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秦小猪 >

第27章

秦小猪-第27章

小说: 秦小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生们叫了酒菜,席间免不了要做几句酸诗。各人水平不同,有的诗做出来,人人称好;有的就要相形见拙。但众人心里畅快,也不往细里深究,只图个热闹氛围。人人都要吟上几句,胡乱发表些高见。如此一来,这一楼大堂又没个包厢隔板,这桌听得到那桌,那桌也听得见这桌。

乱哄哄的每桌上都有人念诗赋词,人人只听到近前人说话,想叫别个听见自己,就得抬高声量,场面很是嘈杂。站在这酒楼当中,便如同置身于满满一澡堂鸭子中。幸亏这楼里菜色好,才堵住一些人的嘴,不叫人人同时开口。

方秀才混了八成饱,也想吟诗一二,露些才气出来。只是她天生嗓门不大,又不愿像别个扯着喉咙说话。念叨几句,见没人搭理她,只得放弃。转而专心吃菜,听别个吹法螺。听到好的,她也说上一句:“妙,实在是妙。”听到那不中听,她就摇头,连议论都懒得发一句。

正有个家里开布店的少东家做了首打油诗,因着这位少东家大度,连今日这顿吃喝也是她请客。众人都愿意捧她的场,纷纷鼓噪叫好。方秀才瞧不上这些人嘴脸,大晃脑袋以示异议,就听到身后有人极为不屑地“哼”了一声。

这一声不同夹杂在大片叫好声中,若不是方秀才离得近,便也听不到了。方秀才不禁有些好奇,这位和她志同道合的是哪位姐姐。转头去看人,却见一个姿容柔美的女子,倚在角落小桌独斟。

这酒楼不愧是省城的酒楼,一楼的大堂里,光桌子就有好几种。有些小巧的方桌放在边角,有那单身前来,又不喜热闹的客人,独个坐了最好。还有极大的圆桌,放在堂中灯烛正下方。成群结伴的客人若是寻不到包厢,在此处也能坐了。一群人一起,从白天吃到晚上也是无碍的。天黑时点上头顶的火烛,照样可以宴席。再有中间大小的方桌若干个,在堂里随处放了,闲时既可以分开各自坐两三个散客。需要的话也可以几张合在一起,坐上一伙七八、十来个客人。

方秀才并几个同窗,今日是和同乡们一起来的。她们来的人多,便是把三张桌子并在一处坐了。而后论年岁排座位,方秀才排坐到了边角上。她的身后不远就是墙,那里勉强还放了一张小桌。

便是这张小到两个人同时坐了都嫌勉强的桌子边上,那女子独个面壁坐着,从背影看倒有种遗世独立的味道。方秀才不由多看两眼,待看到那张好看的脸,竟然想到秦小猪。秀才心里恶寒了一下,赶紧掉转身子,再不看那人。

一群大小女子,闹哄哄吃完了这顿饭,又吟了许多诗词。个个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志得意满。一番拜别后,出了酒楼各有去处。那些不着急回乡的,也不用回去收拾包裹,四下散开行事。有些去瓦舍勾栏看演艺。有些要去东市西市长见识,顺便捎带些手礼。也有几人相携,要去有名的景胜凭栏秋思,趁着文思酒意再觅几篇文章佳句。

方秀才也自有打算。她早就听说此地有条街上开着许多书店,隔壁还有好些卖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店铺。那条街离郡府书院也不远,早晚过去,还有沿街的书市可以逛一逛。方秀才来州郡后,一直不得闲,还没去那里耍玩过。有两三个也要去买书籍纸笔的,闻言就说要和方秀才一道。她们已经去过一次,识得道路,便领了方秀才前往。

几人穿街过巷,不一时到了地方。方秀才嗅着满街书香,觉得适才在酒楼里沾染的酒肉俗气一扫而空,全身上下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处不妥帖。几人便一间间铺子站过去,掂量着荷包,买些书本杂物。

到了一家门脸不太出众的小铺子,进门迎面就看到一张花梨画案,上头摆放了大大小小许多书。再往里走,四壁书更多。间或挂着一两副花鸟小品,堪称点睛之笔,于闹市喧嚣中取书斋寂静,于书画无声中得花香鸟鸣。方秀才到了此间,不禁心旷神怡。

