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傲唐 >

第151章

傲唐-第151章

小说: 傲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摆手示意诸臣安静,在所有大臣都住了口,站回到原来班列中后,李隆基再问道:“既然朝议决定了要对吐蕃人用兵,那朕还想问问各位爱卿,要如何出兵为好?”

这次杨晞第一个站了出来发表意见:“陛下,臣觉得应该同时对青海和安西用兵,将这两地的吐蕃人完全击破。吐蕃国力不如我大唐,军队数量及战力也不能和我大唐军队相比,此次出征,应当尽量给予吐蕃人以严厉的打击,让他们记住教训,再不敢犯我大唐为止。臣愿望请命出征!”

接着郭子仪也马上站出来,支持杨晞的提议,并大声请命,他愿意率军出征,攻打安西的吐蕃人,并誓将安西各部落的叛乱平定,恢复安西和北庭秩序。他还大概讲述了一下要如何用兵的情况。

但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反对杨晞所提,组建两路兵马讨伐吐蕃人的建议。他们的理由是如此分兵,容易被吐蕃人各个击破,不但不能取得战功,反而会被吐蕃人得更多的领土。连宰相房琯都站出来反对了,一时间朝堂间又是一片闹哄哄的争吵。

不过最终还是杨晞和郭子仪的支持者在争论中占了上风。李隆基似乎也烦了,没等争论结束,就散了朝会,只留政事堂诸宰相,还有杨晞、高适、魏方进、张垍等重量级的大臣商量事儿。

人少了,意见更容易统一,在半来个时辰的讨论后,终于得出了最终的结果,组建两路大军,分别讨伐青海及安西境内的吐蕃人。“陛下,要是战事进展顺利,很可能一战就可以竞全功,将吐蕃人的威胁彻底解除!”这是杨晞在李隆基最终下了决定后,当着其他大臣面所说的话。他也再次请命出征,愿领一路人马,讨伐吐蕃人。



几天后,朝廷下发了出征的诏令,以太子李玢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郭子仪、杨晞为副元帅,组建大军讨伐犯我青海及安西的吐蕃人。

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体领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以李光弼、李嗣业、张巡、南霁云、程千里、吕崇贲、来瑱、郭英乂等为分总管,将兵十五万,出阳光抵安西,讨论安西的吐蕃人,恢复安西大都护府及北庭大都护府的治域,并令西域各部落,仆从大唐军队的行动,不然以谋逆论处。

杨晞以副元帅的身份领西海道行军大总管,高适、王思礼、庞忠、刘光庭、仆固怀恩、高辅成、浑释之、浑⒊禄毓狻⒑峦⒂瘛⒗畋в竦冉肿芄埽示送虺鲔分莨ゴ蚺叹釉谇嗪5耐罗恕

兵马元帅李玢并不到职,实际负责战事指挥的自然就是郭子仪和杨晞。

郭子仪年龄、威望、资历都有,领十五万人马出征安西,没有人会有异议。杨晞却不一样,他虽然在平定安禄山的战事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但在起兵讨伐吐蕃人时候,再领兵马副元帅职,率一大群战功赦赦的战将出征,还是引得许多人不满意,连他手下的一些将领都是这样。那些未曾在杨晞手下领军过的将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只是个刚刚弱冠之年的少年人这一事实非常不爽。

不过这不是杨晞担忧的,他有的是办法让手下将领听服他,他担心的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反对。

在朝廷下发诏令时候,杨晞并未和父亲杨国忠商量过这事,朝廷诏令下达了,杨国忠也知道了,他这个父亲大发雷霆了!。)

第二卷 风雨江山 第六十七章 大军出征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

“曦儿,此番你为何请战出征?”得知消息的杨国忠,在召杨曦过去问询之时,劈头盖脸就责怪道:“你怎么可以再率军出征?你知不知道青海一带的形势有多危急?你知不知道吐蕃人有多可怕?”

