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十八钗(完结)作者:暮兰舟 >

第34章

十八钗(完结)作者:暮兰舟-第34章

小说: 十八钗(完结)作者:暮兰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如玉继续说道:“公主伴读,说起来很好听,在宫里也有宫女伺候,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公主的侍女?读书的时候,依附的公主出错,挨罚的是我们;即使公主受罚,我们也要跟着受罚。”
“所以真正的豪门世家、高管权贵们是不会送女儿做伴读的,她们只是陪读,不需要依附公主,出入宫廷也方便。像我这样做伴读的,有时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伴读大多是三品以下官宦人家不太受宠的女儿,来皇宫碰碰运气罢。”
睡莲听得心酸,不禁问道:“那以后你们——?”
颜如玉摇头道:“我们的归宿是说不准的,到了一定年岁、或者依附的公主出嫁了,我们就必须出宫,可能是作为滕妾随公主和亲、也可能成为皇上的女人、可能回到家里自行聘嫁、可能是太子的良娣妾侍、皇族宗亲的妻室侧室,或者某个不受宠的皇子王妃……。总之,七分靠运气,三分靠家族在背后经营。”
“如玉姐姐。”睡莲晃了晃颜如玉的胳膊,强颜欢笑道:“正如你所说,一切都未成定数,你多想无用,不如放宽心些吧。”
颜如玉笑道:“那里说宽心就宽心的,身在宫中,连睡觉都要保持警醒。”
睡莲说:“你给我的来信可不是这么说的,尽是些好话,我都羡慕呢。”
“傻妹妹,我能说我过的不好么?”颜如玉伸出指尖往睡莲眉心一点,说:“那些信差不多都是在宫里写的。康嫔娘娘说,在皇宫,不能相信任何人。我不能保证信件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偷拆开看,所以只写了些吃了什么好吃的,见了什么好玩的等等无关紧要的话,免得给你我惹来祸患。”
原来信件的一切都是假象,如玉在粉饰太平,皇宫果然是锻炼人的地方,昔日莽撞冲动的少女变成了心计颇深的淑女。
看来自己还是算幸运的,只是玩玩宅斗。颜如玉横冲直撞的性子居然玩起了宫斗这种高端游戏,果然是环境改变人!
气氛越来越沉闷,睡莲岔开话题道:“好端端的,你怎么给榆荚和青瓜改了名字?”
颜如玉笑道:“京城地界,丫鬟的名字比乡下小姐的名字还要文雅呢。榆荚青瓜太土了,滕王阁序上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今我身边四个贴身丫鬟就叫做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如玉姐姐学问向来比我好,果然取得好名字。”睡莲拍马道:“不像我,采菱是她老子娘取的名;朱砂石绿还是我随手用的颜料名称;现在我房里那对孪生姐妹,你猜猜叫什么名字?”
“大双小双?”
“不是。”
“金钏玉钏?”
“不是”
“唉,到底是什么?”
睡莲说:“添菜添饭!”
“你这个吃货,还是老样子,就知道吃。”颜如玉捏了捏睡莲的鼻头,说:“还不记不得那年你在成都武担上暑雪轩设宴赏芙蓉花给我送行,你七婶娘还送了三盘石榴子,你要小丫鬟捣出汁水,滤出果汁来?”
睡莲点头道:“当然记得,我和你抢最后一杯,结果杯子撒了,溅了我新做的裙子呢。”
“你啊,那时候年纪虽小,却事事都忍让着我,可就是吃喝一项非要和我争。”颜如玉默然许久,而后说:“有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那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看到满城芙蓉花了。有时我痴想着,那天若是在暑雪轩多待一刻,我的回忆就能增加一刻。”
“午夜梦回时,漫天遍地的芙蓉花渲染了整个梦境,醒来时怅然若失:原来我最想要的,早在离开成都时那一刻就失去了。”
睡莲一脸惘然:我想要的,在这个时代根本得不到吧。
颜如玉说:“瞧我,又提这些不开心的事了。我也就是对你才说这些有的没的,人活一辈子,各有各的难处,我也知道,你在这个家里过的着实也不容易。”
“如玉姐姐开始体谅人了,我还真不习惯呢。”睡莲笑道,开始吩咐采菱她们上茶上点心。
两人说笑了些成都往事,颜如玉八卦十足的问:“那个探花郎颜宁霄还住在你们家里么?”
