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c_形包围 戴旭 >

第33章

c_形包围 戴旭-第33章

小说: c_形包围 戴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势力范围,  收获冷战成果——这就是美国从 1983 年入侵格林纳达开始直到 2003 年入侵伊
拉克,其 20 年战争全部的原因。

  苏37 战斗机由于 20 年战争,苏联在世界的盟友几乎被美国全部消灭,俄罗斯被迫全
线收缩,沦为一个地区国家;而由于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俄罗斯已无缓冲地带,
几乎和美国指挥下的北约短兵相接。到乌克兰变色,美国和北约的〃刺刀〃已逼近俄罗斯心腹。

  空前凌厉的全面攻势,让俄罗斯倍感压力。〃9·11〃事件后,美国打着打击恐怖主义的
借口,更变本加厉、独断专行、为所欲为。其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政策,越发
让俄罗斯的战略危机感加剧。

  20032004 年一年中,俄罗斯已进行了 10 多次洲际导弹发射演习。其中 2004 年 2 月 10
日至 18 日举行的代号为〃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是俄罗斯立国后规模最大的,演习地域横跨
欧亚大陆,涉及俄军 7 个军区中的 4 个军区;参演部队有陆海空三军以及战略火箭兵、太空
兵和空降兵 3 个独立兵种;演习科目有陆上机动、空中拦截、海上封锁、空降突击、太空作
战等科目。目前俄所拥有的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亮相。普京总统亲临现场观摩。

  2004 年 8 月 3 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俄罗斯北方舰队核潜艇部队的所在地奥列
涅戈尔斯克,   带领 17 个北约成员国的 49 名军事专家,破天荒地进入了戒备森严的核武器库。
俄想以这种方式,不露声色地威慑北约在东扩的道路上不要走得太急。11 月 17 日,俄罗斯
总统普京在俄军队首脑会议上称,俄罗斯最新型核导弹即将问世,几年内将装备军队,而〃
这些研究成果是其他核大国所没有的,今后几年也不会有〃。

  俄罗斯同时修改军事学说,宣称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对付〃战略性军事威胁〃,西方说北
极熊〃又一次露出了核牙齿〃。同时,俄也开始采取其他国际政治措施,抗衡美国对中亚和外
高加索地区的渗透。

  二是改造过时军队,准备未来战争。俄罗斯挥舞〃核大棒〃还有着另外一层用意:就是最
大限度地发挥苏联核遗产的威慑效能,逼退迫在眉睫的北约和美国的常规军事威胁, 为俄罗
斯全面进行中的常规武装力量的军事改革赢得时间。

第七部分 7。最新军改动因(2)

  由于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表现出的惊人战力和高度信息化水平,更由于美国隐形空军、
全球瞬时打击计划、军事转型加速,在海湾战争中俄罗斯已经意识到苏式军事体系已全面落
后于美式军事体系;伊拉克战争后,这一认识更加深刻而紧迫。加速追赶美军,成为全军上
下的共识和动力。

  这是近 20 年来美国对利比亚、格林纳达、南联盟、阿富汗等苏式军事体系国家的屠杀、
扫荡和肢解,特别是伊拉克战争触目惊心地展示了以信息化、空中化为特征,代表了世界未
来军事发展方向的美式军事体系的巨大威力对俄罗斯军事神经连续刺激的直接反映。

  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反思,俄军在理论认识上已完全摒弃了传统战争观念,认为太空将会
成为未来战争的主战场。由空军、海军、空天力量以及信息战部队实施太空作战,精确制导
武器和新概念武器将能在任何条件下命中全球范围内的任何目标。这就意味着现行军队体制
必须向打赢未来战争转变,即突出进攻性,以攻击态势达成防御目的,彻底改变过去注重陆
军和地面作战,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旧面貌。俄军总参谋部认为,近年来国内外的局部战争
实战经验表明,必须根据未来战争中非对称联合作战的要求进行改革。毫无疑问,这次体制
改革后的俄军,将具有比分兵把守国土的防御形态大得多的战略威慑性。

  普京是个胸有大志的总统,但他清楚,若无一支强大的新型俄军,就不会有俄罗斯的国
家未来和现实的基本安全,也谈不上俄罗斯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更不用说复活超级大国地
位的民族梦想。

  三是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打击恐怖主义和车臣分裂势力是俄军此次体制改革
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受车臣分裂势力的影响,在短短不到 10 年的时间,俄军就发动了两次
车臣战争,由于俄军一直沿用苏式军事体系,反应缓慢、效率低下,因此付出了惨重代价。
由于没有将车臣有生力量彻底消灭,致使其恐怖主义分子在首都莫斯科和其他地方制造了造
成众多平民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恐怖事件。2002 年 10 月莫斯科发生造成 119 人死亡的车
臣恐怖分子劫持人质事件之后,俄政府着手对本国的安全战略和动用武装力量计划进行调
整,以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俄领导人多次表示,将对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活动实施〃先发
制人〃的打击,并动用军队对国内发生的恐怖主义行动进行打击。对此,支持此次改革的俄
军将领们认为,这项改革措施将大大提高俄军应对当今主要威胁——国际恐怖主义的效率。
不久前俄特种部队击毙巴萨耶夫,将为推动俄军的最新军改,提供强大的舆论动力。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近年来经济复苏。由于近年来能源价格狂涨,俄罗斯
经济状况全面好转,资金宽裕,普京政权稳固,于是进行更大幅度军事改革的计划已提上日
程。

