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红楼炮灰生涯 >

第57章

红楼炮灰生涯-第57章

小说: 红楼炮灰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姐是说多置办些作坊什么的?”
“没错。妹妹也想到了?”
“一亩地,如果用来种粮食,最多也不过是三四百石而已,也就养得了一二人,如果用来盖作坊,却可以让至少十人找到活计。这笔账我还是会算的。”
“妹妹能这么想就好。不过,这作坊……对了,酿酒作坊!我记得红苕是可以用来酿酒的,还有西洋葡萄酒,京里卖得极贵。红苕酿的酒烈,可以卖给北方的蛮夷,葡萄酿的酒可以卖给京里那些喜好风雅、喜好稀奇物件的纨绔子弟。来人,去告诉管家,让他扩大在那边庄子上的红苕的种植面积,另外,让他准备一下,等葡萄丰收的时候,让他多采买一些,我要酿葡萄酒。”

111异想天开

111异想天开
林招娣一叠声地吩咐下去,早有人去找人通知管事了。
林黛玉抱着幼弟,见林招娣如此激动,便道这葡萄酒也好、红苕酒也好,如果真的如所说,真的会受欢迎,那么也该先将这酿酒作坊弄起来呀。”
“不用。如果采买到了葡萄,就让他们直接把葡萄送到家里去,我自然会弄的,倒是不要现成的作坊。至于红苕,地里一批批地收割,一批批地送来就是了。至于作坊,今年大概也不需要,今年第一次做红苕酒,自然用不到这个。只要在家里找个院落,砌个专用的灶就好。”
细细地回想酿葡萄酒和红苕酒的程序,林招娣迅速地得出了结论。红苕酒大概没有多少人喜欢,自家跟军队里的将士们也不熟,恐怕不能往军中大佬那里送。至于葡萄酒,今年第一年酿出来的,大概只够送人的,剩下的大概还不够自家人用的,还不能卖。所以,能够用来换银子的,也只有红苕酒了。
林黛玉道,你在想呢?”
“我在想如果酿成了红苕酒和葡萄酒,该处置。京里的勋爵贵胄之家,喜欢烈酒的大概不多,但是喜欢葡萄酒的人却不少。我估摸着,等这两样酒都酿出来了,葡萄酒只怕刚刚够自家用的和送人的,而红苕酒大概除了军中的将士们,就只有那些蛮夷会喜欢。所以,红苕酒,我们就拿来换银子,葡萄酒,我们就拿来送人。”
“从来就没有酿过葡萄酒和红苕酒,就这一定能成的呢?我听说,宋代的时候,中原也有人酿过葡萄酒,结果根本不能跟外藩进贡的相比。”
“你忘记了?葡萄搁久一点,就会有酒气。不过是多试两次就好,也不费事儿。至于红苕,我曾经听人说过,这种吃起来有甜味的都可以酿酒。反正先拿酿糯米酒的酒曲试试。”
“,我听说外头送来的红苕有一篮子呢,何不先拿那个试试?”
“不行。虽然我有拿红苕酿酒的意思,但是那也是在红苕有多余的情况下。我们家要修水利,需要的人手也不少,我们家已经备下了不少粮食,却也刚刚够工钱的。如果红苕真的如那游记上那样高产,多多少少也是个补益。至少口粮这一块就省了许多了。”
“也是,我看那些流民饿怕了肚子,只怕真的会只要粮食,不要银钱的。”
自打确定了要修水利的事情,林黛玉就不时地跟人打听一下各种事项,有空的时候,也会算一算,自然家里的钱粮的状况。
“说起这红苕高产的事情,我就想起了那本游记。当初还是我先找到那本游记的,对这红苕的事情也不过是看过就忘,也亏得有心,居然想起它来,还专门让人去通州去找。找了这几个月,才得了那么一篮子。只是,,这红苕真的那么高产么?它到底是产自南国的。南国的气候和水土跟京师都不一样。有多少把握做成这事儿?”
林招娣一愣。
对了,如今的红苕对于中原人来说,不过是个稀罕物件,更不要说相关的情报了。
“不妨事儿。当初螃蟹不也被人当成蜘蛛,每人敢吃么?我今儿个就做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好地试一试。地方我都已经弄好了,就等着那篮子的红苕发芽之后,移植到地里去了。”
“怪道呢。我说这几日把那些红苕都放在箩筐里,还铺了一层薄薄的土,不时地洒点水上去,原来是等它生根发芽。”
“是啊。我也不求它能跟在南国那样,一亩地收个三四千斤的,我只要它能接近一千斤就足够了。”
“还说不贪心呢。江南最好的地,一季也不过打三四百斤的稻子呢。这红苕如果真的能收上一千斤,还不成了宝贝。”
“就是它再宝贝,它也不能用来纳税。除了用来给流民们做口粮,也只有用来酿酒才能够换上银钱,用来缴税。”
“忘记了么?我们家是不用缴税的。”
“我当然这个。只是,如果这酿酒的法子真的成了,我们再向百姓们收红苕,百姓们见它有利可图,才会广泛种植。也只有这红苕被广泛种植了,灾荒之年来的时候,百姓们也不致于饿得那么厉害。至少,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有份果腹的。”
