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c_形包围 戴旭 >

第25章

c_形包围 戴旭-第25章

小说: c_形包围 戴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洲爆发。这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大战略构成直接而现实的威胁,必须予以特别注意。

第五部分 1。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四大理由(1)
  美军关岛基地 2003 年 9 月,俄罗斯著名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发表了一篇题为《俄罗
斯需要新型军队》的文章,明确提出:俄军应当准备未来的战争,而不应准备过去的战争。
他建议在今后的军事改革中, 对俄军现有指挥体制和军兵种结构进行彻底的改组:加快研制
常规高精度武器的进度,彻底改造以俄罗斯陆军为核心的军队组成。他认为俄陆军现在有 9
个集团军、1 个独立军,28 个师,是俄军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复杂的军种。可是未来战争是
非接触战争, 传统陆军将失去作用。交战双方再也不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在广阔的战
场上投入千军万马的大兵团进行决战了。 斯里普琴科建议将陆军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将守
卫边防、保持国内稳定的任务交给内务部队;撤销现有 6 个军区,成立一个中央军区,其负
责组织国家的天空防御和国家重要目标防御配系之间的协同。 在此基础上,将现有军兵种统
一组建为战略突击力量和战略防御力量。他认为未来的战争样式是宇宙空中海上突击战役
和防御战役。陆海空三军不仅仅是联合作战问题,而是〃一体〃战问题。

  由于中俄军事体系结构性的类似,我以为斯里普琴科的见解,对我军有着直接的思想触
动价值。

  中国也需要新型军队,和俄罗斯军队仅仅出于对技术和编制落后所导致的紧迫感相比,
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理由更充分。

  (一)我军现行本土防卫战略和军事体系,已不适应国家利益全球化的现实

  你能想象一下一户人口众多的农家,任凭自己广袤土地上丰收的作物无遮无拦,屡被盗
贼哄抢,却依然手持棍棒守在自己家中的各个角落,夜以继日准备迎击别人打家劫舍——尽
管早已不会再有强人破门而入,却因为历史上曾经遭受抢劫的记忆而依然不肯放松准备的情
形吗?

  这就是今天中国军队国防战略和国家发展现状的基本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始终坚持传统人民战争思想,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国土(主要
指大陆本土)防卫。但随着外在大规模地入侵威胁的消失,改革开放,中国国家利益的迅速
扩大,〃求发展〃明显取代〃求生存〃成为新时代国家与民族的主要矛盾。半个多世纪的卧薪尝
胆,中国虽不能算是足够强大,但也是相当强大——核武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名列前茅
的 GDP,均是明证。再加上传统的优势——世界第一的人口,世界最大规模的常备军,世
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完全可以断言:昔日亡国灭种的危险已经消失。如果今天中国这样的实
力,还要担心被人家占领、洗劫,那世界上 95%以上比中国综合实力落后的国家,岂不是
整天要提心吊胆?但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至日本入侵,大大小小西洋和东洋鬼子
留给中华民族的记忆过于屈辱惨痛,以至于中国人的生存危机感几乎深入骨髓。尽管 1945
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已经过去;1964 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事实上意味着国土被新的强敌大规模入侵和占领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此后的发展证明
了这一点;到 1979 年中美建交,中国整体安全形势全面改观,而到 1991 年苏联解体,大规
模地入侵的威胁,更是彻底消失;但是,中国人的思维依旧〃猫〃在历史的战壕和碉堡里,枕
戈待旦。这从中国兵器设计部门研制我军新一代轻武器时,刻意与欧、美、俄等同类兵器口
径相区别的〃潜意识〃就可以看出来。一个美国军工专家说:〃为什么中国人不更简单地直接
采用已有的 556×45 口径而去重新开发一种全新的小口径系列武器呢?我认为答案只有一
个:就是受中国军队那种纯防卫的教条思想影响,他们认为一旦中国遭遇入侵,敌人将无法
使用缴获的中国武器和弹药。〃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2003 年,笔者时任某军事院校
科研部〃伊拉克战争研究小组〃组长时,从某权威媒体上看到发表的谈伊拉克战争观感的文
章,竟是从伊拉克民众对美英联军的骚扰性袭击,看到我传统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并言之
凿凿地设想我正规军和民兵游击队怎样重现昔日地道战、地雷战的光荣!这种自虐式的〃智
慧〃真让同为中国军人的我感到不安——今天是什么年代?我们怎么还能再允许敌人踏上中
国的国土呢?

