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护唐风流 >

第124章

护唐风流-第124章

小说: 护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宫内去的路上,刘逸也数次问询来传唤的宦官,试图从这名宦官口中了解一些情况,但这名宦官用很恭敬的态度回答刘逸,他也不知道任何情况,刘逸只得罢休。
刘逸进了宫,跟着宫内的宦官直接来到了蓬莱殿,守在殿外的一名宦官让刘逸稍等后,即小跑着进去通报。
一会,那名宦官走了出来,后面还跟着面无表情,一身女官装束的上官婉儿。
“刘将军,请跟下官进来吧”上官婉儿用没有任何感情sè彩的口气说道。
刘逸微微的有些诧然,用探询的眼神看着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当作没有看见,垂着眼帘,作请的手势,刘逸只得举步迈进殿内。
上官婉儿走在刘逸稍前方的地方,在进入外殿时候,刘逸看到没什么人注意,一大步赶上上官婉儿,悄声地问道:“婉儿,今日陛下和娘娘唤我是为了什么事?”
让刘逸意外的是,上官婉儿没有停下脚步,甚至都没缓下来,也没回头,依然往殿内走去,一句同样没有感情sè彩的话飘过来:“陛下和娘娘为何召见你,下官如何知道…”
刘逸有些头疼,这美人儿这个样子,一定是知道了太平公主送shì女到自己府上的事,果然出现了最坏的情况,生很大的气了,得找个机会和她好好说说,千万不能让她心生恨意。
在刘逸思吋间,上官婉儿已经先一步走进内殿,走到并排坐在榻上的李治与武则天面前,行了一礼道:“陛下,娘娘,奴婢已经将刘将军带进殿来了…”
刘逸也赶紧上前几步,恭敬地行了大礼:“微臣叩见天皇陛下、天后娘娘~”
“刘爱卿,平身吧”李治摆摆手,并示意刘逸在殿下的一榻侧坐下。
刘逸也依言在一边坐下,斜眼看处,上官婉儿站在殿的另一侧,刚好眼角的余光可以看到,只是上官婉儿没有看他,眼睛斜看着另外地方,一脸肃容。
刘逸感觉到一束特别的目光往自己身上看来,略一抬眼,发现是武则天在盯着自己,刘逸却品不出其中的含义,又不好抬头看。
李治开口说话了:“贤侄,听闻你在前些时候提过一些针对吐蕃、突厥的策略,朕和娘娘知道后,也很是有兴趣,因此今日召你来,想听听你的说法”
刘逸微微的一惊,怎么也没想到今日特意召自己进宫,竟然是问这个事,李治还这么直截了当地问,看来很可能在制定对吐蕃、突厥各部的政治上,朝中起了纷争,李治和武则天拿不定主意,想多一个意见,或者说对自己所说的一些东西感兴趣,把自己唤到这里来问问了。
李治问话的口气和称呼很随和,刘逸进宫时候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陛下,娘娘,那只是臣偶然间想到的,只是一些胡乱的想法,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今日没有想到召自己进宫来说这事,刘逸已经写好的一些针对吐蕃、突厥政策的奏本都没带来,原本是想先给上官婉儿看看,再修改一下,然后再呈上去,没想到李治和武则天先一步来问自己了,有些猝不及防。
“贤侄,你既然已经想到了一些,而且得到了一些朝中重臣的肯定,想必说的tǐng有道理,今**就在这里说出来,让陛下和本宫听听”盯着刘逸看了好一会的武则天也开口了。
李治和武则天都这样说,刘逸也不敢再推辞,忙起身行了一礼,再说道:“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说的不对之处,还请陛下和娘娘莫怪…”
刘逸眼角余光看到刚刚面无表情站着的上官婉儿也似乎有了反应,抬起了眼,飞快地盯着他看了一会,眼神中含义非常复杂,似想示意什么,但又马上把眼帘低垂了下去。
“陛下,娘娘,这些年我大唐对北方游牧部落的战争,大多都是取得了胜利,但边患却一直不能完全平灭,微臣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事…”
“哦?你接着说,把你所想的一切都说出来…”李治应了声,与武则天对望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异,刘逸竟然以这样的方式起话头。
“陛下,臣觉得,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是我们重军事,轻民生的结果”刘逸抬起头,平视着前方,娓娓而道:“军事上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会让与我大唐为敌的游牧部落暂时臣服于我大唐,但我朝征战的大军班师回京后,军事上的威压不存在了,各部落又慢慢开始对我大唐的号令yīn奉阳违起来…”
李治与武则天都没插话,示意刘逸继续讲下去。
刘逸也瞥见上官婉儿有些急切的目光看着自己,似示意自己不要说太多,但话匣子已经打开,刘逸今日想一吐为快,也就娓娓而道:“微臣觉得,若是在我大军取得胜利后,对征战取得的地方加强治理,采取一系列强化治理的手段,如将被俘的各族人安置内地,散置于我汉人间…在适合居住的胡人地方修筑城池,驻军把守,朝廷派遣我汉人官吏治理,再从内地移民居之,垦荒放牧,同时以一部兵力驻防,威压各部,那部落一定会有所忌惮,就如现在安西都护府治下那些有我大军驻防的地方,那朝廷的影响力就会日益增长…”
“我大唐所驻各地的军队也可以参加军事屯田,就如黑齿常之将军在青海,王方翼将军在安西一样,令军队在无战事时,先于移驻的百姓垦荒种植,以取得军中所用之物资,这样我军就可以长期在那里驻守,不会因我中原之粮食供应不及,而出现窘境…”