睡莲想了想,点头道:“听七婶娘说,他去年拜了我父亲为老师,父亲惜才,又是同族,所以叫他每逢节日或者国子监放旬假时住在我家外院的客房里。”
“哼,他还好意思继续住在你们家呀。”颜如玉低声道:“你知道么?他其实是泰宁侯府流落在外的五少爷,如果明年春闱得中,就认主归宗姓陈了!”
作者有话要说:颜如玉目前是两个人格在脑子里纠结,加上和旧友相逢,言行就如同人格分裂般。不过皇宫慢慢将这个恣意妄为的女子改变成了心计颇深的少女。慢慢的,她身上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影子。
呵呵, 大家都觉得泰宁侯府很熟悉吧,第二卷开头,那堆迎接许三叔的纨绔子弟,泰宁侯世子就出现了。
明天揭晓颜宁霄身世。
此图为颜如玉送给睡莲的染色象牙葫芦型花熏,是清宫的物品。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花熏呈束腰葫芦形,有盖。盖顶饰菊花钮,壁染绿色镂雕如意云头一周。颈、腰及底部染绿色镂雕花草纹,上、下腹中环刻相扣回纹,可活动。底中心饰团寿纹。花熏底有活环长链与盖相连,链上扣六条支链,分别连有灵猴抱着寿桃、双鱼、灵芝、小锺、花篮等。寓意万寿连年、如意吉祥。此器采用染色、镂雕及浅刻技法雕成,做工精细,玲珑剔透,活环长链环环相扣,可谓鬼斧神工之作,清宫造办处牙雕作中之精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几件牙雕葫芦形花熏 

抛妻别子只为名利,半生坎坷何去何从

什么?颜宁霄并非颜氏族人?
睡莲听得有点懵痴了;如若是在三年前听到颜如玉这番闲话;她必定会不屑一顾,觉得是滑天下之大稽;可这句话从如今的颜如玉嘴里说出来,睡莲只敢说真是难以置信——却不敢质疑其真实性了。
颜如玉轻敲睡莲的脑门;说:“瞪着我干嘛?哼;你知道么,你七婶娘和你祖母其实早就知道此事了。”
“为什么?”
颜如玉目光流转,“你细想去,你祖母房里谁姓容?”
“容——容——容嬷嬷?!”睡莲眼睛一亮;道:“颜宁霄的母亲也姓容!莫非?”
颜如玉点点头,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容嬷嬷和颜宁霄的母亲容氏是堂姐妹;容家本是军人世家,几十年前卷入了逆王谋反案,被抄家灭族,容家成年男女尽被斩杀,未成年的成为官婢被发卖,容嬷嬷辗转卖到了成都吴家,最后成为陪嫁丫鬟和颜老太太小吴氏来到颜家。
容氏被泰宁侯府买了进去,从打杂的小丫鬟做起,长大后因颜色好、粗通笔墨,成为泰宁侯七老爷的通房大丫头,而且,还有了身孕。
当时泰宁侯府七老爷还没有成亲!须知大户人家、特别是家规森严的家族最忌讳庶子生在嫡子前面!因为这往往就是家乱的根源,除非正室三年无子,或者已经绝育,妾侍才会有机会怀孕,以绵延子嗣。
比如说睡莲的母亲魏氏就是因为嫁过来三年无子,而且流产后身体欠佳,当时的莫姨娘才断了避子汤,生下二子一女的。
所以通房丫头伺候了老爷后,次日是要喝避子药的,即使意外怀了孕,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运气好的能生下孩子,母子养在外头,一辈子都不能进宗嗣;运气差点的就是被偷偷送灌下堕胎药,母子俱亡,消声灭迹。
始作俑者从此妻照娶,妾照纳,反正豪门贵族从来不缺能生儿子的漂亮女人。
或许是避子汤出了问题、或许是颜宁霄注定出生、或许是当时侯府七老爷一时怜悯,容氏被送到乡下田庄里避风头,生下了颜宁霄。
宁霄出生的当月,泰宁侯府七老爷和名门贵女——当时吏部侍郎嫡出千金李氏结为秦晋之好。
李氏是个狠角色,信仰卧榻之侧安容她人酣睡的真理,一嫁过来就将通房统统打发掉,将自己的两个绝色陪嫁丫鬟开了脸,塞给七老爷暖床。两个妾侍下场更是凄凉,都被按上“不安分”的罪名,一个被打残,一个被打死!
