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生活之重生(江南1888)-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刺耳的歌声传了进来,惊着了正在喝粥的三兄妹。
“这是五妹婆的声音!她又疯啦?”刘言睁大了眼睛。难得将近大半年没闹了,还以为她的精神病已经好了呢,哪知道都快过年了才来发作。
“妈,妈,你和我回去吧,今天别出去啦。”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听着像是罗慧的小女儿叫刘笑笑的。
外面渐渐聚集了一堆人,喧哗了起来,刘言赶紧丢下碗,跑到外面看热闹去了。此时刘星也吃完了,左右也没什么事,也出去凑凑热闹吧。刘常看到哥哥姐姐都出去了,自己碗里还有半碗粥呢,也不吃了,迈着小短腿追了出去。
兄妹几个来得挺早的,挑了个视线不错的好位置,只见五妹婆此时已经认不出人了,也没理刘笑笑。自顾自地戴上一顶不知道从哪挖出来的军帽,帽子上面还有个鲜红的五角星呢。肩膀上还挎着一个血红色的碎花小布袋,嘴里念叨着要去政府告状,告刘富兰一家虐待她啥的。
凑热闹真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吧,看看,这挑水的。喂猪的,摘菜回来的,洗衣的,一看到有热闹都纷纷停了下来,整个路都挤满了人。
“喂,这啥情况呀?前面不是好好的么?日子过得红火着咧。”
“你懂啥?前阵子他们家的猪还没长成呢,最后家里没钱,连饲料也买不起了,被迫低价卖了近二十头瘦骨嶙峋的猪。那二十头猪虽然没亏本,但也赚不了几个钱。那些钱大部分都用来买了饲料供着最后的八十头猪。”
“还有哇,你看看这猪价。前阵子真涨到了八块钱一斤呢,当时他们全家还笑得合不拢嘴来的,正准备多养两天,长些膘就卖掉。但没成想,这价格没两天又跌下了七块多。之后不但没涨上去,反而跌到了六块多。你说要是你,你不被气死才怪!”
“但这关五妹婆什么事呀?她怎么就无缘无故又发疯了?这都快过年了,还折腾?”
刘星几兄妹津津有味地听着周围的小道消息。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说话那人看看四周,看到大家都只把注意力投注在五妹婆身上,没注意他这边的动静。然后就压低了声音说:“我听说啊,前两天刘富兰他老爹并他的兄弟把那八十头猪全卖了,得了五万多块,但五妹婆和她老公连本带利只分到了八千块,你说能不气得她发病么?”
“啧啧,这刘老头也真狠了,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就算自己拿了大头,那两个儿子也该平分吧?怎么就那么亏待自己的大儿子?”
“还不是五妹婆本人不得老人的心,你看她嫁进来,哪年不折腾个事的?折磨得全家都没好日子过,也难怪老人偏心眼了。”
“话说,刘老头家今年赚了不少钱吧?我估摸着他一家子一年的投入也就两万块左右,现在也能赚一倍了。”
“赚是赚了,但估计他们一家子都不服气呢。前头行情好的时候,村里有好几家连续卖了十来头猪,人家能赚一万多。他们家一百头才赚了三四万,心里肯定是不怎么舒服的。”
何止是不舒服,恐怖连杀人的心都有了,要不,能这么亏待罗慧这个大功臣?刘星暗想。
“喂,老胖,你说说,这都闹了半小时了,刘富兰一家子都没见一个人出来主事,莫不是放任她自生自灭了吧?”