“有军队的威慑力量,再加上我移民的百姓增加,如此久之,我大唐的影响力大增,如再施行一些胡人也一道纳税、服兵役的政策,让胡人对我大唐有认同感,这样几年或者十几年、几十年后,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并且是永久的国土,大唐的版图会进一步扩大,大唐的威严将会传遍四夷。这些地方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人入侵的前哨,所驻军队可以成为平叛的决定xìng力量,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外敌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也会方便很多…”
后世最著名的军事屯田就是南泥湾和生产建设兵团,特别是西北那个大省,也就是现在安西之地所设立的生产建设兵团,对西北边疆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都是王胡子的杰作,王胡子的威名还可止西北一带小孩哭,刘逸心中对这位可敬的,威镇西北多年的将军充满了敬意,也让刘逸进一步认识到军事屯田的作用。
军事屯田的事除了黑齿常之已经开始,安西的王方翼也开始施行了,这两将所采取的这项策略但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崇,这让刘逸tǐng是不解。
“此事朝会上诸臣们也有过讨论,大多人的意见是,北胡之地,皆为高寒,并不适合居住,实同鸡肋…”李治皱着眉头说道,连他也是抱着这个意见的,不赞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治理,但刘逸刚刚所说的,理由却与朝中其他的大臣完全的不同,yòuhuò力还是非常大的。
军事屯田的作用在这两年也逐步体现出来,朝廷补给这两地物资的压力也大大地下降,这也是朝廷默许王方翼和黑齿常之推行此策的原因…

第二十七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
第二十七章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
听李治如此说,刘逸却是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道:“陛下,娘娘,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冬长夏短,但也肯定有许多适合居住的地方,很多可以种植作物的良地,不然,胡人何以生存?”后世北方méng古和苏联一带,都有那么多的大城市,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当然是可以住人,可以种植庄稼的,何况现在这片地方也是同样生活着数量不少的各部落族人。
李治与武则天对望了一眼,没有说话,但刘逸却明白,对自己刚才这句话,他们并没有反对。刘逸也看到了一边的上官婉儿向他投来复杂的眼神,似有些担心,刘逸顺着上官婉儿的目光看回去,并隐蔽地快速眨了两下眼,表示自己明白她的意思,会把话说圆的。
“若我大军在北面、西北一带能长期驻守,并不完全需要内地的粮草等物资的补给,那在与突厥或者吐蕃的军事对恃中,优势会慢慢增长,在陛下和娘娘的治理下,我大唐国力昌盛,国家实力不是突厥各部,甚至吐蕃可以比的,人口的优势上更加明显,若是吐蕃一直与我大唐保持高强度的军事对抗,用不了几年,我军的劣势就可以转变为优势,在我大唐军队小规模不断的袭扰下,有可能可以将吐蕃拖垮…”
与大唐比,吐蕃更吃不消连年的战争,刘逸现在也是知道,这应该是仪凤三年吐蕃在青海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后,没有继续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的重要原因。刘逸也知道,贞观末期,李世民率大军亲征高丽,取得了数十座城,虽然没有将高丽攻灭,但在随后十数年间,不断地派规模不定的军队袭扰高丽,让高丽人疲于奔命,丝毫不敢松懈。迫于我大军的威压,高丽国内各种势力之间为如何与大唐交往纷争不断,最终促使其国内生乱,被我大唐所灭,作为皇帝的李治应该能明白刘逸所讲的这观点的。
“说的有些道理”在听了刘逸说的这些话后,武则天率先反应过来,微微地点头称道。
武则天比李治率先认可,这让刘逸很是意外。
李治在武则天出声称赞后,也开口说话了,“刘贤侄,朕也认可你所说的这话,想必你还有更多的想法没说,今日都把它说出来吧”
“是,陛下,娘娘”刘逸应了声,自己所说的得到李治和武则天两人的一道称赞,让他很受鼓励,也很自然地看了看自己侧面的上官婉儿,他已经发现上官婉儿脸神中也有称赞的味道,这让刘逸心下大慰。
“陛下,娘娘,微臣以为,对一个部落或者一个藩属国来说,军事上的征服只是初步的,军事征服了不一定能将敌对方的地盘牢固占领,还必须辅以许多手段,刚刚微臣所说的移民加强汉人的力量虽然是一个补充的手段,有可能会引想汉人与胡人之间的长久冲突,要想让这些各地的胡人永远臣服于我大唐,必须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那就是汉化,强势的汉化…只有将他们汉化了,才可以彻底地征服他们…”
刘逸此话一出,殿内的其他几个人都是一副吃惊的样子,不只刘逸所说的内容让他们吃惊,刘逸说话时候那非常自信的神情让他们惊诧不已。上官婉儿早就已经抛却了刘逸给她带来的伤心感觉,对刘逸所说的观点非常的认可,也为刘逸能想到这些别人想不到的事骄傲,但刘逸后面所说的这话还是让她感到吃惊,朝中还没有一种大臣明确提出来要对胡人进行汉化,刘逸是第一人。
李治和武则天则是对刘逸能想到这些大部朝中官员都想不到的事情而惊异,这个年轻人的头脑果然不简单,而且非常的自信。
