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149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49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近城墙,大盾兵将盾牌竖到地上不再前进,弓箭手开始压制城墙。
虎豹军的弓可不是倭人的那种小木弓,而是明军制式神臂弓。当然,岛国人是拉不动神臂弓的,他们将明军的神臂弓减弱,改为一石至二石强弓,威力和射程也相应减小了许多,不过用来对付倭人是足够了。
就像现在,岛国人偷工减料版的神臂弓让倭人吃够了苦头,倭人虽然占着城墙的地利,居高临下居然还被岛国弓箭手给压制住。倭人的小木弓射出的箭即使加上重力加速度到达岛国人身上的时候也是轻飘飘的,都不能穿透岛国弓箭手的鳞甲,大盾兵躲在盾牌下他们射不到,重步兵隔得又有些远,他们射不到。岛国弓箭手虽然是仰射,但占着弓箭的便宜,他们轻易地就将箭矢射上了城墙,而且岛国弓箭手也学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他们不是精准射击,而是讲求覆盖式射击,不专门瞄准某个敌人,而是覆盖某个区域——这种射击方式十分、极其消耗箭支,但对士兵的要求比较低,不求士兵神射,只要他们受过专业训练就可以,而且这种射击方式的效果十分显著——箭矢覆盖的区域几乎没有空白,这个区域的敌人往往一个人身上密密麻麻地不下十支箭,十分恐怖,也可以让敌人畏惧。
孙泽见岛国人开上来了,他也改变了作战方式。
“换弩,压制城门附近城墙。”
弩不是大明羽林的标准装备,明军有专门的连弩兵,不过最早明军弓骑不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用弩骑兵代替了弓骑兵,弩不够弓灵活,尤其是在马上弩更是远不如弓,但弩胜在威力大,而且瞄准简单,准头高。孙泽就是从弩骑兵的时代过来的,后来弓骑兴起,孙泽觉得弩有弩的优势,于是命令他部下的弓骑带弓的同时也要带弩——往马上一挂就是了。这也多亏了大明科技发达,箭支的制造已经模块化,弩用的小箭完全可以装入箭匣,而几个箭匣是占不了多大地方的,不然一个骑兵就两匹马,又是弓又是弩,带点箭还要分弓用的和弩用的,带得了这么多吗?
大明羽林跑到战场的另一边,这里有专人看守他们的另一匹马。一般来说这些马要离战场远点,但倭人已经被围起来了,这些马就放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羽林将士换乘另一匹马,这匹马上有弩,士兵们换上弩,弩已经有一个箭匣,这是战前装好的。
明军重新回到战场。
参谋计算了一下形势,倭人的弓射程在两百步,而且威力有限,在一百五十步之内应当是安全距离,再考虑到明军的马匹刚换马力充沛,箭支暂时不缺,于是参谋建议最佳射击距离在一百八十步。
测量员再进行测量。
“风向七,风速三。”
“距离一百八十步。”
孙泽下令:“目标,京都城东门附近两百步的区域,覆盖射击。”
以前明军的弩只有两种,连弩和强弩。以前的连弩是五连发,一次可以而且必须连射五箭,最大射程三百步,相当于一百七十米左右;强弩又叫神臂弩,单发,最大可射五百步,穿透性必较强。
不过经过多次改良,现在明军的弩有三种,一种是将连弩改良,用软钢取代了以前的木质结构,弹簧的发明也增强了连弩的威力,改良后的连弩还是叫高山弩,新的高山弩可连发五矢,也可单发,弩上有机括控制连发单发,射程也打到了四百步,相当于两百二十米;第二种还是强弩,这个没什么改变;第三种则是增强的强弩,又叫狙击弩,这种弩的射程极其恐怖,可射千步,全弩都是钢制,是软钢和硬钢的结合体,而且这种弩对士兵的要求非常高,眼力、射术不说,其臂力也必须超于常人。
孙泽的手下也有用狙击弩的,不过现在貌似用不上。
连弩非常耗费箭矢,对后勤要求非常高,但那威力就不多说了,枢密院可是专门测试过,只要箭矢足够,一千改良后的高山弩兵完全阻挡三倍规模的骑兵冲锋,就是对上弓骑也占优势。当然,甲骑不在此列。
孙泽现在可是有一万人,其中连弩至少有七千,七千连弩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七千人全部开连发的话,一次可以射出三万五千支箭,其密集程度足以遮天蔽日。
不过连弩的弹匣必较占地方,孙泽的人也就带了三个弹匣。
三次射击,第一次将近四万支箭在很短时间内覆盖了整个东门,东门之上密密麻麻全是箭,几乎每寸地方都不下十支,被射中的倭人至少也是身中几十箭,有些更是被射程了刺猬——全身上下几乎找不到没中箭的地方。
城门附近被清扫一空。
即使这是混乱的战场,但如此惨况依然让倭人震惊,城门附近一时间是空了,没有一个倭人还站着。
“愣着干什么,炸药呢?哦,你们没有炸药,那冲车呢?冲车快上。”明军的箭雨不但让倭人惊骇,也震住了岛国人,城门都被清空了,岛国人居然愣着没反应,都不知道趁机撞门,孙泽气得直吼。
岛国人顿时反应过来,冲车马上开上来了。
“砰!砰!”
