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果蔬青恋 >

第26章

果蔬青恋-第26章

小说: 果蔬青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芋地里忽然安静下来,人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看向那少年:只见他爬起身,将万婆子扶起来,对冬子说了一声,又回头对弟妹说了几句,那小女娃便吃力地背起弟弟跟上,几人渐渐走远

第060章 應對
 万婆子却不是自己乐意走的,她被大孙子架住胳膊,不得不走——这小子如今力气大得很。

再者,她想着大孙子刚才的话,那句“好好地为他们送终”听得她怪异无比,并没有欣慰的感觉,却心底直冒寒气,又思及山上躺着的儿子,是不是在看着自己哩?

她神思不属,就这么被万元拖走了。

人们继续干活,只是多了些闲谈的内容。

小娃儿们如方五等皆叹万元倒霉,有这样一个奶奶;大人们则轻声细论其根由。

板栗和葫芦来到堆放山芋的地方,指着堆成小山般的山芋,对其中一个人道:“张牛,让他们都留心些,破了皮的可别掺进去了。要晾半干。还有,仓底下要垫厚厚的草木灰,山芋里面也要掺草木灰,不能马虎了。不然存不长,不到月就容易烂了。”

张牛急忙道:“少爷放心,年年都是这么入仓的,大伙都小心的很。种了几个月,好容易收回来这些,要是不小心,坏了粮食可要遭雷劈哩!”

板栗点头,又叮嘱几句,才跟葫芦离开。

葫芦道:“我家去瞧瞧房子盖得咋样了。你不用等我,说不定我就在家吃饭了再回桃花谷。”

板栗道:“你去吧,我见小舅舅好像也家去了。”

待葫芦走远,他便往方五他们那走去,却听前面两个挖山芋的婆子低声说话。

“……你晓得啥?这婆媳就是前世的仇家。万婆子家的老大跟老2,都是没心没肺的东西,只顾自个,老娘说是啥就是啥,反倒好了;那老三哩,肯吃苦,也孝顺,可就是有一样不好:心疼媳妇,又心疼儿女,总护着他们。背着老娘的时候,一家子有说有笑、和和乐乐的。那婆子看了不就刺心了。骂三儿媳妇,恨得牙痒痒。瞅儿子不在家,就变着法儿折腾她。要是光这样也还能熬着过,谁知三儿子又死了,这下可不就更恨了!她呀,就是想三儿媳死哩!偏有张家照应着,又活得有滋有味的。你说,她这口气咋咽得下?”

捡山芋的婆子纳闷地问道:“他儿子是烧死的,又不是只死了他一个,咋能怨儿媳哩?”

挖山芋的婆子欲要回答,又顿了一下。她丢下小锄头,换了一把钩子,小心地将那一窝山芋周围的泥土刨开。

左手牵住上面的藤桩,右手不住掏土,很快就扯出一大嘟噜山芋,沉甸甸的,足有十来斤,引得另外那个婆子惊叹不已。

“这一窝山芋长得足。”

她将山芋丢进身边的篮子,笑着直起腰,就看见板栗站在前边不远处,忙笑着叫道:“大少爷!”

板栗扬脸笑道:“王奶奶,你可真会挖。”

王奶奶听了心里欢喜,道:“哪儿是会挖,也就是年纪大了,心细些。可不敢糟践粮食。”

板栗点头道:“我爹常说,老人家就是经验多,又有见识。你们干活我们是最放心的。”

两个老婆子听了,老脸乐成一朵菊花,口内不住谦虚。

板栗又叮嘱她们,只管挖,将山芋捡了堆成堆,再喊男人们来挑,不要自己用篮子拎了往那边送,“你们年纪大了,要是扭了腰可不得了。”

两人听了满心舒坦,急忙点头答应,说她们小心的很。

又闲话两句,板栗方才转身去了。

他听了两婆子的话,心道怪不得娘说,这世上最善变、最难琢磨的就是人心,万元的奶奶就是个例子,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

