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逼上梁山 >

第332章

逼上梁山-第332章

小说: 逼上梁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等四人,闻言当即精神一振,齐声应诺。
    李纲这四个人,原本就没有什么个人恩怨。只是遇到这等大事,处理上,所在的角度不同罢了。
    如今李民订下基调,别说是正合了李纲和公孙胜这两人的大公之心,就是那完全为了李民个人利益考虑的朱武和郑鹏,也是极受大义感召。
    当下,有了大方向。朱武随即筹划了一番,提议道:“我军即立意援助大宋,抗衡外族,当兴堂堂正正之师,使我举国军兵,均明我国大义。当拟檄文,昭告天下,并严讨辽、金、西夏之不义。同时令高家军领第十五集团军,出兵东北,进攻燕京,以围魏救赵之势,逼辽国退兵。令岳飞,领蒙古军团,突袭金国国都,逼迫金国回援。同时,发函大宋,应允其和议。令其开放边界,令折家军、种家军,分别率领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四集团军快速回援西北,救助西北边军,震慑西夏撤兵。同时督令大宋和议后遣使昭告吐番与西南诸部退出我中原。”
    对于朱武的这个提议,李民大致上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过,在小地方,李民却还是想找他那个记名弟子耶律大石问个清楚。毕竟当初耶律大石立誓不进犯中原,如今违誓,若不给得果报,岂不是显天道无眼。
    当下,李民补充道:“此策不错。不过,辽、金,西夏,多是骑兵,游击千里,迅捷无比,吾等救援兵势未成,其对中原的祸害,已是巨大。故,本尊亲自率领第二骑兵军,与文书檄文之前,先行一步,速击其先头部队。同时,在以此策并行。”
    朱武闻听,一阵无语。他设计这个围魏救赵之局,本就考虑到了辽、金、西夏多是骑兵,以李民的主力步军正面救援对敌,很可能跟不上人家的脚步,只能吃灰。这才不理其进攻中原的部队,而是直接冲着辽金的老家下手,只有那有着西北根基,能拖挡西夏一两个月的西北,这才让折可适与种师道他们率军正面回援。
    可没想到,李民竟然比他还激进,整个李民军,也就这么一个第二骑兵军。两万军兵,全是双骑。李民就这么惦着带着两万人就跟人家游牧民族玩马战。且不说这以少迎战倍敌有多么的危险,就是没有危险,以李民如今共和国主的身份,有这么国主老亲临第一战线的么?
    可李民一贯胜利,以及李民自身几乎就可当得一军的强大神通实力,这还真让朱武没有什么可劝谏的。
    甚至,就是老成的李纲,也是对这李民有着强大信心,在为了大多数百姓的情况下,也不觉得李民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而至于那任侠的公孙胜,虽然也算是一个军师,可他几个人都敢造反,本身也是那种武军师,对李民的这种态度,更是激赏了。而至于剩下的那个郑鹏,那就更别提了,虽有些智慧,可却是死忠李民,跟随李民这些年,早就彻底的对李民个人崇拜到了极点,早就盲目了。自然李民说什么都是对的。
    故此,李民说完之后,却是没有一个反对的。
    当下,李纲负责内部统筹,以及外交通告。朱武带领参谋部推演大局走势随即收集情报,完善大局走势。
    立时,李民的整套班底都彻底的调动起来了。
    当下,且不说,高家军,种家军,折家军三部将领各率集团军出征回援。
    李民在放飞了海冬青,发出了给岳飞的第一行动指令后。随即也点起了第二骑兵军,带着曹淼,守一真人,灵隐禅师,以及公孙胜、乔道清、林冲、杨志、武松、鲁智深、卢俊义等数十位大将,快马向大名府进发。
    大名府,大宋四京之一,北方的重镇。就算辽金能攻克边塞,最终,无论辽金,也是还要攻克了大名府之后,这才能一马平川的威胁到大宋的中央统制集团所在的京都。