第五部分 2。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四大理由(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中国由于历史记忆原因,总是以一种受害者的心态恐惧未来潜在
敌人的时候, 今天世界一些大国出于对中国现实实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考量,也莫名其妙地
担心中国的强大会打乱整个国际秩序。英国一家媒体就这样形容:地球是一个池塘,世界其
他国家是在这个池塘里嬉戏的各种动物, 而中国是一头正在走进池塘的大象。这个比喻代表
了美国、欧洲、日本以及其他许多大国或地区集团的共同看法。无论从经济、军事还是近代
史以前的历史的角度,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都是它们不敢轻视的庞然大物。〃中国威胁
论〃为什么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因便在于此。由于沟通不畅和互信不够,中国与世界事实
上处于〃麻杆打狼,两头害怕〃的状态。其实,即使强大如美国,当年朝鲜战争时,新中国百
孔千疮,其领导着〃联合国军〃尚且不敢以日本侵华的模式进攻中国;越南战争时中国一纸声
明就让美国画地为牢。美国如此,其他国家更有谁〃敢动中国的奶酪〃?所以,中国以〃抗日
战争〃为模式形成的传统国土防卫战略,具象地看是守株待兔,抽象地看是杞人忧天,假设
的情况都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今天,那些或对中国充满敌意或充满疑惑的国家,没有一个
有占领中国本土的胆量和打算,但却不约而同地以延缓、牵制中国发展,阻止走向世界为目
标。在这一目标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力量有可能结成战略同盟〃包围〃中国。中国应该思考和
应对的是:如何从政治上、外交上、经济上瓦解,军事上突破这一围堵,成功融入世界,顺
利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成为受世界尊敬的强国。在这一转折性的新情势下,中国以传
统国防战略为指导的现行军事体系,已日渐显现出结构上的局限性。

  1993 年,中国一艘远洋货轮在公海上被美国军舰拦截,以怀疑为伊朗运送化学武器为
由强行搜查,这就是著名的〃银河号〃事件。当时身为空军上尉的笔者就发表了一篇《银河号
警醒中国人》的文章,指出如果中国远洋船队后面,跟着护航的中国远洋舰队,这种事件是
不会发生的。话虽直白,其实意在呼唤国人关注国家国防战略转换问题。可惜人微言轻,此
文终成〃种树书〃。

  1996 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引发台海危机。本为中国内战延续的两岸军事对峙,却
引来美国航空母舰群的强行干预。之后,日本也积极〃参与〃台海局势,于是美日台军事同盟
浮出水面。中国人忧虑的目光始越过黄土,朝向茫茫的大洋。

  之后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且自海湾战争导致油价飙升以来, 普通的中国人由于切肤
之痛,忽然关心起了马六甲海峡——中国 80%的油轮从那个狭窄的地方经过,并由此本能
地意识到:超出本土以外,我们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多么脆弱。2006 年 5 月 21 日,中国的
《环球时报》忧心忡忡地说:〃目前,中国大部分进口石油是通过海上途径运输,这就使其
易受攻击。如果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在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海军可轻而易举地
切断中国的海上交通线。〃

  正是从这些很〃商业〃很〃外交〃的一系列事件中,中国人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看家护院式的
国土防卫战略已经彻底过时。  超出大陆本土,不要说我们不能对孤行远洋的中国商船提供保
护,甚至对近在咫尺的我领海和自己国内的事情也不能〃做主〃。

第五部分 3。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四大理由(3)

   一个美国的战略学者说:〃中国经济的要害就是在能源储备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国际能源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正竭力阻止中国成为世界的一极……〃21
世纪的国际政治的核心是能源,21 世纪的战争样式也围绕这一〃核心〃来设计。美国在一系
列局部战争中展现的信息化能力,迷惑了相当多军事分析家的双眼。其实,那只是军事超级
大国对小国的不对称打法。今天对付一个大国,特别是核大国,美国是不会草率进行这种常
规军事打击的,而会首先从战略层面着手:掐断它的能源和原料管道,即等于拔掉了一个危
重病人的输氧管。对于现代工业化和正在工业化进程的国家,没有能源和原料,会是什么情
形?根本用不着进行什么精确式摧毁打击,更不用占领,而只需在远洋拦截和围堵,即可让
一个大国的经济濒于崩溃,从而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当年冷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
发表〃铁幕演说〃,提出要让社会主义国家〃肉烂在锅里〃的封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奉
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对其他大国,  正显现出从军事战略上采用这一铁幕围堵封锁的迹象: 2004
年美国海军举行了代号为〃夏季脉动〃的军事演习,同时调动 7 艘航母,在全球五大洋进行水
面联合作战、反潜战、潜艇战、海空联合作战演习,最后齐集太平洋。明白无误地向世界展
示其全球制海权,展示其控制全球 16 条战略水道的能力。美国学者将此举命名为〃新炮舰政
策〃。这一政策的政治含义是毫不含糊的:所谓公海只是一个世界地理名词,在美国海军的
望远镜里,那就是一个〃美利坚湖〃,顺我者〃通〃,逆我者〃断〃。一双美利坚帝国的鹰爪,掌
握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少国家的命脉和咽喉?