倭人的城门修得并不结实,冲车没撞击下城门就出现了裂缝,经不起几下撞的。
倭人大惊,一群人冲上来填补了城门附近城墙的空白,或者往下射箭,或者丢檑木石头,甚至有人倒油。
明军的箭匣早换好了,等的就是现在,于是乎,又一阵类似的箭雨覆盖上去,城墙又为之一空。
倭人畏惧了,退缩着不敢上来,军官大呼小叫地逼迫了一些倭人再上城墙,这些人用强弩和少量连弩就足以对付了,孙泽懒得再浪费仅剩的一次齐射。
“砰!”
“哗!”
简陋的城门经不起冲车的反复折腾,城门大开。
负责冲车的岛国士兵连忙闪到一边,孙泽一挥手,明军上前又是一次齐射,聚集在城门后面防守的倭人一倒一大片。
随后明军勒转马头撤了下来,岛国步兵蜂拥而入。

第六卷二十载征战四方第十九章 霍骠姚

静州只是个小城,原属金国治下,现在归了大明,这是大明最靠近大漠的城池。
这是一个草原城市,城墙是粗木垒砌的,这不能称作城墙,叫篱笆更合适。相传三百年前静州是有城墙的,虽然不高,但跟中原的小县城的城墙差不多,还算比较正规,那时候静州属于大唐的河北道管辖。后来契丹人叛唐,他们摧毁了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城市,不过后来人口慢慢又聚居于此,慢慢形成了一个不过四千户的小城。
这里并不处于贸易路线之上,这里非常的宁静。
不过现在宁静被打破了。
静州城外汉人特有的方形帐篷绵延将近十里之广,灰色的帐篷将整个静州城团团围住,这个小城在帐篷的海洋中几乎看不到。
到处是身着黑甲的军士,夹杂着阵阵马蹄声,一对对跨着刀背着弓的骑士往来巡逻,更外围,哨马被派到了五十里之远。
显然,这是明军的军营,这支军队正是林靖文派往大漠的十万骑兵,领兵大将是韩卫,韩卫正在召集众将议事。
“诸位,我们已经到了金山脚下,再往西一百里就是金山了,金山的另一边就是辽人的乌古敌烈统军司,而离我们最近的是乌古人,他们最靠东边的部族离金山只有两百里,我等匀速前进的话两个时辰便可抵达。”韩卫介绍了一下目前的形势,问辎重营的主官:“后勤部调拨的粮草到了没有?”
“没有粮草。”那位将官的回答让韩卫和众将大吃一惊,“后勤部只派人给我们赶了五千头牛和三万只羊过来,还有一些盐巴和茶叶。粮草,就我们营中所剩的那些了,后勤部送来的补给里面没有粮草。”
众将大惊,因熟悉这一带地形而被派来的莫丹吉更是直嚷嚷:“岂有此理,后勤部的那些人在干嘛,只给牛羊不给粮草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我们天天杀牛宰羊?我们可不是大漠中的那些达达蛮子,他们只能天天吃这些,我们可受不了这个。后勤部少卿是王散大人吧,他是怎么做事的?!”