当时泰宁侯世子之位悬而未决,泰宁侯夫人毕生只有一女,所以泰宁侯府的五个庶子为了世子之位争夺得腥风血雨:对外拉拢官员权贵,为自己造势;对内是生命不息,恶斗不止。
泰宁侯夫人作壁上观,冷眼看着五个庶子争得跟乌眼鸡似的,不仅没有从中调停,反而推波助澜,在滚烫的油锅里浇水!
反正她的亲生女儿嫁给了皇长子肃亲王做王妃,泰宁侯夫人地位稳固,无论谁当世子,最后都要尊她为泰宁侯太夫人。
况且五个兄弟内斗,每个人都想法子讨好嫡母以获得支持,泰宁侯夫人坐山观虎斗,颇得到了许多好处。
七老爷长得极好,是当时京城出了名的佳公子,吏部侍郎李大人的千金则是出了名的丑女!面黑腿短,大嗓门能直冲云霄,堪堪的河东狮吼!
七老爷娶为正妻,无非是想为世子之位多筹码,反正美人有那么多,而世子之位只有一个。
七老爷渐渐在斗争中占据了上风,甚至泰宁侯夫人也放出风声,说打算将七老爷认在名下做嫡子。
可就在这时,七老爷内院起火了!泰宁侯府大夫人“不小心”将容氏母子的消息传到了李氏耳朵里。
李氏大怒,自己都没有怀上孩子,一个通房丫头的儿子居然已经两岁,而且能叫七老爷“爹爹”了!
万一那个贱种认祖归宗,自己又像如今的泰宁侯夫人那样没有子嗣,那么自己娘家全力帮助丈夫成为世子、而后承袭爵位,成为泰宁侯,通房生的贱种就是世子了!
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人做嫁衣。
李氏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自己堂堂侍郎千金,低嫁给这个草包庶子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当泰宁侯夫人、自己诞下的儿子继承爵位么?
李家也觉得这笔买卖实在亏大了——若他日容氏所生的庶长子若继承了爵位,他和李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感情冷淡,谁知道他以后翅膀硬了,会不会帮助李氏家族的仕途?
李家将唯一的嫡女嫁给泰宁侯府庶子,全力帮助七老爷登上世子之位,不就是为了求个富贵么?
李家赌注下的大了,不容出现任何闪失。
所以李家和七老爷交涉:要么你处死容氏和那个野种,以绝后患;要么我家女儿与你和离,您爱娶谁娶谁去!
一边是宠爱的女人和已经会叫“爹”的亲生儿子,另一边是泰宁侯府的爵位。
七老爷只是喝了一夜酒后做出了决定:要爵位,不要女儿和儿子。
不过,当七老爷眼睁睁的看着容氏母子的手伸向那碗掺着砒霜的燕窝粥时,七老爷瞬间良心发现,打翻了碗盏。
七老爷跪下给容氏母子磕了三个响头,直说对不起他们。然后狠狠心,将母子两人绑了,叫心腹管事发卖出去,留下两条人命。
心腹管事见她们母子凄惨的模样,心下也不忍,没有即刻将母子俩发卖给那波斯商人,而是养在外宅里,四处寻找口碑好的买主,好歹给容氏母子找个好点的归宿。
那时,已经是颜府颜老太太左膀右臂的容嬷嬷早就和容氏相认了,容嬷嬷此生只有这么一个亲人,自然是不会袖手旁观的,她求了颜老太太帮忙。
颜老太太虽向来不管人家闲事,但容嬷嬷情分不比别人,所以最后颜老太太到底没有袖手旁观。
恰好此时有个落魄的颜氏族人上门攀亲戚、打秋风。颜老太太留了意,得知其三十四五都未娶妻时,颜老太太说自己家有个远亲,寡妇带了一个两岁的孩子,没有丈夫照拂着实可怜,你可有意求娶?
