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466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466章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面子也要宋朝履行条约,万一不给岁贡怎么办?还敢不敢再度入侵宋朝,未必有这个胆子。因此。将以前掳获的宋人,一一交还给宋朝,甚至不惜得罪一些贵族,有的奴隶流落到敌烈乌古等部,还派人过去讨要。
这是一例。第二例辽兴宗伐西夏,萧惠军先行从夹山进入后套,也就是阴山南边的北河套,西夏抓了许多汉人。包括百姓兵士,一起押于此地,契丹人没有全部归还。但归还了一部分。
这是第二例,第三例契丹在西南筑城寨,将宋人逃跑之路切断后,经过郑朗两次抗议,契丹同样释放了大批百姓回来。
不是怕宋朝,而是贪图宋朝大量的岁贡,一个奴隶能值几个钱,几贯钱不到,即便释放几千个百姓,也不过两三万贯钱。但宋朝一年岁贡所值是接近一百万!敦轻敦重。
因此有这三条前例。契丹要求宋朝将历年买的女真战士交还,也有一点儿道理。
赵祯盯着这份国书,将两府宰臣喊来商议。
其他的好办,契丹多少有些虚张声势,或者做贼心虚的味道,但关系到这一千多名女真战士。不是担心郑朗。郑朗对他们重用,但不能说郑朗将他们当成嫡系。否则在西北数战不会让他们消耗那么多兵士牺牲,只剩下四分之一。而是女真战士的本身,他们多立下赫赫战功,在京城,老百姓看到他们也十分喜欢,称为义蕃。
前面好不容易郑朗逃回来,后面还要将这些战功赫赫的义蕃们交还给契丹,民间舆论会成什么样子?
丁度不吭声,他对军事也不大懂。
文彦博与庞籍根本不同意,可他们也不大想帮助郑朗推助威势,于是也不作声。
王贻永一如既往地打酱油,大宋是好好先生。
赵祯只好看着陈执中。
陈执中无奈,他是首相,不作声不可能了,虽然这个首相让夏竦一分权,很是可怜。说道:“陛下,女真人不能交,看看前面的能否商议。”
夏竦冷不丁地说:“陛下,执中之言错也,我朝所得女真人乃是生女真,算是什么契丹子民?又动用军队,若不是将郑朗扣押,又何需动用军队。受此大辱,为何要软弱地商议?臣以为不但义正言辞指出,还要追问他们为什么扣留我朝宰相,使其不得归。”
“郑朗已归,国家又有灾害,需以和为贵,夏竦,你想挑起战争乎?”
“何至于战争,我朝增其二十万,达五十万之巨,契丹敢发起战争乎?或者何谓商议,难道再增其岁币?”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
郑朗不忍看,只可叹中书那一群官吏们,不知道此时在中书省里是受到如何的煎烤。值得争吵吗,郑朗说道:“陛下,无妨,让臣来,臣保证他们心悦诚服的离开。”
“准,”赵祯说完连忙离开。对中书几人的关系,他也头痛了,又不知道该将那一个人贬出中书,不然不得安哪。
契丹两位使者至。
还是很有礼貌的,恭敬地冲赵祯施臣子礼。
坐下,宫娥上酒菜,吃喝是假的,借着酒宴得将正事说清楚。
郑朗看着二人说道:“萧留守,杜节度使,许久未见。”
都认识。
萧塔烈葛与杜防同样回了一个肥喏。
“贵国安好否?”
“尚好。”
“梁王殿下安好否?”
“尚好。”
很正常的谈判方式,毕竟与西夏不同,得让气氛缓和下来,郑朗才说道:“贵国国书我也看到了,所说的女直兵士,非乃如国书所言,乃是贵国百姓。都是女直部曲。”
“郑相公,难道部曲就不是百姓,似乎与郑相公平日之言不符。”杜防说道。
郑朗莞尔一笑,道:“且听我言,我从贵国逃脱之时,听闻贵国派了许多部族对我拦截,可曾调动兀惹部否?”
