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124章

逼上梁山-第124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更主要的是,刘锜自小跟随父亲与西夏作战。却是深知生番与熟番的区别。熟番还知道一些惜命和蓄养,抢劫够了,就不在杀戮。以待来年还可以抢劫。可生番却是从不惜命,更是奉行灭绝,绝对比熟番的危害大了不是一星半点。
  不过,刘锜在表明了忠心之后,却还是说道:“国师,既然十年后我中原浩劫,乃是金国作祟。此宋金联盟,乃是浩劫兴起之根苗。国师何不直言官家,废除此议。”
  别说,这刘锜不愧是这个时代正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将才,却是和周侗的想法才不多。
  李民当即有把对付周侗的天数论,说与了刘锜。最后叹道:“可怜官家置身劫数,心窍受天数蒙蔽,良言不进。不仅我推测天数之言,被官家曲解。就连宗泽老先生的良言,也被官家误解。下于狱中。此等劫数,却是只能由我等来尽力化解了。”
  刘锜听闻宗泽的名字,也是一愣,连忙问及个中因由。李民于是又把宗泽的遭遇,给刘锜讲述了一边。
  刘锜听完,当即再无疑惑。若说刘锜信服李民,乃是亲眼看了李民的神通,信服李民的神通广大。可刘锜对宗泽,那却是人品上的佩服。
  当今大宋,佞臣当道,官员腐败。连他父亲这样的名将,都不得不依附权臣。可这宗泽为官二十多年,就没向权贵弯过腰,低过头。为官一片地方,就荫泽一方百姓。铮铮傲骨,清廉人品,就连他们这些武将,也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对于刘锜来说,宗泽远比朝中的宿太尉等清流,更值得敬佩。如今听闻连宗泽都是如此进言的。这自然更让刘锜信了李民的末世论。
  刘锜当即有些热血的说道:“国师,既然官家身在劫中,受天数蒙蔽。不如让我把那些使臣,引领到偏僻处一杀。灭了这浩劫的根苗。”
  李民无语:这刘锜不作周侗的徒弟,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俩人想法简直一样么。
  不过,此时却不是打击刘锜的时候,李民当即笑道:“你且不用心急。此事我自有安排。你且回去安稳那赵良嗣两日。待我准备一番,与你等共赴金国,我自有办法逆天改命!”
  刘锜虽然一番热血之下,想抛去自家前程杀了朝中使臣,可若是李民有更好的办法,刘锜却也不想如此冒险。毕竟,他刘锜那怕有高俅护着,杀了赵良嗣他们之后,只要办的漂亮,不走漏风声,只消推说遇贼,力战不敌。他刘锜就绝不会有杀头之险,可一个护卫不周的罪名,却是怎么也躲不掉的。如此,别说是镀金了,他刘锜今后的前程,也就毁了。
  故此,刘锜当即领命。
  而刘锜走后,李民随即忙碌起来。虽然李民北游很简单。可是李民出去了,这家里却不能不安置好了。
  首先是二龙山的安全。这到好安排,有周侗、鲁雄坐镇,凭着李民正在训练的那些武馆弟子,以及清福宫的见习弟子,李民却是放心的很。反倒是谁跟着李民护卫,却让李民有些头疼。
  李民手下这些人,多数好动不好静,这大半年多的无事,早就憋得的狠,却是恨不得都跟着李民出去溜。
  最终,李民选定了公孙胜,武松,林冲,以及铁豹、恶虎,带三十名弓骑护卫跟随。
  只是,当公孙胜听完了李民的北游计划的最终行动方案后,却是皱着眉头说道:“老板,此事不可。老板身为量劫主角,如何可亲临险地。此时不如交给一清来办。一清虽不如老板神通广大,却也应有三成把握完成。”
  李民摇头:“一清先生。三成把握,却是不成。此事如不成,必打草惊蛇。以后更无成功之理。故,此事唯我可做!且!我也有把握从容脱身。一清先生却是不需太过多虑。”