    而至于带着曹淼,一个是曹淼如今金丹大成,只服李民一人。另一个,李民为了快速行军,轻骑简行,只带了十天的军粮。连后续的补给辅军都没带,必须要在到了大名府之后,在当地取得给养,而这就要用上曹淼了。
    老曹家号称大宋第一将门,那可不是白叫的,在大宋军中的关系人脉,那可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是曹家摆明车马的投靠李民,曹家在大宋军中的影响力,那也绝对不是那么好去的。尤其是如今大宋风雨摇曳之时,更是不敢用硬性手段驱除曹家在大宋军中的人脉,以免军兵哗变,彻底全盘倒向李民。
    故此,带着曹家这位老祖宗,哪怕就是大宋朝廷在接到李民的正式檄文与外交通告后,依旧不顾全大局的配合,为出力的李民军提供给养,李民也可兵不血刃的在大名府当地取得给养。就算军中的给养没有,当地的富豪也能凑一部分。何况,李民还带着卢俊义。
    那卢俊义乃是大名府首富,虽然被大宋拿下后抄了家,可其在大名府当地的人脉还在。光是那些土豪支援,也够李民这两万军兵打上一年两载的了。
    故此,李民这主意虽然比较冒险,可朱武盘算之后,也不得不认定在敌国境内就地取养的可能性相当的大,同意了李民的这一举动。
    一路上,李民大军,马不停蹄。
    虽然沿途多有大宋的府镇,可李民这两万骑军,哪个府镇敢拦。别说李民军根本没有进城的意思,绕城而过。就是有进城的意思,那些没有数千兵马镇守的小城,小县,也是不敢抵抗的。甚至,有些看到李民骑军奔驰而来,直接就大开了城门准备献城。可结果,李民的骑军却是呼啸而过。
    可是,即使是李民率领的骑军,如此的赶时间,可时局的演变,仍然出乎了李民的意料,以及朱武的意料,果应了战场千变万化,无一定之规!
  第十九卷 第二十七回 计划赶不上变化
    大名府失守了!
    这等意外,大大地出乎了李民以朱武参谋部的推算之外。且不说边塞军兵能阻挡辽军、金军多长的时间。也不算辽军、金军突破边塞,强袭大名府又需要多少的时间。单单是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城高墙厚,那城墙顶上的最窄处都能跑开马,足有八米的宽窄。城墙的底座更是有二十多米,那就跟一座放倒了的六层楼一般。这等宽厚的城墙,墙体又都是用大块青冈岩,以糯米水和泥古法浇筑。只要安心固守,别说是没什么强力攻城器械的辽军和金军了,就是拥有火炮的李民大军,那也绝难在短时间内轰破城墙。
    理论上,哪怕就是辽兵和金兵的兵力以及战斗力在大名府守军的五倍以上,大名府也绝对是能固守个半半一载,安然无恙的。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任是朱武能推算一切客观因素,推演计算上几乎能达到算无遗策,可朱武却掌握不了人心、人性。否则的话,朱武当初没遇到李民的时候,就会只限于一个山贼的寨主了。而且就那,还会被一个神火将军魏定国逼的走投无路,投了李民。
    事实上,耶律大石兵出燕京,实在是大辽皇权内争的结果。耶律大石原本留在燕云,那就为了躲避大辽皇权的内争,在那燕云做着半退隐的生活。可是那童贯兵进燕云,更暴虐无比,滥杀无忌,逼得耶律大石奋起出手。夺了燕云兵权,赶跑了童贯。
    按说,耶律大石此举,虽说不怎么让大宋皇帝满意,可绝对对于他们大辽,那绝对是民族的英雄,大大的功臣。
