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唐雄风 >

第12章

大唐雄风-第12章

小说: 大唐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草丛中又射出几只箭,这次却是裹了布后点燃射出的火箭。盾牌遇火就燃,原来布上还浇了油脂,这些贼人急忙扔掉盾牌,有的身上也着了火,同伴忙着拍打火焰。
正手忙脚乱之时,草丛中一声清叱,掠出一个人来,黑巾遮住了半个脸庞,看身材竟然是个女子。那女子舞动手中宝剑,冲进贼群,出手极快,只见一片剑光闪闪,贼人纷纷倒地。
李恪看那女子剑法高超,心中技痒,高喝一声“我来助你”,打马冲上去,长刀挥出,一名贼人立遭斩首,颈上喷出的血洒了一地。这些贼人本来就处于略势,此时李恪上来先声夺人,加上身后卫士又赶紧上来帮助,不久就被屠戮殆尽。
李恪取出丝巾擦去刀上血迹,微笑着向那女子道:“不知姑娘是何人,剑法真好!在下很是佩服。”
那女子哼了声,也不理他,自顾安慰被抢的众女子。李恪讨了个没趣,打个眼色,随从的卫士拿出钱袋,李恪下了马把钱袋递给一个妇人,让这妇人将钱均分给众妇人,好好回家去。
黑巾女子见他如此,眼中诧异,忽然笑道:“没想到你这人还不错,不是那些仗势欺人的官宦子弟。”
李恪大奇:“你怎么知道我是官宦子弟?”
那女子不答,只是微微一笑,虽然掩盖了半边脸,却也是风情万种。李恪一时看得呆了。那女子接着要送众妇人归家,李恪不舍,命令几名卫士先回去告诉长孙冲和长乐,自己要和这女子护送众妇人回去。几名卫士无奈之下只好打马而去。
这边李恪也不再骑马,牵着马陪着那女子步行,那女子见他不骑马步行跟着自己,更是惊奇。路上李恪使出万般手段,总算知道这女子的来历。原来这女子竟然是荥阳郑氏旁支,名叫郑兰心,早些年祖上和一些郑氏旁支迁址义阳,以后一直定居于此,和本地人通婚往来,在鸡公山下逐渐形成许多寨子,这些被抢的妇女大都也是周边寨子中的。郑兰心也是出来游猎时发现贼人抢掠妇女,所以悄悄跟上,暗中伏击。
郑兰心武艺虽高,人却很单纯,被李恪几句好话一说,家底都被透光了。又架不住李恪百般要求,除下黑巾,让李恪一睹真容。郑兰心身子高挑,娥眉弯弯,其色如黛,眼睛灵动,一脸娇憨,却是难掩英武之气,李恪见了更是喜欢。一路上费力讨好,到了寨子时已经被郑兰心看做好朋友了。
郑兰心让这些妇人自己回家,告诉她们回去后不要说起被抢掠一事,李恪不解,郑兰心笑道:“此地民风淳朴,要是被她们的丈夫知道曾经被强盗掠夺过,怕是会出事。”虽然没有明说,李恪也知道是什么意思,心中暗服。
郑兰心邀请李恪去自己家坐坐,李恪自然欣然答应,兴冲冲的陪着郑兰心而去。
(老赵求几个收藏。。。。。。。。。实在是。。。。难啊。。。。。)





