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秦小猪 >

第52章

秦小猪-第52章

小说: 秦小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九十八章葳蕤

秦小猪听了樊大郎的回答,也不觉得如何欢喜,拿眼看樊家三人,眼泪便已无声落下。按照狗丫娘的说法,此去便是九死一生。锦儿是樊家唯一的女儿、三代的独苗,以她这般年岁阅历,去了那吃人的地方更是凶多吉少。一家子都心情沉重,樊大郎樊二郎不消说,这个妹子向来很好,是全家的依靠和希望,自然舍不得她去死。锦儿自己倒是不如何恐惧,但想到自己离家不知几时能回,两个哥哥以男子之身独支门户,日子必定艰难犹胜于今,心里也是怆然。

樊二郎受不了屋中凝重,又见秦小猪眼泪哭得跟流水一般,皱眉出声道:“有什么好哭的,与其伤感不如多想想还有什么化解的法子。”众人便都看他,就听他又道:“只要名册还未上报朝廷,还是有可能把人从册子上勾掉的。明日我便去镇上,求方伯母想办法。便是最后再没有法子,也还有个不是法子的法子。”

几人听她提到方夫人,都精神抖擞,的确自家也有一门数得着的亲戚呢。樊大郎虽还没有嫁过去,但两家多年亲近,便是没有姻亲关系,这事也能开口求上一求。樊大郎心想这也是个办法,又担心自家刚拿了银子与方家。转过脸就拿这样的难事上门相求,做得不好就成了挟恩图报。便对樊二郎道:“那你可得仔细说了,点到为止,莫要叫方家伯父伯母为难。”

樊二郎明白樊大郎担心什么,点头道:“我省得。”

这一晚上,全家又都没睡好。秦小猪想起樊二郎后面那句“不是法子的法子”,竟是灵光一闪,想到个可能,一夜心惊。次日秦小猪见到狗丫独自来的,见面也是一脸郁郁。就知道不好。一问之下,果然狗丫娘也在征发之列。今后几日不能去给秦小猪帮忙了,要留在家中处置事物。等名册上报,人便要离了去,如今是在家一日便少一日了。秦小猪问狗丫怎么不在家多陪陪她娘,狗丫红了眼圈道:“我娘叫我好好跟着你做事,日后便要靠我顶门立户了。”

秦小猪说话招的狗丫难过,自己也不好受。见樊二郎出得门来,便一同出发去镇子。到了镇上,见镇上里胥在各处行走。每到一处都有男子孩儿哭声传出,便知这户人家也要出人入行伍。镇上比乡间富庶,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入军籍。又多读书人家和买卖的商贾。这两类人也不会为着蝇头小利从军。形势倒比乡间好些,除了几声悲号突兀,各处皆如往日一般。

樊二郎叫秦小猪她们依旧去韩家上工,不能因着自家的麻烦,便误了与别人早定下的事宜。秦小猪无法。带了狗丫去韩家宅地营建,樊二郎转身自去了城隍庙找方章氏。方章氏也听方夫人和邻里几下里说了朝廷的榜文,但觉得此事和自家相去甚远,并不如何放在心上。如今见了樊二郎,才惊知樊家已是大祸临头,避无可避。

听闻锦儿那孩子竟在征发之列。方章氏悲从中来,眼泪啪嗒啪嗒滴下来。这樊家几个孩子怎地如此命运多舛,日子刚有些起色。就遭遇这样的劫难。又想起早逝的樊章氏,若是他泉下有知,知道他拼死生下的孩子,竟是不久便要去那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地方,该是多么伤心难过。老太爷和老刘叔听了好一会。也各自流下泪来。都是做爹的,几个人心肠都软。很是感同身受的伤心一把。

方章氏见樊二郎来与他说这事,也晓得几个小的这是没法子了,是来自家求援的。便叫一个小小子赶紧去书院,说什么也要把方夫人即刻找来。小小子答应一声,跑出门去,不一会便领着方夫人回来,方举人也跟着来了。原来小小子到时,母女两个正在老夫人那里问安。小小子只大略说了,方夫人便明白出了何事。方明德另有想法,却来不及说,就也后脚跟着一同过来。

