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奸臣之女 >

第149章

奸臣之女-第149章

小说: 奸臣之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如果是由郑靖业提出的,皇帝、太子都会对郑靖业再加一分好感,同时,郑琰也是完成了苗妃所托,一举两得。郑靖业很快想明白其中关节,点头道:“也好。这些天你多去东宫盯着点儿,不要让太子妃再生事。”

“啊?太子妃现在挺好的,稳重多了。难道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郑琰很疑惑。

郑靖业左右看看,小声对女儿道:“东宫依旧无嗣,圣上和太子都有些着急,过了正月,就要为太子择采淑女。”

“他们也太急了点儿!”

“那是东宫啊!”郑靖业拍拍郑琰的肩膀,“你心里有数就好。”

郑琰无语地理理裙子,对郑靖业一福,郁闷地回家了。信息量,略大,她得先打听好了情报再去见徐莹。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来源就是庆林长公主了。

庆林长公主倒是知道一些内情:“圣上倒是问过我一些,你想啊,我认识的都是什么人呢?巴巴地挤着给人作妾?哪怕是太子,也有人不愿意的。再说了,这一个个的小脾气,能比太子妃好到哪里去?就是太子妃,当年在家里也是说贤良淑德,入了东宫,还不是块爆炭?论起来还是世家女温顺,我认识的又不多。”

“那圣上是个什么说法儿呢?”

“自然是要个柔顺的,不然两块爆炭弄到一块儿,东宫还不得炸了锅?怎么?太子妃跟你抱怨了?”

“哪儿啊,我还不明就里呢,是永安郡主年宴上问我知不知道,我就纳闷儿了,我常跟太子妃见面,也没见她提起啊。”

“大约是不好意思,永安郡主也未必就是听太子妃说的,圣人大概是问过永安郡主有什么合适的人吧。”

“那倒差不多了。”自己结婚时间短,还没到这种七大姑八大姨的保媒境界。

————————————————————————————————————————

得到了差不多的情报,郑琰又踩着点儿到东宫上班去了。

见了徐莹,郑琰大吃一惊,怎么觉得徐莹这个脸色这个气场,越来越眼熟呢?

徐莹对郑琰浅浅一笑:“来了?”

“是啊,”郑琰心道,果然消息是真的吗?徐九这样不嗔不怒的样子,真心不适应啊,“我听到个消息,不知是真是假。”

“你要是说东宫要采择淑女,那就是真的。”徐莹一脸的无所谓。

郑琰倒吸一口凉气:“你——”

“我怎么了?”徐莹有点古怪地笑问,“我该闹吗?我生不生气有区别吗?”说到最后还是忍不住提高了音量。

行,这样才算正常。

“他既无心,我便休!”徐莹一字一顿地道,眼睛干干的,“我不能被休弃回家,你明白吗?我的祖母会受不了,我的父母会被人指点。换个人,我真能和离。”

郑琰胸口闷得喘不过气来:“不要说这样的话,我问过师母,圣上想给太子找性情温和的女人,你,想法子拿捏住吧。”

“你为我担的什么心呢?我如今,倒是一身轻松了,我倒要看看,他们父子,还能如何!性情温和?你道圣上眼里他的后宫性情就不温和了?她们看着倒是温和了,她们的儿子一个个可是暴烈得紧,切~我就看着她们对着咬,权当看斗鸡了。”

徐莹说得像是轻松,郑琰心头更沉重了,终于逃也似地出了东宫。她不想回家,家里现在就她一个人,还是回娘家吧,窝到阿娘跟前,仿佛又回到了过去,什么都不用想。

才出东宫的门,又被苗妃派来的人截了去。

苗妃是专程致谢的,太子上表,提醒皇帝:二十三郎年纪既长,应议婚事。皇帝对于太子关心幼弟非常开心,又想起二十四郎来,一并给两个小儿子议定了亲事。二十三郎的妻子定的是成国公的侄女,也就是郑瑜老公的堂妹吴氏。二十四郎虽然年幼,皇帝也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定的是徐莹的表妹,也是宗室郡主之女。