卷二 朝堂风云 第二十二章 山中所闻
 更新时间:2012522 10:14:30 本章字数:2723

 鸡公山位于义阳县,这时的义阳县隶属于光州治下,这义阳县在河南道和淮南道交界之处,地理上属于俩不管地带,所以相对而言显得混乱一些。李恪和郑兰心一路走来,说说笑笑,见这里民风彪悍,经常有乡间小孩扭打成一团,边上大人不但不管,还拍手鼓励。
不久就到了一座很大的村落,郑兰心说这就是自己家所在了。进了村,一路上的人都笑着和郑兰心打招呼,对李恪也是以礼相待,和路上遇见的村子大有不同。李恪问起郑兰心才知道,原来本村大多是郑氏族人,虽然是旁支,百年来也不敢忘记自己出自诗书世家,故而多有习字读书,人人知礼。
这郑兰心老父亲是族长,居住自然要好于别人。村中最大的宅子就是兰心家了。到了门口,竟然还有数名奴仆上来迎接,牵去马匹。兰心请李恪一起进去,进了正堂,堂上一个老人正在书写什么东西,见了兰心笑骂道:“兰儿整日胡乱跑,小心将来嫁不出去。”
郑兰心做个鬼脸,故意苦着脸道:“女儿还不想嫁人呢,嫁不出去更好。爹爹,这位公子是我在路上遇见的,心肠很好,又是官家子弟,也许可以帮我们解决山中之事。”
那老人闻言上下打量李恪一番,道:“看公子天庭饱满,目光有神,双耳晶莹如玉,想来必是达官贵人,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李恪闻言一惊:“老丈还会看相?”
那老人笑道:“曾经和一位高人学得点皮毛,观公子之相贵不可言,奇怪的是本来命中注定三十岁后有大劫,此时的面相竟然显示遇见了贵人,化解了大劫,真是奇怪!”要是长孙冲听见此言,怕是要把这老丈认作神人了,自己可不就是李恪的贵人。
李恪心里虽然觉得老人看相奇准,也不在意,问起山里出了什么事,连兰心这么高强的武艺都解决不了,老人叹口气避而不答:“公子原来是客,先下去歇息下用完饭再细说不迟。”李恪只得告辞出来,也没心情歇息,兰心只好陪他四处逛逛,李恪见那鸡公山景色秀丽,想要去攀登,兰心赶紧岔开话题,李恪心里疑惑,也不好再问。四处看看后闷闷地回到兰心家,兰心看他不悦问起来原因,李恪道:“我看姑娘仍把我当外人,有什么事也不说,心里难过而已。”
兰心抿嘴一笑:“公子本来就是外人啊!到现在我连公子叫什么都不知道呢!”
李恪这才想起只顾得套问兰心,却没介绍自己,尴尬的一笑,告诉兰心自己名叫李恪,确实是官家子弟,前往洛阳公干的。兰心也不多问,只和他闲扯。
不久饭就做好了,老人请李恪坐了首位,自己在主位相陪。李恪问起兰心家人情况,老人叹口气道:“老伴儿早年就去世了,老夫唯有此女一人,还有个义子,此时不知去哪玩耍了。”语气失落,李恪和兰心赶紧劝慰一番。
这农家菜肴虽然简单,味道也很一般,不过对于李恪来说,感到很是稀奇,不免多吃了几筷子,赞不绝口。
饭后李恪正要问山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忽然听到村口处传来一阵喧哗,出去一看,原来是长孙冲听了李恪的卫士回报,怕李恪有意外,让罗通带领众人先去义阳县衙歇息,自己赶紧和长孙恩带着数十名卫士一路寻找过来,到了村口却被村人围观。