  公孙胜盘算了一下说道:“老板,虽然按您的计划,却又九分以上的可能,终结我中原浩劫的根苗。可是,老板安危,却是比这量劫根苗尤为重要。若是老板执意如此。老板却需带上智深大师。我和武松,能保得老板不受日常高手突袭。却保不得老板在大军中无忧。而智深大师神通,却是适合万马千军中冲杀。唯有带上智深大师,我才放心老板安危。”
  对此,李民并不反对。毕竟李民对自己的小命,也还是比较在意的。而且,李民自身推算,他此行的安危,也就在往返的突发事件上。其最终计划,反倒是比较安全的。大不了,也就是把赵良嗣牺牲掉。
  故此,等上两天鲁智深,却也没什么。反正赵良嗣他们出使的行程,也不差这两天。
  而除此之外,他李民的大宋国师身份,那也是不能在辽金曝光的。
  正好,李民此行也想看看塞外的市场如何。看看有什么来钱的道没有。毕竟老是弄赵佶的钱花,实在是有损李民一个穿越者的颜面。
  故此,伪装一个商人的身份,也是必须的。
  只是,李民如今拿得出手货物,除了镜子就是水泥。这东西,却是不好倾销塞外的。何况,李民现在负责给赵佶修建的水晶宫,已经足以让徐神翁领导下的水泥厂和玻璃厂全面开工的了。自然没有必要开发塞外市场。
  而据说塞外大量需求的茶、盐、铁,酒等,虽然需求量很大。可这些东西,在大宋境内也是专卖管制的。李民如今的手里,更是只有一家私酒作坊。凭这些,却是没啥搞头的。
  一时间,李民却还真没想出来弄一个什么样的商人身份,才能堂而皇之的行走在辽金,而不被辽金察觉。
  最终,李民却是决定只带五块天蓝琉璃石,四面尺八金框玻璃镜以及五千两黄金。弄一个贩马的身份算了。
  两日后,鲁智深归来。同时也把史进和朱武等人带来了。
  那史进一见李民,当即倒头便拜道:“罪民史进,误入匪途。今得哥哥点醒,方知前生乃是国师护驾。今特来投靠。望国师收纳。”
  而那朱武和陈达、杨春三人,也全都随史进跪倒,对李民拜道:“罪民朱武(陈达、杨春)拜见国师,望国师赦罪收留。”
  李民当即把他们全都扶起,随即摆宴款待。
  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等,得李民如此待见,也全都欢喜的很。
  那陈达、杨春就不用说,文不成,武不就。就是俩跑龙套的,基本上朱武和史进说什么,他们俩就听什么。而那史进和朱武,虽然一个武功不弱,一个智谋不弱。可那史进当初堕落,也是被朱武忽悠的热血上头,为了兄弟义气,把抓贼的衙役打了。不得不跑路。可是,即使是那样,史进最初在朱武邀请时,也没想过当贼,曾言:‘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了!你劝我落草,再也休题。’只是最终无处可去之下,这才不得不得不上了少华山。
  故此,鲁智深一去劝说。那史进别说冲着鲁智深的交清了。只是为了恢复清白身份,还能有一个活路。也就愿意了。更何况,李民国师的声名远播。投靠了李民,他史进被不住还能光宗耀祖一番。
  史进自然是真心投靠。而那朱武更是算计的清楚。早就考虑过不能一辈子当贼,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出路漂白,如今有鲁智深传话,指出这么一条明路,朱武那有不肯的。只是朱武投靠李民的真心,却是没有史进那么纯罢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人如今却是聚集到了李民的旗下。
  而就待李民准备安置了史进、朱武他们之后,就带人去寻找刘锜他们,一同北游之时,郑鹏却带来了一个消息。
  第七卷 第七回 宋江下山