看到苗妃,郑琰才恍然大悟,刚才徐莹的表情,真的很像如今的苗妃。也许会有不舍,实在已经对那个男人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样也好,起码不会举止失措。郑琰完成了这一桩事,自觉心头一松,自己的帐本儿上从此不欠苗妃些什么了,如果苗妃还觉得自己欺骗了她的感情,没有帮忙她儿子当皇帝什么的,那也只能随她去了。

终于有一件让人开心一点的事情了,郑琰还是决定回娘家一趟。

杜氏见到女儿很开心,口中虽说着:“嫁出去的女儿还总往家里跑,真不像话,”手上已经把郑琰给搂到怀里了,“真瘦了,当心身子骨啊!”

郑琰无奈:“怎么人人都这样说啊?郎君也说,师母也说,连阿娘也说起来了。”

“这么些个人说,足证是真的,你给我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听到没有?”

“知道啦~”被关心包围着的感觉,真好!郑琰抱着杜氏的腰,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阿娘,咱们家有玻璃作坊吗?”

“你怎么想起这个来了?打小就喜欢玻璃的东西,那东西又不顶贵重,又容易坏,你还念念不忘?喜欢剔透的东西,寻水晶的不好么?”

“不是,我突然想做些玻璃的东西来,水晶不好雕琢,好阿娘~纵咱们家没有,谁家有呢?我出钱,买一个,就当是给我解闷了,好不好?”

杜氏看她实在可怜,终不忍拒绝:“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你打小喜欢这个东西,识货的人又少,索性弄了过来,如今全给了你罢。”

“我给钱。”

“又胡说八道!跟亲娘算起账来了!”

“我这不都嫁了么?家里还一大家子人呢,还有阿姐呢。”

“少讨打!我有数呢。”废话,乖巧的孩子招人疼不是?郑琰对家里也颇有贡献,哪怕嫁了出去,年前还弄了个木材商人给家里添收入。一个玻璃作坊,杜氏还得起。

郑琰在账本上不免又记下一笔:欠家中一个玻璃作坊。备注:做出镜子之后给娘家相应补偿。

有了专业人士,做东西就是快,至少人家知道怎么做玻璃,郑琰根本不知道玻璃的配方。郑琰也不与作坊里的人过多接触,她只要确定这些人的身契都捏在自己手里就可以了。作坊对于郑琰要制作平板玻璃非常不解,但是依然努力研发去了。这位娘子不计成本,必要做出平板的来,她有钱造,他们就卖力气呗。

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有需要,只要肯去想!没两个月,作坊里就造出了平板玻璃,只是不够很大块,大的也只有成人两个巴掌大。郑琰已经很开心了,要是凭她自己,根本连玻璃渣子都弄不出来。

看着玻璃,郑琰改了心意:“多造些出来。”她要给窗户安玻璃!

有了女主人发话,这女人还有资金,那就开炉造吧。二月里,郑琰把家里后花园临水的一处三间小馆的窗户上都给换上了玻璃,明亮得很!郑琰广发帖子,邀了娘家人一齐过来喝酒赏景,赏池边新出的绿柳。

一群女人两眼放光:“这样好!到了冬天,不用开窗子就能赏雪景了,屋里还透亮。”

池修之陪着老丈人、大舅子、内侄们喝酒,心里也美得很,那啥,能干是吧?已经到我家里来了。

杜氏嗔道:“你终于鼓弄出来一件正经事了。”

郑琰道:“这样的玻璃我还存了几十块呢,只要您看着好,等会儿让他们给家里送过去装上。窗后加一帘子,晚上拉上,外头也看不到里面。”

杜氏自然笑纳。

一大家子说说笑笑,郑琬道:“你从此可要把这屋子里收拾好了,传到圣上耳朵里,怕又来闹着来看了。”

郑靖业道:“圣上近来可忙着呢,且没功夫。”忙着给儿子选小老婆呢。郑靖业对这件事情并不怎么看重,择了淑女又如何?选了不一定能纳,纳了不一定能生,能生还不一定是生儿子。再说了,郑党内部目前还没有合适人选,太子妃还年轻,又不是不能生。抓住了太子,比经营一个还没有影儿的“有可能的未来继承人”要强得多。郑靖业心里,因为郑琰的关系,对徐莹还是比较看好的。

直到皇帝突然打下一个雷来:“择采侍郎徐梁女为太子孺人。”

徐梁就剩一个庶女了啊!

