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秦小猪 >

第155章

秦小猪-第155章

小说: 秦小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下扶桑的内乱虽由平氏而起,却有源氏从中推波助澜。若说平氏的惑乱是癣疖之疾,则源氏的骤然崛起便是扶桑朝野的心头之患。想不到眠柳竟是源氏宗族中人,难怪在东瀛时,源氏对自己的态度多有暧昧。姬圭脑中有短暂的失神,往日里眠柳眉宇间总是抹不去的淡淡哀愁涌上心头。真相却是这般。姬圭翻来覆去在心里念着四个字: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太女见姬圭不言语,只当她是仍有挣扎,鼻中轻笑道:“怎么,皇妹难道以为这些都是我信口胡说不成。”姬圭摇摇头,说道:“不,我相信太女的为人稳妥。如若不是有切实的证据在手,断不会如此兴师动众,半夜里到我府上拿人。”到了此刻,三皇女只是觉着自己无话可说。父后的筹划已然满盘皆输,太女到底是太女。唯有一点叫人意外,纰漏竟然出在眠柳身上。即便如此,她对眠柳依旧是恨不起来。

之后三皇女府上没有任何反抗,姬圭便被太女带走投没天牢。次日消息传得飞快,《京娱》当日不是发行日,便特意出了一期特刊,刊载此事始末。当然其中涉及诸多隐秘,外间不知详实。整个版面做出来就像是罗生门,乱七八糟从各自角度出发的采访稿和自述稿,拼凑在一处,试图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但这些说法本身便是真假参半,真相如何终是无人知晓。每个人都只晓得一件事,天要变了。

秦小猪不是个阴谋论者。此刻也不由地怀疑,太女在其中扮演了什么不光彩的角色。因为不管外间怎么说,小猪心里始终向着三皇女姬圭。从始至终,在秦小猪眼中,姬圭都是个平易近人且有担当的好领导。她自己不爱玩花架子,也不喜欢拿身份压人。大多数时候都不像是个身份显贵的皇女,而是个可以和大伙打成一片,吃喝耍玩的好姐们。总之,听闻姬圭被下狱,秦小猪第一时间就觉得姬圭是冤枉的。她想去看三皇女。还没出门,就被来小楼接姬璞回家的秦八角拦了下来。

秦八角昨日轮值彻夜看护女帝,晚间在宫中便感觉气氛不对。晓得要出事。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人什么事。其实便是知道了,也没法出宫门通风报信。如今的宫禁比以往更为严格,除了医官和伺疾的太女、四皇女、五皇女、六皇女、七皇女。其余前来探望的文武只能在寝宫外拜上几拜,磕个头,连女帝的面都见不着。

姬璞在女帝又一次病下后。便受了刺激。现在情智停留在幼儿期,颜妃亲自交代了秦八角,把姬璞在宫外安置好,不许他来看自己或是他母皇。姬璞这日正在吃点心,不小心听到秦小猪和樊二郎的议论。听说交好的三皇女出了事,哭闹不止。也要去监牢里看人。幸亏秦八角来的及时,先喝止了秦小猪,叫她一边去不要添乱。再回头好言语。哄变小了的夫郎。

前些时候秦八角给姬璞诊过一次脉相,发现这小子竟是有了身子。可惜时机不好,秦八角又欢喜又担心。有身孕的人本就容易情绪激动,姬璞又是个有难言之隐的。秦八角觉得小猪这个时候靠不住,只把姬璞交托给樊二郎多照看。樊二郎幼时经历父丧母丧。很能理解二皇子面对女帝病危的恐慌。他也有亲密手足,以己度人。若是樊大郎或是锦儿有个好歹却束手无策,真不知自己能比姬璞表现好上多少。

樊二郎晓得这个时节二皇子心里必定不快活,便三两下料理了秦小猪。打发她去灶间弄些吃食,待会好给秦八角和姬璞带回去做夜宵。秦小猪其实连天牢大门开在哪都不晓得,现下摄于樊二郎的淫威,也不敢如何反抗,乖乖去屋里做吃的。不一时小猪捧了一盒香糯可口的黄金白玉糕回来了,秦八角已经把姬璞哄得睡熟。樊二郎和秦小猪便帮她拿上东西,秦八角把人抱上马车。互相低声交谈几句,便各自分手。

