫一点儿也没觉着怪,就觉着好看。
美人祖母捧着丫丫的脸细细的看了看,眼睫重长还不错,就拿那烫了的黑炭棍儿把眼睫烫弯了不少。丫丫眨巴眨巴眼,这药膏是不是还有副作用哩?她怎么老觉得泪珠子要掉下来?幸好眼睫够长这才没滚下来。
藏青色的大棉被盖着的是今年的新棉花,特别的暖和。只可惜做出来的新衣都是单衣,没法子穿。不过大家拿出来看一看都觉得美,今年每人的衣衫上都有绣花,以往都是买了碎花布了事。今年却不同,买的都是素色的布,加上牛婶儿的绣花显的特别漂亮。而且阿爹也没有偷懒,各人的布都扯的不一样,做出来得衣衫更好看了。
多出的布还能做各式各色的绢花,戴满头都不觉得难看。这仅限于三丫,听说她因为送了村里的老刘头家的小女儿一朵绢花而成为全村的女孩巴结的对象。
大年初一的一早,家里就热闹了起来,老王氏在村子里算是老一辈儿的人了。又是村里不大不小的一个地主,大家伙儿肯定都是一窝蜂的先过来拜一拜年。
大郎和王氏都忙不过来,只得招呼了二丫三丫出来帮忙。老王氏把丫丫打扮好了让她不可乱跑,不可出屋,这才到茅草屋里和人说些吉利话去了。
丫丫有些纳闷儿,摸摸额间带着的攒珠子,这是一串中间是一颗珍珠,周围是一圈儿透明的小珠子串成的。据说这小珠子也是宝石,不过太小了,看都看不清。
而且美人祖母总不让自己出门,每日里打扮做什么,又不给别人看。总不能一直都是对着镜子看自己吧。这时候砖屋里也没人了,小孩子们都出去玩儿去了。
正想着,就听见窗户上传来敲击声,轻轻的但很坚定一直都不肯停。丫丫挪到那边的窗台上去,嗯,感觉冷了不少。外面的敲击声还在继续,锲而不舍的。
有些好奇,丫丫抽开了窗户上的栓子,小心的把窗户推开一些,去看外面有什么。这一看吓了一跳,窗户外堆满了糖果糕点各式各样的,有的有包装纸有的没有,她甚至还看见了一个大大的水梨。有些奇怪,丫丫把窗户又拉开了些。窗外没有人,刚刚的敲击声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这些糕点不知道是谁放的,她也不敢拿。正疑惑着,就听到门传来“吱呀”的响声,吓了一跳的丫丫赶紧把窗户关上,落上栓,然后快速挪回大炕的中间。装作认真的等着开门的人。
门开后果然是美人祖母手里拿着一个小碗,里面是自己最喜欢吃的糍粑。顿时欢天喜地的扑了过去,祖母把大炕一侧支起的桌子搁在了大炕的边上。看着丫丫的馋样儿,笑着招呼着丫丫过来吃。目光却落到藏青色的大棉被上那条从窗台拖到中间的痕迹。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吃的高兴的丫丫,出门去了。
正在咬着糍粑的丫丫长舒一口气,总算是糊弄过去了,她发誓她只是好奇窗外为什么会有响声而已。而且开了窗窗外并没有人呐。
与此同时,在窗外不远处的山坡上,白雪覆盖下的几棵巨大的松树后面挤挤嚷嚷的走出来二十多个半大的小子。不少人都在谩骂“那个王婆子这时候进屋去做什么,我才刚看了一眼!”
“就是,就是,她还没吃我送的果子哩!”
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弹弓的柱子恶狠狠的回头瞪了那群小子一眼“你们敢说她阿嬷,要是她知道了,看她还让你们看不!”
顿时众小子们都熄声儿了,扭扭捏捏的不说话。可没一个人愿意动脚走,他们都还抱着想法,说不准她还会开一次窗哩?说不定还能再看一眼哩?
