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航的南宋(上门女婿)-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航听着听着某头就皱了起来:“这样子的话,政府部门权利不分明,人员也会十分臃肿。”
严霜点头道:“不错,当时官家继位不久,朝廷暂时迁到了杭州,各个部门全都焦头烂额,偏偏被先帝‘差遣’到吏部做事儿的兵部尚书在靖康之变中殉国了,结果就是,现任的吏部尚书一问三不知,侍郎郎中等人也对吏部的工作非常不了解,官员任免之事全都一团糟。李国舅便上书官家,说吏部养了一大群人,什么事儿也不做,太浪费了,干脆取消了吧!”
赵航笑道:“李国舅说的是反话吧?”妈呀,怎么哪里都有李国舅,作为您的某方面的继承者我压力很大啊!
严霜的脸上也露出笑来:“可不是么!官家深恨‘差遣’这种制度,一个活儿几群人来做,乱七八糟效率极低,一旦出了问题肯定是四处推诿。于是便顺水推舟,直接把各个部门的人员来个大调动。‘差遣’到兵部的礼部官员直接调职到兵部,‘差遣’到户部的兵部就直接调到户部……一系列的调动下来,让六部官员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冗员减少了很多。”
赵航点头:“执政者往往喜欢把权力尽量多的留在自己手中,所以才会出现‘差遣’这种制度。一开始实施这个方法的人或许只是为了办理一些临时的事情,而后来的君主把这种可笑的做法贯彻的越来越彻底,其实也只是出于对权利渴望的本能罢了!手握着最高的权力,在几乎没有任何制衡的情况下,却愿意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官家确实很了不起。”
严霜笑道:“谁说不是呢?不过私下里我也听外婆他们说过,好像李国舅在上书之前请官家到自家做客来着,估计是李国舅把官家说服了吧……”
赵航抹汗道:“我知道,李教授英明神武无所不能。我会以他老人家为目标努力的。”
严霜的咳了一声:“你好好复习一下礼仪,把后天的觐见顺利的过去再说吧。”
、第94章 第九十四章
见官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赵航对着镜子照了照;有些心虚地问严霜:“霜儿;这假发不会掉下来吧?”
严霜没好气地说:“你不摘帽子就没问题。”
赵航:“这么长的翅膀,真的很容易碰到别人的帽翅啊!碰来碰去的不是很容易碰掉?”
严霜叹了气口气道:“放心吧,宁姨说过,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比你高的,谁也碰不到你这个帽子!”
赵航松了一口气:“看来长得高还是很多好处的。”
严霜对赵航种种奇葩的行为与思维方式早就无力吐槽了;仔仔细细地给他检查了一番;确认他的打扮没问题,便把他放出了门。
文官按照规定;出门是乘坐官轿,如果出了开封;各自还有仪仗。可实际上;开封的许多文官也是骑马的,不为别的,骑马快啊!轿子晃晃悠悠的,人潮汹涌的地方有时候简直是寸步难行————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啊,交通很成问题。
幸亏如此,带着直脚幞头骑着马的赵航才不那么显眼。哦,完全不显眼是不可能的,他这大块头目标太大了!出门走了没一里地,身后就传来有些耳熟的叫喊声,声音很是有气无力:“大郎,等等我啊……”
赵航转过脸,果然看到白胖的赵安慢吞吞地赶上来,赵安本就是个温吞性子,他骑的马也一个样,走的比路边的扛着担子的小贩快不了多少。
“二叔好,您这是干什么去?”大街上,赵航尽量让自己的言辞符合规范。
“才去书局交了稿子……”赵安依然无精打采。
赵航对赵安这幅样子用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他打哈欠,忙问:“二叔也去二叔昨晚没休息好么?”
赵航扯了扯嘴角:“好个屁,一晚上没睡,赶稿来着!才把稿子送出去……可算能缓口气了!”