姬圭一朝倒霉,崔后身边人群聚散尚不明显,五皇女立时受了世人的冷落。姬璜在京城薄有才名,但她能在皇女中显得突出,却是凭着嫡出的身份和将门的外女这两样。真正的文人士大夫淡漠名利,又与武人交恶,对五皇女的这点都看不上眼。只有那些趋炎附势,妄图攀附上皇女,以期日后在仕途上有所助益的假道学,才会和她打得火热。

但现如今,夺嫡大热门姬圭倒了。小小的五皇女,平日小打小闹,经营圈子只限于一群酸腐假文人。她对皇后一族不亲近,如今出了事五皇女立时没有了招架之功,说不得日后只能靠着抱太女大腿过日子。依附姬璜的那些人,个个都是眼耳灵便的,见此情形,哪有不闪人的道理。也幸亏她们跑的快,因为更糟糕的事还在后面。

时至今日,世人才对太女改了新看法。以往朝野都以为太女是个温良性子,今日才晓得这位殿下也是女帝的嫡亲孩儿,手底下也不乏金刚怒目之举。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必杀。慢慢便有风声出来,说姬圭此次卷入的是叛国大罪,进到天牢不死也要脱层皮。

姬璜在宫外有自己的府邸,她在抓捕前一夜是和秦八角一道,宿在宫中陪护女帝。次日清早出宫门回府,在宣德门外惊闻三皇女被连夜下狱。姬璜平日和姬圭再不对付,也是一父所出的姊妹。便想立时去天牢里,问姬圭到底是怎么回事。却被人阻挡在了刑部大门口外,姬璜怒道:“你们可知我是谁!”看门的兵卒如何不知她是哪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五皇女再不济也还是个皇女,不是她这等小兵可以招惹的,忙上前陪笑道:“殿下,我等只是奉命把守。实在不敢放您进去,要不您去讨一纸文书再过来。”

姬璜心知这兵卒说的在理,可是她怎肯在这个时候向太女低头。姬璜气呼呼地拂袖而去,尚不知自己如今也是泥菩萨过河。被抓捕来的眠柳身边的小小子青杏受到拷问,他本就与东瀛之事无关,自然也就问不出什么。坏事就坏在青杏受刑后发了热,病中迷迷糊糊地呼唤五皇女殿下救她。太女本就对崔后所出两个妹子心存芥蒂,这下可好,两人都成了疑犯。

至于娶了眠柳身边红梅的方明德,真该说一句“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因为她家里曹李氏弄出来的破烂事,是太女亲自过堂审问的。姬璧殿下对粗鄙无赖的曹李氏、懦弱可怜又可恨的红梅等人,印象太过深刻。当时也曾打听了红梅的身世经历,确是大顺土生土长的庸碌市井。此刻心里便下了判决,这个叫红梅的小小子绝无可能是东瀛卧底。如此,方明德家出的笑话,如今反倒成了她的救命稻草。把她从东瀛细作的泥沼中拯救出来,又把她从乱糟糟的京城谪迁到个山清水秀的小地方。

虽然生活清苦,仕途曲折。但方明德和樊二郎两个,都是穷乡僻壤出来的,皆不以此为苦,反而乐在其中。方明德处世为人的确过于板正,幸而有樊二郎的温婉转圜,不至于太过得罪人。二人妇唱夫随,显得相得益彰。

事实证明,方夫人当初多虑。说话做事漂亮的人,刚开始或许能轻易博得别人的好感。但时日长久下来,刚说话不做事的人终归要被人民摒弃。只有真正说到做到,给百姓办实事的官们,才能赢得人们长久的尊敬。大伙在渐渐了解方明德的秉性后,发觉这人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清官好官。方明德如同后来做了城隍的那个梁押司一般,清名在外,便是上官也不敢轻易打压着个没有眼力劲的孤拐娘子。

若干年后,方明德带着家小任职期满离开时,百姓夹道给她送了把大大的万民伞。消息通过升迁做了京官的楚中孚传到方夫人耳朵里,老人家一边流泪一边竖起拇指说好,想必感慨良深。