   2003 年 5 月份——伊拉克战争刚刚由美国宣布结束,美国外交委员会独立特别工作组,
由前国防部长布朗和前驻华大使普里赫挂帅,组织 50 多名专家,历时一年推出了《中国军
力报告》  。报告说:〃中国现在的军力结构和军事方针可以对任何来犯之敌进行有效的纵深防
御,可以在周边小国的陆地边界进行兵力投送……但从海洋、  航空航天和技术方面的军事力
量来看,长期以来中国都是最弱的,这些却是美国的最强项。〃

  由于拥有这些〃最强项〃,美国全球机动、全球到达、全球交战;由于这些方面〃长期以
来中国都是最弱的〃,所以中国甚至不能确保家门口的安宁——2001 年的撞机事件寓意即在
于此。由于核武器,中国的战略打击能力目前已经可以保持最低威慑,但这一威慑只能阻止
未来敌人对我进行大规模入侵, 却并不能有效维护我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由于我军长期奉
行国土防卫战略,陆军是把关守口式的,海军是近岸防御,空军是国土防空型的,从武器装
备到战役、战术思想,都落后于现实需要太多。

  只有自己手中刀矛锋利、弓硬箭远而不是甲厚壕深,不怀好意者才会敬而远之。中国到
了必须彻底更新国防战略,并以此锻造新型军队、建立新型军事体系的时候了。就大战略层
面而言,如果继续墨守国土防卫、刻舟求剑地准备诱敌深入,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淹没想
象中的敌人,无异于束手交出中国的和平发展权,自我围困在陆地上不战而败;就眼前的局
势而论,将再一次错过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机遇,从而落在世界 21 世纪列强的后面——历史
的教训已经证明:国家将因此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

第五部分 4。中国需要新型军队的四大理由(4)

 (二)在现代信息化、空中化战争中,我军若不思变连国土防卫的传统使命也难以担当

 一个成功的国防和军事战略,首先要具有有效的威慑效果,而威慑又源自其基本的实用
性。

在 1997 年出版的日本《军事研究》中,有一篇名为《自卫队尖阁列岛反击计划》文章,
透露了〃一旦中国军队驻防钓鱼岛后,日本自卫队反击作战的详细计划〃:〃通过切断补给增
援,孤立钓鱼岛,削弱守岛部队,然后实施登陆作战。在进行拦阻作战和达到封锁目的的同
时,使用战斗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摧毁钓鱼岛上的火力阵地,一个连的空降部队实施空降,
34 个连的舟艇部队由正北面登陆消灭敌军夺回钓鱼岛……〃战役计划周密,战术决心坚定。

  2006 年 5 月,中外媒体相继爆出:日、美今年夏天举行的联合军演中,将以钓鱼岛列
岛的黄尾屿为靶岛进行火炮试射。笔者无暇置评间隔 10 年的这两则消息的时事因由,但它
却不能不让我再一次思考:日军的那个夺岛计划以及日美炮击钓鱼列岛,竟完全无视钓鱼岛
背后不远处的中国数百万大军,很显然我军事战略的威慑性在此地未能体现。这只是个例,
类似的还有东海、南沙等许多事件。

   认真理论起来,我国现行以国土防卫为核心的传统军事战略,历史上并未完全起到〃国
土防卫〃的作用,原因在于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我大量的海洋国土,
仍处于被外国侵犯和占领的状态。既然是〃国土防卫〃,一定应该是包括海洋国土在内的全部
〃国土〃。而在进行真正〃国土防卫〃之前,我应先收复和解放这些〃国土〃,但要完成这一工作,
还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家神圣而严峻的任务。  怎样厘清收复、统一和守卫的关系?怎样厘清
本土守卫与外岛守卫的关系,还是军事学术和理论层面的重大课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两位政治学教授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在
1997 年出版的《长城与空城计》中评述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军队时说:〃尽管有豪言壮语,
但是人民战争加上核武器是一种反映出中国弱点的战略。假如当年发生了最坏的情况——苏
联或美国入侵,人民解放军的日子是不会好过的。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人民解放军可能不
得不把大面积的领土让给入侵者,打一场代价高昂的、结局不能肯定的持久战争。入侵者更
有可能不会落入中国设下的陷阱,   而是沿着边境发动有限的入侵, 对中国的工业中心实施空
中打击,使人民解放军没有多少办法进行报复。两个超级大国之所以没有入侵中国,更多的
是由于苏美都担心在同中国交战的同时,又彼此开战。后来则是由于中国的核威慑,而不是
由于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威力或高超战略〃。

  我并不认为两位美国教授对中国国防和军事战略的理解完全正确, 但他们设想的情况—
—对方只〃发动有限的入侵,对中国的工业中心实施空中打击〃,〃不落入中国设下的陷阱〃,
的确是传统人民战争理论的一个时代缺陷。设想中的情况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作用都没有发
生,中国也因此没有发现这一重大缺陷,依旧不太注意常规报复手段的努力。安德鲁·内森
和罗伯特·罗斯说:〃毛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支庞大的、用核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