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c_形包围 戴旭 >

第46章

c_形包围 戴旭-第46章

小说: c_形包围 戴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创新,大编制伞兵部队是现代武装力量中的无效成分。此次救灾,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而机降不仅被历次战争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也是未来战争对地面部队机动的最基本要
求。我们必须清楚,21 世纪的战争是围绕资源来设计的,到境外争夺和保卫资源,是大国
军队的基本使命。谁不明白这一点, 谁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和二战中法军在马其诺防线坐以
待毙的故事。今天,粮食、原油、矿产、木材,几乎所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无不疯狂飙升,
英美等国争南极,俄美加等国试图瓜分北极,说到底都是在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争夺未来
的口粮。自从 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掠夺和占有资源,就一直是战争的核心。未来这
一核心不仅不会改变,还会更加突出。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先进国家对资源的消耗以空前的
加速度进行,后发崛起的大国,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资源支撑现代化进程。狼越来越多,
肉越来越少,南北极的争夺已经再清楚不过地预示了新一轮的地理大发现已经开始,  伴随而
来的新型战争还用说吗?

   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军队奉行防御战略。我们不会出去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争夺,
但保卫我们自己远海的资源权益不被掠夺, 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也需要拥有基本的远
征能力。笔者早就呼吁,要对我军武装力量进行基本职能的划分。保卫本土不受地面入侵,
只靠核力量和预备役部队、 民兵即可以担负;我三大常备军种, 一律应该进行〃远征型〃改造,
变现在整体的传统陆军形态,为海空复合型新式军队。对于空军,远征能力主要是大区域的
情报、通信及精确定位系统(这一般由卫星和预警机来完成)和加油机、海外飞行基地保障
下的远程作战平台;对于海军,远征能力主要是由航空母舰集群来体现的,否则现代海军的
防御和攻击能力无法超越陆基航空兵的航程;  对于陆军,远征能力主要是指其跨越自然障碍
的空中机动能力,一是战略空运(由大型运输机实现战略方向的整体大规模兵员、兵器的机
动);二是战区的直接突击能力,这主要是由成建制的武装直升机部队来完成。

  很显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新型军队建设任重道远。

第十一部分 4。中国需要空中骑兵军团(3)

  二、中国陆军需要成建制、成系统的现代化空中突击部队

  此次救灾另一个让所有人都深感痛楚的地方, 是直升机部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一些
国内媒体称〃中国还是一个直升机小国〃,隐伏在这句话后面的直接注释是,我陆军的现代化
程度还很低。

  百余架直升机相对于 10 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地域和众多需要救助、安置的人员来说,无
异于杯水车薪,但这已经是中国能够集中的最大数量了。灾区泥石流道路中断,人员前进困
难,让直升机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而由于直升机数量少,使大批乘火车和运输机到达灾区附
近机场的救援人员无法直接飞抵灾区中心地带,  不得不依靠双腿进行艰苦卓绝的强行军,这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援行动的及早展开。  这也是现代战争中我们无法避免的场景:以前我
们是用双腿和敌人的汽车轮子赛跑,  未来我们还要用双腿和敌人的双翅赛跑。相比于美军在
作战中几乎要多少直升机就有多少的情形,我们不能不心生焦急。而一架米171 直升机在
后期救援行动中的失事,还暴露出现行直升机型号、性能单一的问题。显然,在地形复杂、
气象恶劣的川北地区执行任务,  需要装备地形匹配装置和能穿越雨雾的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种
直升机。

  近 20 年来的现代局部战争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现代战场上陆军的核心和标志性装备
已不再是在地面爬行的坦克,   而是能在天上飞行的坦克——武装直升机。海湾战争中美军共
调集各型飞机 4000 余架,其中直升机就有 1677 架。美国陆军认为:〃未来,能否利用地面
机动部队上空最低一层的作战空间,是战斗胜负的关键。作战双方谁失去'一树之高'优势,
谁就无法赢得陆战的胜利。 美国陆军又提出〃把陆军航空兵归于一切战略、
〃在美军的条令里,
战役和战术行动中,是赢得现代战争彻底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正是由于直升机的参战,才
有了垂直登陆样式的发展,才使传统登陆战攻击方第一次比防守方占据主动。  军队的战力主
要是由机动能力和火力体现, 其中机动能力又是第一位的。美国军队为什么今天可以随意进
行跨洲际作战?那就是因为它的全球机动能力。 美军依靠空海军实现战略机动, 由凭借武装
直升机群实现战区快速机动。 今天各国军队都在喊信息化,信息化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利用
强大的感知能力和快速打击能力,限制和消灭敌人的机动能力。