    “老板,梁山有大行动了。那宋江领了花荣、李俊、穆弘、李逵、杨雄、石秀、黄信、欧鹏、杨林等人,带领了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下山去打祝家庄了。而且,听闻山上的公告,不久还将有秦明、戴宗、张横、张顺、马麟、邓飞、王英、白胜等人,也带三千小喽罗,三百马军,作为第二波的援军,去接应宋江。看来是不把祝家庄拿下来,誓不甘休了。”
    言后,郑鹏又把梁山攻打祝家庄的因由说了一番。
    李民听后,微微皱眉。
    李民倒不是觉得梁山攻打祝家庄有什么不妥,毕竟水浒中梁山打祝家庄的桥段早就描述过了。而水浒乃是按着此时的社会事迹,在后世编辑的。李民在来到这个时代,也见过不少水浒中的原型好汉了,早对水浒中五分真,五分假的事迹早就适应了。早就料到像宋江三打祝家庄这种在水浒中的大场面,肯定是要在现实中有点事实依据的。所以,如今梁山有这行动,李民一点也不奇怪。
    李民皱眉,只是比较郁闷:这宋江在梁山发展的,也实在是太快了吧。
    要知道,那宋江上次来李民这里闹腾的时候,不过才一两千的人马。如今,他李民集训的部队,连清福宫的见习弟子都算上,那都还不到两千呢。马队更是只有二百,这宋江倒好,如今两拨人就六千的喽罗,六百的马军。这梁山总兵力,岂不是已经到了万人之上。一个半路出家的山贼,竟然比他李民这个穿越的兵力发展还快,岂不让李民郁闷?
    莫不是这个宋江还是一个暴兵流?
    此时,李民身边只有郑鹏。
    郑鹏不知道李民的心思,却知道李民安排他派人监视梁山,就是避免大宋产生大规模的内乱,以免在浩劫来临时,更与外族可乘之机。
    故此,看李民皱眉。当即借机谏言道:“老板,毋须为此操心。依属下见,天下乱,关老板什么事。这天下是老赵家的天下,又不是老板的天下。老板如此为当今官家用心,已足以对得起与当今官家上辈子的交情。既然当今的官家不上心,把这天下胡乱糟蹋,更种下了十年后的末世大劫,此乃是他赵家的气数已尽。他舍之,有德者自取之。天下越乱,却是越容易老板取势。老板何不借机成就一番大业,却为那官家操那闲心作甚!”
    这郑鹏自打跟了李民,别看李民都做到了大国师的顶级位置,可郑鹏却是一天都没熄了跟随李民做大事,帮助李民筹谋大业的心思。此时自以为得机,却是不忘劝道。
    可奈何,李民跟本没有当皇上的心思。此时的主要精力,更放在了北游计划之上。什么乱中取势,纵容天下大乱的想法,根本一点也没听进去。
    不过,李民却也知道,这郑鹏能说这番话,却是绝对跟他李民忠心的。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却也不想冷了郑鹏的心。而且,郑鹏的话,也再次让李民意识到,这郑鹏却不仅仅是他李民的一个情报头目,而且还是他李民的一个参谋。
    如此,却令李民猛然意识到:如今他李民的参谋人才,不知不觉中,却是丰富了。那公孙胜,朱武,却都是参谋型人才。岳飞、刘锜,更是统帅型人才。
    李民当下忍不住暗乐。
    正好,有梁山这件他李民能知道几分演变的事件在此。李民却是忍不住想以此考校他手下这几个参谋型人才一番。也好作他李民今后用人的参考。反正他李民马上就要北游了,而且宋江攻打祝家庄的事也跟他李民的国师府无关。即使是那几个参谋推演错了,却也没有什么损失。
    故此,李民随即对郑鹏安抚道:“此话今后不可再说。我非为赵家尔,实乃为天下苍生。须知:朝廷交替,必有刀兵。王朝兴百姓苦,王朝衰亦是百姓苦,何况还有外族寇我中原。但尽我一份力,能让我中原同胞少一份苦,就少一份吧。”
    郑鹏闻言却更是感动。这郑鹏本是一个极度偏激的书生出身,认了死理,灭人满门都不待眨眼的。又岂会轻易放弃心中的偏执。李民这番话,只是更让郑鹏觉得李民实乃是悲天悯人的真命之主罢了。
