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274章

逼上梁山-第274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涛听石秀旧话重提,以为石秀乃是要挑理取笑。当即又是陪笑道:“不怀疑,不怀疑。将军这等人才,如何会是叛军。”
    石秀闻言更是大笑,笑罢高声说道:“不错!本将绝不是什么叛军。可本将也不是大宋的将官,本将乃中华共和国国主李民驾下第三军锋将团长,石秀是也!”
    洪涛闻言大惊,失声说道:“将军莫开玩笑。”
    石秀守一紧,紧紧抓住洪涛地右手手腕,厉声喝道:“哪个有闲与你玩笑。老子就是奉命来取你这都梁山的。”
    洪涛闻言,如天打雷劈一般,高声喝道:“来人!拿下。”一边喊着,一边就待抽剑刺杀石秀。
    可此时,石秀带进来的兵,早就各就各位了。再加上军中有众多的高手,更有李民亲自坐镇,有心算无心之下,早就把都梁山的军兵缴械看管了,自然没人应这洪涛的喊喝,而至于那洪涛的挣扎,洪涛功夫虽然不错,可比之石秀却是还差了点了。
    那石秀虽然统兵不算太好,可一身的功夫,却是比杨雄还强,也就是李民手下的猛将太多,这才显现不出来他石秀了。可放到外面,跟大宋的普通将领一比,那绝对是平均线以上的高手。拿住了那洪涛的手腕,只是一用力,那洪涛原本要挣扎的动作,也就再也持续不下去了,很是轻易的就被石秀生擒活捉。
    李民军北上第一阵,却是轻取了这都梁山。
    不过,这一回,李民却是没有分兵驻防都梁山,稳扎稳打的打算了。清理余战之后,随即聚拢了都梁山的官兵俘虏。运神通讲话道:“本尊,中华共和国国主李民是也。想来尔等也知本尊之名号,今宋皇无道,崇信奸臣,盘剥百姓民膏,以用奢华,宋室气运已尽败坏,本尊顺应天命,立国东南,以解天下万民于水火。尔等皆良善之民,孰是孰非,可自觉。今尔等被俘,本尊也不责难尔等,尔等可各凭本心,或随本尊共建大同之国,或自拿盘缠,投奔他处。”
    李民说完,随即命人把从都梁山缴获的军饷拿出。令人分做两堆,凡是愿意跟随李民的,各拿十两的安家费,凡是自谋生路地,各拿五两的路费。
    一时间,都梁山众俘虏,全都是议论开了。要知道,李民的名声,那可是没有不知道,就是这些军兵当中,原本也是有不少乃是李民神宵教的教徒。尤其是李民刚才一番话,声音虽不大,可一万五千多的军兵俘虏,没有一个不是听得真真的,全都跟李民在他们面前,与他们单对单讲话一般。自然都是信服了李民神通。而且,他们这些军兵,原本就是高迪军的军户,除了当兵,也是不会干别的。自然有大部分想继续跟着李民当兵。只是,也有人还念着大宋的正统,有忠义在身,不想反戈一击,犹豫不决。这三三两两的,也就商讨开了。
  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回 急袭徐州
    秋风阵阵,打着宋军高俅旗号的李民大军,迎着风,快速的挺进着。
    这一回,李民在老家有可能被端的情况下,算是发扬了不以一城一池为重的战略精神。攻取了都梁山,根本就没有留下任何兵丁把守。在一番演讲后,就按着众俘虏的意志,留者自留,去者自去。一万五千的俘虏,收了六千,整编成一个独立旅,直接就拉着走了。
    那速度,那干脆,愣是让一群被遣散的大宋军兵,目瞪口呆。要知道,往常的俘虏不投降,那就是一个字:杀!那还有放行外加给盘缠的。
    而对此,李民不过是没有时间跟他们浪费。何况,李民整军,最重军队向心力,强扭的瓜不甜,紧急时刻,自然直接放了了事。反正,李民推翻大宋之后,这些也还都是李民手下的百姓。到时候他们也绝对要念着李民的好。回到乡野之后,绝对是李民义务的宣传员,李民又是何乐而不为。