横竖聘礼我出,你老大不小了,总是漂泊在外终究不妥,落叶终究要归根。不若带着妻儿回到成都老家,我写封信给颜氏族长,他会分给你几亩族田,一间族屋,你们一家子在老家也有族里庇护。
天上砸下来一个偌大的馅饼,那颜姓族人哪有不愿意的?年少轻狂时发愿出去闯荡,结果到了三十多岁一无所获,孑然一身,心里早就没有当初的锐气,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好过日子。
次日,颜老太太将容嬷嬷的卖身契拿出来,去官府消了奴籍。
恢复自由身的容嬷嬷和七老爷的心腹管事联络,说明了缘由,那心腹管事也觉得这是这对苦命母子的最好的归宿了,于是将容氏母子卖了容嬷嬷。
容嬷嬷拿着容氏的卖身契,也消了奴籍,送了二百两银子给容氏做嫁妆和安身立命的本钱。
容氏母子跟随颜姓族人去了千里之外的成都,与京城再无瓜葛,总算保住了性命。那颜姓族人回老家后,只说容氏母子是他的妻儿,颜老族人将两人入了族谱,那个小名叫做霄哥儿的男孩是“宁”子辈,所以族谱上写的是“颜宁霄”。
这厢颜氏族人和妻儿本本分分过起了小日子,他盘了个杂货铺子,做起买卖来,养活妻儿,容氏一直未孕,他将颜宁霄视为己出。容氏教孩子识字读书,五岁时送到颜氏族学。
颜宁霄聪慧勤奋,深得夫子器重。颜宁霄十四岁得了秀才的功名,那颜姓族人却在那年冬天得了急病死了。
容氏守寡,将杂货铺子盘出去,紧闭门户守着颜宁霄读书,好在颜宁霄成器,为义父守孝三年后,参加秋闱,成为第一名解元。
那厢京城泰宁侯府,泰宁侯夫人暗中得知七老爷最终放过了容氏母女,不仅不觉得七老爷妇人之仁、不能担当世子位而舍弃他,反而觉得七老爷心肠终究是软的,有些人情味,这样的人比较好拿捏操纵!
自己又不是什么正经母亲,未来的泰宁侯软弱一些,不是对自己这个泰宁侯太夫人更有利么?
泰宁侯夫人做出了决定,开了宗祠,将七老爷的名字写在自己名下,确认身份是嫡出。
很快,七老爷请封世子的奏折批下来了,成为泰宁侯世子。
——不过,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泰宁侯世子妃李氏生了一个女儿后,一直未能有孕,心里越来越急,也越来越善嫉,所有爬世子爷床榻的丫鬟都被李氏找了油头赶出去了,后来变本加厉的连自己两个陪嫁丫鬟都没有机会伺候世子爷过夜!
李氏一心想要世子将所有的“种子”洒向她的“田地”。
可过犹不及的后果是——世子和李氏同房时,除非借助药物催/情,世子□根本就硬不起来了!
世子深感挫败,干脆去青楼寻欢,以找过昔日床榻上勇猛的自己。
一年后,世子染了不堪言说的花柳病,□活活烂了一半!强撑了一年,在痛苦得近乎麻木中走完一生。
七老爷无子,世子位置轮空,四个庶子在灵堂上就开始抢夺了。
又是三年腥风血雨,世子位被庶长子所得。次年老侯爷病逝,庶长子继承爵位。
颜宁霄从成都到了京城国子监读书,他才华横溢,又有解元的功名,加上他酷似生父的样貌,很快就引起了泰宁侯的注意。
从颜宁霄腰间的佩玉、到他的年岁,泰宁侯府怀疑这就是七老爷的独子、府里的五少爷——陈灏。
泰宁侯太夫人还派人去成都打听颜宁霄的街坊邻居,找到了容氏所居之所,确认是五少爷无误了。
京城豪门之中,这种事并不罕见。只是泰宁侯太夫人心中开始有了盘算:如今陈氏弟子全是一群纨绔,早就没有祖先跟着太祖爷打江山的志气,世子陈钟更是“京城十大纨绔之一”。
世家子弟在军中效力是非常有前途的,可惜陈家的男儿骑在马上的时间,还没有骑在女人和小倌的时间多!
若仍由泰宁侯府后继无人下去,侯府必然走向没落,甚至被皇上夺爵也未可知。
泰宁侯太夫人觉得,自己倒是无所谓,横竖活不了几年了,可是自己的独生女儿还是肃亲王王妃,肃亲王虽是皇长子,也深得承平帝看中。
但是,肃亲王一直迟迟未能封太子,谁敢保证以后那个皇位就是他的?!
自己一死,泰宁侯没落,女儿肃亲王妃得不到娘家的支持,肃亲王那里会不会有变故?
所以泰宁侯太夫人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