    可问题是,原本耶律大石的快速崛起,已经是让某些人感到不安了。为了打压他,这才把他安置在燕云,更限制了他的兵权。如今,这种绝地打反击的胜利,更是把耶律大石在大辽的声望推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只是,在这个时代为臣者,无能不要紧,甚至贪污腐败也不要紧,最怕的就是功劳太大,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也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尤其是耶律延禧的身边还有着一帮小人忌讳耶律大石的崛起,耶律大石此次立功,反倒惹出祸来了。
    所幸的是,大辽最近一段时间实在不顺,先是被金国打,随后又被大宋打。辽国百姓过了百多年的军力无敌的优越感,也需要一个英雄。耶律大石本身也是皇族,又有着一帮认定耶律大石乃是狼神转世,誓死效忠的亲族大臣帮衬。
    那耶律延禧即使是再昏庸再偏听偏信,那耶律淳再狠毒,也是不能在耶律大石刚刚立下拯救燕云十六州大功的情况下,不封赏耶律大石,反倒要把耶律大石给灭了。
    故此,这才在权相李处温的建议下,调耶律大石反攻大宋,你不是能打么,就给你五万兵,让大宋来杀。就算你打赢了,那对大辽也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也算是耶律大石运道旺,东北边军被宋皇赵佶急调去了讨伐李民,没有了这十万大军,整个东北防线,那是一个漏洞百出。甚至守边的军兵,由于军力不足,明明知道耶律大石领军通行路过,都不敢出城拦截,生怕丢了城池。
    而这更合了耶律大石的心意,这耶律大石也许在钻研异能上,比不上李民这等有着无限创造性思维,敢想敢干的穿越者。可论军事素养,耶律大石绝对能在历史上排进前百去,那绝对是一个军事上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尤其是耶律大石在燕云反击童贯之后,更是去除了心中对李民许下的誓言枷锁,心志在自我禁锢后,而后突破,那更是清明。
    自知自家一路人马五万,尤其是还有身后小人制肘的情况下,强攻绝对不可能奈何大宋。故此,耶律大石,在发现了大宋防御的漏洞后,根本没有与大宋边军死磕的打算。而是径直联络了金与西夏,随即长驱直入,做好了掠夺一番就走的打算。
    此时,即使是以耶律大石的野心和志向,即使大宋如今如此的内外忧患。耶律大石也没有想什么就此彻底灭亡大宋,甚至连金和西夏会不会响应,都没做百分百的考虑。只是本能的给大宋添麻烦,减少自身的压力盘算罢了。
    毕竟大辽与大宋也对峙了两百多年了,别说是大宋的君臣麻木了,以为辽宋的对峙会如此长久下去。这辽国的君臣,如何不是如此。这本就是人的惯性思维。
    只是,事情的演变,出乎了耶律大石的意料之外,不仅大宋边塞的军力薄弱,漏洞百出。那金国的完颜吴奇买在辽国逐渐稳住边塞之后,其骚扰战,也是越来越不占便宜,甚至是牺牲颇大。
    而这个时候,又赶上了草原大雪,金国的粮食储备也空了。更为主要的是,大宋被李民打的没脾气,物资用来筹集自身的军队都不怎么够用,哪还能按照计划约定的援助他。尤其是大宋君臣原本就是拿金国当一个利用的工具,一个蛮族的部落,自然更不会对其守约。
    而金国能发展的迅速,那靠的就是大宋的物资援助。大宋的物资援助一断,本身自我粮食来源又赶上了大雪。他这发展的迅速,败落起来,那也绝对不会慢。那些本就是奔着金国粮食来的部落,没粮食如何肯为金国卖命。
    完颜吴奇买正自头疼,正自大恨宋朝不守约定,就接到了耶律大石的书信。
    这耶律大石虽然可以算得上是完颜吴奇买的敌人。这完颜吴奇买,对整个大辽,也就看重这一个能与他金国铁骑同等军力下正面抗衡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这封信一来,当即让完颜吴奇买大喜。随后完颜吴奇买一试探,果然大宋边防军力不足,完颜吴奇买当即动了打辽不如大宋的心思。毕竟大宋远比大辽要富,而且军力是远不如大辽强盛。尤其大都是步军,抢完东西,跑也方便。这完颜吴奇买当即响应了耶律大石的提议。