他看着在这片庄稼地里忙碌的人群,他们的心思都是各样的,他就是要揣摩之,利用之,方能管好这份家业。

思量再三,看看日头偏西了,跟管事又交代了一番,也不去找方五了,招呼另一边的黄瓜等人回去。

且说小葱,饭后在床上躺了一个时辰,就躺不住了,让人把她背去前院,秦淼刘蝉儿自是陪着她。

上房堂屋,她娘郑氏正在跟紫茄红椒说着什么,二舅奶奶林氏也来了,陪着说话儿;山芋、香荽等人正跟她的小孙子双宝玩躲猫猫,在几间屋内到处钻。

小草在一张矮椅上铺了张棉垫子,扶姑娘坐了上去,一边回答二舅奶奶的殷切询问;秦淼刘蝉儿也都各自找了小板凳坐了,又取出针线活计来做,省得手空着难受。

娘儿们说些闲话,一扯就扯到秋收上。

二舅奶奶羡慕地说道:“菊花,我前儿路过山前,看见你们那地里收的花生堆得跟小山一样。今年可不又丰收了?”

郑氏面色古怪地看着她,道:“今年夏天雨水太多,庄稼都欠收好些哩,木耳更是烂了许多。二舅母还说丰收?”

二舅奶奶一愣,讪讪地说道:“我瞅着那么大堆,还以为……”

小葱一边缝一只袜子,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二舅奶奶,你也不想想那块地有多大?几十亩地,收几堆花生那不是平常么!难不成只收几担才算欠收?”

二舅奶奶忙摇头,笑说自己没算过。

又说了一会话,也不知咋扯到郑氏大舅身上,她忍不住又道:“大嫂上回来,可是带了不少东西家去了,装了满满一车哩。他大姑也真舍得。我们就没见过那么多东西。”

郑氏晓得这个二舅母眼皮子浅,这是眼红了,可她平常也没少贴补二舅家,因而也不吭声。

小葱却接道:“自打前年我外太太没了,我外婆娘家就剩了两个哥哥嫂子,她自然是要看重些。二舅奶奶住在眼跟前,一年到头,吃的鱼、肉、鸡鸭、蛋,连青菜木耳竹笋那些,都不用花一分银子;大舅奶奶一年才来一两回,我外婆心里过意不去,多装了些东西让带回去,也是她做妹子的心意。况且也没送多少,那车东西可是好几户人家送的哩。我娘就拿了不少,还有刘家是大舅爷亲家,也送了些。”

二舅奶奶听小葱脆生生地把账算得这么明,噎得一句话也没有。好半响,才道:“我也就是随便说说,我不还送了些布料给大嫂带回去了么!”

小葱微笑:“我晓得二舅奶奶就是随便说说的。”

隔了一会,二舅奶奶又道:“听说他大姑还送了只人参给大嫂。菊花,槐子带回来不少人参吧?匀一只出来卖给我可好?”

小葱抬头,甜甜对她一笑,道:“外婆是送了人参给大舅奶奶,她没要。世人都晓得人参是好东西,也就我们做大夫的才明白:那东西再好,也是药,当不得饭吃。无事端端的,谁吃那个。要我说,能啃馒头吃白饭,就是最有福气的。二舅奶奶你说是不?”

二舅奶奶忙道:“我也不是自己吃。我娘家娘身子不好,弱得很,我想买只人参帮她补补。”

刘蝉儿瞪大眼睛,心道,那你去集上买呀!从张家买,回头谁好意思跟你要银子?

却听小葱笑道:“二舅奶奶,那可不能瞎补。身子弱的人,虚不受补,越补越虚。应该时常熬些细米粥,掺些鱼、肉、菜叶在粥里,吃了才容易克化,才利于五脏吸纳。可不能一片孝心把老太太补坏了。”

二舅奶奶见小葱一张小嘴儿不停说,横竖都有理。

她见郑氏不吭声,就有些生气,因道:“嗳哟!这是咋说的,你母亲年轻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人参哩。是秦大夫送的。我们想沾一点儿也不能,你外太太还骂了我哩。”

小葱也是知道这事的,依然不紧不慢地说道:“那时候,我外婆家多穷?也就是搭着粗粮才能吃饱饭,鱼肉鸡鸭啥的是不用想了,愣是把身子弄亏虚了。这情形跟二舅奶奶娘家老太太可不一样:这时候进补,那就是雪中送炭,就能养好身子。二舅奶奶娘家老太太,如今还缺吃的?二舅奶奶平日里没少送鸡鸭鱼肉过去吧?若还是身子弱,再用大补的药往她肚里灌,你说她能受得了么?”