“这家人也真没眼力见,如果真让她出去闹,她能跑到哪去?还不是在县里闹两下?到时丢脸都丢到家了。”这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人家五妹婆闹了公安局出来后就到县里的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去了。最后还是司法人员看不下去,问清楚了她老家的地址,直直把她弄了回来。然后臭骂了刘富兰一顿,让他以后看好自己的老婆,别让她到处发疯。
刘星看到又有一个稍大的女孩出来了,她一把抓住罗慧的手,嘴里说道:“你先跟我回去,吃了早饭人再出去吧。”把她往家里拖
此时罗慧因为发病了几天,整个人瘦得厉害,看起来就只剩下一层皮包层骨了,而且嘴唇也乌黑发干。力气小得可怜,被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一拖,无论怎么挣扎都没法挣脱她的手。
周围的人看着戏已落幕,都渐渐散了,只剩下对罗慧的叹息,再怎么说,她也算是刘老头家的功臣吧。这家人居然过河拆桥,而且这目光也太短浅了。人家罗慧能给你们指一条财路就能给你们指第二条,他们这么亏待她,无异于杀鸡取卵!
两更完毕
第21章 阻止做媒
第21章阻止做媒
“我家那小子回来这么几天,给他相看了几个女孩子。有两个顶好的,长得好不说,而且自身也是有门手艺的,他都不满意人家。”石二婶气愤地说,这孩子挑三拣四的,相看了好几个了,都看不上,害得她把娘家那边的亲戚都得罪光了。现在那边谁背后不在传她家眼界高的?
石伯母劝着:“你家孩子在外面长见识了,眼光当然会比咱们这些一辈子没出过省市的人好啦,你们平时也多听听他的意见,按他的条件找找。”
石二婶恨恨地说,“哪是我们两老不听他的意见哟,分明是这孩子在外面世界闯荡多了,心野了,翅膀也硬了,老爹老**话也不
听了。”村子里的男孩大多数一到结婚年龄就立马结婚了,隔年就能抱上孙子了,石二婶也是急啊。偏偏大儿子就一副悠哉悠哉的样子,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大郎那么好,而且什么都为家里着想,你还那么嫌弃人家?我要是有这么个好儿子,我肯定乐得像捡到金子一样!”刘菜头家的打趣道。
“他要是真的好,就赶紧讨个老婆回来,明天生个孙子给我抱,而不是在这给我挑肥拣瘦!”
“听你这么一说,貌似你家大郎挺挑的,他要啥样的?我看看我认识的人有不?有的话就给牵下线,呵呵。”刘菜头家的心里盘算
了下,这石二家的家底挺殷实的,况且她认识的人不少。这媒要是做成了,丰厚的谢媒礼是跑不掉的。想到有这等好事,她心里就激动啊。
石二婶听到有人愿意帮她大郎做媒,高兴极了,赶忙把大儿子的要求说了出来:“他的要求是,要高点的,白点的,最好是漂亮点
的,而且还要见过世面的,有自己的一门手艺。而我和他爸的要求就是,要勤奋点的,为人实诚点,家境嘛不要太低。”
刘菜头家的低头想了想说:“说实话,你们这个条件不低,容我打探打探,近来会给你消息的。”不过她对他们的要求真的很嗤之
以鼻,要是女方家真有那么好的条件,又怎么会看上你?人家早就想法子嫁到县里或市去了,哪还轮到你一个小村子里的男人捡漏?