赵航顿时明白了自己对赵安的亲切感从何而来,赵家二少在后世很出名是一方面,这幅标准的宅男形象离二十一世纪的距离很近啊!现在又加上了“被催稿的苦逼写手”的标签,更让赵航觉得亲切无比,这扑面而来的宅腐之气真的不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的么?擦,为毛像赵家二少这样的无敌大神身上透出来的气息会跟他外公家隔壁的那个胡老师家里的那个扑街写手儿子没什么区别啊!
赵航心里吐槽不已,却听赵安又问:“你是去见官家的么?咱们正好顺路,我去看看娘子去。”
“!!!”我勒个去!不要这么轻描淡写地说你要去见皇后啊!赵航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虽然不当官,可也绝对不是个无权无势只靠码字为生的写手啊!赵安的妈妈李清照的弟弟是李国舅啊……他小姨不就是皇后么,他小姨夫不就是皇帝么?赵安是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啊,为什么过去他过去会忽视这一点啊!
赵安继续打哈欠:“我这个样子进宫,一定会被娘子骂死吧?可是好不容易出了门,不顺便去看看的话,下次再出门,不知道又要心理建设多长时间……”
赵航嘴角抽了又抽,听严霜说,自己这个便宜二叔当年也是个爱玩的,曾与他的双胞胎姐姐一起,几乎玩遍了大半个中国。可自从赵平结婚,没人带着他出去玩了,赵安出门就少了。再后来赵安的父母亲先后离世,他在家守孝,彻底退化成了个宅缩,孝期过了之后也没改回来,到现在依然是十天半个月才出一次门……
因为这个,他的姐姐曾给他制定过一个表格,就是每个月必须去看望二姨几次,三姨几次,去书局次,去城外散步几次……林林总总列了一大堆要求,全都量化成数字。赵平的计划是让赵安起码隔一天能出一次门,她这个弟弟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很尊重她的,应该能做个七七八八。结果呢,赵安还真挺尊重她,所有要求绝对每个月都做到,只是做到的方式实在坑爹:比如他会早上出门去出版社,然后去看二姨小姨,再随即选两个其他亲朋好友拜访,关城门之前去城外散步五里地……一天把至少四五天的行程搞定,然后回去继续当他的宅缩半个月。
赵安就是这样一个自律性极好的宅缩。
赵航看他这幅哈欠连天的模样,有些纠结地问:“你就这样去看皇后?”
赵安点头:“这样最好啊,不然她们又要问东问西,帮着书局催稿。我这样子过去,娘子肯定心疼,然后给我找个地方让我睡一觉补补眠。我睡醒了再跟官家打个招呼,然后就可以去看二姨了。对了,你走到御街的时候叫我一声!”
赵安说罢,然后就跟他的马念叨:“龙猫啊,你就跟着大郎走就行……!”说着竟然闭上眼睛,做出“我睡着了别理我”的样子。
赵航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多次听说赵平满开封地追着揍自己这个弟弟的故事……这也太欠揍了吧!他叫自己其实就是为了找个带路的是吧?等等,这种给马起名叫做龙猫的行为真的没问题?喂,到底咱俩谁是穿越的啊?
赵航一脸纠结地继续前进,本来他挺担心赵安会掉下来,可后来他发现赵安这匹名字十分违和的马别看走得慢,那真不是一般的稳啊!而且这匹马是全自动的,压根不用指挥,稳稳当当地跟着赵航,拐弯,躲人完全不用管。
看看这匹马,赵航心道这换了自己,若是马上有个可以靠的地方,也能睡着?等等,可以靠?赵航定睛一看,顿时更囧了,他的马一直在赵安的马的斜前方,所以没注意他身后,这会儿才发现,赵安的马鞍十分别致,根本就是个装在马背上的靠背椅,身上居然还捆了安全带,怪不得他敢在马背上睡觉!
宅男还没有统治世界唯一原因一定是因为他们太懒了!赵航默默地吐槽道。
两人晃晃荡荡很快到了御街,走到宣德门,赵航正想叫醒赵安,一旁却已经冲过来一群太监,把赵安团团围住。几个人十分麻利地解了安全带,扶了赵安下来,送到一个两人抬的软轿上,赵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冲赵航喊道:“你去忙啊,我去看小姨了 ……”赵航目瞪口呆,擦,这家伙的懒病根本就是被惯出来的吧?