郑氏瞄了瞠目结舌的二舅母一眼,有些好笑,也不知闺女哪来那么些鬼话,还说得头头是道,又不耽误手上针线活。

她是拿这二舅奶奶练嘴皮子了。

刘蝉儿跟秦淼使劲低头,以掩饰脸上的笑意;红椒跟紫茄则坐那安静地听着,两人小手握在一起,不时你捏我一下,我掐你一把,面上却一本正经,不见笑容。

二舅奶奶终究有些不甘心,问道:“那你爹买人参家来干啥?当摆设么?”

小葱道:“买来干啥?人吃五谷杂粮,谁还能没个灾没个病的?这不是预备些好让心里安心么,省得要急用的时候,花钱也寻不着好的。那年我外公不就是这样,我外太太也花了好几只人参吊命。不然,好好的谁想吃它!连我外婆跟我奶奶都不吃,说宁愿喝玉米糊。不单这样,前些日子,我大舅母还把她得的那只参送给刘家的老鳖了,因为葫芦哥哥把他打伤了。二舅奶奶你说,这是啥好东西?吃它的人都是出了毛病的。”

第061章 女紅
二舅奶奶听得头发昏,再也不想跟小葱掰扯了,丢开想要只人参的心思,反倒轻松起来。

正好她儿桂叶从外面进来,小葱红椒紫茄都叫“表婶”,刘蝉儿和秦淼也打了招呼。

桂叶扫一眼众人,心下了然——婆婆最喜欢从表姐和姑妈家捞便宜的——对婆婆道娘!太阳落了,咱家去吧。”

大凡婆媳都有些膈应,少有和顺的。林氏也是如此,她看这个儿极不顺眼,偏还挺看重她,这更让她生气。

遂不悦地说道我才出来一会,就来叫。家里就不能少了我。你是做啥的?”

桂叶被噎得一愣,随即赔笑道娘,我娘家嫂子来了,说我侄儿下个月要成亲。我就把表姐送的那匹锦缎包了送她,想让娘看看这样成不成。省得礼轻了,跌了老杨家面子。要是娘没啥话,我这就装上了,明早好让她带走的。”

二舅奶奶一听,急忙站起身,嘴里叫道你可真想得出,送一匹锦缎还问我够不够?”转头对郑氏,“她年纪轻轻的,哪晓得过日子的难处,随便啥就往外送,太没个成算了。再说,这料子送他们,那不是白费么,总不能穿着缎子衣裳下田干活。”

一边说,一边丢下一句“我家去瞧瞧”,飞一般的走了。

到了门外又想起一事,回头喊“把宝儿带家来”。

郑氏看着桂叶,见她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嗤”地一声笑出声来。

桂叶歉意地对她笑了笑,道表姐,我了。本来我是想喊你跟婶子吃晚饭的——这不是我嫂子来了么。这么的,我也不喊了。”

郑氏点头,瞅着她乐道去吧!去吧!”

待桂叶牵着双宝走了,郑氏想笑,又不好当着小辈笑的,实在憋得难受。

抬眼却见小葱等人都在偷笑,红椒撇撇嘴,正想说。忙对她使了个眼色,不令她说——二舅母虽然这样,但也不好在外人跟前议论她的。

又说笑一会,小葱就后院,又喊走了山芋等几个小的,教他们认字读书。

秦淼今儿也没去厨房,一来她晓得葫芦这一去,只怕要回家看看,说不定就在家吃饭了;二来,她正忙着跟刘蝉儿学针线。

不知为何,她心里对蝉儿师妹尤其关注。见她做的针线活计很好,就想着:要是她帮葫芦哥哥做样,跟蝉儿师妹的一比,可见人呢?