石二婶家的顿时乐得咧开了嘴:“好好好,你一有消息就通知我,好让我备好酒菜好好招待啊。”多个人协助就多分力量,最好能趁着春节团圆时刻就把这事给敲定下来,
刘妈刚想开口说些什么,被刘星一句话给打断了,“妈,你手脚快点呀,我们都闲着呢。”开什么玩笑,一看就知道老妈也想给人做媒。
其实并不是说刘靖宇这人不好,但前一世他在2000年拿着成本自己出来创业了。开了个小形的针织厂,开始的时候生意还挺红火的,但没几年因为国际形势不是很好,针织的外贸出口受到重创,导致这个行业中的很多中小型企业都破产了。当时刘靖宇受到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如果他能振作起来脚踏实地走下去,日子倒也不会太难过。问题就出在他破产之后,不顾老婆儿子的挽留,只身一人又去了广东,当时迷茫的他轻易就受到了传销人员的蛊惑,同时自己也真的不知道能做什么,就跟着那人进入了传销组织。
然后在长达一两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被洗脑,而家里的人完全联系不上他。满两个月后,洗脑成功,此时的他已经完全相信他们“直销”那行是走在世界前沿的行业,只是不断地被大多数人误解而已。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让误解“直销”这行的人重新竖立新的认识,不断地发展下线,并且把他们带到他们“直销”这个容易成功的行业上来。
而他要启动他的新事业,那么就必需要一笔启动资金,不多,就一万多块而已。于是他满怀信心地给家里面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顺便让他们打一万多块过来让他发展。
当时石二婶一家一听,就知道要糟糕,虽然他们没见过传销,但是听得多了也就明白了。他们知道大儿子是被拐进了传销了,然后就死命地叫他回来,说要钱的话就回来拿,他们是不会打过去的。
而刘靖宇的上线和他周围的人都告诉他,不要回去,这成功机会稍纵即逝,回去的话他永远都不能成功了。后来他陆续地打过几次电话回家要钱,但家里就是不给,还把传销的事告诉了他,希望他能有个清醒的认识,然后自己回家。
但他当时的心智已经完全被迷惑了,即使这条路是错的,他也要走下去,只要能让他成功。于是他就和他爹妈妻子说,这是一次机会,成功的机会,如今他那么接近成功了,就差那么一点钱了,他们都不愿意相信他,不愿意协助他。如果他真的是进了传销,那么他们也会为了钱而不顾他这个儿子的生命的。最后他放出了话,如果不给钱,那么他们就当没有生过这个儿子!
当时整个村子里还没有发生过有人被拐进传销这种事,所以石二婶一家问了好多人,都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把家里仅有的一万块钱打了过去给刘靖宇。他们明知道这钱肯定是打了水漂的,或许打水漂还能有个漩儿,给这些做传销的,根本一点都不值得!但为了儿子,他们也只能忍痛给了,只希望破财宵灾,花了这点钱能让儿子清醒,自己回家来。毕竟钱永远都没有人来得重要。
但天不从人愿,钱打了过去后,这人也联系不上了。过了大半年,他居然寄了两三万块回家,这下把他家的人全吓着了。本来以为这儿子没了,想不到过了大半年居然赚了那么多钱,让他们欢喜的同时又觉得忧愁。
刘妈一听女儿的话,也忘了想说的话了,看着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手上的活,笑骂道:“小丫头片子,居然嫌弃你妈我手脚慢了?”
第20章 制米饼
第20章制米饼
刘妈双手捧着一大盆猪肉上了楼阁。这猪肉已经用盐湮了一整个晚上了。幸亏是冬天,要是夏天臭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天冷,才能做成好吃的腊肉嘛。把整盆肉放在刘星房门外,然后刘妈蹲了下来,拿起一根根两头削尖的竹篾把一块块约一斤多重的猪肉串了起来,然后一一把它们晾起来,看着吊在半空中,排成一排大小一致的猪肉,刘妈得意地笑了。
这过年嘛,每家每户都会做些腊猪肉,而且通常都是把它们晾在阁楼上,外人一看你家的腊肉多不多就知道你家日子过得红不红火。而刘星最爱吃家里做的腊肉了,特别是那种半肥瘦的腊猪肉,和葱蒜一起爆炒,吃起来又香又脆,肥而不腻。
即使她长大了在外面打工时在超市里也能买到腊猪肉,但吃起来那味道就是没有自己家乡做得好。今年是刘星重生后第一次过春节,让她特别期待,不过这腊肉也要等十天八天吃起来味道才好,如果时间不够。起来和猪肉没多大区别的。如今她也只能看着阁楼上的一排腊猪肉流口水了。
“哟,五嫂子,在晾猪肉啊?一看你家这排猪肉就知道你家日子过得红火得很哪。”石伯母一走进刘星家的院子,就看到刘妈站在阁楼上傻笑着。
刘妈往下一看,看到原来是老熟人了,把手往身上的围裙擦了擦,嗔笑道:“去,要说日子过得红火,咱们家的这点腊肉和你家比就差远啦。如今村子里谁不知道你家杀了一头猪,没卖多少全部都留给自家用了,村里谁人不说手笔大呢?”