见了李恪,长孙冲等人心中大定,长孙冲埋怨了李恪几句。李恪自知理亏,也不辩解,眼光却是不时瞟过郑兰心。长孙冲已经听卫士说了李恪跟着一个姑娘一起走了,此时又看见李恪这般光景,心里那还不明白,假装不知道,随着李恪进了村中郑宅。
郑兰心带人上了茶,见人很多,害羞地站在老父身后,低头不说话,哪还有举手间击毙数名强人的风范。几人喝了些茶水,长孙冲故意问起李恪如何和郑兰心相遇之事,兰心人老实,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
长孙冲笑道:“不想姑娘如此漂亮,竟然巾帼不让须眉,武艺高强,真是佩服!不知老丈可否告知姓名?”后面这话却是问那老人的。
那老人道:“老夫郑世衡,祖籍荥阳,只因早年避祸才迁于此地。小女名唤兰心,蒲柳之姿,让公子见笑了。”
长孙冲甚是惊讶:“老丈祖籍荥阳,可是荥阳郑氏一脉?”
郑世衡听的‘荥阳郑氏’四字,眼中微有泪花:“老夫乃是郑氏旁支,算起来,当今荥阳族长还算是我族兄呢。”
长孙冲闻言起身一礼:“原来是一家人,家母正是当今郑氏族长亲妹。在下长孙冲,见过长辈~!”
郑世衡闻言也是又惊又喜:“原来是宗正少卿,驸马都尉长孙大人,久闻大名,果然名不虚传。”
李世民去年封长孙冲为宗正少卿,驸马都尉只是个虚职,表示皇家的恩宠,还特意发下明旨,向天下表扬了长孙冲培育推广新式作物的功劳,再加上长孙冲诗词书法名噪一时,郑世衡也是读书人,自然如雷贯耳。
长孙冲笑道:“按辈分你是长辈,直接叫在下的名字就是。”
郑世衡急忙谦让一番,归座后李恪再也忍不住,问起山中到底出了什么事。
郑世衡叹息一声:“既然李公子问起来了,老夫也就不瞒着了。我等迁居于此地后,算不上是世外桃源,也算是安居乐业。不料几年前不知从哪来了伙强人占了这鸡公山,以后再不许百姓上山打猎伐木。我们去义阳县衙告官后,义阳县令带了百余名衙役前来捉拿,哪想到竟然被那伙贼子杀害了七八十名衙役,义阳县令大惊之下,再不敢前来捉拿。这伙强人兵器精良,我等都是乡民,哪里敢去抗争?这几年来这鸡公山我等都不得上,所以小女不得已之下去远处游猎,这才遇见了李公子。”
长孙冲和李恪听到‘兵器精良’这四字,心里都是一惊。贞观年间兵器严加管制,这些强人看来来头不小,竟然有精良的兵器,二人相视一眼,暗暗震惊。
郑兰心道:“小女子略懂些武艺,曾经悄悄上去看过,那山上建立了营寨,大约有三五百人住在里面。奇怪的是这些强人很少掠夺财物,偶尔下山来抢劫妇人进山。而且每隔几个月,都有十几辆大车停在山南,从山上拉下许多东西,上面蒙上厚厚的黑布,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长孙冲闻言道:“如此情况,义阳县令怎么不上报?”
郑世衡道:“这个老夫就不知道了!恐怕是义阳县令担心上报后落个剿匪不力的罪名吧。”
长孙冲闻言不语。李恪急道:“不如我等前去暗中查探,看是哪里来的贼寇,查清楚后带人去剿灭!”
长孙冲点头答应了,决定天黑之后再上山去查探,好在郑兰心对山上很熟悉,倒是不怕迷路。长孙冲派了2个卫士回义阳县衙告诉长乐等人,同时让罗通注意义阳县里有没有什么异常。卫士领命而去,这边众人只等天黑之后再上山去打探。