这家店里不光书多,版本全,且装帧精致。叫人见了便爱不释手。方秀才仔细看了,其中既有时下常见的线装书、包背书、画卷画轴,还有蝴蝶页、推蓬式、经折式的册页古籍,甚至还有一两本颇有唐人遗风的龙鳞装书画辑要。方秀才难得生了好奇心思,伸手把那书画辑要打开看了,真个如鳞片一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除此之外,店中还有一样稀奇的,便是几本梵夹装的佛经。和其他书卷不同,这梵夹装形制源自天竺,专为诵经而做。具体便是把许多狭长的散页按行文码放整齐,上下用木板夹住,在中间打孔捆扎而成。

方秀才只读圣人经典,也看不出那些个佛经是古物,还是后世仿的。只觉得随便哪本书,打眼看过去都觉着亲切。走近翻开来细瞧,手写的字迹端庄整洁,印制的雕版细致清晰。总之店中书籍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完胜自家的藏书。

其他人叫了方秀才几次,她还是挪不动步子。她们等得有些不耐,便招呼一声,去隔壁买纸笔去了。方秀才彼时正托着本淡青色绢布装裱的开版书看得入神,也不晓得听见没有。

正文 第五十章沈秀才被家暴

这间书店的店主,也是一位爱书之人。不像那些开了书店却不爱读书,一味只知拿着圣人教化谋财取利的,着实面目可憎。

店中的这位老板娘,白净圆脸,神态和煦悠闲,身材也微微有些发福。端坐在书店一角的茶几旁,一手举书,一手拿把南瓜蜻蜓紫砂壶,自管自的品茗看文章。

客人进来她不上去搭理,有人要买书,她才勉强放下这两样,起身去收银子。若有那在店里看便宜书的,只要安静不吵闹,她也不管。客人来了又走,方秀才就这样拿本书站着,和店主两下相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个少年女子步履轻快踱了进来。

方秀才读书入了迷,开始并没有觉察有人进店。一阵异香扑进鼻子,方秀才觉得好闻,多嗅了几下。抬头去看那香味来源,才见到新进来一个人,仔细看去却又是酒楼里见过的那个女子。那女子生得脂粉气也就罢了,身上这么香,定是才去逛了胭脂铺子。

这爱脂粉的女子和会做针线的秦小猪,越发像是一路人。方秀才实在没法把秦小猪那样的,和这小书店联系在一起。就皱着眉头,转身把后背朝向那人。那人不知道方秀才的心思,她走过秀才身边,到了一排山水游记架子前停下。也找出一本书,在那里安静翻看。方秀才便也慢慢忘了这人的存在。

又过一会,突听到门外有人大声喧哗吵嚷。这吵嚷声越来越大,竟是一路往这间书铺来了。紧接着,一个细长身子、青白脸的女子跌进店堂。那人脚步不稳,落地就跌了个跟头,险些撞着画案,竟是被人下力推进来的。屋里三人被打扰,只得从文字上移了目光,抬头去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女子身后,跟着就进来一个五短身材,形容粗壮的男子。怀中抱着个未满周岁的婴孩,其后还有两个小小子,另有一起子看热闹的闲人跟在后面。一时间店里男子叫嚷、婴孩哭闹,先前女子的低低讨饶、闲人们的相互议论,把这超凡脱俗人间仙境一般的小书铺子,生生弄成了菜市口。

店主再也坐不住,起身迎向那伙人。那先前跌进来的人,店主也认得。是这里的常客,本地书院里的生员,姓沈名茂德,字致远。幼有慧名,七岁能诗,却生在破落人家。父亲是个病秧子,母亲嗜赌。

沈茂德还幼小时,因着才名,便被周围有男孩的人家惦记。

却不想被她母亲拿去八字,与那市井屠户换了偌大好处,定下门娃娃亲。幼时不晓事也就罢了,长大成人后,沈茂德如何愿意这门亲事。她以学业为名,拖拖拉拉不肯完婚。屠户一家眼见得,沈茂德进了郡学做生员,又哪肯放着到手的秀才媳妇溜走。一面拿着赌债欠条,打点两个老的。一面拿着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压迫沈秀才。