母女俩到了屋里,樊二郎和那几个哭得正悲切。方夫人见樊二郎这样好强的倔小子也哭得不成样子,不禁有些心疼。樊家这几个都是好的,个个仁义,叫人恨不得全是自家生的。便是秦小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看来也是极好的。可叹天道不公,好人不遂。竟叫这等祸事降临到樊家,这叫几个孩子如何生受得了。

便开口劝樊二郎道,她愿拿着自家本地书院讲学的名头,去县衙求一求,看能否通融一二。樊二郎见方夫人并不推辞,已是领情,起身便在地上叩头。方章氏忙下地把他扶起来,口中怪道:“你这孩子,怎地行如此大礼,也太见外了。”樊二郎心情澎湃还未安定,一时也说不出感激的话来,只是流泪。方章氏拉着樊二郎,掏出帕子亲自给他擦拭。正待再要说些安定他的话来,却听方明德发表了通不合时宜的言论。

方明德道:“国之兴衰,匹夫有责。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定矣。”说完,还摇头晃脑做出副忧怀天下的模样。此言一出,众人都侧目。这话说的,樊二郎当即一愣,却碍着方家其余人的情分,不便与这个酸丁计较。方夫人也是皱眉,这话本身没错,可说得也恁不顾场合。别人家为着家中不幸伤悲,你却无关痛痒大谈些冠冕堂皇的道理,叫人情何以堪。便是圣人也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不曾无情到方明德这地步。

方明德见众人不言语,又都拿眼看她。只道没一个服气她这话的,便要开口再辩。方夫人见樊二郎脸色已有不好,当机立断截住方明德话头。让方章氏好生劝慰樊二郎,自家带着方举人回书院拿上名帖,便叫老刘婶驾车送她到县城衙门去。樊二郎感激方夫人此举,又再三谢过,便只和方章氏他们小声交谈,不再理会方明德。

方夫人带了方举人回书院,一路上一会想着樊家的祸事,一会又忧心自家闺女。读书经年竟成了个蠢蠹。迂腐更胜自己。只是眼下忙着要解决樊家众小之事,也不好教训这个丫头。心下竟有些希望方明德明年春闱落榜,只因她这般行事的,便是侥幸得中。将来去一方为官,便是有心与人为善,也要落下骂名无数。

且说蔡玉琦被秦八角金针刺穴后,情绪舒缓,身体上的疲累发挥出来,最后沉沉睡去。秦八角给蔡玉琦盖好被子,收了金针悄悄退出屋子。路过熊鸣的房间。听到她和蔡婆子在里面又哭又笑,觉得这两老小孩很是有趣。便又想起自己的金兰妹子秦小猪,也不知那小猪可还安好。上次那个古怪方子写了投给她。到现在也没再回复自己。看来她不是又得了可心的玩意,忙着摆弄。就是家中有了什么事情,叫她一时想不起给自己写信。

秦八角好脾气,也不怨忿秦小猪他们冷落自己。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她便坐下来找出纸笔。主动给席家村众人写信去。话里话外依旧是报喜不报忧,只说些好事。譬如她如今跟在小蔡大人身边做事,增长许多见闻。又问秦小猪可还记得县衙买她点心方子的那位大人,那位便是小蔡大人。估计依着秦小猪的见识学问,也不知道小蔡大人是何等人物。便又花费笔墨,把蔡玉琦的身世来历说了。

拉拉杂杂写了好几张纸。秦八角久被埋没的话唠技能再度发挥,有的没的说了许多,全都是些叫人看了欢欣鼓舞的言论。关于蔡家仆妇此行肩负的二皇子的私事。她也听说了一些,却没有写在信上。这种关于男儿家脸面的事当做玩笑,私下说说也就罢了,落在笔墨上广而告之便有些过份。写罢也不封装,随意折了几折。用个药包包了便出门寻那往来的商贾使银钱叫人带去。

蔡玉琦再醒来时天色已然黑了,她的毛病就是睡不着。一旦入睡倒是可以一觉睡得长久。熊鸣见她安歇,也不叫人吵她。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拦下来,等蔡玉琦醒了再作理论。蔡婆子年岁大了,长途奔波,又吃了小酒,大悲大喜之后疲乏上身。熊鸣便就地把蔡婆子安顿在自己榻上,出门看过蔡玉琦,就独自四下里巡视。