“父亲,你别担心!”杨曦知道终有一天要面对杨国忠的责问,也没太多意外,赶紧把他想好的理由说了一下:“父亲,这是孩儿与贵妃姑姑商量后的结果,姑姑也赞成我率军出征,她说要是我再立下战功,那杨家的声望会进一步上涨。父亲,你现在伤病未完全康复,没办法回朝做事,杨家在朝中声望大幅度下降,要是我不再做点大事,连陛下也会忘记我们杨家人的,因此孩儿必须请命出征。只要打了胜仗,不但可以大涨杨家声望,还可以笼络一大批可为自己所用的将领,还有……”

杨曦接着又把与李玢有关的事说了一下,当然只是陈述利害关系,李玢已经有了对付他们杨家的打算他是肯定不会说的。最后再道:“父亲,如今我大唐军中装备了火器,战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本不要担心吐蕃人,相信任何一个人率军出征,都可以轻松击败吐蕃军队的。这是捞战功的好机会,孩儿不想错过。因此朝议时候,就私自决定请战。原本想先和父亲好生商量一下,但因为事出仓促,朝议时候陛下就问询何人能战了,来不及和父亲商量,就私自决定了。所幸陛下同意了!父亲,你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听了杨曦一大通的解释,杨国忠沉默了,他把杨曦的话认真地想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些道理,但因为有自己的顾虑,又担心杨曦,所以一下子不好表态。见杨国忠这样,杨曦趁热打铁,赶紧再陪着小心说了一大通,最终把杨国忠说的再没办法责问他,认可了他私自请命出征的行为。

“曦儿,为父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杨国忠认真地看了杨曦两眼。伸手拉住杨曦的手,挺感慨地说道:“不过你要自己小心,许多事,要是没办法做好,就提早做些预防措施,你要有难处,早点告诉为父,爹爹也会为你想法办法解决的。”

“多谢父亲的关爱,孩儿记住了!”知道最终说服了杨国忠。杨曦松了口气。杨国忠的关心他也挺感激的,看来维系亲情的,血缘有时候远没其他因素重要。

杨国忠的支持让杨曦少了些担心,不过妻妾的反应让他心里不是滋味。甚至出征的决心都有点动摇了。也就在出征诏令下达的当rì,郭昕发觉自己怀孕了。兴冲冲告诉杨曦这个消息的她,马上得知了杨曦要出征的事,这让她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自打嫁给杨曦后。她再也不希望杨曦离开她身边,她期望的就是小两口能一直相守生活,却没想到。在她刚刚怀孕,最需要夫君陪伴的rì子里,杨曦却要率军出征,这让她如何接受的了?

父亲要出征,丈夫也要出征,两个至亲的亲人都要沙场征战去了,她心里的担心和难过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她也想不出太多办法来,只能在杨曦面前哭哭啼啼地哀求,让杨曦看在他们未来的孩子面上,不要出征,陪在她身边。不过话虽然这样说,郭昕也是知道,杨曦不可能因此改变主意的。

杨曦当然不会因此改变主意,他也不可能再改变主意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自己的妻子,让郭昕在府中好生静养,等着他回来。他保证一定会平安归来,决不会少一根毫毛的。杨曦一番温柔的安慰让郭昕好过了一些,但心里依然难过,只是为了杨曦不分心,她也只能强绽笑颜。

郭昕还是挺有大局意识的,她很快就明白了杨曦为何要这样做,虽然不舍得,但最终还是支持了。

而平儿表现的比郭昕更不舍得,哭的那个伤心真的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眼泪像决了堤一样,把搂着她的杨曦的衣服全打湿了。杨曦当然只能耐心安慰,并一再保证会平安归来,但依然没安慰好平儿。小妮子被杨曦宠幸了这么久,早先时候因为顾忌,采取了避孕的措施,但杨曦成婚后,没再避孕了,却一直没见怀上,她心里很着急,特别是在知道郭昕已经怀孕后更是如此。