“王大人已经去中原了,这并不关他的事。”花容是苦出身,在大明呆了几年之后虽然也享受了不少,不过要他天天吃牛羊他倒还可以忍受,但也抱怨了两句:“最近辽东本土生牛羊又降价,现在牛羊可是比粮食便宜多了,后勤部的那些人不该是想着省几个钱吧?”
“不无可能啊!”说这话的家伙小声小气地,像是生怕说话声音大了就得罪人似的,这是一个朝鲜人,金日东,此人在朝鲜众将之中以勇力称著,两年前他带着朝鲜仆从军入大明效力之后,被分到那朵手下镇守辽西。那朵是女将,部下又多是远程攻击兵种,猛将倒不多,金日东到了那朵手下居然得了个“辽西第一猛将”的名声,后来名声传到了辽阳——枢密院一纸文书,直接将此人从朝鲜军队编制中划入明军麾下,此次出征他也跟来了。金日东刚调入大明羽林没多长时间,在座的众将他也不怎么熟悉,说话自然小小声。
众将你一言我一句,一时间颇有埋怨之言。
“好了,都别说了。”韩卫从听到辎重营主官的话之后便开始思索,这会儿考虑得差不多了,见帐中嘈杂非常,不禁有些生气,出声道:“此次出征的计划由天子亲自制定,包括粮草辎重的输送天子也会亲自过问的,后勤部的那些大人们应该不会象你们说的那样考虑。”喝止了众人,韩卫又问他的副将谭破虏:“谭将军,参谋部可有文书传来?”
谭破虏直接摇头,“没有。不过……”
“不过什么?”
谭破虏的神色有些迟疑,道:“出征前宫中的秉笔吏曾给我一个精囊,说是大将军若遇到不解之事就打开看看,末将却有些拿不定主意。”顿了顿,解释道:“秉笔吏乃是天子近臣,黄大人给了我一个精囊,却不知这是黄大人自己的意思呢,还是天子的意思。而且,里面的东西……”
“拿来。”
韩卫才不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精囊直接拆开,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韩卫一看,上面就三个字:“霍骠姚!”
韩卫愣住了,片刻之后却连连大笑,笑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乃将纸条传示众人。
众将一一看过,有的人若有所思,而有的则是一头雾水。
谭破虏大急,“万万不可啊,大将军,若将军照此行事,即使将军此次出征连战皆胜且打下千里疆土,但御史台的那一关可不好过啊,大将军三思!”见韩卫不以为然的样子,谭破虏大急,顿时跪地叩请,神色之间十分焦虑。
莫丹吉乃是一个大老粗,字倒是识得一些,可书读的不多,他硬是看不明白这三个字是什么玩意儿,看谭破虏和韩卫那副样子就更不明白了,于是小声问花容:“这三个字,嘛意思?”
花容抬头看了看韩卫,又看看面红耳赤的谭破虏,回过头来小声解释道:“霍去病知道不?”
莫丹吉点点头,“这还能不知道,我大孙子的国文课本里面就有,我可是看过的。”
“霍骠姚就是霍去病。‘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这是杜甫的《后出塞》,这里面就是用霍骠姚来指霍去病。骠姚,是票姚的通假字,又作票鹞,指的是飞行迅速无伦的鹞鹰。”
莫丹吉点点头,又撇撇嘴,“你们汉人就是麻烦,说个话用个词都让人看不明白,霍去病就霍去病吧,还霍骠姚,谁知道霍骠姚是哪根葱啊,真是的!”
花容翻着白眼,懒得理他。
莫丹吉嘟嚷了几句,念了几声“霍骠姚”,却大惊失色,扭头看了看花容。
花容冲他点点头,面色凝重。
莫丹吉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喃喃自语不已。
金日东就站在他们旁边,刚才二人的话他可是都注意听了,不过有些事情还是没想明白,这会儿见了二人的奇怪反应,也顾不得别的,忙凑过来问:“花将军,霍骠姚这我知道,可秉笔吏在精囊里写上那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末将不大明白。”
花容看着谭破虏和韩卫一劝一拒绝,面色十分凝重,缓缓道:“你既然知道霍去病,当也知道他的平生事迹了?”