    而至于这些人会不会重返大宋,或是通风报信,走漏李民回援青州的消息,李民那也是丝毫的不担心。要知道,这都梁山的守军,那可不比讨伐军,驻地丢失,那可是重罪。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却是没有哪个小兵会找那个不自在的。而至于走漏消息,李民就更不在乎了。李民却是不相信,一路躲躲藏藏的遣散者,能跑过他们这些打着宋军旗号,急速行军的大部队。
    而事实,也果如李民所想。李民军从都梁山出发,待到傍晚,已经是来到泗州城。
    此时,泗州城的城门尚未关闭,远远的看见来了一哨兵马直奔泗州而来,那些守城的兵丁。这才慌忙的关上城门,报给了泗州城的兵马团练使张龙。
    李民随即仍用老一套,令石秀仍旧打着高俅手下奉命巡检督粮的旗号,再次诈城。
    要说,这守备泗州的团练使张龙,在当地也算是有本事的了,可他那警觉性还不如那洪涛呢。毕竟洪涛守备都梁山,那可还是防御着扬州地杨志的第一线。而这泗州有都梁山作为屏障,已经可以说是算作腹地了。在不知道都梁山已经丢失了的情况下,这张龙怎么可能想到腹地内,行走着自家的军马,会有什么问题。
    这张龙,却是连石秀的文书都没验,随即命人开了城门,恭迎石秀这个上差进城。
    别说,别看这诈城的套路旧,可用于突袭,那还就是好使。可见,经典地,流行的,必然有其根基。
    李民再次领军轻取了泗州。
    而后,李民依旧没有分兵占领泗州。依旧把泗州的三千守军再次按其意愿,收编遣散,最终再次得兵一千。
    随后,连夜宴请泗州当地的商会乡绅,族老。对其说道:“本尊今顺天应命,立共和之国,以求大同。今已得东南半壁。现今,泗州平定,本尊不日解放天下,还需各位贤士助力。”
    那些泗州的名流乡绅,原本被李民连夜请来,心中甚是害怕,可如今见李民说的客气,不像有歹意,更都知晓李民的名声。当下各个安心了许多,纷纷说道:“尊者顺天应命,我等自当相助。”
    李民安抚了这些氏族名流之后,随即令其众人推举乡老。而后象征性的留下一名法官,一名县官。就将泗州交给了他们治理。
    休息一夜之后,次日黎明,李民大军半点不耽误的就继续拔营赶往青州。而那些泗州的名流乡绅,则还高兴着自家也是官身了,美滋滋地要摆些体面,为李民治理好泗州。
    如此,一路无话,李民逢州过城,根本没打一处硬仗,全都是诈开城门突袭,全都是收编遣散当地武装,把地方交给当地德高望重者治理,那前进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说实在的,李民如此推进,快虽快了,可根基绝对没有李民当初在江南那样稳扎稳打来的牢固。且不说民心归属问题,就是大宋但凡派些军兵来收复失地,那些城池,也不用费什么力气,绝对立马改换旗号。
    只不过,而今大宋兵力吃紧,中央派不出兵来,而地方相邻的地方军兵,更是无诏不敢擅离驻地不说,他们各自手下的那点兵力,镇守当地尚可,真要是跨洲平叛,却也是没有几个敢的。
    不过,就算大宋真的出兵收复,李民也是不在乎地。想当初,毛老爷子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打一路,解放一路,随后又被紧追而来的蒋军收复一路,那些都是无用功么?革命的火种,那可都是长征路上撒下去的。
