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浮生劫.王不下嫁 >

第4章

浮生劫.王不下嫁-第4章

小说: 浮生劫.王不下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就是个不错的建议吗?干嘛这样看着人家,太子哥哥你觉得这个建议怎么样?”
玉琳不觉得自己有错,低声反驳着,只是这内容让所有人已经不只是佩服她了,这已经不是勇气的问题了,这是太勇敢了。明知道这个秘密却偏偏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啊,这是在装傻呢还是要逼着闲王动手呢?
“公主的建议不值得考虑,若是两国联姻必须以这种方式的话,这盟不解也罢。本王不惧亚国和宸国,就算在加上你祉国,本王也不怕。有本王在这,如果你们想对曲国出手,本王不介意像凤老先前所说一样‘章百姓,合四国’。”
秦修之还未说话,天远似是漫不经心地接过话,殿下一些文武大臣也磨拳擦掌,一时间大殿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定风波思源思前事(1)
 更新时间:20131216 23:02:14 本章字数:3689

就在大殿气氛紧张之时,坐在左下首的孟思源起身,他朝主殿和偏殿行礼,“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终于忍不住了,轩帝看着他心内腹诽,要知道自四年前这位孟大人入朝以来,除了他管辖范围之事对于其它事从来都是不闻不问,而且就算是有时询问意见他也是一言不发,现在这个曲国第一才子,素来孤傲独行的人要说话,当然要给他机会了。
“爱卿请讲。”
轩帝说完发现大臣中很多人都眼睛发亮,竖起耳朵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他再次头疼了,想着先前的徐先忧、楚冰,再看看现在一副我什么都不知道神情的老臣,及整备开口的孟思源不得不怀疑他的朝堂到底有没有比较正常的人啊,他英明的姑姑怎么总是喜欢在朝廷里收集奇葩呢?
关键是她自己跑得不见踪影,留他天天在这里受荼毒啊!轩帝还未感慨完便感觉到有一道视线飘了过来,忙收回心思。
“皇上,微臣认为于公于私这件事都该由九公主自己决定。先帝遗诏中说在皇上成年前由摄政王总领朝政,而今皇上尚且年幼,对于两国结盟和联姻这等大事该由摄政王来决定。何况公主是皇上的长辈,婚姻大事皇上无权为公主决定。再说公主今年才十三岁,还未行梳头礼现在谈论婚姻大事为时过早。若是太子有意又何妨在等几年呢。”孟思源这话说得也是没错,可是当着闲王的面,这样明说,还真是又一个找死的啊!
天远看着下方的人,还是温和的笑着,只是这温和中却带着几分凌厉:看来他还真是太过温润了,似乎该做些什么了,不然这些人都一个个来挑战他的底线了!
“爱卿所言及是,不知太子认为如何。”
秦修之未曾想过事情会发生到这种地步,本来此次父皇是打定主意要让玉琳和曲国联姻的,不过以玉琳的个性,他就知道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只是没想到这个丫头那快就祸水东引,这下麻烦到他身上了。
看着那丫头一脸得意的笑容他只能暗暗叹气了,不过这引发的效果倒是出乎他的意料:这反应太过激烈了些,看来有些秘密还真不是秘密啊!奇怪的是刚刚玉琳提出这个建议时他倒是有点期待。
“皇上所言甚是,玉琳年幼多有冒犯,还望皇上和各位见谅,这杯酒修之自罚当为小妹赔罪。”秦修之说完便喝完杯中之酒,玉琳在旁边吐了吐舌头,白起依旧坐着,凤老大概还沉浸自我世界中。
“太子客气了,今日只为接风之事,咋们只谈风月,不论朝政,这杯酒朕敬太子,太子请。”
“陛下请。”
随着宾主之间的寒暄,大殿上的气氛才慢慢缓和。
秦修之喝完杯中之酒,看了眼殿下站着的御史孟思源,他是曲国第一才子,十二岁时便凭借文韬武略夺得整个大陆俊杰之首,更是新一代文人的代表,一直闻名未曾见面,现在见到他也不得不感慨老天爷对孟思源实在是太好了:曲国四大文家——孟家长子嫡孙的背景,过人的天赋,翩翩公子的外形。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有了足够的资本狂妄,因此他也恃才傲物,生性狂放,且不屑与官场中人相交,昊帝在时更是拒绝了入朝的邀请,在曲国掀起了一股文人不出仕的风气,听说那段时间孟典儒为了自己这个最心爱的孙子遭了不少罪,曲国朝堂也是人人自危,唯恐昊帝迁怒。