第七部分 8。俄军改前景

  俄军此次变革的困难,仍然首先是经费问题。俄军要顺利实现这次改革,必须改进现有
的军队基础设施,包括通信、指挥所、保障设备、驻地、司令部等。俄《独立军事评论》周
刊认为,这次改革至少需要花费 4 万5 万亿卢布预算资金。很显然,以俄罗斯现有的经济
实力,需要很长时间的逐步投入。经费是个重要的因素,经费不能完全保障,军改步伐是无
法进行的。这个因素曾经决定了历次俄军改革的成败,未来仍将是决定因素之一。

  其次,俄军高层指挥权之争。此次改革计划中被削弱实际指挥权的国防部部长及俄各军
兵种司令,对可能导致自己权力削弱或丧失的总参谋部的军事改革计划存在强烈抵触。   这个
问题是世界上一切实行改革的军队都必将遇到的重大问题。   从俄罗斯政治的一贯铁腕风格推
论,此问题不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但在 2008 年普京离任之后,俄罗斯领导人会否萧规曹
随,值得观察。

  第三,裁人的压力。此次改革俄国防部将裁减大批高级军官,其中包括 300 名将军。未
来的三个地区指挥部无法容纳六大军区的原有人员。如何安置这批被触动实际利益的将官和
部队,不仅关乎军改的顺利进行,还直接影响着俄军的稳定。这是比俄军高层权力之争低一
个等级的问题,它会让俄军上层慎重,但不会因此踌躇不前。
  一些保守派祭出〃国情〃一词,试图否定俄军的改革。俄《共青团真理报》评论说,现在
俄军问题很多,战备水平不高,此时出台激进改革计划不是最佳时机。另外美俄国情不同,
大幅参照美军体制未必适合俄国国情。 把军队职能更多定位于反恐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会彻
底打破现行军事战略、战术和战斗条例。

  上述问题,是俄军此次军改面临的主要难关。但是,俄罗斯政府高层已经意识到,俄军
不改革绝对没有出路,维持现状无异于继续落后,慢慢等死。无论改革遇到多大阻力,都必
须坚定地走下去。目前俄军的新式军改正在筹备实施,首先是在远东进行组建地区联合司令
部的试验。同时,开始新型常规武器研制,以与军制改革同步。

  总体看来,俄军军改的大势已经形成,不可逆转。值得观察的是其改革的进程以及军改
将为俄军带来怎样的变化。由于世界上受苏式军事体系影响的国家众多,所以俄罗斯的军事
改革,实际上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事件。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世界军界关注
的焦点之一。

第八部分 1。台湾军事战略全解析(1)

  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是太平洋上堪称最不〃太平〃的地方。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它虽然从来没有平静过,甚至不乏惊涛骇浪,但总体上还是有惊无险,处于冷战和冷和平之
间不战不和、不热不冷的一种奇怪的临界状态。

  那是历史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两岸的、国际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极端复
杂和脆弱的一种相对静止。

  台湾就这样枕戈待旦,在风声鹤唳中度过了 50 年,时至今日依然未消惊弓之鸟的心态。
这从台湾岛内军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最高,一直是国际军火市场的最大买家,   近年来变本加
厉的做法就可见一斑。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台湾忽然〃胆壮〃起来,在国际上大出风头。先是李登辉的〃两国论
  后是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   由于分裂、 独立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由于一脉相承、
〃,
沆瀣一气,李登辉被世人戏称为〃台湾之父〃,陈水扁被称为〃台湾之子〃。配合这对台湾〃父子
〃的〃二人转〃,和这两〃论〃相对应的是,台湾又一次大批购买潜艇、远程空空导弹、武装直升
机、大吨位水面战舰等攻击性武器,叫嚣参加美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等等。恶风浊浪把两岸
局势搅得沸沸扬扬,一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担心。

   不久前,台湾〃行政院〃宣布,2003 年度的〃施政计划〃报告书正在〃立法院〃接受审议。〃
施政计划〃强调,〃建立危机处理机制〃是台湾〃国防部〃下一年度的施政重点,〃预防战争〃是〃
国防政策〃的基本理念。  而所谓的〃危机处理机制〃与〃预防战争〃的核心, 是台军要对大陆展开
〃先发制人〃的〃预防〃打击。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与国际反华势力遥相呼应,制造麻烦挑衅大陆。它标志着台湾军事战
略的重大转变。

  敏感的美国高级智囊人士,立即嗅出了浓浓的火药味。更有〃关切者〃以《恐怖的海峡》
为题,分析两岸的军事实力,推想两岸兵戎相见的结果。1995 年、1996 年台海风云激荡的
紧张形势是这些预言类小说问世的催化剂。目前比较有影响的要数英国的《龙击行动》 、美
国的《必争之地》   、知名教授亨廷顿的《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及美国前国防部长温
伯格的《下一场战争》   、日本的《台湾独立战争》《中国台湾电脑大战》等。让我们看看它