    何况,而今,李民已经在东南占下根基。一路打过来,更是瓦解了大宋对地方的军力统治。而且还收编了当地的大量军力,军需。光是这些,那已经是赚大发了。地盘,那都是附带的外找。李民有什么好可惜的。只要李民回转了青州。别的不说,只是李民这些年在二龙山积攒的那些军火和后堂枪,整编出来大规模的火枪军,那就足以横扫中原。
    此时,面对连边军都调用内战,完全不顾外族窥视,有些丧心病狂的大宋,李民已不存什么稳扎稳打的奢望了。李民却是向尽快击溃大宋的京师主力,而后以正统的大义,收编大宋余部,以求最大的保持国力,免得外族有了可乘之机。
    只是,淮南东路,打着高俅的旗号好使,可出了淮南,高俅那统战江南的旗号,可就不好使了。毕竟,高俅的职责就是在江南那一块。出来了,过界了,再使,任谁也就一眼看穿了。
    不过,李民依旧没有强攻的想法。毕竟,已血肉之躯攻打城池,就是兵力悬殊,也是极难快速拿下的。
    这一日,徐州城正自四门大开的放行着南来北往的路人。
    那守门的军兵,各自高兴:今日进城的人还真多。这城门钱,却是要比往日翻几番了,晚上却是可以吃喝个尽兴了。
    甚至那有家眷的老军,还琢磨是否也可给婆娘买匹布了。
    而就在此时,却又那眼见的,只看到远处有大队的人群正向徐州城走来。
    那守门的军兵,虽不知出了什么事,而且身在内地,也根本没想到可能会有敌军攻城,可最近天下大旱,灾民,流民的成群结队的逃荒,那却是见得多了。却怕那远方的大队人群,乃是大规模的灾民逃荒,恐其趁乱涌进城内,有什么民变,却不是他们这些小兵能担待的起的,
    故此,这帮守门的军兵,虽然是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情况下,依然各自抡枪抽打那进出城门的百姓,意图把这些要出入城门的百姓驱散了,好关闭城门。
    可就在这时,原本各自挑着担子的樵夫,农夫,货郎等排队等候进城的百姓,却纷纷抽出了扁担,货物中暗藏的刀枪,径直就向守城的军兵杀去。
    那些守城的军兵,不过才是一个小队二十人左右。可这已经进城的,以及还没有进城的樵夫,农夫,货郎等人,却是不下二百。而且,那些樵夫,农夫,货郎等装扮的人,各个都是一身的好武艺。比之这帮守城的军兵,那可是高上了一大块。
    三下五除二的工夫,那些守门的军兵已经就被解决了。
    而这时,城上巡视的军兵,也已经发觉了不好,一边敲响了警钟,一面就在都尉的指挥下,各自提了长枪赶来支援。
    只不过,此非战时,徐州城上巡视警备的官军,也不过百人,更没有带着弓箭,怎么能打的过那些有心算无心,攻占城门的闹事者?
    何况,那远方赶来的人群,那也不是看热闹的,这边强占了城门,那边自然也加紧了赶路,直跑的烟尘滚滚,却也是很快的突入城内。
    而此时,徐州守备刘自勉还正自在城内的府邸中整装穿戴呢,一边穿着,还一边厉声的骂道:“哪个该死鬼竟敢敲响警钟?那钟也是随便敲的。影响老子风流快活,若是没有大事,本大人扒了他们的皮。”
    一旁伺候刘自勉穿戴的丫鬟,怕怕的,不敢答言,利手利脚的帮着刘自勉穿戴。
    可不待刘自勉穿戴利索,整个徐州城,已经是被李民大军彻底占领了。徐州守军的三千军兵,更是直接被堵在了军营之中。各自刀枪盔甲还没整利索呢,就被李民手下的长枪手,弓箭手指着,一个个老实的跪地投降了。
    那徐州守备刘自勉刚刚穿戴利落,带着几个跟班,出得门来赶往城门,就在路上遇见了领军进城的杨雄。
    好家伙,这倒好,这刘自勉穿得整齐,一身盔甲,却是标明了身份,那杨雄怎么能放过?
    当下,杨雄大吼一声:“中华共和国国主李民驾下锋将团长杨雄在此,敌将受死!”