囧囧有神的下了马,赵航四处打量,这会儿还没到官家召见他的时候,他有充足的时间先在周围转悠转悠。
皇城外头停了不少的车马轿子,赵航这个大块头实在显眼,转了几圈儿便被人注意到了。
“这位郎君可是姓赵?是朝奉大夫赵郎君么?”一个穿着整齐仆人打扮的少年向赵航行礼道。
赵航点点头:“我是姓赵,朝奉大夫只有一个姓赵的么?”
那小男仆呆了一呆,随即笑道:“朝里姓赵的郎君多得很,只是这样魁伟身材的却是只有赵郎君您一个的。赵郎君,我家主人,何相公有请您过来一叙。”
赵航一愣,何相公,我的天,该不会是首相何栗吧?他赶紧正正幞头,随着男仆向远处停着的一顶大轿走了过去。
大轿的周围没有别的官员的车轿子。大轿的帘子已经被掀开了,里面坐着个清癯的老人。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有了许多周围,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他的脸上已经出现了老人斑。然而他依然坐的笔直,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只是双眼微微闭着,显现出符合他这个年纪的疲惫来。
赵航紧走几步,到了轿钱向何栗行礼道:“下官赵航,拜见老相公。”何相公是四相之首,就连官家,也会尊称他一声老相公。
何相公睁开眼睛,看向赵航,他上下看了赵航一阵子,忽然冒出了一句让赵航莫名其妙的话来:“不像,一点都不像啊……”
何相公说完这句话,便立刻把话题转到正事上去:“你做的很好,金鸡纳霜跟那灭蛊的药的效果不错,防止瘟疫传播的方法更是非常好,官家曾经跟我商量,想让你进太医院任院使,主管太医院的工作。”
赵航听到这里吓了一跳,正想说些什么,何相公已经继续了下去:“我没同意。”
赵航松了一口气,开什么玩笑,他那点医学知识,也就是懂点在二十一世纪众所周知的医学常识罢了,金鸡纳霜跟麻枫树籽做成的药品都是最简单的药品,因为他妈妈经常去疫区他才知道的,他懂得也就这点玩意了,真让他去太医院主事,那不是明显的外行指挥内行么?
何相公叹了口气接着说:
“我让人查了你的资料,你虽然懂如何防止核瘟蔓延,却并不懂怎么治疗核瘟;你虽然懂金鸡纳霜的造法,却并不知道药品如何运用;你虽然能灭了钉螺,可对得了人蛊的病人,你除了让他们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连最起码的用药都不懂。其实你根本就不懂多少医术,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更是一窍不通……我怎么能让你去太医院呢?”
赵航一脸菜色,虽然他本人也知道自己一点都不适合太医院,可这么被人直白的戳穿他其实就是个绣花枕头,很伤自尊啊!虽然很郁闷,他还是硬着头皮说:“老相公说的很是,我是不太懂跟人打交道的,确实不适合主管太医院。”
“所以,我建议官家把你派到鸿胪寺去工作!”何相公似乎压根没注意到赵航精彩的脸色,理直气壮地说出了他对赵航的安排:“既然你不太懂跟大宋人打交道,那就去跟外国人打交道好了!”