作者有话要说:咬牙,今天还是没写死皇帝,让他安排后事来的,快死掉了t t

下一章会解释为神马皇帝会这样做的……

☆、148各自生思量

这年头没有什么选秀这一说。皇家娶媳妇儿;跟民间也差不多,都是打听啊,推荐啊,相看来什么的;有成的也有不成的。谁家女孩儿也都金贵,也不跟牲口似的排着队地让你去拣,那啥,你想娶人家还不想嫁呢,尤其是世家,可是很自傲的。除非宫中招杂役,有病的体弱的丑到爆的不要。

如果是太子择妃;皇帝必然要跟宰相什么的商议那么一下下,可是给太子娶小老婆;这个就不用了。皇帝是跟郑靖业玩花枪呢,如果是给太子纳良娣,多少要跟宰相打个招呼,区区一孺人,就不用了,对吧?

皇帝略心虚。

对于皇帝这样的选择,萧令先是很不理解,怎么徐梁的女儿很温柔贤惠么?别开玩笑了!萧令先对徐梁的印象并不很好,忘恩负义吃里扒外神马的,在萧令先当上太子之前,是蒙郑靖业有意无意照顾的人,他身边还有秦越这个隐形铁杆郑党在。想想徐烈的举动吧,在秦越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眼中,那会是个什么评价?

为此,萧令先隐讳地向皇帝表示:“儿听说,徐家家教似不如意呢。”

我就知道会这样!皇帝哀叹,幸亏自己提早预料到了啊,如果真把事情交给儿子去做,不定会出什么差错!

“你是不是要说,徐烈欲另立门户之事?”太子都知道的事情,皇帝如何能不知呢?怀恩又不是个死的。

“徐梁只怕也有离心之意呢。”萧令先咕哝了一句。

“就是要这份若即若离!”皇帝果断地道,“眼下有郑靖业撑着,郑靖业之后呢?你想过没有?”

前朝后宫,虽然不至于夸张到说是“一体”,多少还是会有些联系的。皇帝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分流郑氏势力。郑靖业未必就算是结党,但是他身边确实围绕了不少人。徐梁是郑靖业臂膀不假,肯定也有交好的人,他的女儿跟了萧令先,必须跟萧令先亲近一些。

皇帝看得分明,郑靖业的儿子们不如乃父,郑靖业去后,郑靖业的门生故吏们不可能像郑靖业在的时候那样整齐划一。郑琇能保有郑安国等人,池修之也能接收部分势力,其他的人可能就另有一个核心了,皇帝希望徐梁能够充当这第三核心。郑琇、池修之的忠诚他能保证,这两个人在他身边时间久,彼此也有感情的,第三个就不知道会不会开历史倒车了。

郑靖业之后,池修之、柳敏,是宰相之材。再有两徐外家,互相制衡,但是关系又不错,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再配上减了势力的世家,构成一个稳固的政权,便于太子统治。有了这样的制衡,则世家翻不起风浪,朝臣也不会一家独大,这样的政治布局,是皇帝精心为自己儿子准备的。

皇帝也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跟自己比,那是比不上的,半路出家,还学得不太好。换一个有迫力的主儿,皇帝干脆就什么也不管了,至少不会想办法拆一拆郑靖业的政治遗产。

萧令先大惊:“阿爹这样,岂不令人寒心?郑相断不会有负有阿爹的。”

“这是保全!否则去一世家又来一世家,终究不免君臣离心!为君之道,对臣下好,不是什么都给他,而是明白什么是不能给的!与其到尾大不掉,不得不断尾求生,不如一开始就处置得当,免得他骑虎难下。你明白吗?”