   未来战争对军队的基本要求,就是快速机动。没有陆军的快速机动,就没有三军一体化
作战, 而实现快速机动的基本手段便是取道没有任何自然障碍的空中。当今各世界军事列强
中,除美军之外,俄军、日军和欧洲大国的军队,都非常重视陆军的空中化建设。而这些国
家的信息化, 正是建立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军队空中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透过以信息化为核
心的新军事变革的万花筒看陆军,我们可以发现〃飞行化〃已经成为 21 世纪新陆军的必由之
路。观察和判断当今世界大国陆军的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或者说区分现代新型陆军和传
统陆军的主要特征,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数量和系列的武装直升机。  这也和二战时期判断一个
国家军队的机械化程度的指标是看它拥有多少坦克一样。 武装直升机的指标,从静态观察体
现的不过是陆军的空中机动能力和火力打击方式,其实质却是过时与先进的〃天地〃之别。当
前全世界有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装备约有 3 万多架军用直升机,而美军就占了 1 万架,还有
很多国家的军用直升机是美国制造的。美军装备的直升机不仅性能最先进,数量最多,而且
种类最齐全。从 20 世纪 60 年代,美军已经开始并完成陆军的飞行化改造。到今天,受益于
信息技术的提升,早已离开地面的美国陆军,已经是其飞行化大军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再
也不能从一个地面军种的局部眼光看待它了。中国虽然从 1986 年就成立了陆军航空兵,但
受限于国家薄弱的直升机生产能力,即使算上购买的,数量也十分有限,且性能单一,其他
各军兵种就更少。

  此次汶川救灾行动,对我军未来建设最重要的启示是,陆军需要成建制、成系统的现代
化空中骑兵。笔者所说的空中骑兵,是类似于美国空中突击师的武装直升机军团。现在我军
撒胡椒面似的分散配属各大军区陆军航空兵的做法,有点类似于一战后法军将坦克分散配属
步兵做移动碉堡。但二战中德军集群坦克的威力证明,对于突击性兵器,还是应该集中使用,
才能形成爆发力。但是简单地把目前分散的陆航团集中起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组成空中骑
兵师或旅,原因在于这些陆航团都是相同的机种和编制,无法进行功能组合。一个真正意义
上的空中骑兵师旅应该是像现有的装甲师旅一样,拥有各种功能的直升机,比如侦察直升机,
通信联络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对地、对空攻击直升机,特种直升机等等。

第十一部分 5。中国需要空中骑兵军团(4)

  三、思考:为什么我军装备的直升机如此之少

  陆军是中国军队的主体。目前中国军队现代化速度不快的原因,正是因为陆军的步伐跟
不上,因为陆军始终飞不起来。这不仅使一般的空陆战略协同难以实现,海陆协同更是无法
想象。它让我们思考并追问:为什么我们军队装备的直升机如此之少?

  有学者评论:此次汶川地震大救援,从直升机数量的缺少和性能的缺陷,让人们看到中
国军事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现代化一个重大战略缺陷。这种缺陷,归根到底是中国国家战略规
划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不足,  导致中国航空工业无力提供足够的空中平台。这直接导致军队
的空中机械化——即现代化程度太低,基本上还是一支 20 世纪初的军队形态。从经济社会
角度观察, 大飞机和直升机少的问题是我们国家核心产业空心化和建设布局不平衡问题的反
映。我们没有堪比欧、美、俄罗斯等国的传统工业基础,更没有可以比肩的现代工业基础。
我们的 GDP 在世界名列第三,但那是房地产、纺织业和玩具、烟酒等低技术产业的贡献。
这些充填 GDP 的东西,不足以构成国家的真正实力。大地震告诉我们,一旦战争来临,真
正可以依赖的还是国家的战略制造业。新中国成立已近 60 年,一直没有造出大飞机,也没
有建立起来相应的直升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的现状让中国空军无力高扬沉重的翅膀,也让
中国陆军严重地落后于当今世界军事列强。  灾难再一次让我们看清了航空工业等战略产业的
重要性。今年是改革开放 30 周年,希望这次大地震能震醒顶层设计部门的头脑,能让国民
从自欺欺人的 GDP 数字中清醒过来。

  但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缓慢,中国军队装备直升机数量少、性能单一的问题,也有军
队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军队在现代化发展设计上,没有把焦点真正对准现代化。我们的目光
老是盯着地面战——一相情愿地设想用地面部队进行地面决战,只重视发展地面大战的装
备,而偏偏我们的〃人民战争〃理论又为某些不愿探索未来的人提供了思想懒惰的〃借口〃。既
然是国土防御〃人民战争〃,不需要我们跨越高山、海洋和天空主动出击,那我们的碉堡、机
枪、坦克和大炮就够了。我们早就拥有了直升机技术,但我们的直升机只是用来运送伤员,
顶多就是战场布雷。 美军却以直升机发展出一个低空突击兵种——陆军航空兵,让它的陆军
离开地面! 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并不比战斗机的制造技术复杂到哪里去,我们两弹一星都造出
来了,歼10、预警机都造出来了,难道造不出武装直升机?但我们没有美国人那样的战争
和战役观念。 美国让它的陆军飞起来,一是美国全球作战的需求也是它极力避免伤亡的追求
结果。它战场大,所以它必须高机动;二是它不愿意在阵地战中消耗过多的生命,所以它想
方设法让它的陆军避开能使其遭受惨重伤亡的丛林、山谷、泥沼和水田。而我们陆军没有这
样的想法, 只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株待兔般坐等阵地战。大量的国防军费被庞大无比的地面战
斗兵团吃掉,我们吃掉的正是陆军的机械化。