“原来是这么想的,倒是我糊涂了。”
“不是妹妹糊涂,而是妹妹从来就不饿肚子的滋味,在书上读过青黄不接这个词,却不这四个字对于寻常百姓到底意味着。”
“是呢。听这样一说,我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涵义。”
“如今我也只能这样说说而已。以后,还要看呢。不过,这红苕还是要种的,我已经打算好了,就在我们两个新添置的庄子上,每人种上一些。听说这红苕在南国长得很快,三四个月就能够爬满一大片地。京畿寒冷,也不像南国那样快生快长,我们就把放宽一点,现在是二月初,就等到七月,不,到八月里的时候看看。如果这红苕真的长得好的话,我们明年就多种一点,将这些山脚下都种满了。”
“嗯。”
林祈歪着头,听了半天,道,,那新买的山上也可以种呢。”
“没,那几座山上的确可以开辟一些地方用来种红苕。祈儿真聪明。”
林黛玉皱了皱眉头,道,我记得曾经说过,当初我们进京的时候,父亲就拿了四十万两银子给。后来父亲平平安安地从盐政上退出来的,这笔银子就留在了我们姐弟的手里,父亲并没有拿。后来,我们又是买庄子,又是买山地的,连着花了好几笔,现在只怕这银子也不够了吧?加上这修水利的事儿,,真的不要紧么?”
林招娣道我们还有印书作坊呢。”
林黛玉道如果说,我们还有两座玉石山,我还放心些,可是这印书作坊又有用?我记得可清楚了,父亲曾经说过,印刷越是精美的书籍越是昂贵,有些书,根本就没有印刷版的,尤其是像《史记》、《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更是只有手抄版的。江南第一书商云家就曾经想过要印《资治通鉴》,最后因为工程浩大,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那我问妹妹,云家为会放弃?”
“当然是雕工麻烦呀。”
“我们家的印书作坊需要雕工么?”
林黛玉这才想起来,家的印书作坊用的是铅活字,比起人家的雕版,实在是不要省多少事儿。
“妹妹没有看到。我们一个月,就能够印好一部论语,可是换了雕版,一个月,只怕那雕刻师傅都没有把雕版弄好呢。而且,铅活字可以弄得很小。别人的一页纸上可以印上百个字,我们可以数倍于他。这样一来,这纸张就节省了很多。光这一项就可以省下不少的纸。更不要说这价钱了。”
“是了,前几日作坊里将新印好的书都送来了。那薄薄的一本论语,内容不见少,却只有别人的一半厚。对了,,是不是我们的价钱也只有别人的一半?如果真的是那样就好了,正经的读书人也可以花一部书的钱,买下两部书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就不好了。”
“为?”
“妹妹难道忘记了,不少读书人都是靠给人家抄写书籍换取一点点的银钱,好为继续科考而准备么?如果我们一下子将书籍的价格压到那么低,岂不是断了这些读书人的生活来源?还有,别的印书作坊里也有工匠,如果我们把价格压得太低了,那么这些印书坊的书都买不出去了,岂不是断了人家的生路。”
“是呢,倒是我想岔了。”
“其实,我并不想在《论语》这样的书籍上跟别的印书作坊争风,我倒是想将《史记》、《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都刊印出来。如果朝廷允许的话,我还想把《大律令》全部给刊印出来呢。”
“《大律令》?”不要说林黛玉已经呆住了,就连戴司正常司赞等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有些呆愣住了。
《大律令》,一共三十六卷,简简单单的各项条例就有十二册之多。如果真的要刊印,只怕还要加上注释和经典案例以作参考,那就真的是一座书山了。朝廷也不是没有想过将之全部刊印的,最后,考虑到那巨大的雕版,最后也只刊印了十二册的条例,没有加上注释和案例。
如果林招娣真的敢接这个活计的话,戴司正、常司赞等人可以肯定,朝廷一定会要求她把《大律令》全集,从各项条条框框的法令,到各种注释,还有经典案例都给刊印出来。要,当初朝廷第一次想把《大律令》全集给刊印出来的时候,南北四大书商都无比惊恐,生怕朝廷把这活计交给了。还特地备了厚礼,请朝中宰相帮忙,才让先帝打消这个念头。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11异想天开
111异想天开是 由会员手打,
 