赵航:……这个脑子有病的老头根本不是何相公吧?喂喂!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很显然;何相公不可能是被冒充的;他说的话也全是认真的。之所以事先告诉赵航对他的安排,其实只是顺便罢了;他想见赵航;是因为觉得他的来历很可疑;某些做事方法很熟悉。所以才专门让人把他叫过来见见。
让人放下轿帘,何栗合上了双眼。
有些熟悉的感觉;但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啊……何栗轻轻叹了口气,自己果然是岁数大了,净想些神神鬼鬼的东西。特特地把这个赵大郎叫过来问话,实在是很没必要。
虽然对外交工作实在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但是怎么说也比太医院靠谱;赵航乖乖地道谢告辞之后,心里七上八下地琢磨到底何相公把他叫过来是为了干啥,自己总不至于杰克苏到这个地步,让首相大人都想要一睹风姿不是?正胡思乱想呢,开宫门的时间到了,赵航随着官员们慢慢地走进了皇城。
赵航赶过来的日子很巧,正逢每月一次的一次的大朝会,其实他要是晚几天报道,就会被安排到御书房见驾了。他月末到,正好能赶上三月一的大朝会。
大朝会并不是像后世电视剧里演的,在一个宫殿里什么的。而是在室外,没错,就是室外!大朝会又叫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站在大门口,文武百官在广场上矗立开大会。为毛不在宫殿里?什么玩笑,大朝会这玩意,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员一网打尽,人多的吓人,神马宫殿摆得下啊!这可不是几十年前了,那会儿由于差遣制度的缘故,许多官职都没人干,低品级高职位,五品以上的官员没多少……
其实赵航蛮理解过去的皇帝们为毛在这件事儿上干的这么奇葩:三年一次科举,每三年就要有二三百个进士被填到政府里来,而进士从来不是官员的唯一来源,还有蒙荫,还有地方举荐……这年头有没有退休制度,基本上都是老的不能动了才肯退居二线。久而久之,官僚机构约见冗繁,偏大宋公务员工资又太高,所以皇帝们用这样的馊主意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让臣下领五品官的工资干二品官的活儿,省多少钱啊!
哦,跑题了,且不提赵航满脑子的奇(胡)思妙(乱)想,总之,大朝会这玩意真的是很大的朝会,是真的真的在室外,不管那天是数九寒天还是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全开封的所有官员都要杵上那么一早上——不要觉得辛苦,官家他也要去杵着的。
赵航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个直脚幞头,这真是太壮观了,放眼望去,这个偌大的广场简直成了帽翅的海洋。赵航小心翼翼地站在自己的位置,死活不敢乱晃脑袋:开什么玩笑,这样是把乌纱帽晃掉了露出自己那一头短毛,那可是把人丢到姥姥家了!
文武官员分列两侧,却不是站的两排,人实在多,中间的留出来的让官员们上前奏本的丈把宽的路,两边的官员每排各自都有五六个人,赵航粗粗一数,前前后后起码有三四十排,这加到一起何止文武百官?正经好几百人呢。怪不得只能站在广场山。
赵航的个子实在太高,杵在一众文官里简直是鹤立鸡群,他无比羡慕地朝武官堆里看去,唉唉,呆在那边的话,自己的身高好歹没这么显眼啊!
他站的位置比较靠后,却架不住个子高,周围的官员忍不住都撇了眼神过来。偏赵航还是个习惯昂首挺胸的人,死活做不到在场一些低级官员一直维持弓腰的模样,发现自己即使低下头也高人一定之后,赵航立刻放弃了全程龟缩的打算,索性大大方方地昂首而立,反正被看看也不会掉块肉。
官家并没有让他们等很久,这边各自站好,那边官家已经走到了高台上坐下。没有三拜九叩什么的,大家只是齐齐躬身,齐齐向陛下问好,这个过场也就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官员们跟皇帝奏禀事务。
这个场合下,高官们反而兵不多说话,他们几乎每天都有见到官家的机会,该处理的问题早就处理了。除了一些需要造势的话题或者紧急情况,每天都来皇城上班的高级官员们是不会这时候多掺和的。广场里占了几百人呢!哪有时间听他们啰嗦。
赵航站的位置靠后,再加上是在密密麻麻的人堆里站着,虽然没人说话,可是跑到前头奏本的官员的声音他也听不太清了。赵航站的十分无聊,便有些走神。正晃神呢,忽听到有人提起严青的名字,他心中警铃大作,忙集中精力听了起来。
赵航站的位置实在靠后,那个跟官家说话的官员站的很靠前,又是背对着别的大臣们的,更要命的是他的官话很不标准,赵航虽然集中精力,可还是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