  今天我们在喊跨越式发展, 主要是从陆军的现状出发的。其实从半机械化进入机械化是
很容易的,用不着天天喊口号,挥刀割掉自己的尾巴就可以了。把那些没有快速机动能力、
打击威力小的兵种裁汰、压缩、合并,与部分机械化部队一起改造成适应未来作战的新兵种,
把传统陆军这把沉重的大铁锤,改造成新型陆军轻便锋利的飞刀。中国军队的威力将大增。
陆军在拖着全军机械化的后腿, 陆军快不起来,全军都不可能快。所以,未来新型中国军队,
首先要在新陆军的设计和建设上,加大力度,让这条大恐龙进化,插上翅膀变飞龙。在我们
希望从陆军的双腿上解放海空军的同时, 也希望陆军从地面上把自己的双腿解放出来。也许
军种使命所限,陆军不一定追求超远程攻击能力,但按照〃远、高、快〃的要求,进行新陆军
的设计,仍是方向性的要求。只有陆军达到了这些指标,新型军队建设三军合理编配、协调
发展和一体化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第十一部分 6。中国需要空中骑兵军团(5)

  四、下一步我军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空中骑兵军团

  中国军队整体上不具备美国和欧洲列强军队,在上世纪初就有的那种跨国际远征能力,
几年前一个美国人曾经嘲笑地说中国军队的投送能力是在他们步兵能够达到的地方。这是由
中国军队的国土防御战略和中国的整体实力决定的。  历史和现实是这样的,未来是不是还要
这样?我们应该深思。今天的中国,就整体实力而言,已没有被从地面大规模入侵的威胁。
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因应 21 世纪世界战争的新形势,把我军改造成一支对国家发
展有用的武装力量,先整体、后局部地规划各军兵种的发展。我们现在的信息化口号过于笼
统,信息化只是一个技术名词,信息技术解决的是系统的效能,而不是方向问题。这如同只
是说把自行车换成汽车,并没有说往哪里去。一场没有方向的军事变革,形同于一场没有目
的地的进军。

  汶川救灾再次证明,兵贵神速,速度远比规模更重要。还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位美
国将军就这样说:在 24 小时内运来一个营,远比 10 天后运来一个师更重要。未来战争再没
有大规模的地面决战,即使不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岳丛林作战,飞行陆军也是非常必要的。这
次救灾,事实上已经若隐若现地勾勒出了我军未来飞行陆军的基本轮廓: 由重型运输机和直
升机组成。前者完成战略方向的地面集结,后者则从大型运输机机降点接力,担负前沿多点
多路的小群突降,在各地面力量之间穿梭接引。在太空通信系统支持下的这种空中骑兵,行
动迅速,定位准确,攻防应手,应该成为 21 世纪新型陆军的灵魂。

  可以把 21 世纪军队现代化的本质直接理解为空中化和信息化。而用以支撑这一现代化
的物质基础,就是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和信息工业。中国总体的经济和技术实力,目前不足
以使我军通过很快获得大批航空装备而彻底改观,  但完全有能力支撑建立一定规模的空中骑
兵军团。短期内可以从合并、改组空降兵与陆军航空兵开始,通过购买各类直升机,建立成
体系的空中骑兵师、旅,然后扩大。长期而言,可以借鉴战斗机发展经验,大量发展直升机
产业。在关注直升机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如何开发下一代空中骑兵的载具上。直
升机作为空中骑兵目前的战马是有效的,  但直升机价格高昂,   不能在地面驰骋的缺点也是明
显的。笔者认为下一代空中骑兵除集体装备外还应该装备单兵飞行器。 笔者在不少航空展会
上看到过此类装置,  深感随着技术的不断跃进,飞行单兵将不是梦想。  还应该装备三栖汽车。
荷兰已经问世了一种飞行汽车,可以用 50 米的跑道,在 200 米高度飞行。中国也有人发明
了水陆汽车。这两种汽车的综合,就是未来空中骑兵单兵最理想的坐骑。当然,目前这还是
幻想。但那些汽车的问世和商业化,说明这一设想并非空中楼阁。除此以外,机器人正大规
模用于战场。 我们还应该研究空中机器人——其实就是智能型无人机的应用问题。凡此种种,
都应该引起未来空中骑兵的作战部门和军工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 军事变革也好,装备生产
也好,不要总是跟着别人跑。自己独门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撒手锏。

  附:就在本文即将成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