    故此,郑鹏低头应了一声是。却是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李民更好的尽力,更好的筹谋。当今天下,需要的就是李民这样的真命之主。
    而李民正想着测试自己几个参谋才能的事,听郑鹏应了一个是,只以为安抚住了郑鹏,却没注意郑鹏的偏执更强烈了。故此,李民随后就对郑鹏说道:“你且让公孙先生,朱武先生,以及岳飞来。我要就此事,听听你等的见解。”
    郑鹏一愣,随即明白李民这是要考校他们本事。只是郑鹏却稍稍有些不明白,他这一个隐藏在暗中的情报头领,却跟这些人一同考校个什么?尤其是那朱武还是一个新来的山贼头领,岳飞更是一个不成年的少年。
    不过,郑鹏还是领命去了。
    不多时,公孙胜、朱武、岳飞就跟着郑鹏,重新来到李民的书房。
    李民依旧坐在他那宽大的书案后面,在公孙胜等人见过礼之后,随即让公孙胜等人坐在了他那书案对面的四张办公椅上。随后,让郑鹏重新介绍了一下梁山攻打祝家庄的消息。而后问道:“你等听闻,对此可有何看?”
    公孙胜闻言,却是叹了一声道:“梁山终究还是动手了。”
    李民有些不解的问道:“一清先生此言何意?”
    公孙胜叹道:“山人当初寻梁中书十万生辰纲,与晁天王共取之,想的就是以此为军资,招兵买马,代民请命,铲不公,均富贵。可奈何,晁天王上得梁山,用了吴用的伎俩,并了王伦,做了头领,却是志短。终日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就以为逍遥快活,再无志向。待那宋江领许多人上的山来,当初那十万金珠,却已是不堪花用。当时就已有下山劫掠村庄之想。山人不忍看梁山一番心血最终入了匪流,又见那宋江领着新进的头领自成一派,与那梁山的老兄弟,两厢坐立,早晚必生祸乱。这才托母名,离了梁山。却不想,这梁山终究还是走上了下山劫掠村庄一途。可惜啊!可叹!”
    此次,却是公孙胜第一次在李民面前吐露他脱离梁山的心结。这虽然是有些应景的真实感叹,可却也不无公孙胜暗中向李民表明决心的态度。毕竟,公孙胜原先是梁山的人,而且还是元老级的,更是大头领。他如今真心跟了李民,遇到了与梁山有关的事,却是不得不表明一番。
    而李民对此也有所觉悟。连忙安慰道:“一清先生何必为此叹惜。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一清先生豪杰,何不看开?只待你我北游之后,但能逆天改命,一清先生何等志愿不可行?”
    公孙胜闻言,当即触动。他那志向,与李民为了中原浩劫而逆天改命的志向相比,却是不堪比了。当今却是要助李民的北游计划成功,公孙胜豪情勃发,朗笑道:“却是山人短见,山人即使粉身,也定当助得老板北游成功。”
    李民当即也笑了起来。
    而那朱武、岳飞,虽然初次知晓这公孙胜竟然还跟梁山有瓜葛。可那朱武原本的出身也是一个贼头,自然也不会在意公孙胜的梁山出身如何。而那岳飞,信了李民的宿命论,如今认头跟随李民,却是把公孙胜等,也当是前世的兄弟了。既然是兄弟,自然不会在意公孙胜是什么出身。
    只是朱武却有些小心思,暗中琢磨李民这个国师府,恐怕也不是什么善类。可如今朱武已经入了李民的国师府,却也不是他朱武说脱离关系,就能撇得清的。这一点,朱武却是知道的很。而且,李民今天能把他朱武叫到这里说话,还给了一个天罡护驾的名号,显然有重用他朱武的心思,这也让朱武不无感动。就冲着李民的名声在哪里,跟着李民,却总比他朱武一辈子当一个不上不下的贼头强多了。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武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