“贤侄,你将你所想的所有东西,都快快讲来”李治在和武则天交换了一个神sè后催促道,刘逸的话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是,微臣遵命,”见李治和武则天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悦,反而是一副tǐng有兴致的样子,大感放心,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组织成流利的语言从嘴里冒出来,“陛下,娘娘,臣认为,对一个民族或者部落,甚至一个国家来说,族人和百姓是最重要的组成体,而语言和文字是他们交流、联络的纽带,是他们的根,由语言和文字衍生来的习俗、道德、信仰、文化,组成了这个民族的共xìng,这是维系一个民族之本,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若将这些东西都去除,那这个维系这个民族的根本就将被破除,这个民族都将会消亡…”
熟知后世事的刘逸太知道言语和文字的重要xìng了,强迫让异族人习已方的文字,用已方的语言交流,这是一种文化侵略手段,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同化其他民族的手段,在历史上已经被很多次证明其有效xìng了,比如满清,还有小日本鬼子,伊斯兰教化,还有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看看后世那么多说英语的国家,还有英联邦属下的众多国家,就可以明白军事加文化侵略手段的厉害了。
当然最成功的还是满人,满清正是从文化上摧残了国人,稳固了他们的统治,使得所谓的“大清”存在了几百年。满清统治者除了大肆屠杀汉人外,还其统治开始时候,还大兴文字狱,在文化领域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编撰古籍时大肆销毁乱改古籍历史,并剃发易服,这些都严重地割裂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将汉文化彻底阉割,汉人的血xìng被毁,在以后那些年代里,也就有了那么多的文人为满清歌功颂德,还泡制出什么所谓的“康乾盛世”来,满视野都是清宫辫子戏,连那种施姓大汉jiān都可以当作英雄堂而皇之地登上国家电视台的屏幕。
都是什么跟什么了,社会黑白颠倒了…
如今这个时代认识到语言和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族落重要xìng的人也不少,就如吐蕃的弃宗弄赞,这位在历史教科书上被叫作松赞干布的吐蕃头人,在当上赞普后不久,就忙着创造吐蕃文字,制定自己的法律,学习大唐的先进知识,这是维系吐蕃国内团结和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弃宗弄赞智慧的一种表现。
刘逸收起心思,吞了口唾沫,继续说道:“征服一个民族,特别是人口众多的民族,杀人是一种手段,但不可能将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国家所有人杀死,所有人都死了,那也就失去了征服的意义,过度的杀人也会引起这些民族的恐惧和仇恨,反抗肯定会很jī烈,臣觉得,若要彻底征服一个民族,在军事占领后,必须要再进行文化上的占领和同化,必须将被征服民族语言和文字及衍生的这些都去除掉,让他们习我汉语言和汉俗,对这些归降或者归附的胡人进行洗脑,从根本上对我大唐有认同感…”
刘逸已经注意到侧面的上官婉儿脸上有惊叹和佩服之sè流lù出来,看他的眼光都有冒星星的感觉,当下更是得意,继续说道:“对于我们汉民族来说,历史上一些曾经是我们敌人的民族,被我汉民族征服同化后,采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生活习惯也都跟着改变,几代人后,无论是言语举止,起居服饰上与汉人已经没有区别,他们骨子里,也认同自己是汉人,这些人,就可是说是被汉化的,也是能接受我们汉民族统治的人…”
“我们汉民族人民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总结,创造出了优秀灿烂的中华文明,先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无数的宝贵经验,正是有这些文明和经验,造就了先秦、两汉之辉煌和强盛,如今我大唐因陛下和娘娘各项利国利民政策的施行,无论是民生经济、军事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民族和部落,这些政策,很多都是在以往历史的总结,这也是汉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和传承。正是由于这些国策的施行使得大唐国力快速的提升,百姓富足,国家稳定,在对外战役中无往不胜,远比先秦、两汉来得强盛繁荣,诸蕃国畏惧我们,同时也仰慕我们,才使得这么多外胡民族部落来归降。许多归降的胡人,特别是留在长安的胡人,无不是以学汉字,着汉服,习汉俗为荣,他们都希望有朝一日成为真正的唐人,能被世人认作是我大唐的子民…”
从贞观我开始,留驻在长安的胡人数以十万计,许多人看到了长安的繁华后,不愿意归去,原一辈子留在长安,作唐人的一分子,就和后世的美国一样,世界各地的人都羡慕其繁华,都希望能到那里去生活。
“贤侄,你不要停,继续说”李治lù出有些与年龄身份不太相称的着急,催促道。
“是…”刘逸再吞了口唾沫,润润有些干的喉咙,李治和武则天召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