四年前庄亦静接任摄政王之位,在曲国举办了第一场公开的文试,孟思源未参加却被点为状元,为此他大闹场地鼓动文试学子罢考,但是不知为什么,之后他性情大变,进ru朝堂,担任都察院御史之值兼文言院院长。
似乎是感受到了秦修之的目光,孟思源迎上他的视线,微微点头,淡淡一笑。
秦修之也微笑着回应。而这互动刚好落在了孟思源对面而坐的兵部尚书兰明眼中。直
到亥时宴会方才散去,孟思源正向自己的马车走去便听到有人叫他,“孟思源等一下。”
不用回头他也知道是谁,整个朝堂之中会这样叫他的只有那个莽夫兰明了,他们一同入朝,分别为文武之首,只是他生性高傲,不愿多与他人交往,而兰明出身江湖,身份较低,朝中多数人不愿与他交往。
四年前摄政王让他入朝的时候,朝中反对之声颇高,不过他倒是有几分本事,短短四年不但坐稳了兵部尚书之位,而且还履立奇功,使得周围国家不敢轻易对曲国出兵。
但是就算如此,在固守礼仪的那些人眼中,他终究还是低一等的。
“有事?”入朝四年他们各自为政,中间没有冲突也没有交集,而今他主动找他,这不得不让孟思源费解。
在他思索的片刻,兰明已经到了他的跟前:“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来警告你若是你敢做什么背叛王爷,背叛曲国之事,我兰明第一个不放过你。”说完后兰明越过他走了。
孟思源听得一头雾水,细想之下猜测着可能是大殿上对秦修之问候引起的,明白后他风中凌乱了。好吧这事也解释不清楚,何况他也不想解释,虽说文人相轻,但是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也是存在的,他只是和对手打个招呼而已。不过那一根筋是理解不了的,只是难为他怎么想到这些的。
‘背叛王爷,背叛曲国’,孟思源自嘲的笑了笑,恐怕自四年前开始他便注定效忠于她了。
抬头看看群星璀璨的夜空,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比他小七岁的女孩:当时她刚接管朝政两个多月,便在状元楼举办了公开的文试,只是还未开始皇榜公布他是第一名,虽说自己不屑和官员为伍,但也清楚朝堂的局势,这两个月里曲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她不先解决这些问题却关心这些是第一个让他吃惊的地方;再有便是这次的文试在一个半月前便皇榜告知天下是公开举行的,而今他未曾参加确是第一名,她就不怕天下学子口诛笔伐,这是第二个让他吃惊的地方;再来便是三年前他已经明确拒绝过昊帝说他不入朝的,而今钦点他为头名,她是太相信自己还是太小看他孟思源了。
还记得当时知道消息后他是马上到了状元楼,痛批她假公济私,欺骗世人,他骂了足足有一盏茶的时间,骂得是酣畅淋漓,而且还鼓动参加考试的人罢考,要求有一个真正公平、公证、公开的环境。
“单冲这一点,你便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了。”
在他还准备鼓动时,便听见上首传来淡淡的声音,这时他才开始打量四周的布局,考场由状元楼大厅改装而成,一楼是来应试的学子,二楼文武百官集中在此,偏位上是逍遥王、远王、清王、闲王和孔、孟、庄、公孙、吴、周六位三朝元老,正位上坐着一个大约九岁的孩子,而刚刚的话便是那个孩子说的。
此时大厅里格外安静,所有的人都看着他,那些目光有同情的、有看好戏的、有愤怒的等等,而他的爷爷是面色如常,不对应该说那六个老头都像聋了哑了似得,好像刚刚什么都没发生。
看着坐在主位上那个传说中的九公主,简单的男装打扮,正在看着他,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她的眼睛看上去很清澈但是却偏偏透着一股看尽世事的精明,在这样的眼神下第一次他感到了害怕和自卑。
“你骂完了吗?”