于是,她就耐下性子,跟刘蝉儿一块做针线起来。

小葱很奇怪,也不知师妹为何转了性子。

俗语说,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如今秦淼心里想着葫芦,这心志自然就坚定了,学起来自是不一样,再不似以往那般敷衍。

刘蝉儿难得能在师姐跟前尽心,也十分兴头。

两人常黏在一块,头挨头,你跟我讲医理,我指点你针线。

这会儿,她们就聚在东厢堂屋里,一个埋头读医书,一个低头缝衣裳。

小葱则靠在躺椅上,先教山芋他们认了一会字,然后让小草领他们到矮几旁边,摆好小板凳和沙盘,再一人发一支跟毛笔差不多长短的小竹棍,练习写字。

安排好了,她就捧了本书歪着看。

才看一会,就听刘蝉儿夸道“师姐,你好灵性!这才补了几件衣裳,瞧,针脚匀净多了。我猜,怕是你们常使银针,那手拿针就稳得很。从前做不好,是没用心。如今你定下心来学这个,自然比一般人做得好。”

秦淼端详手中的小裤子——这是秦涛的,膝盖上已经缝了块补丁——有些不确定地问道真的?蝉儿师妹你没哄我吧?”

刘蝉儿抿嘴一笑,道我哄你干啥。你拿去让小葱瞅瞅,不就晓得是不是真的了。我练习用针,可是练了好几个月,拿针才稳当的。”

等小葱看了,很肯定地告诉秦淼,可以不必补衣裳了,能做手帕子跟荷包之类的了,她才眉开眼笑起来。

她美美地想:这针线活计学起来好像也不甚难么。

正要再接再厉,一旁写字的秦涛撂下手中的小竹棍,“蹬蹬”跑,鼓着腮帮子问她,我裤子又没破,你干啥帮我补个补巴在上头?太难看了。”

他跟山芋青莲他们待久了,也满嘴“啥”“咋”起来。

秦淼听了弟弟的话,尴尬不已。

之所以补衣裳,一来是为了节省,因为在乡村,小娃子爬树下河、跪地打滚是常事,很容易把膝盖手肘磨破了,常换新的太浪费;二来就是为了练习针线活了。

可她昨天帮秦涛把几件破衣裳都补过了,秦瀚年纪大些,也不容易把衣裳穿破,她没了补的,就挑了件没破的半旧裤子,把两个裤腿的膝盖各补了一块。

见秦涛质问,她板起俏脸训道你就跟个猴儿似的,整天爬上爬下的。我多补一层,穿破了一层,里边还有一层,省得把里头的裤子弄脏了。这不好?”

秦涛听了一愣,眨巴着大眼睛想了想,这话听着似乎有理,又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小葱跟刘蝉儿看着这姐弟俩,各自转头偷笑。

香荽听见也疑惑了,问出了秦涛的心里话要是没破的衣裳也补个补丁,那秦涛不是一直都要穿打补丁的衣裳?”

秦淼指着那补丁强辩道等外面的磨破了,我把这补丁拆了,里面不就没补丁了?”

香荽道那也有个四方四正的疤,跟补丁一样,难看的很,不算新衣裳了。是吧,二哥?”她转头问山芋。

山芋点头道补过的地方,里边儿布的颜色不一样。外面的颜色旧一些,里面的颜色新一些。”

他平常就跟皮猴一样,因而膝盖常打补丁,所以经验丰富。

小葱和刘蝉儿见秦淼无言以对的模样,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刘蝉儿抿嘴乐道我就说师姐还是缝双袜子比较好,师姐偏不听,说啥‘这裤子迟早要穿破的,趁早给补上’。这下好了,师弟不乐意了。”

秦涛听了香荽跟山芋的话,已经闹着不依了,非要把这补丁拆了不可,不然,他就要跟菊花婶婶说这事。

后来,还是刘蝉儿忍着笑,把那条暗红色裤子扯,一个补丁上绣了一只憨态可掬的黑白大花猫,又用浅色布在补丁的边沿缀上一圈牙边,直忙了一晚上。

顿时,那裤子就变得别致起来。

等,秦涛见了裤子大喜,抱在怀里不撒手,不住地赞“蝉儿师姐真聪明”,连青莲跟香荽也眼巴巴地望着,一副艳羡的模样。

小葱急忙安慰他们,说让人也照样帮他们都做一条。

青莲又提出要求道不要照样。我要在腿上缝个狗狗。”

小葱听了扑哧一声笑,点点他额头道就依你。你还想独特哩。”

刘蝉儿道青莲,等表姐抽空帮你做。”

小葱忙摆手,让她专心手上的书,不要整日被这些事给绊住了,她自会安排人帮他们做。

秦淼见刘蝉儿歪打正着,连个补丁也能捣腾的这么招小娃儿喜欢,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下定决心要学好针线了,以便也能“腐朽复化为神奇”。

这是后话,暂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