大义亲情在前,沈茂德只得就范。最终拖拉到前年,才与屠户之子窦大碗结亲完婚。成亲之后,二人志趣不同,说话常是鸡同鸭讲,倒叫邻里看了许多笑话。沈秀才不事生产,只每月从学里领些米粮,也尽数叫窦大碗折腾回家换做银钱,充作自家私房。

沈秀才日子过得苦闷,心情郁结。她原就喜欢到这家书店来看书,成亲之后,来得更勤。只是以前多看经史子集,如今却爱看话本杂记、神仙方志了。闲书杂书看的多了,无心向学,功课上也拖沓起来。月考、季考、岁考,先后失利。从一等廪生降到了二等,又从二等廪生降到了增生。

尤其是岁考,不比前二者是学里的师长出题考试。乃是学政大人亲自监管考察。按照成绩高低,定优劣明赏罚。这可是来真的,不是玩笑。共分六等,一二等递补廪生、增生,都有赏。三等如常,不赏不罚。四等就要吃些苦头,被挞责。五等生员递降一等。到了六等,就直接开除了。

沈秀才等级降下来,没了廪粮,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开除。

窦大碗见沈秀才前程黯淡,也渐渐对她失了尊敬,呼喝打骂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生了女儿后,越发在沈家作威作福。将沈秀才家三个,也当作他自家里带来的仆役一般呼来喝去。

沈秀才的娘只要得了银子,就万事不管,做什么都使得。沈秀才的爹身子骨不好,为着老爹,沈秀才只能服软,对窦大碗百依百顺。

只有一样,秀才爱读书,以往还能把多余的廪米拿去换钱买书,如今这项进项没了。她常来这家书店,与店主熟悉。便放下脸面,开口求店主,用抄书抵价,卖些书籍与她。

店主也喜欢这位客人,知道她如今困厄,也愿意帮她,便一口答应了。从此,沈秀才得闲便来这里抄书。她多年寒窗磨砺,饱读诗书,毛笔字写的又工整漂亮。文章经她梳理,更加字字珠玑,妙不可言。虽然手抄书比印制的书籍要贵上几分,可真正内行人,还是愿意买沈秀才抄写的书籍。

此事与沈秀才而言,也只是说出来不好听,其实有大大的实惠。首先是可以免费看书,其次是抄录几遍,加深记忆。杂书什么自不待言,金石文章也抄了不少。沈秀才自觉,慢慢可以静下心思读书了。比之先前,她虽知自己情绪浮躁,却无可奈何,情况好上许多。

一来二去,沈茂德读了不少书,也赚了几本新书钱。这钱到她手里不长久,转眼又还给店主换成了书。沈秀才不敢把这些书往家里搬,统统存在书院里。便是带了回家,也要妥当藏了,不敢叫那人看见生事。

昨日秋闱归来,家中只得老爹一个。她那赌鬼老娘又是一夜未归,不知道在哪处混场子。至于窦大碗,早带着女儿和伺候他的那两个小小子,去屠户家住去了。

沈秀才眼前清净,有心犒劳自己,便翻出本新买的精装话本看。她看书看得高兴,却撑不住疲乏,最后怀抱着宝贝书沉沉睡去。也是一觉睡到今日响午,不想那窦大碗突然返回,一眼就看到了沈秀才怀里的那本光鲜的书籍。

沈秀才就此倒了大霉。方秀才等人席间吃酒的时候,沈秀才正被窦大碗揪住耳朵,跪在地上交代那本书的由来。见她咬死不说话,窦大碗叫一个小小子去书院里,翻捡沈秀才的包裹用品;另一个在自家翻箱倒柜。沈秀才拦阻不得,这一查找就找了个正着。

秀才娘子的宝贝书们,尽数被窦大碗收缴。这窦大碗跟着沈茂德过日子,也知道书本有多金贵。一下看见那么多精致漂亮的书籍,他便似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放在眼面前。又把沈秀才的老爹拉出屋来,一同在旁边站着,逼问沈秀才这些书是哪里来的。是偷是抢要交代清楚,若是真金白银买来的,那买书的银子又是哪里得来。