们都说了些什么:   《必争之地》设想,因为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大陆对台湾发动战术核武器
攻击,台岛上的主要军事基地和各种设施均遭摧毁,只有花莲的〃佳山〃工程由于深藏山中而
得以幸免。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美国方面的干预,并将美国势力驱出亚洲,中国使用核导弹
袭击美国在关岛的〃独立号〃航空母舰,而美国政府由于内部意见不一致,迟迟无法采取有效
回击措施。一群血气方刚的美国飞行员不顾政府的禁令,驾驶 F22A 最新型战斗机,与台
湾当局空军合作,   与中国大陆空军展开了台海上空制空权的争夺战。凭着高科技的武器装备,
尤其是 F22A 的隐身性能和优越的巡航导弹,美台空军联合击溃了中国大陆空军。温伯格
《下一次战争》里也有类似的情节,只是主角设想成了一支台湾的空军部队,历尽艰险,袭
击了设在福建的大陆核导弹基地,并取得〃巨大战果〃。担任过军职的温伯格,为了增加文章
的可读性,竟也加进了浓重的符合西方人口味的英雄主义文学色彩。

第八部分 2。台湾军事战略全解析(2)

  《龙击行动》的思路是,台湾乱糟糟的政坛人士发生内讧,大陆军队乘机突袭金门、马
祖,同时在台本岛淡水和新竹登陆。台精锐部队抵挡不住中国大陆军队潮水般的进攻,兵败
如山倒。美国高层虽然十分恼怒,但无心直接军事卷入,只是一面向台湾供应大批军火,一
面在国际上组织反华战线。日本公开站在美国一边,日、美海军联合舰队驶入台海。中国大
陆在〃严重的国际和军事压力下〃,〃被迫放弃全面登陆作战计划〃。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
重建》看起来似乎更〃逼真〃:大约 2004 年,中国秘密建造了封锁和进攻台湾的大批潜艇、
登陆艇和其他战舰,针对当时台湾〃总统〃选举有明显的台独倾向,中国宣布封锁台湾海峡,
并举行一系列大规模海空演习,派战斗机和舰艇飞越海峡中线。台海情势紧急,大战一触即
发。美国迅速作出反应,在日本基地举行反潜和反登陆演习,并同时向中国发出战争警告。
然而,战争还是如期爆发了。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了数轮空袭,摧毁了台主要空军基地和导
弹发射设施。台湾难以招架,于是向美紧急求援。美高层反复权衡,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
美在亚太的信誉将丧失殆尽, 日本将摆脱美国的保护伞,   东南亚国家将被全面纳入中国的势
力范围,中国将因此在亚太称霸。结论是:美国必须出兵。美国认为,俄罗斯将不会介入中
美之争,菲律宾和越南会支持美国的行动;其他国家将会保持中立,美国正好可以借机组织
新的〃亚太安全联盟〃。因此,美国总统决定立即调动军队,对中国的〃侵略〃进行〃全面反制〃。
《中国台湾电脑大战》是从另一个角度假设的:一名电脑黑客通过因特网,无意中拿到了中
国对台作战计划的软件,并制成了软盘。于是多国谍报机关卷入其中,霎时血雨腥风。在这
个计划中,中国将使用新型电子战武器和特种火箭炮,摧毁台湾的工业设施和民用电话系统,
引起台湾岛的全面恐慌。

  种种设想,不一而足。这些专家、教授或政治家、军事家们的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推
理也不能说不严密。然而,在我看来,全都错了。因为这是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不
恰当的假设,前提就是错误的。以往的历史证明,台岛上的〃台独〃分子素来挟洋人以自重,
若无外界势力的怂恿、鼓励和支持,一般来说,借个葫芦给他们做胆他们也不敢独自向强大
的中国大陆发起挑战。很显然,宣布独立就是宣战。倘使大陆还有一点选择, 一向宽宏大量、
通情达理的中国大陆领导人绝不会贸然选择动武。但若果真台岛上的〃台独〃分子把大陆的后
路全部堵死,逼得大陆别无选择,那又另当别论。只是我不相信,那些口口声声宣称为了台
湾 2000 万人民利益的〃台独〃分子真的能蠢到自寻死路,毫无意义地去蹚血海。即使他们有
那个决心,也未必会有多少的追随者,最后仍然是作为不值一提的笑料,被扔进历史的垃圾
堆。

  当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台海仍会是世界的热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大陆坚持和平
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对台政策, 又由于天然的大陆的〃大〃和台湾的〃小〃的地缘现实,
台湾某些政客故意以所谓的〃台湾悲情〃作秀,摆出一副受打压被威胁的弱者姿态,差不多全
世界都以为海峡两岸的战争之剑是握在大陆一方。

  但是,突然显露出来的真相,让人们恍然大悟:那几十年来对峙着的双方原来不是一头
狮子在对着一只野兔虎视眈眈,而是一只鬣狗在对着一头大象张牙舞爪,伺机扑上。

  战争的幽灵一直在台海间徘徊,但它现在似乎快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