再说五皇女无端倒霉,进到天牢里和三皇女做了邻居。之后又陆续和三皇女交好的大小文武,被抓捕进了刑部审问。开始这些人相互间还有些瓜葛联系,后来捕风捉影也成了证据。事情发展到了后面,实际上已经成了太女打压异己的手段。朝野人人自危,稍有不慎便会被冠上叛国的罪名。年节进入倒计时,女帝的情形却愈发不好。京城里外一应娱乐活动都被取消,连城市上空的空气,似乎也被朝堂的肃杀之气波及,冬天过得漫长又冷清。

正文 第二百五十五章 恶心

为了抓捕眠柳和其余潜伏在京中的奸党、细作,太女命令全城戒严,又在城中各处广布眼线。常有路人在街上行走时,一句话说错,下一个拐角这说话的人便齐齐消失不见。少不得其中有些宵小挟私报复,白日里魑魅魍魉横行。人人心中惶恐,道路以目。最后这股歪风甚至刮进宫闱,大小内侍和各班值金吾卫们都要小心说话行事。

因为秦八角和姬璞的居中斡旋,也是幸亏皇后未来及正式向玲珑提亲,秦五岳府在这场风波中得以保全。只是之后玲珑曾经内定为三皇女妃的消息传出,好长一段时间,这孩子无人敢娶。这事愁坏了秦贾氏,结果却是不差。玲珑得以安生等到锦儿金榜题名后上门求娶,二人后来举案齐眉,如胶似漆。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被无端罢官的秦小猪,此刻也成了被人羡慕的闲人,夫妻俩个只管关门闭户过自己的小日子。每日里做好了点心,便用车马送去郭二那边售卖。年节里生意不错,又雇请了个半大小子帮忙郭二。

就是这么个大伙都提心吊胆的时候,秦小猪还能这样稳坐钓鱼台在家里吃点心赚银子,免不了招人的眼。

有人眼红妒恨小猪的风淡云轻,也有人想起先前这小猪在水泥钢材上大笔赚来银钱。便都想把污水泼到她头上,好叫大伙一道倒霉。理由都是现成的,秦小猪其人来历不明。早先在军械监,又是姬圭的得力下属。这话仔细起来,其实经不起推敲。这小猪在未入朝为官前,便有个蠢蠹的名声。一直到做了军中的火头兵,认识她的人都晓得,秦小猪这孩子傻缺。进入军械监后。秦小猪如有神助先后主持或者协助开发了火器、钢铁、水泥。又提供大海图,推动大顺的海外探险事业。

首先一个傻缺,是没法从事奸细这种高难度工种的。其次如果秦小猪真是东瀛奸细,她大可不必为推到大顺发展做这么多。只要爬上一艘大船,把自己顺风顺水送回扶桑倭国,就是大功一件了。莫安澜算是现下少数的明白人之一,便如此这般给太女姬璧做了一番透彻分析。结论是,不光不能抓捕秦小猪,反而要把这小猪当作金猪一样保护起来。防范四邻趁火打劫,把秦小猪为首的国家技术人才劫掠回国。她的建言中肯。可惜太女却没听进去几分。

在这个动荡的岁月,女帝长久用权术制造的表面平衡被打破。太女压抑了几十年的情绪得到释放和爆发,能量非同小可。姬璧在人生道路和政治权利上突然间双重失去约束。对她个人而言难说是坏事还是好事。不知何时起,太女竟开始笃信鬼神。

最后小猪幸免于难,原因让人诧异。太女选择性地相信了一个比较欢乐的说法,曹神仙出品说“秦小猪乃是大顺的天降福星,是祥瑞一般的存在。动她就等于和大顺国家社稷过不去”。这话一听就不靠谱,但姬璧信了。好歹算是在官方立场上,对于秦小猪的是非功过下了一个定论。

事后王家代表姬璞悄悄给景灵宫捐了可观的香火钱,对外的说法是求神灵保佑,叫有身子的二皇子能够一举得女。这说法传出来,又招了太女和太女妃的不痛快。世人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家用姬璞的那个所谓“生女秘方”,到现在还没生出继承香火的女儿。他姬璞就想一举生女,想得倒美。