 定风波思源思前事(2)
 更新时间:20131216 23:02:16 本章字数:2597

“骂完了。”在他还处于震惊中时,她却淡淡地开口了,于是他就浑浑噩噩地回答了。
“骂完了,就先出去这里是考场。”平静的语气,无波无澜的陈述。
“这不公平,考试还没结束公主怎么知道谁是第一,而且本公子未曾打算参加,公主这样做不怕寒了天下学子的心!”当时他反应也很快接着这些话便脱口而出。
“你觉得你曲国第一才子是浪得虚名?这是怀疑曲国人都瞎了眼睛还是怀疑我庄亦静聋了哑了?”还是平静的语调,可却是让他觉得压力倍增。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孟思源不得不怀疑她是否是个九岁的孩子。
“思源只是觉得公主这样做不合情礼,我曲国乃是礼仪之邦,如今公主却当着全天下做出这种有悖常理之事,难道就不怕上梁不正下梁歪?”孟思源理了理思路,不死心道。
“呵呵,真是稀奇,曲国最不守礼法之人竟然和我讲理法。今天当着曲国朝臣和学子的面,本王不怕告诉你们,现在的曲国本王就是礼,本王就是法,本王说谁文试第一,他是也是,不是也是。在本王的眼里没有什么公平、公证、公开,若是有谁接受不了大可辞官,也可不参加这次科考,本王绝不阻拦。现在是在文试会场,若是有人再出来捣乱本王不介意将他扔出去。孟思源,你们听明白了吗?”笃定果决的语气,嚣张狂妄的表情让他不敢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黑琪将孟大才子请出去,文试继续。”就在他还在震惊的时候,又是平静的声音传来,接着他就看着她回到主位上去了。
而他就这样呆呆的看着,直至一个白衣男子向他走了过来,温和的请他出去,只是那眼神却让他怀疑若是他不出去,他便会把他丢出去一样。
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他的言语在此刻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而这一刻不得不承认他也被惊到了,他素来狂妄,凡事随心所欲,即使他人有微词也惧于他的身份地位,敢怒不敢言,他猖狂可是他也不至于这样无法无天。
还想再说话,便看到他的爷爷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后来才知道九公主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脾气却不小而一般她称自己是本王时便是要发怒的征兆了。
他不知怎么出去的,三天后文试结果宣布他还是第一,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吃不喝,也不见人就这样三天后未曾想到九公主来了,并且带他出门了。
“传言孟思源狂则狂矣,但是行事作为却不失君子之风,只是不知思源如何理解君子呢?”并排行在街上,她淡淡地问道。
“君子之道由来已久,思源不才,只知一二,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公主的作为和君子沾不上边。”他还是很不高兴的,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会跟着她出去,他素来眼高于顶,很少和人说话,但是偏偏确是回答了她。
“这倒是实话,都说你狂妄,不过看来还真是传言啊。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君子,但就算是小人,我也是光明正大的小人。知道为何让你做文试第一吗?”那时她转过身看着他,那个不到他腰间的孩子就这样抬着头,盯着她,眼里全是希望和期待。
在这样的眼神下,他发现自己不忍拒绝,不忍不去回答,终于挣扎之后还是高傲的回到:“思源不知也不想知道。”
可是却没想到,她却笑了,“刚说是传言,现在看来却是传言不假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我理解的君子。曲国四大文家长子嫡孙,不论是你还是孔志泽、庄雪松、公孙寻,除了家族背景,你们还剩下些什么呢,是才子之名吗?你们自恃学富五车,可否知晓过去五百年,未来五百年?是否听过什么是孔孟之道,知不知道什么是儒释道?思源,告诉我现在你看到的是什么?”
举目望去,孟思源才发现到了曲城最偏僻的街道。低头看着旁边的人,秋风起,吹动她的衣袂,她仿若从远古而来连声音都变得悠远。
“信不信将来这里会是曲国乃至天下学子趋之如鹜之地,思源敢不敢赌,用你的学问来赌,来告诉世人四大文家是因你们而骄傲,而不是你们靠着祖先的庇护!”
她就那样定定地看着他,看透他,而他发现自己竟然不想拒绝,他出生贵胄,各种光环绕在头上,但终究偏离不了四大文家的光环,世人看到的也只是他身后的家事,对于他或许他们根本就不关注,所以这些年来他高调、狂妄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感,但是效果确跟预期背道而驰,如今机会在面前,他不想放弃,他想试试,不为什么就为了这份天涯遇知音的悸动。
“这里我将建成文言院,若是你愿意都察院御史和文言院院首之位都是你的,我给你绝对的权力,你想怎样就怎样,而且我保证还能让朝中所有人都闭嘴,但是我要看到结果,我要一个真正礼仪之邦,一个真正的大国气度和风范,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你能做到吗?”
能做到吗?能做到吗?这声音在那空旷的街上不断的回旋回旋,透过时间和空间每时每刻都到达了他的心里。
壮志豪情,言犹在耳,看着远方苍茫的夜色,孟思源再次告诉自己:公主,放心吧我能做到。