    喊完之后,杨雄也没让身后的军兵围上,自身就一个虎跳跃了过去。毕竟,这刘自勉带的人也不多,也就十余个。以众凌寡,胜之不武。
    可是,杨雄这一跳,一件令杨雄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回 密州生变
    “晦气!就这熊样也当的官!合该大宋灭亡!我主昌盛!”杨雄骂了一句,随即命令身边兵丁将那刘自勉拿了,继续清剿城内抵抗。
    却原来,杨志一个虎跳过去,本想与敌将大战一番,显显本领。却没想到,他这一跳,对方的马匹一惊,前蹄高抬,人立而起,就把那位敌将给拽马下面去了。而更有意思的是,那敌将摔倒地上,看意思是想来一个鲤鱼打挺蹦起来,结果,脚抬了两下,也可能是他那一身盔甲坠着的,愣是把一个好好的鲤鱼打挺,弄得好似王八翻身,而且脑袋顶了半天,还没翻过来。
    而更有气的是,那刘自勉眼看起不了身,杨雄又站到近前了,索性也不翻,径直哀告杨雄道:“将军,将军。莫要打,莫要打,小的情愿归降。”
    杨雄本来心气很高,可碰到这么一位穿得人模狗样,可既没有真功夫,也没有骨气的家伙,除了自认晦气,还能怎样。
    不多时,李民军迅速平定徐州。李民照旧一通演讲,收留部分愿意跟他走的宋军,遣散大部分当地军兵,而后召集当地乡绅,成立临时自治县,而后继续开拔。
    也许是大宋内地的军兵,真的是久违经历战争,警惕性不足,军力不济,守备将官也多是无能之辈。李民连哄带骗外加突袭的路数,竟然一路畅通。
    接连轻取下邳,新沂,郯城,临沂等十余地。收编遣散了淮阳军,平阳军,兰陵军,石门军等众多的地方军兵。
    如此一来,由于李民军没有打什么硬仗,更没有耽误行军的路程,李民军行军的速度,却是比路人流言传播的速度还快。毕竟路人是不可能向李民这般高强度行军的。
    而此等快速的突进,反过来又让让前方大宋的地方军兵。全然接不到李民军突进的消息,自然也就全都被打得对方措手不及,轻易拿下。也就更让李民的突袭顺畅,却是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接连不断的胜利,也更加凝聚了李民军的军心。就连那些新进加入李民军的俘虏,也是对自家军队产生了无比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军队的凝聚力,本来就是靠胜利堆就得。
    只是,如此连续行军一个多月,眼看都到了密州,李民军的那些军兵,却也是都有些受不住了。毕竟他们这些军兵,还是比不了红军战士那种铁脚神八路,跑路跑得惯了。若不是李民突袭地顺利无比,早就炸营崩溃了。
    而这一点,却是李民所没有注意到的,毕竟如今的李民,异能在身,一手悬浮术骑在马上,连颠簸都感受不到,又怎么能知道底下军兵两条腿走路的辛苦。
    此时,李民连续收编的军兵,已经是比李民本军的数量还多了。军兵总数,已经是到了九万多人。再加上各地收刮的粮草军需,李民大军的队列,足足拉出了四十里长短。
    这一日,李民大军进入密州,再有十里,就是密州的首府诸城了。只要攻破诸城,再拿下高密,以及维州的北海,即可打通到青州的通道。
    李民也是连日打的顺手了。也没多想,随即派遣石秀、杨雄,继续领二百前锋。乔装百姓,先行赶路,待大军到时,强占城门,夺取诸城。
    杨雄、石秀,当即领命。火速领着二百前锋先走了。这些人乔装樵夫、农夫突袭,那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全都是惯手了,家伙什齐全,却也不用特意准备什么。
    而李民则令大军依旧例,停军休息半个时辰,将养兵力,而后起军突袭诸城。
    却说。那杨雄、石秀领着二百的前锋,乔装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