卷二 朝堂风云 第二十三章 剿灭贼人
 更新时间:2012522 10:14:30 本章字数:2809

 众人商议好后就在村子里闲聊,等到天黑后,长孙冲和李恪让郑兰心带路,在长孙恩和二十几名卫士陪同下摸黑向上山走去。因为担心惊扰了山上的强人,也不敢点火把,好在此时正好是六月中旬,满月当空,在月光辉映下,郑兰心的带领着众人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了兰心口中的寨子。
走近观看,才发觉寨子占地不少,看来当初砍伐了不少树木才建的起来这么大的寨子。长孙冲观看一番后吸口凉气:“这寨子可是不简单啊!”
郑兰心问起原因,李恪笑着指着寨子道:“你看这寨子,三面临山,旁边有条小溪,不怕被人围困缺水,这正面又是易守难攻。寨子里的房屋暗含军中扎营之道,便于呼应,看来是有高人来这儿指点过。”
郑兰心不懂兵法,看半天都看不出所以然,李恪急忙低声给她解释。
此时虽然已经是夜间了,寨中仍旧灯火通明,数百人正人来人往,忙个不停,却看不清楚这些人在做什么。
兰心自告奋勇再走近些去观看,李恪放心不下,跟着兰心一起去,很久都没有回来。长孙冲正在心急如焚时,忽然见寨中一片喧闹,还有人张弓向外面射箭,忽然寨门大开,上百贼人出来后四处搜索。长孙冲知道李恪二人可能已被发现,急忙和长孙恩带着卫士上前接应。李恪和郑兰心武艺都不错,绕了一圈,摆脱追兵,和长孙冲等人汇合后赶紧离开,那些贼人搜索一番见没有结果,回去紧闭寨门。
这边长孙冲一行急忙下山,等到了山下,才发现李恪左臂中了一箭,好在入肉不深,李恪就拔出了箭,此时正流血不止。郑兰心眼中带泪道:“那支箭本来冲着我来的,李公子拉了我一把,帮我挡了一箭,否则那支箭可能就要了我性命了!”
李恪温言安抚郑兰心,说了自己只是皮肉伤,几天就好了。郑兰心虽然听他如此说,毕竟心中不安,取出帕子,细心地为李恪包扎好伤口。长孙冲本来还想安慰李恪几句,却看见他在郑兰心的照顾下一脸惬意,也就不说话了。
回到郑宅,郑世衡等得着急不已,见众人回来才放下心。又听得李恪为了郑兰心挡箭,又向李恪道谢不已。
郑兰心只顾关心李恪,连父亲的询问都置若罔闻。郑世衡见状苦笑一声,拉过长孙冲悄悄问道:“这位李公子不知是哪位高官贵族之子?老夫见小女和他二人一见如故,很是有缘,有意撮合二人。长孙贤侄看此事可好?”
长孙冲见了李恪的傻样,早就知道他的心意,如今见郑世衡主动提起,心里高兴之余,却又想起俩人身份相差太大,思忖一番对郑世衡道:“依在下看来,兰心妹子确实和李恪情投意合,只是有件事不好办。”
郑世衡问起原因,长孙冲道:“实不相瞒,李恪正是当今皇上第三子,杨妃长子吴王李恪。我和他相识日久,知道他的为人倒是可靠,就是兰心妹子的身份略微有点。。。。。。”
郑世衡闻言很是沮丧,长孙冲忽然想到个主意道:“如蒙长辈不弃,在下愿意代母亲认下这个干女儿,如此一来,兰心妹子算是我长孙家的女儿,也不算辱没了皇家声誉。”
郑世衡大喜,连忙道谢。唤来郑兰心,悄悄问起和李恪之事,兰心一脸羞红:“全凭父亲做主就是。”
郑世衡这才说起李恪是皇子一事,郑兰心道:“不管他是什么人,从他为我挡箭那一刻起兰心就心属于他了。”郑世衡又说了长孙冲要认她为妹妹一事,郑兰心知道长孙冲一番好意,上来以兄妹之礼见过了长孙冲。
出去后长孙冲给李恪说了此事,李恪更是高兴,说自己正在为兰心的身份发愁,不料长孙冲已经替自己想好了。高兴之下,发誓以后再不喊长孙冲为‘妹夫’了,长孙冲哭笑不得。此事既定,长孙冲让郑兰心等自己回长安时一起回去告诉母亲,再由李恪托人上门提亲,众人都答应下来。
又说起山上的寨子,长孙冲先开口道:“这些人很不简单,兵器精良不说,还有弓箭!依我看,不如带上我们的卫士前来剿灭。本地衙役怕是没什么用,不过需要他们来做个见证。”众人都同意照此办理,胡乱在此歇息了一夜,次日天明,长孙冲早早派人去义阳县衙令义阳县令带些衙役,陪同自己的卫士前来剿贼。
等到巳时,几百人浩浩荡荡而来。
义阳县令见了李恪和长孙冲,急忙带着一众衙役上来大礼参拜,李恪挥手令都起来说话。长孙冲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问道:“听闻贵县曾经带衙役来剿贼,虽然失败了,为何不上报光州驻军剿贼?”
义阳县令赶紧跪下道:“下官早早就上报过了,可是如泥牛入海,再去报告,却被光州游击侯将军斥退,说哪有山贼作乱,是下官谎报军情。这谎报军情是杀头之罪,下官故而再不敢上报。”
长孙冲听的‘侯将军’三字,心中一动道:“起来说话吧!你可知这侯将军是什么身份?”
义阳县令爬起来道:“下官听说这侯将军是当朝大将军侯君集的远房侄子,名叫候风,权势滔天。就连下官的顶头上司光州赵刺史也不敢得罪于他。”
李恪闻言大怒,大骂侯君集不已。长孙冲急忙劝阻他,点起人马,迅速向山上的寨子摸去。看来是因为平安太久,尽管昨夜被人夜探了寨子,寨中的贼人也不在意,直到被长孙冲所属围住,才醒过神来。乱纷纷的拿起兵器,有的拿起弓箭蓄势待发。长孙冲令人劝降未果,也不令属下强攻,只让人不停地发射火箭进去。
寨中房屋都是木制,哪里经得起火烧,众贼人一时狼奔豕突,惨叫不已。有想冲出来的,被毫不留情的射杀,偶有冲出来的也被卫士一刀两断。
想来建造这寨子的人也没想到长孙冲如此不讲道理的火攻,半个时辰后,寨中人声渐渐稀少。长孙冲令人砸开大门,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