 陌上有话说
 更新时间:20131216 23:02:20 本章字数:1226

写了半个多月了,陌上有些话不得不说了,首先是关于文章的,陌上每天告诉自己不要去在乎那些收藏和点击,只要写好自己的文章就好了,可是忍不住啊,每每都会看,结果是让自己一次次深受打击。到这了,陌上就想犯犯二了,想改改一首诗来表达表达我的心情了:我更,或者不更,收藏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你看,或者不看,陌上的文就在那里,每日更新;你收,或者不收,陌上就在这里,傻傻的盼着;来我的坑里,或者把我的文放进你的书架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好了,犯二犯完了,言归正传,我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但是这个故事到现在我构思已经一年多了,动笔也写了半年了,中间很多时候想停下,但是都坚持住了。我只是想写一些女子,正如公告中的一样,陌上只是想写一些文章,写一些女子,她们或者命途多舛,或者顺风顺水,但是她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从不认输。
陌上一直坚持认为爱情友情最终都会变成浓浓的亲情。这些文章,陌上只是想写亲情的伟大,陌上打算写一个系列,每一部侧重点都会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书中的这些女子,她们或温暖或冷清,但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和守护却没有变过!她们或许不同,但是她们对亲情、爱情、友情确是一样的守护着。
最初陌上是想先写司徒凌雪的,但是凌雪的性格和陌上的差了许多,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庄亦静的故事倒是渐渐清晰了。可能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陌上的性格和亦静有一些相似吧,陌上和她一样有些偏执,有些任性。在这个故事里陌上打算侧重的是友情,这些友情陪伴着亦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在这个故事中每一人都有故事,他们可能不是性格最鲜明的,不是最突出的,但每一个人都是陌上最喜欢的。
另外关于书名不少朋友有过疑惑,其实一开始陌上也是很不确定用这个名字好不好的,因为陌上主要是想写她十三岁以后的故事,可是写着写着反倒是觉得这个书名最好了,这里陌上不是想说明亦静九岁年经历了什么,有什么重大事件,只是亦静在九岁那年影响了不少的人,以至后来人们想到她时都会记得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