“那也是拜南朝所赐。”
“过去两国交战,各为其主,恩恩怨怨不提了,若是追究当年定安国事宜,西夏又作何解释,别忘记了银川平原,以前可是我朝的领土,今天却为西夏拥有,这岂不是也是拜贵国所赐?我只是说兀惹部如今的情况,这些生女真虽在贵国疆域之内,实乃心谋不诡。又谈何是贵国子民。若如此,西夏岂不是我朝子民?梅山蛮岂不是我朝子民?如果贵国对他们产生兴趣,前去或强行掳获,或购买部曲,我朝一律通行之,绝不会阻碍。”
理儿就辨过来了,赵祯额首。
杜防也没有那么简单,说道:“梅山蛮我也听闻一些,他们在南朝内腹,我们如何进入?”
“但西夏人呢?拜前两位英君所赐,两国和好,百姓乃安。若战,我朝与贵国实力相当,也许贵国多骑兵,兵士骁勇,但我朝兵士数量更多,国家富裕,也比贵国更安定。即便数次失败,统治不会动摇。若是贵国数次大败,必然会动摇之。因此,和对两国百姓有利,对国家也有利。若没有大变,我相信这个和平会持继很久。不过你我两国皆有危机,不在西夏,西夏乃是疥癣之痛,虽痛,但不会致命。而在内部,梅山蛮盘琚于荆湖,在他们带领下,诸生蛮对我朝都不很忠心,影响我朝在南方的治理。若贵国产生兴趣,那怕将这些生蛮全部带走,我们也不会反对,相反,会对贵国表示感谢。但贵国呢,危也同样在内部,并且更严重。我对贵主说过,务必分化而治之,非是虚言。作为宋朝的大臣,也希望贵国安定,利于两国和平。若是这些更落后凶横的游牧民族崛起,取代贵国,对我朝也会更不利。实际我们购买了一些部曲,使他们人口下降,对贵国治理东北却有极大的帮助。”郑朗说道。
这是真心话,若允许,最好用钱将完颜部战士一起买回来,那么就不会有靖康之辱。一旦等到完颜部崛起后,再想收买,那是不可能了。
“些许女真!”萧塔烈葛轻藐地说,又道:“郑相公,此乃我朝内部事务,不希望贵国插手,若是为了和平,请将这些女直人交还给我们大辽。”
不管你说得水点着灯,俺们将这一千几百名女真人要定了。
然郑朗并没有担心,说道:“也行,若北朝想要他们,我朝可以交还。不过有一笔账,我们要算一下,我朝陛下赐臣两万两银子,以供在贵国用度。但这笔银子却没有交给我。当初购买这些生女直部曲,一个部曲所值还不足一匹帛,价仅是一贯多一点。一千几百名女真部曲价不过两千贯,一千两银子之数。既然贵国偏要这些女直人,也可以,那两万两银子请归还我朝。”
有账算不弯。
有理走遍天下。
先将这笔烂账算一算。


 五百七十六章 刑关

赵祯先是一笑,然后看着萧杜二人。
算这笔烂账也可以,但要看,事关国体,不要说两万两银子,二十万两银子也要争的。二使一心要如此,宋朝很难推辞,不但很难推辞,有可能两国关系会非常的恶化。
萧塔烈葛与杜防低头商议一会,杜防抬起头说道:“若如此,那两万……”
“杜节度使,请想好了再说。女直人不多,仅一千来丁,加上他们的亲人,也不过三千余人。贯籍也可以让你们调查,来自东海、里眉、完惹、秽貊、鼻库德(绥芬河东北,俄罗斯境内)、剖阿里(五国部最东一国,今伯力),仅有数人来到兀惹部,这也最西的范畴。”
也就是这些女真人皆是地道的生女真,对这些地区契丹掌控能力很弱,某些方面相当于唐朝对西域的管理力度,甚至还不及,仅相当于唐朝对河中地区(阿富汗、到哈斯春斯坦一带)管理力度。
宋朝若是代替契丹入主这些地方,那是不对的,仅是花钱买一些奴隶,做得并不算过份。对于宋朝其他大臣可以忽悠,但不可以忽悠郑朗,郑朗随着契丹君臣,呆了很长时间,对契丹大多数事务十分熟悉。