金日东点点头,语含推崇地道:“末将平日就常读中原的史书和兵书,大名鼎鼎的大汉冠军侯末将还是知道一二的,封狼居胥,这可是我辈我将的最高成就。”
花容点点头,却继续问道:“那你知不知道他打仗的特点?”
“特点?”金日东苦思片刻,试探着道:“每战皆胜?奇袭?大迂回?”
花容点点头,赞道:“金将军平日很用功啊,说的头头是道。”不过没等金日东谦虚两句,又道:“不过你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就是,霍骠姚打仗的确喜欢短途突袭和大迂回,可做到这里点的前提是粮草,大漠之中人地生疏,更何况大漠远离中原数千里之遥,你可知道霍骠姚是如何解决粮草辎重问题的?”
金日东脱口而出:“就食于敌。”
“这正是精囊中那三个字的意思。”
金日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末将受教了,不过有一点末将还是不大明白,就食于敌可是在大漠之中解决我军粮草辎重的好办法,看大将军的意思也是颇为认同此点,可谭将军却又为何百般劝阻?”
“你不明白的。”花容叹了口气,道:“金将军就不需要问这么多了,我们武将还是远离这些事为好。”
花容看着还是坚持不应的韩卫,再叹口气,心道:就食于敌,是可以解决粮草问题,此次出征的十万大军所费粮草太多,全部从辽东运的话,不说距离太远难以运输,即使能解决运输问题,但耗费太大,这场战争打下来估计大明的国库能给打空,而抢敌人的粮食一则不用考虑运输问题,更不用花费国库一个铜币。不过这样做对武将来说是上上之策,但万万逃不过朝中那些言官的悠悠之口,韩卫若真这么做,等他大胜归来的时候肯定会被言官万般弹劾,到头来估计即使以得胜之身也难逃一死。
这就是谭破虏为什么这么苦劝的原因。
韩卫这个时候已经不耐烦了,他一把将谭破虏拉起来,正色道:“此战有关大明兴亡,万不容失,本将军一人生死是小,但国家存亡事大,本将军断不会以一人之存念而置国家于不顾。将军就不必再劝了,而且当今天子圣明,那些言官是成不了事的,天子断不会枉杀得胜之将。”
“现在,本将军命令,众将回营清点兵马收集物资,今天入夜之后大军正式出发,按照参谋部的计划,我们朝北绕过海勒水直奔乌古人的王城,巨母古城。”

第六卷二十载征战四方第二十章 乌古人

唐末回鹘没落,室韦崛起,室韦人纷纷西迁北迁,大部分室韦部落受回鹘文化,也就是突厥文化,影响很大,这部分室韦后裔被成为达达人,《辽史》称其为阻卜。而有一部分外迁部落则坚决不被突厥化,保留了室韦人的原始风格,乌古人和敌烈人都属于这部分,黑车子室韦也是如此。
说起大漠上的草原民族,阻卜人,也就是达达人,这些人可是完全的草原蛮子,九部阻卜从来就没有真心顺从过契丹人,契丹人也不怎么相信他们。
而乌古人和敌烈人就不一样了,虽然乌古人和敌烈人也是时降时叛变,但就像此时中原的苗人和宋人的关系一样,苗人大体上是臣服于宋人的,但宋人剥削太狠的话苗人又会反叛,宋人派兵征讨之后又降顺——乌古人和敌烈人也是如此,大体上这两部都是臣服于契丹人,被纳入契丹三十四部之内,可被契丹人剥削得太狠了就会反叛,所以时叛时降。
有辽一代,乌古人和敌烈人世代给契丹人当兵,契丹的太祖和圣宗两代皇帝都大肆征召这两部骑兵,以之经略西北,契丹人的西北、东南和东北三路招讨司可以说就是这两部骑兵建立的。
契丹人以这两部还有奚人、渤海人和女直人为骨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