112贺礼

112贺礼
对于林家姐弟来说,家里的大事也就那么几件。才短短地一个,她们就商量好了。尤其是林黛玉,这一次,她提出了很多问题,都不少都卡在点子上。至于林祈,现在的他对这些还没有多少兴趣,反而对家庙和庄子上的水利工程非常感兴趣,如果不是他的年纪还小,不能随便出去玩,只怕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而林招娣林黛玉这两个说完了家事,又说起了衣物首饰。最近了林招娣热衷于给的弟弟妹妹好生打扮打扮,而林黛玉和她怀里的那个小婴儿则是牺牲品,至于林祈,则借口要读书,躲了开去。
那些娃娃的,哪里有我的妹妹好玩?要打扮,就应该给的妹妹好生打扮打扮。
抱着这样的心情,林招娣继续为林黛玉的生日那天要穿的新衣出谋划策。方才她提出的方案被林黛玉拒绝了。林黛玉不要那么多的刺绣,因为刺绣很伤眼睛,而且林黛玉也很肯定,生日那天的衣服,林招娣绝对不会让给别人的,就像林招娣曾经挂在嘴边的那样,这是她身为的权利。
林黛玉也,身为堂堂江南省承宣布政使的女儿,绝对不会少那么几件衣裳。只是,她不想让林招娣那么辛苦而已。
林黛玉其实很清楚,管理着偌大的一个家的林招娣一天要处理多少事情,尤其是这庄子上的事情,和今明两年的重中之重,已经立下军令状的水利工程,林招娣可是事事、操、心的,虽然林招娣说她帮了很大的忙,可是,林黛玉很明白,怀里的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普通的孩子,不会像普通的孩子那样闹腾,也很省事,比林祈不要省心多少。
甚至林黛玉连这个生日都不想办。
不过,就是林黛玉不想过生日,外面还有一大堆的人想给她过生日,首当其冲的就是贾母。在贾母的心中,只有林黛玉和林祈是她的外孙女儿,自然应该好好地准备。所以,林家姐弟才离开荣国府没几天,贾母就将邢王王熙凤李纨都叫到了跟前,商量着给林黛玉过生日的事儿。
而另一边,史家的人从史湘云主仆的嘴里了林家姐弟几个的生日,并派人私底下确认过了,也准备给林黛玉送上一份厚礼。
如今林如海春风得意,他立下如此大功,以林如海一贯的谨慎细心,等他三年任满之后,少不得要入阁拜相的,这已经是朝廷上上下下公认的事实了。京里的大大小小的官员、候补官员,还有那些想攀附上林家的人,都为林黛玉精心准备了生日贺礼。这里,林家姐弟还没有从家庙回京呢,就林家老宅那里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礼物。更有人私底下从贾宝玉的嘴里林招娣的生日就在元月初三的时候,更是暗自懊悔。
不早一点打听到这个消息呢?要不,就比别人抢先一步了。
所以,二月初五这天傍晚,林招娣接到管家的来信,说临时的小库房已经堆放不下世人给二姑娘的生日贺礼,请问该开放哪一处院落作库房的时候,两个都傻住了。
“到底是谁把我们的生日给透露出去了?”
林招娣看完信笺非常生气,就是林黛玉也鼓起了脸颊。女孩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都是不能让外人的。虽然少了正式的时辰,可是被外面的人了生日,终归不是一件好事。