不想开战,只好讲道理。继续说道:“若是贵国反对,我们可以停下来,以后不买这些奴隶了。但说两国的事,贵国出兵西夏,因为不备与大意,惨遭失利。我朝是怎么做的?有没有落井下石。然我朝与西夏鏖战,贵国却出兵威胁,使我朝不得不增二十万。也无妨,在我朝忍受范围之内,增二十万,虽一些兵民不服,但会使两国友谊更加牢固。可是两国和好,需要双方都要付出努力。例河曲战前。贵国于西南多修城寨,虽是贵国对付西夏而修建。按照盟约,自盟后,双方皆不得在边境处修建任何军寨,开挖壕沟,以免产生误会。战后,这些军寨贵国仍然保留。今日是为了对付西夏,明天它们未必不能对付我朝府州。”
大殿上响起一阵嗡嗡声。
实际这个理。讲起来很容易的,只是宋臣对契丹无论何人,就包括富弼在内,过于担心,有了这份担心,于是谈判时多占据下风。其实应对有节。以契丹那些马大哈,也不是马大哈,而是不将宋朝放在眼里的态度,会有许多把柄能找出来。
“为什么?乃是我朝想全两国和好也。一千几百贵国遥远东海边的各部女直部曲,对贵国当真那么重要?如今因为贵国之命,强迁回去,这些部曲心中会不会诚服?贵国除非将他们全部处死,不处死,以后休想他们对贵国产生忠心。相反,可能生起不好的举动。若是处死,为什么不能全两国和好,坐收两万银子之便?这也是贵国的和平之心。凡事都有度的,这些女直部曲对我朝有所贡献。前端,我出使贵国,贵国意味将我扣押,今者,再让有功之将士。无端地强行送返。我朝百姓会产生什么想法?天下者。天下民也,陛下也要顺应民意。若是贵国担心因为我的事。而使岁币产生不测之走向,那么勿用担心,事情过去了,为了两国未来,我朝就会当作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两位贵使,请三思。”
有理有节,赵祯眼中露出赞许。
萧塔烈葛与杜防又低下头商议,杜防说:“若如此……”
“杜节度使,一切勿用多言,两国相处之道,贵在真诚。我朝已增二十万,又付出一个纳字,若要再逼,贵国会适得其反,过犹不及。此时我朝非是彼时,与西夏僵持不下,贵国非要给我朝一个反毁这二十万加一个纳字的机会,我朝同样会毫不客气地接受。”
说得很客气,实际带着浓浓的威胁。
杜防怂了,问:“那岁币之事?”
“岁币不用担心,我已安全返回,会当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我朝乃以儒家治国,重信也。记得我与贵国主于鱼儿泺时,贵国枢密使马保忠进言说,强天下者儒道,弱天下者吏道。今之授官,大率吏而不儒,出儒道则乡党之行修,修德则冠冕之绪崇,自今非圣帝明王孔孟之教者,望下明诏痛禁绝之。贵国主不听。又问我何富国之道。富国之道,便是儒家之道,顺应民意,鼓励百姓休生养息,民自富,国自强也。两使前来,还有数天才能回去,我下朝后,会送一些儒家书籍给两使,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儒家思想。”
赵祯已经想笑了。
经郑朗多次开解,他也想通了关节,契丹不能学儒术,一学儒术,准得完蛋。让游牧民族从马背上下来,读之乎者也,成了什么?
“那谢过郑相公了,”杜防说道。
也是一个台阶下,不然怎么办,杜防说俺们契丹错啦,不该讨要这一千几个女真人。让契丹认错,现在宋朝还没那能力。
一场两国公关危机,悄无声息地化解。
赵祯对郑朗越发地欣赏,到了今天,郑朗处理事务的手段越发地灵活,已绽放出夺目的风采。
但随后出了一件小事。
特务营在组建,保丁也在组建,这是枢密院的事务。东府如今很混乱,天天吵,但西府很平静。庞籍与郑朗显然不是一路子上的人,不过郑朗没有抹庞籍面子。庞籍很聪明,也不会刻意挑战郑朗尊严,这种不理智的事,他不屑为之。
西府的平静,也导致西府事务有条不紊地落实下去,组建很顺利,包括特务营。一开始赵祯很疑惑,郑卿,这样的人选如何挑出来?