萧令先还是有点儿想不通,皇帝叹道:“我最近总梦到魏静渊,是我负了他,把他推得太往前了,抬得太高了,结果呢?众矢之的!他没有退路了。但是……国家需要他那样做,我默许了。所以,良!心!难!安!我不想你走我的老路,你明白吗?!”

停下来喘口气,望着萧令先没有移动的头顶,皇帝续道:“郑靖业或许一时心气难平,不过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做。他不会有什么怨言的。徐梁这个人呢,能力也有,最识时务,他倒是能拎得清的。我为什么只让他的女儿为孺人?那是个庶女,而且,我给你留了退路。一旦徐梁不可靠,你就抛了他!这也不算什么嘛!他本来就是个反复小人。事情是我做下的,你就当成是你不乐意的。我已经死了,让他们找我算账好了。”无赖,真的很无赖。

萧令先呆掉了,他真玩不转这许多算计:“这、这也太、太……”

“你听我说,”皇帝打断了萧令先的结巴话,“世家,还得拆。放心,郑靖业身子骨好得很,用不着你现在就这样着急上火,眼下事情我来扛。但是,以后的事你要扛得起来,做天子,就要有担当!听到没有?!”

“是。”萧令先的声音哽咽着。

“郑靖业至少还能做十年了,他比我小十岁,我又不是让你在他生前对他如何!十年,他还能压住世家十年,十年之后你也该成形了,琇、琦之辈不及乃父多矣,原也未必能保首相之位。你善待郑靖业的后人就是,若心中不安,可使郑琇位列宰相之末,他倒能持重。记住一条:裁抑世家!这是根本,不能让他们复燃。郑靖业够能耐吧?一旦身故,子孙若不肖,则难复有盛况,世家则不然啊,他们已经存在几百年了,一朝不慎,社稷不保!不能做了世家的傀儡,你明白吗?”

“是!”这一声就响亮得多了。

“我已有负魏静渊,不能再负郑靖业,你要善待他、善待他的家人。”

“是。”这话答得非常真心实意。

“你能善待你的兄弟们,这很好。他们里面有脑筋不清楚的,这我知道,如果他们有什么图谋,留他们一条命在,你日后也就有脸来见我了。”

“阿爹!”

“不要做小儿女态!这都是国事!”

“是。”

皇帝满心的疲惫,他也不想这样利用人,哪怕在他心里徐梁教子无方,徐烈忘恩负义,徐氏父子可以做小人,皇帝一点也不想做小人。魏静渊的下场能让他惦记这么久,足证皇帝的良心还剩下相当大的一部分。但是,谁叫老天没给他一个完美的继承人呢?为了社稷为了国家更是为了萧家,他就得这么做。

徐梁的庶女即使入东宫,徐梁现在也会非常乖,很听郑靖业的话,这就足够了。只要郑靖业为十七郎压制世家十年,十七郎就是头猪,也该学会怎么处理政务了。郑靖业去后,世家势力受到削弱,就不能让大臣过于膨胀,要分流。

徐梁即使还有曾经郑家僮仆的历史,如果算上有个身在后宫的女儿,也算能够独立了,这才是皇帝选了徐梁女儿的原因。据说,那个丫头挺乖顺,小心翼翼的,这样就好嘛,不会乱政又能给徐梁变一□份。

“太子妃年轻气盛,但是心地不坏,不要与她一般见识,你对她好,她自然对你好。女人嘛,哄一哄,那才是你的结发妻子!不要为了庶妾与妻子争吵,那是你糊涂!”皇帝不放心地又叮嘱起儿子来,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能干的娘子不败家。你得要个能撑得住场面的妻子,庶妾是为讨你一乐的,怎么柔顺都行,但是正妻必须坚毅起来!尤其是国母!一旦有所不测,一个能干的皇后,她比宰相都顶用!”

妹子彪悍的年代,皇后、太后对政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遇上什么变故的时候。一旦皇帝不能视政,而起储位之争,最有资格发言的,是皇后,是太后!皇后终究是皇帝的老婆,她还是要为夫家着想的。皇帝觉得,这话不说,儿子也应该能够明白。

徐莹最近表现得特别不错,也走上正轨了,萧令先一痛快地点头:“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