    而后,更有一件朱武推算不到的人性事件发生了。
    这大宋大名府的兵马督军,不是旁人,正是郭药师。这郭药师原本是辽国总兵,在童贯的谋略下,率众归顺了童贯。而后童贯死后,他幸运的逃过一劫,回转京师,转投在了蔡京门下。凭着贡献燕云四洲的功勋,以及自身的武勇和军略,被蔡京赏识。在朝中无人的情况下,被委以了大名府督的实缺,来帮助蔡京的那个女婿梁中书。
    按说,这郭药师受大宋重恩,又有背弃辽国的经历,绝对不能得辽国信任,绝对要死忠大宋。
    可这郭药师在跟随童贯与李民作战当中,被李民的神通吓破了胆,尤其是他辅助梁中书,这梁中书别的本事不行,这内部消息可是灵通的很。大宋前个丢了多少领土与李民,大宋今个丢了多少疆土与李民,又有哪路大军败给了李民,那梁中书心里装不下事,以为这郭药师能打仗,又是自家丈人派来,只当是心腹,全说与之听。
    那郭药师投奔大宋,那可是准备享受富贵的。可是准备来陪绑送死的,就算原本有一点感恩之心,那也是被这梁中书说没了。
    故此,当金国的完颜吴奇买先一来到大名府,这郭药师在辽国时也听闻过金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名声,为自身前程,却是很痛快的就把大名府给献了。
    于是,堂堂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连半日抵抗的光景都没有,就归了完颜吴奇买。
    不过,李民来此,却是没有碰到金军主力。大名府只剩下不到一千的金军看守物资,其余主力,却是长驱直入了。却原来,那郭药师献城之后,梁中书被抓。
    那梁中书也是个没骨气的惜命鬼,也是直接投诚了。而且为了保命,更是挑明了自己乃大宋权相蔡京的女婿,与蔡京关系密切。此时大宋军力空虚,没有大名府阻挡,五万大军绝对可以一马平川的突进京师。
    到时候,他梁中书可以与之内应蔡京,让这宋皇签订城下之盟,为金国夺取更多的好处。
    那完颜吴奇买大喜之下,自然领着主力就长驱直入了。
    而李民虽然不知道这些详情,可在击溃那些留守的一千金兵之后,却也审问出了金军主力前进的方向。
    李民当即大急。
    难道靖康耻的历史惨剧,依旧要重新上演不成,难道这大宋依旧摆脱不了被金国灭亡的命运?
    李民大急之下,当即就要挥军追击。可就在此时,有探马来报,大名府以北四十里,有辽国的耶律大石领军急袭而来。
    李民一听,当即左右为难。按说此时自应该是去追击完颜吴奇买,可这耶律大石的军马,可也是不能置之不理。
    尤其是,李民此行为了迅捷,只是带了一支纯粹的骑兵军,只有两万的军兵。单单应付耶律大石或是完颜吴奇买的一路军马,凭着李民的神通以及麾下武将的勇猛,还能弥补。这要是腹背受敌,同时应对两路大军,那即使是以李民之神通,那可也是有些为难。
    李民当下有些犹豫,先迎战耶律大石,还是立即挥兵追击完颜吴奇买。
  第十九卷 第二十八回 神通在战场上的应用
    犹豫,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统帅所应有的,战场对敌,瞬息万变。不管对错,杀伐决断,并能坚持到底,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才是一个合格统帅所应有的。
    只不过,李民能孜孜不倦的钻研超能,并有所成效,那是现代大学放羊教育中养成的自学习惯。可这军事天赋,却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这绝不是随便一个人打上几仗,杀几百个或几千个人就能掌握的。
    而此时,李民帐下的鲁智深听闻眼前就有敌人打,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