石伯母听到刘**恭维,笑得花枝乱颤的,这话要搁在以前,她听听也就过了。但如今听来却是让她觉得浑身舒爽无比,如今村子里日子过得顶顶不错的刘妈也夸赞她,怎么能不让她心花怒放?“你这人哪,不光手脚麻利,如今连嘴巴都是油嘴滑舌的。”
刘妈从楼上走了下来,手上拿着那个空的瓷盆。“哪里哪里,话说你今儿个来找我,有啥子事呀?”
“也没啥要紧的事,不过呆会俺家开始制米饼了,挺缺人手的,到时能不能去帮协助?”石伯母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就说出她的请求。她家今年准备烤四五十斤的米饼呢,不找点副手怎么行?烤一天都烤不完,况且哪家不烤点米饼?开了年大家都要探亲的。亲戚多的,五六十斤饼都不够用。亲戚少的也要二三十斤吧。今天来借人手,过两天她家开始制饼的话,也要过来协助的,大家都不吃亏!
“成,今天就先到你那练练手去了,我本来也打算这两天制饼的呢。”刘妈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顺便提点了下过两天你们也要过来协助的哟。
石伯母是个伶俐人,一点就透,自然是满口应承下来,末了还提句:“对了,带上小七啊,我家石英可想她啦,一直念叨着小七都不去找她呢。”女儿老提着小七平时对她多好,不止帮她复习,有好吃的也都会和她分着吃,本来她还不以为然。自己女儿有点软弱,别人对她好一分,她就在心里老惦记着,有时甚至会夸大别人对她的好。
不过在期末时看到自己女儿居然从班上的四十多名前进到第十名,因此还得了两张奖状。这可是女儿上学以来的头一遭啊,真是让她喜不自胜!她才知道这小七的学习真不是盖的,虽然她不指望女儿能考个重点初中啥的,但女儿成绩好了,在亲戚朋友面前她的面上也好看是不?所以她觉得女儿和小七走得近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妈自然是没有不答应的道理,本来她也打算让女儿多学着点,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搞不好这些东西等她以后当家了就用得上了。
其实这制饼一直是刘星家乡的风俗,每年过年前一个月左右,都会事先把梗米放进锅里炒过,当然为了让米饼更好吃,会按一定的比例放入一些糯米混合。然后把这袋炒过的米拿到辗米坊去磨成米粉(这里说的米粉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粉哦,而是像面粉一样的),回来放在干燥的地方。等时候到了,就熬上一锅红糖水,当然如果没有红糖,白糖也可以。把糖水放到米粉里,搓*揉成一团,然后把这它们放进木饼印里,经过一些手工加工后,把它们一个个小心地从木饼模里敲出来,放在冒着热气的锅里烤着,感觉它变得结实了就成了。
草草地吃了点东西,交待了两个儿子中午随便整点吃的填肚子,刘妈就携刘星来到石家了。反正楼房已经封顶了,那帮建筑工人都散了,至于二楼楼顶上的阁楼,等楼面长结实了,四哥会自个儿来帮他们搞定的。所以现在也不需要操心他们的伙食了。
从石英家的破篱笆进入她家的院子,听到他们厨房传来阵阵热闹的声音,刘妈敲了敲门,听到里面的人喊进来了就推开厨房那扇门。刘星一进去就看到里面有三四个大人,有两三个孩子围着两个拼在一起的桌子。
“五婶子,你可总算来了,咱们正要开始呢。”石伯母站在灶台旁边,手里还不断地搅拌着锅里已经融化的红糖,此时灶里的火早熄灭了,而且糖水已经不怎么烫手了。
石英趁机把刘星拉到她旁边坐好,“小七,来,坐我这边!”
刘星笑着答应了,任由她拉着到最里面的角落里坐下,石英家的厨房大概也有十来坪大小,但从已经被熏得发屋顶上可以看出这厨房有一定的年头了。因关上了门,只留一个小窗让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