杨曦只能想着法子安慰,当然身体力行的安慰也是必须的。

还有一个很难过的人就是小雨,自跟随郭昕嫁入杨家后,她就期待着能很快成为杨曦的妾室,置了身份,那样她就不担心什么了。但几个月过去,杨曦没想法,郭昕也没提起,让她很郁闷。更让她伤心yù绝的是,杨曦竟然要出征了。这一出征,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了。她的事,就不知道有什么着落了,这让她郁闷的躲起来一个人偷偷落泪,又不敢和任何人说。

杨曦的母亲裴柔更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出征,在杨曦面前哭的天昏地暗,但也没办法。

与杨曦打的火热的虢国夫人也是很不爽,但她不能公然表示什么,只能在杨曦找她时候,狠狠地压榨几次。杨玉环也是如此。平儿要安慰,两个需求很大的老女人也要满足,许多事要处置,可怜的杨曦,每天都累的要死,他真希望大军能早点开拔,以结束被女人的折磨。

伊丽道大军出征时间在过年以前,西海道大军出发时间是在年后。

郭子仪已经将全部心思投入到准备出征的事上了,他们这支大军出发是比较仓促的,目的是尽可能早点抵达安西,在天气暖和之际,就能对盘居在那里的吐蕃人发动攻击,以免错过战机。

相对而言,杨曦所领的这支人马准备时间就充分了很多。

依杨曦的安排,大军计划在年后就从长安出发,在出发途中完成集结,这样二月初或者月中能抵达兰州、鄯州一带,虽然这个时候青海一带还很寒冷,没到适合举行大规模战事的季节,但为了预防万一情况,大军必须迟早开拔,到鄯州一带集结,待到青海附近再作休整。杨曦借鉴的就是贞观八年时候李靖率军讨伐吐谷浑的做法,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布署,防患于未然这是必须要做的事。

如今离过年已经没多少时间了,大军出发前要做的准备工作非常多,各部的相关官员也在忙碌,可以说整个长安全都陷入一片忙碌状态,无数的人都在为征战做着准备。在年关越来越近的时候,杨曦也越来越忙碌。虽然杨曦想多回去陪伴一下家人,好好安慰一下妻妾们,并在杨玉环那里和虢国夫人那里寻找点激情,但他真的有点分身乏术的感觉。郭子仪的人马在十二月十一rì从长安出发了,但伊丽道大军的出发并没让相关官员有任何的轻松,他们反而更加忙碌了。

因为先期物资什么的准备都是为伊丽道大军做的,伊丽道大军出发了,准备虽然告一段落,但西海道大军各项所需依然庞大,他们几乎要从零开始准备,许多人根本不要去想好好过年了。

杨曦也是如此,离年关越来越近,他也越来越忙碌,甚至到了连续好些rì子不能回府的地步。

这一个年许多人注定不能好好地过了,将要出征的将领尤其如此,除了大年三十除夕夜外,其他时间他们大部都在军营中度过的。西海道大军出征的rì期已经定下来了,就在正月十七rì。年后大军就要出征了,出征前几天是将领们最繁忙的rì子,关系到差不多十余万人马的事情,没有人敢大意的。

在过年的时候,所有的武器弹药已经准备就绪,有一部分已经先一步运往兰州,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也开始启运,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资总是要在兵马前面开始运送的,不然会拖了大军行进的速度。出征的十八万大军也不是一窝蜂从长安出发的,已经有近十万人马,先一步出发。这些人马不是驻扎在长安附近,而是比较远。为了减少来回奔波的麻烦,朝廷令他们直接到兰州集结。

这些人马最终分属于各分总管,在知道自己所领的是那部人马后,那些所部人马不从长安出发的各分总管也先一步离开长安,前往各部临时集结地,先一步掌握人马,进行整编、训练等。

正月十七rì,一个阳光明媚,但让人感觉非常寒冷的rì子,西海道大军出征仪式在明德门外举行。

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玢亲自主持了盛大的出征仪式,朝中大部的重臣、致仕的散官及从长安出发的出征将领也都参加仪式。郭子仪率军出征时候李隆基也亲自主持了出征仪式,皇帝亲自主持两次出征仪式,足可见朝廷对这两路大军寄以的厚望。