郑朗做法十分简单,命令京畿四路各营指使,以及邻近京畿的河东河北路各营指使,按照他所说的标准,每营选出两到三人,送到京师。各指使也犯疑惑,不知道朝廷要这样的人选做什么?有的这样想,有的那样想,挑出来人选各色人等皆有之。
一共两千余人,送到京师。郑朗派了枢密院官员进行第二步挑选。应当来说,这是从各营挑出来的精英人士。但郑朗的特务营要求太高,先让官吏选,看举止是否得体,家庭背景是否良好,对国家是否忠心,有没有一技之长。有的人要孤身深入敌后,必须有一技之长。才能做隐饰。
选了后,一部分兵士落选,挑剩下的兵士仅有一千三百余人。这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郑朗又让王勇二人进行第二步挑选。必须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语言能力,伪装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武艺。别看王勇在西夏时装作软弱,这是性格上的软弱,真是软弱可欺,那真成了人人欺负的怂货,也不会有作为了。
这些兵士被挑来,挑得莫明其妙,但是西府的命令,不敢不听,这一次挑选。仅剩下七百余人。
但还有最后一关,也不需要这么多人,交给了王嵩。
这个大和尚自用计将野利旺荣处死,又初搭宋与西夏和平之桥后,被调到京城,担任一个中层武官,但宋朝现在流行的儒术主流还是以前那种又臭又呆板的仁爱神马的儒术。虽立了功,许多人认为王嵩的做法有些不齿。王嵩担任了官职,实际是一个闲官。拿着朝廷的薪水。闲养在家。直到郑朗回来提到特务营,才将此人翻出来。
知道的人不多。郑朗只说了军事意义,并没有说其首领需要担任多大多大的官职。
本身它与明朝的锦衣卫、东西两厂性质也是截然不同。锦衣卫对付的是国内大臣,特务营仅是刺探外国的情报,或者在敌境执行一些策反、暗杀活动。对此各个大佬是抱着能成则好,不成拉倒的态度。比较轻视。
郑朗偏要用王嵩,也没有人计较。似乎这种低下的勾当,也只有这个猥琐的大和尚能担当之。
王嵩在做最后的挑选。
郑朗没有过问,相反的,他在注视着保丁,年底进行一次大比,让赵祯看到战斗力,正好还有一个神棍要闹事,借机提出精兵与裁兵事宜。要么便是一个军械监。
其他的计划,看样子不敢实施。
郑朗也不想步子跨得太大,看到每一法下去后,演变成的种种样子,郑朗越发地担心。所以一边走,一边在关注,以调节为主,变革为辅。
但这几条,必须要全部实施,无他,他在枢密院时间不会很长。到时候要与文彦博争一争。本不想争这个功的,可是文彦博与贾昌朝走得有些近,所以必争。一争,自己十有**之进入东府。况且东府这个样子,大约皇上也不大满意。
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必须将主要的事宜安排下去。
他关注着西府事务,别人也在关注他。
赵祯看了几遍他那个仁义,第一次看有些看不懂,看第二次略明白,特别是其中有一段话让赵祉颇为赞同。
经君子党的诠注,这个君子已经不再是夫子所说的君子。别要谈什么五常五德,俺的君子不是这个。那是什么,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后来司马光说了一句,德大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狗屁的瞎话。若是按照这种理论,那怕一个人再没有本事,只要略有德操,便可以重用?一个人的才华优异,胜过德操,反而这个才华是错了?
但这句话却说中君子党的内心,比才华肯定不及吕夷简,那么只能比德操。
郑朗引用了后来司马光说的这句话,又予以反驳。其中所用,有两例,一是吕夷简。现在吕夷简死了,但范仲淹还活着,可以再问现在的范仲淹,吕夷简对国家有没有贡献?
第二例便是陈平。
陈平居家盗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刘邦死后,吕雉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不同意,问陈平与周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