到了第二日,蔡婆子便又要回京复命。昨晚上蔡玉琦抽空看了她带来的长皇子的那封书信,父亲姬盂字里行间还是说些半是责备半是关心的话。说她实在不该出这趟差事,让他在京中担心。姬璞什么都跟他说了,原来她寄回京中的信里那些宽慰的话,竟然十成十是假的。又道今后无论如何不会再放蔡玉琦出京。末了说了几家公子,品貌如何端庄,他看了如何喜欢。

蔡玉琦噙着笑从头看到尾,心里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同时,又不禁好奇,二皇子姬璞到底是怎么和他爹说的,竟叫老爹说出再不给她出京这种话。至于后面那些闺阁男子们,她倒没如何关注。大家男儿都差不多,反正娶回家都是要孝敬老爹的,只要老爹自己喜欢她便娶了。如此岳婿相得,家中也才和睦不是。

看完这信,蔡玉琦也写了回信放在一旁。第二天清早,蔡婆子前来辞行。她们离开后也不是直接回京,还要拐个弯办二皇子的差事。蔡玉琦知道蔡婆子是个风风火火的利落性子,事情交予她做从不拖沓。便也不留她,将书信交她收好。又心疼蔡婆子偌大年纪鞍马劳顿,叫她路上不用太赶,京城那边都等得。蔡婆子哈哈笑着受了蔡玉琦的好意,脚下却不打顿。又与熊鸣和秦八角两个辞别,便领着众仆妇赶往州郡。

马不停蹄到了那处衙门,也已经是半夜了。叫开门,送上蔡府的帖子。门房不敢怠慢,请她们坐下稍候,就去请示郡府大人。后衙内院好一番折腾后,郡府大人亲自到二门相迎。蔡婆子在蔡府上宗亲大官不晓得见了多少,也不如何拘束。行礼寒暄已毕,便把那道圣上的手谕呈给州郡大人。因不是正式的旨意行文,也不用叩拜接旨。郡府大人恭敬看过,才晓得是二皇子生事。不过是讨要一个小小子,竟弄得大费周章。

看女帝文中的口气,竟是有商有量好言相求,和别个宠溺孩子的家长也没甚区别。州郡大人觉得吾皇果真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贤明君主,感动之余又有些感慨。哪个父母心不是偏的,总有一两个孩子是最爱,却也叫人最是操心。见手谕上说,此事也须征得州郡大人家的老太爷同意才好,因着已是深夜,诸事不便。州郡大人便叫人为蔡家众人准备客房,让她们今晚都住下先,凡事明日再议。

蔡婆子等人也实在累了,都谢过州郡大人跟着人下去歇息。

蔡婆子心里有事,次日极早便醒了。醒来后见到庭院里有个蓬头垢面的呆楞小子在树下戳蚂蚁,上前问过才知这便是葳蕤了。葳蕤自二皇子走后,一时也没个去处。谁都不肯要他,又不好强压他给些粗糙活计做了。因着老太爷身子骨不好,葳蕤又不是个精心伶俐的,也不叫他去见老爷子。只把这人放养在宅子里,只要不捣乱都随他去。

只是这不闻不问的态度,葳蕤不光是没得事做,衣物吃食上也受了怠慢。到了饭点找不到葳蕤人在何处,便把他的饭食省了。府中统一做衣裳时,不知道葳蕤到底归哪里管,就把他的份额也省了。葳蕤自此便穿身半旧不新的衣服,有一顿没一顿的过活。他原是流落在外的乞儿,也不觉得如何难过,和从前一般无二过着不操心的日子。

正文 第九十九章事有不虞

蔡婆子和葳蕤闲话,言语间了解以上情况,心中不禁一声叹息。她身为京城一等人家蔡府大总管经年,怎能不了解这其中的猫腻。表面上看来是葳蕤不服管束,散漫惯了。实则还不是因着葳蕤这小子,明明呆傻无比,偏偏狗屎运旺盛。竟然先后得了老太爷和二皇子的青眼,众人羡慕嫉妒恨,又不敢真把他怎地,便来个冷处理。叫他一个人在这四方天里孤立冷落,心性稍微软和一点的人都要受不了这般对待,精神抑郁了去。