“好了,她阿嬷已经发现我们了,咱们赶紧走,下回再看,大家都记住,千万别外传!”柱子推推后面还在盯着窗户的小子说道。
“为啥?我觉着我们村儿的这个好看多了,比其他村儿的都好看!”少年甲摸摸头问道。
“笨!要是别人都知道了都过来看怎么办?把她阿嬷惹恼了,谁都看不了,而且大家记得靠山村儿的翠儿不?她可是被镇上的酒庄老爷给抢了!翠儿可没她好看!”像是只裹了层厚厚的毛皮的瘦猴子一般的少年乙说道。
“……”
“……”
众少年还准备多说些什么,就听见那边儿传来五哥儿的声音“谁在那边儿!快出来!缩头龟儿子!”
众人连忙慌忙的逃跑了。五哥儿看着窗台上堆满了的果子糕点小吃,没了往常的口水直流,反倒是有了危机感。自己的丫丫那是自家的妹子,哪能给别人看!嗯,这可不成!不成。
丫丫在被子里看张大哥带回来的书册子,其实就是一本地理异事,知道自己一直都是在屋子里呆着,特意带回来的。来来回回都翻烂了,除了知道这里是大臻外,其余的一概不知。不过天高皇帝远的,管它谁当皇上哩,干不着咱小老百姓儿啥事儿。
听到窗外传来五哥儿的喊声,丫丫心知坏了。是不是美人祖母看出来什么了?窗台上可是有一堆的证据哩!算了,这时候毁尸灭迹也为时已晚。再说自己也没做什么错事啊!不管了,于是丫丫又心安理得的继续去翻看这本地理异事。

第二十九章 老天爷不让风调雨顺

大约是村子里人多了,热闹的厉害。整整一个上午都是爆竹声四处响起,比昨儿晚上守夜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被大雪覆盖的五沟村似乎也从沉寂中欢乐了不少。
正想着,门外就传来张大哥的声音
“丫丫,休息了吗?”
有些纳闷儿,张大哥这会儿到砖屋里来做什么?自从张二哥偷偷跑去参军了后,张大哥就更孤单了。美人祖母就直接把张大哥接到家中来过年,人多也热闹些。
“没哩!张大哥”疑惑归疑惑,丫丫还是赶紧回答的说道。
推开门的张鸿云手里还托着个笔墨纸砚的木托。动作极快又不失礼数的闪了进来。哎,这也是没办法,这村里的婆子们太热情了,就因为他王家住着,每个人拜年都领着姑娘。不是说到了待字闺中的年纪都要在家里好好养着吗?那有这样抛头露面的,难道这北方的习俗与南方不同?
见到丫丫奇怪的看着自己,张鸿云连忙收回苦笑“过来教你写写字,听王祖母说,你已经识了不少字了,但还不会写”
丫丫虽然脸上装着好奇的模样,心里早就乐翻了花儿。她刚刚在天窗那边还听到外面那些过来拜年说话的妇人们在那里夸张大哥呢,还在四处瞧张大哥去哪里了。哎,人若是太受欢迎了也是一种罪过啊。
张鸿云只是稍稍说了一句,把砖屋的木桌竖好,然后工工整整的摆上笔墨纸砚四样。虽说冬日里墨砚常常被冻住了,不好磨开,可这砖屋里暖和,没费些力气,他就准备写字了。
嗯,长的虽然不是特别的神明俊秀但温润如玉,穿着靛青色的长衫,头上也系着一色的发带,皮肤略微白皙,手指修长。丫丫拖着小下巴,仔细的观察了下,然后又是家中有中等的家产,只有一个幼弟。不过,忍不住扯着嘴角笑开了。
那婆子说的可明明白白
“长的俊呐,哪看什么家中无长辈作甚!”
刚好落笔写完一首小诗:
古合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山野来人少,云峰隔云深
夕阳依旧垒,寒磐满空林
惆怅疆野事,丹江独至今
听到丫丫的笑声也知道自己躲过来的事情被知晓。顿时也是苦笑不得,北方的民风似乎要彪悍的多,全然不像江南那边的娇怯,饶是他那般八面玲珑的,也着实招架不住,招架不住啊。
不过这小丫头也敢在一边笑自己,伸手去弹了下那光洁的额头“练字去!”
摸摸额头,丫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