此为私怨。姬璞又是血脉相亲的弟弟。母皇尚在,便对无关痛痒的弟弟下手。这话好说不好听,于是姬璧便另想了个曲折的法子。在秦八角跟着众太医在寝宫守候女帝时,太女便以太女妃的名义派了男科圣手之类,背着人去为姬璞把脉。前后去了七八个。回来跟太女禀报的结果都一样。说确凿无疑,二皇子怀里揣的是个男胎。太女听了这话。心里觉得好过了些。这才睁只眼闭只眼,把早先姬璞弄得那劳什子生女秘方的事揭了过去。

外间局势紧张,当初掌握生女秘方的另外一人,蔡府里的姬盂,也是身心俱疲。宝贝女儿小蔡大人不在身边,老姐姐当今圣上生命垂危。一双小孙女嗷嗷待哺,女婿多玛皇子托付的打听他妹子和姑姑的事,至今没有回音。姬盂一脑门的官司,着急上火嘴上起了燎泡。蔡婆子劝他也劝不过来,便打算趁着女帝还没龙驭上宾,把葳蕤和武戒的婚事赶紧操办起来。一来是为这个家里增添点亮色,二来一旦女帝身故,举国嫁娶都要延期。

便禀明姬盂,姬盂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晓得蔡婆子的用心。生老病死是常态,活着的人终归还要要生活下去。便叫蔡婆子自去和秦府商讨,蔡婆子当年也是蔡家军中的一员虎将,和秦五岳一拍即合。两下里说合,结果秦家也同样存了这个心思。孩子们年岁都老大不小,不好再耽搁下去。

就这么着,虽然葳蕤和武戒二人都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俩的婚事私底下却是蔡府和秦府,加上二皇子府共同操办的。这三家都是官宦,不好在自家大肆操办喜事。秦小猪便大手一挥,把酒宴包在她身上。小猪怎么能不高兴呢。武戒娶了葳蕤,从此就和樊二郎再无半点瓜葛。

秦小猪说得口气很大,其实她只一个人,便是有樊二郎帮手,也不可能事事亲躬置办好全副宴席。实际她就是个监工,督办从蔡秦二府借调来的灶下人马。叫秦小猪做这事也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秦小猪会吃,最晓得汤汤水水如何搭配。另一个就是她的厨艺在京中颇有名声,两边人都服她,随她调遣。

酒席就定在小楼,秦小猪压根不晓得,自己之前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此刻便如同个将帅般点兵点将,里外操办。酒菜在她的指挥下,流水价地往桌上送,既威风又体面。此刻便是樊二郎这般厉害,在灶间的一亩三分地,也得让她三分。

葳蕤武戒小夫妻俩新婚日子定的急,却并不仓促。宅院是现成的,妆奁也是一早就备好。武戒的娶亲银子则是从她跟随秦五岳起,秦贾氏便一视同仁给她预备好的。如今正好拿出来,漂漂亮亮办喜事。只是现在时局不好,客人来的不太多。官面上的交情也不好使,众人都晓得人多就容易说多错多。所以一般只送了礼物礼单过来,人就不来了。便连姬璞和姬盂、秦八角也不好和众人一起吃酒热闹。只是在屋里说说话,便早早走人。如此最后只剩几家人坐在一起,场面不免冷清。

老田回归秦家后,和武戒一见如故。两人臭味相投,此刻就很够意思的拉来姐们充场面。除了墩子那几个,又不知她从哪里带了许多朋友来。秦小猪一看来人就乐了,其中有两个贼头贼脑的,不就是晋阳围城后从良改卖马肉火锅的盐贩姐俩吗。在这没有手机电脑、不通高铁没有航班的大顺朝,千里之外能和故人相见实属难得。秦小猪忙跟过去,大呼小叫招呼她俩道:“姐们,还认识我吗。”

那俩人一看,这有啥好猜的。一点悬念都没,不就是秦小猪嘛。这小猪面相又没甚变化,男儿腔腔的辨识度这么高,怎可能认不出。二人上前和她亲热,大家关系混的不错,口中便也这般说了。秦小猪不觉得被人说男儿腔有什么,却对她俩说的前半句话恼了,问道:“再仔细看看,果真是一点变化都没。”盐贩姐俩上上下下、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齐声笑道,看出来了,似乎是胖了。

此言一出,秦小猪那个受伤啊。正好这时田沙河叫这姐俩过去,说是要给她们介绍新娘子武戒。这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