戴司正笑道大姑娘何必如此生气。林大人如今风头正盛,自然有无数之人赶着上来讨好。即便没有人泄露,林大人给大姑娘二姑娘准备户籍文书的时候,户部和京兆尹的人自然会,更何况那荣国府可不是守得住话儿的地方。”
“嬷嬷, 我不怕别的,就怕有人以此攻歼父亲,说父亲收受贿赂。”
“大姑娘放心,不碍事的。这人情往来上面的事儿,宫里也是很清楚的。年前的时候,姑娘不就做得很好么?官职爵位比林大人高的,按照对方的节礼加厚三成送;官职爵位与林大人相等的,就送价值等同的;官职爵位比林大人低的,姑娘就视亲疏和对方的官职爵位,适当削减一些送,就是位置不高的小吏们,只要送了来,姑娘也会送些实用的布料和酒肉之类的。”
“可是,这是给妹妹的生日贺礼,叫我真是有些烦恼,不该回些。”
“既然是贺礼,那就大大方方地收下好了,不碍事的。”
“是这样么。”
“如果姑娘不放心,那就在清明节的时候,贺礼实在一点,丰厚一点便是。”
“也好。”
说起这些节礼贺礼的事儿,林招娣就心有余悸。不说去年的炭敬,就说过年的时候,她们带着丫头们整理礼物,结果,在不打翻的一个首饰匣子里面,居然一个夹层。那匣子里的首饰最多也就三五百两银子的样子,可是当不得夹层里居然铺了一层的宝石,看宝石的成色,不比进贡的差。可把她们给吓坏了。
后来,她们问了嬷嬷以后,干脆就把所有的礼物都打开了。结果,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居然有超过两成的礼物,都是有夹层的。夹层里面珍珠宝石都是小意思,居然有人在里面夹着银票盐引,甚至还夹杂着白契。那契书上可是十来顷大小的庄子!
这件事情被她们告诉了林如海,林如海就让她们把全部礼单都送到他那里去了,还指明了要了那份带着庄子的礼物。她们还不林如海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现在,林黛玉的生日,又开始收礼,也难怪这两人会发愁。
林黛玉想了想,道说起来,,这次的四王府和六王府会送来呢?过年的时候,这两位皇子送来的礼物可叫我们吓了一大跳呢。”
严嬷嬷道二姑娘,两位皇子送来那么多的,一来是恭贺新春,二来,则是给大姑娘庆生的。”
“我的生日,两位殿下会?”
林招娣自然是吃惊的。她不过是一个臣子之女,这两位皇子就这么上心呢?
“姑娘难道真的忘记了么?”
“我忘记了?”
“姑娘忘记了当初救下的那个人了么?”
林黛玉道难道那回救的人是皇子?”
“是的,二姑娘。”严嬷嬷躬身答道。
“那种事情,我早就忘记了。”林招娣轻声地嘀咕了几句,却没有再说了。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皇家的人最是眼儿,也最讨厌挟恩图报的人了,如果一个劲儿的惦记着对皇子有恩,那绝对会给林如海带来麻烦。也只有忘记了,才会让人觉得高风亮节,是个可风之人,对父亲的评价也会跟着高一点。
要林招娣说,她宁可没有跟那些皇子有任何地交道,那才是最好的。因为跟皇家人打交道,那是最麻烦的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