偏偏这个葳蕤是真有大福气的,竟全然不把这冷遇看在眼里,自顾自得活着。院中又有那尚未全然泯灭良知的,间或也帮衬他一把,才叫这个孩子安然活着。蔡婆子有些同情眼前这个一脸灿烂的傻小子,又有些羡慕他的无忧无虑。心想二皇子虽然淘气,可偶尔还是会出人意料做些个好事。比方说对待葳蕤,别人都嫌弃他,二皇子却还千里迢迢想着他,要把他要了去。

蔡婆子表扬完二皇子,就想起州郡大人今日要去和府里的老太爷商议葳蕤的去留。暗暗动了莽妇脾气,心道若是那老爷子痛快答应叫葳蕤走也就罢了。若敢有半分犹豫,嘿嘿,定叫他后悔不早些应下。她此刻已然是下定决心要带葳蕤回京,反正这小子在这院子里饿不死也吃不饱,不如放了他。便是老太爷真心对葳蕤好,说句难听的,偌大年纪又能再活上几年。届时他两眼一闭就此死了,叫葳蕤怎么办。那些人没有顾忌,还不把这傻子吃了。

年纪大的人睡得早起得也早,这天早上州郡府里的老太爷天蒙蒙亮就醒了。不知为何,总觉得眼皮跳的厉害,他没法再躺下去。便干脆起身。叫伺候的小小子找了张纸来,撕下指甲盖一点沾了水贴在眼皮上。眼皮不怎么跳了,却还是有些心慌,不知应在什么事上。他又是个信佛的,便捏起手串,宣了几声佛号。

不一会外头小小子来报,州郡大人来给太爷请安了。老太爷微有些诧异,他这个闺女如今做的官大,人也愈发忙碌。已经很久不在这个时辰来看他了,平日里进他院子的也就是女婿和府里几个小的居多。老太爷不知为何竟是舒了口气。心说终于来了。

州郡大人问安已毕,便说起昨夜来的蔡府一行人和她们带来的陛下的手谕。说完,问老太爷是否愿意割爱。把葳蕤给二皇子。至于身价银子什么的,就不用提了。葳蕤进府是老太爷领回来的,这个府里老爷和她提过一句。老太爷咋听之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府君大人在说什么。大人见老太爷没言语,便又说了一遍。还拿出圣上的那道手谕给老太爷念了。末了说,圣上是个通情达理的明君。这条子上也说得清楚,必得是要先征得您的同意,才能办了此事的。

老太爷点点头,他活了这许多年,也算是和女帝差不多年岁的老人。几乎入耳的都是女帝的英明。听到很多人骂贪官骂污吏,却没听过骂女帝昏聩的。除了宠孩子,女帝简直是个完人。又想这事也要问问葳蕤。若是他不肯去,也不能勉强他愿意。有自己一口吃的,总饿不到这孩子。阿弥陀佛,送佛送到西。将来再找个好人家把他嫁了,自己也算功德圆满了。

老太爷不说可不可。叫人先去把葳蕤带来。他也有好一阵子没见过这小子了,还怪想的。不一会葳蕤来了。他听说是老太爷要见他很是高兴。也不管那来找他的小子叫他去梳洗换衣,还是适才蔡婆子见到的形貌便跑了。一路跑到老太爷的院子,因众人都知道老太爷派人去叫葳蕤了。也都不拦他,竟叫他一头扎进老太爷的屋里,唬的一旁伺候早膳的小小子崴了脚,险点把老太爷的羹汤洒出来。

老爷子是土里耙食出身,后来闺女争气这才能住华屋、用仆役,关起门来享清福做老爷。可惜孩儿他妈没福气,没等到大富大贵就去了,颇为叫人遗憾。其他都好,这辈子也值了。便是现在他老大年纪了,依旧是耳不聋眼不花。若不是早年劳作落下筋骨上的毛病,隔三差五他还可以出门子,到庙里吃斋饭拜望菩萨。说起来,自从葳蕤被借去伺候皇子已经好一阵子没往他这处来了。

老爷子招呼葳蕤到近前,看清他头上顶着树叶,一张小脸抹得跟花猫一样。又见他也没穿厚衣服,把几件单衣叠着穿在身上,不禁皱眉。这孩子是真的傻到好坏不知,还是被人欺负了,怎么几天没在眼跟前就弄成这副德行。只是现下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