以通俗的话讲,李隆基及朝中所有大臣都希望这次用兵,能一劳永逸地解除吐蕃人的威胁。。)

第二卷 风雨江山 第六十八章 军情商议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页
===========

盛大的出征仪式结束后,杨晞就率领麾下的将领率军出发了。

因为王思礼、高辅成、陈回光、郝廷玉、李抱玉等将所领的人马已经在年前开拔,他们没参加这次出征仪式;高适、庞忠、刘光庭、仆固怀恩、及浑释之、浑缸蛹八斓娜寺硎撬嫜顣劥映ぐ渤龇⒌摹R蛭交氍{及仆固怀恩在历史上的威名,杨晞分别任何他们为元帅帐下先锋,及前军总管。

无论是仆固怀恩还是浑顣劧枷嘈牛饬礁鋈说谋硐植换崛盟摹@访丝隙ㄓ衅涔酥Γ馐茄顣劦娜隙ǎ庋娜耍蘼鄯旁谑裁词焙颍裁慈索庀拢蓟嵊谐鰏è表现的。

此次从长安出发的大军有八万人左右,数量不少,又带着大量的辎重粮草,随军运送数以万计的手雷、炸药、威武大将军炮等火器。青铜火炮虽然已经有研制出来,但携带不方便,此次出征,杨晞还是带着大量方便易带的“威武大将军炮”,准备在攻打吐蕃人的城堡时候使用。因为军中火器众多,怕颠簸之下出现异常情况,行进速度非常的缓慢,一天才走三四十里。

虽然杨晞理解并接受了行军速度的缓慢,但他还是无奈于行军速度的龟速,太慢了,要是前方有突发的军情,是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快速驰援的。更不要说彼此间的联络全依靠人,即使行进的大军遭受敌人的突袭,绵延近百里的人马要做出迅速的反应,会是件很难办到的事,这一点很让他担心。

无论行军途中还是战事进行时候都是一样,后世的快速机动及各军种协同在这个年代根本没办法出现,甚至粮草的及时供应都不一定能保证。十八万人马需要的粮食物资是个天文数字,此次征战朝廷征用的民工数量远比军队人员多。是军队人员的好几倍,两支大军共征用民伕近百万,能用的办法就是手扛肩挑,小车子推进,你想让他们跟上骑兵的行进速度,差不多白rì做梦。

在青海及安西一带就食于民也是不现实的,这几片土地上总共才多少人,即使将他们的牛养牲畜全部抢来,也不一定能满足几十万大军所需,一切都需要后方运输而来。全军的快速机动挺难做到的。

快速突击只能在特定时候、特定情况下进行,而且还是部分人马。

许多事,没有实际遇到想不到更多,就像军队中的事,实际领军了,才发现军中还有更多方面需要改进。杨晞并没主事武部,但他知道安禄山的叛乱平息后,在郭子仪的主持下军队改革的事正在进行,但那主要是镇军制度方面的。再次领军。他才发现,军队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了,让他忧心忡忡。这些改变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许多是有心无力。没办法做到的。不过杨晞希望通过他的努力,让许多变革提前来临,至少大唐的军队战力,要提升到让周边国家和部落害怕的地步。

此次征战结束后。他要更多地插手军队事务,于公于私都要这样。

除机动xìng能及战争保障方面让杨晞担心外,还有一个就是吐蕃军队数量的庞大。

虽然在李隆基和杨国忠面前表示了对吐蕃人的蔑视。但杨晞非常清楚,吐蕃军队不是泥捏的人,他们在青海的驻军达到了二十万左右,比他所领的唐军还要多。即使大唐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在作战时候要想取得压倒xìng的优势,也是不容易的。要知道战争将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青海一带展开,吐蕃人比大唐军队更容易适应青海一带的高海拔地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