沈秀才见不得老爹跟着受连累,一时意气,说了实情。窦大碗一听,这还了得。这么大笔的银子,他竟然都没经手过便全换了这堆吃不得用不得的东西,真是浪费之极。于是大骂沈秀才败家,穷儒酸丁平日不赚钱养家,指望他的嫁妆过活。得了银子,却私下昧了,尽买这些无用的死物碍眼。

说到后来,越说越气。一不做二不休,便拿了沈秀才,抱着丫头,把人亲自押到店里来讨要银子。

正文 第五十一章书店店主夏典

方秀才总算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私下里叹了一句:“果然世间唯男子与小人难养也。”

书店的店主姓夏,单名一个典字。不知哪里人氏,家有余财,爱看些七七八八的闲书。家中见这人读书怕是不成,也走不了仕途。便出些银子与她做本钱,叫她自谋出路去。夏典不是个死读书的,有些经济头脑。便拿了银子,跑到这郡学附近选了个店面,做书籍生意。

只是她一读起书来,做生意就不大上心。又因着她这一拿起书本便是个万事不管的性子,至今也无人愿意嫁她。她原还有些遗憾,毕竟娶夫生子是人生大事。没有夫婿,哪来的娃。可如今见了沈秀才这副模样,又不禁暗自庆幸自己还是单身。

方秀才那句抱怨的话说得声音极低,偏生就有人听到了。也不是别个,就是那位样貌极好的女子。按说纵然她有不同意见,当此时节,也该赞同方秀才几分才对。哪晓得这人反应如此奇怪,竟是恨恨地剐了方秀才老大一个眼刀。方秀才就是再迟钝,也觉察到了不同。她也不想着把话圆回来,秀才倔脾气上头,张口来了句:“这位姐姐,这样看我,难道我说的不对。”

那女子似乎认准了方秀才就该放低姿态,说些软和话才对。哪想到这人居然还敢反过来质问与她,冷笑道:“那沈秀才得了银两却不养家糊口,大好女儿赖着男子嫁妆过活,难道还有理了。”方秀才听了,觉着这女子声音清越,可这话实在不入耳。

跟许多读书人一样,方秀才还真没考虑过一家子过活,还有柴米油盐这些事,便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屠户之子,不晓得读书之事也罢了,难道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都不懂。嫁给了秀才,还如此行事,真是辱没了沈秀才的家门。”

这话说的犀利。那女子闻言柳眉倒竖,又要开口呵斥,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小子从人墙间钻出来。一路跑到那女子跟前,附在耳上嘀嘀咕咕不晓得说了些什么。那女子见这小子出现,先是面色一冷,待听了小子的传话,又面露喜色。这两人举动,看得方秀才又有些不平,摇头晃脑道:“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耳鬓厮磨。”

那女子却似得了什么好消息,理也不理方秀才,径直向夏典一揖告辞,便和那小小子挤出人群走了。夏典见那女子向她行礼,也顾不得和沈秀才一家大眼瞪小眼,躬身还礼。夏典弯下的腰还没挺直,那女子早跑没影了。方秀才见那女子步履匆匆,连礼都不及行完,她又有些个心向店主,越发看那女子不过。走到夏典边上,提醒道:“店家,那人已经走了。”

夏典支起身子,定睛一看。果然,哪还有那人的影子。她听出方秀才话里在为她不平,笑道:“走了好,走了好。你不晓得,你我今个都是避过一场劫数。”方秀才适才和那女子的争吵,她没有细听,也大致猜出七七八八。知道这位书生是个死心眼,却不是个有坏心思的,便也愿意提点两句。

方秀才大奇,不知此话怎讲。夏典遇到麻烦了,在场有眼睛的都看到了。可此事跟自己有何干系,她哪来的劫数可言。只是现下店里局面混乱,方秀才不好就拉着夏典问这事,便先候在一旁。夏典也只得空和她说了这一句,便要去应付窦大碗了。

沈秀才干站在一旁,里外折了脸面,脸烧得不行。大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