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大宋-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赵明诚举杯喝酒,摇头道:“大人所言极是,清照妹子知书识礼,文学造诣之高,连我这个须眉男子都自愧不如,常常败于她的诗词之下。”
说罢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
林星心中暗笑,那是,论文学,你赵明诚岂能和李清照相比,人家可是流芳千古的一代词宗!
被赵明诚一夸,李清照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淡淡绯红,轻声道:“明诚哥就是喜欢夸我,人家哪有这么厉害呀!你要再这么夸人家,人家可要骄傲哩!”
赵明诚在一旁欣赏着李清照的娇羞之美,道:“清照妹子,林大人又不是外人,我夸你几句,不碍事的。”
李格非则是在一旁欣慰地笑着看着这一幕。
李清照斟完酒,又开始端上一盘盘的美味佳肴,边端边道:“林大人,您是贵客,本该好好招呼你,怎奈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什么美味大餐,只有几盘家常小菜,屈就大人了。”
林星忙道:“李姑娘说得什么话!我看这些菜色香味俱全,都是好菜嘛,令人胃口大开。说美酒佳肴,当真毫不为过。”
李清照微笑着介绍道:“虽然是家常小菜,但好在菜式够多,大人且看,这盘是凉菜芥瓜儿,这盘是杏片梅子姜,这盘是酒醋白腰子,这盘是三鲜笋炒鹌子,这盘是烙润鸠子,这盘是石首鱼,这盘是百味三脆羹……”
这些都是宋朝的菜式,林星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光是听菜名,已觉甚是精致,看起来,这些菜肴也算是宋朝时的上等菜式了。此情此景,美酒佳肴夜生活,当真是小资得很。
当下边吃边喝,不时谈论些人文轶事。那李格非为官多年,见多识广,说些各地趣闻,妙语不断,逗得众人捧腹大笑。赵明诚看似耿直,说起笑话来也算笑料不断,再加上李清照的插科打诨,整顿晚宴吃得热闹欢乐,开心十足。
这顿饭吃了足足两个时辰,可算是吃饱喝足。李格非年事已高,喝多了几杯酒,昏昏沉沉,被管家搀扶着休息去了。赵明诚家住在附近,见天色已晚,也趁早告了辞,归家去了。林星则被安排在水榭的一间客房中休息。
夜已渐黑,天上悬挂一轮明月。
林星在屋中躺了片刻,酒劲渐醒,见窗外月色撩人,遂穿了衣裳,走出房门,漫无目的地在水榭中散步。
水榭回廊掩映,曲径通幽,兜兜转转,渐渐通往荷花深处。在这月夜之中,水中蛙声点点,偶有夜鸟低鸣,于寂静中带点生气。
林星散散漫漫,潇潇洒洒地在回廊中散走,见四下无人,一时兴起,渐渐放浪形骸般奔奔跳跳,口中哼着几句小曲,心情大好。
“哎呀!”
在前面的回廊转角处,闪过一个黑影,林星躲闪不及,两人面对面地撞在一起。那人的身子极为柔软,明显是个女子。
林星一惊,连声道歉,借着茫茫月色,赫然发现此女居然是李清照,原该在屋中休憩的她不知何时走了出来,且与林星撞在一起。
月下的李清照,不施粉黛,秀发披散,发钗斜插在发丝上,一袭轻薄的纱衫,将她美好的少女身段展露无遗。虽和日间的娇俏形象大相径庭,但却丝毫不显轻佻,反而平添几分凌乱之美,比之寻常少女的高贵晚装,更有一番别样的韵味。
李清照万万没想到居然在此次碰到林星,她本以为府中之人俱已休憩,因此出来走动,仪容也不甚庄整,不想却被林星撞个正着,她又羞又急,忙以手掩脸,嘴中脱口而出道:“蹴罢秋千,起来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乃是李清照的名作《点绛唇》,想不到却是在此情此景下念出。
林星正在回味这首词,李清照快步越过林星,走了几步,回眸一笑道:“林星,人家这副难看的样子都被你看去了,你可不许和别人乱说,要不我不理你哩!”
说完一溜烟似地跑走了。
林星笑着立在当地,心中升起一丝别样的情思。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章 沈括后人
更新时间2011617 18:25:38 字数:2536
(下周有推荐,书生会加油码字,每天2章,欢迎大家多多支持!书生陨首拜谢。)
书接上文。
回到州府已经三天了,林星脑海中依然不时浮现出李清照的影子。这仙女一般的灵动女子,正是最青春纯洁的时光,在她的身上闪烁着少女无与伦比的灿烂光芒,令人为之陶醉。常言少女情怀总是诗,和李清照在一起的每一刻,都像是充满诗情画意。
从林星口中旁敲侧击探听到虚实的小绿,立刻跑到钟凤娇那里和盘托出,好让夫人知道李清照的存在。在她看来,林星一直对李清照赞不绝口,很可能就是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前兆。
对此,钟凤娇则表示了淡定,温柔地笑道:“小绿,你误会夫君了,夫君不是那样的人!你说的喜欢,不对,那应该只是一种欣赏。夫君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的痴人,他和李姑娘才认识几天,若就说夫君喜欢上了李姑娘,未免太过牵强!”
小绿一副替主母担忧的神色不减反增,道:“夫人啊,你太乐观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女人总该要有的忧患意识!你身居闺中,不懂得外面的狂蜂浪蝶有多么厉害,男人只要看上她们一眼,就会连魂魄也丢了。这个李清照,肯定也是这种类型的妖媚女子!你没看到公子现在的样子,都相思成什么样了!”
钟凤娇忍俊不禁道:“小绿,你说得好夸张啊!我才不像你那样疑神疑鬼,我说了那只是欣赏,不是喜欢,你用不着这么紧张!”
小绿嘟嘟嘴道:“喜欢都是从欣赏开始的。夫人,您忘了,当初在韶州之时,公子就是欣赏你,后来约你下乡,约你赏月,一步一步地就把夫人抱回家了!”
钟凤娇脑海中浮现出往日甜蜜的回忆,脸上泛起微笑,那样恬静美好的日子,随着林星官职的变换,已经越来越少了。她嗔道:“小丫头!去去去!什么抱回家,你说得真难听!”
林星爽朗的声音从屋外传来,道:“好你个小绿!竟敢背着我,在夫人面前说我坏话,我看你是缺乏调教了!”
小绿咋舌轻笑,尴尬不已。
林星轻轻地走过来,温柔地牵着钟凤娇的秀手,看着小绿笑道:“还愣在这干什么,还不出去织布去,呆在这里影响我和阿娇卿卿我我。”
小绿做个鬼脸,一溜烟跑出去了。
林星轻轻地摸着钟凤娇的柔荑,目光中满是柔情,看得钟凤娇心中一软。
正要亲密一番,小绿碎碎的脚步声又不合时宜地传来了,她门也不敲,径直而入,对于破坏两人亲密的气氛显得心安理得,不待林星有责怪的机会,笑着举起双手,一脸无辜道:“嘻嘻!公子!别怨我!李姑娘来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冒冒失失地跑过来大煞风景!”
李清照的倩影出现在门口,笑语盈盈道:“林兄,看来我来得不是时候啊!”
小绿立于门外偷笑不止,一副我看你怎么收场的调皮姿态。
林星略显尴尬,万万想不到李清照和钟凤娇这么快就狭路相逢了,自己一下子还不知道如何处理,望向钟凤娇的眼神一时有些迷离。
反倒是钟凤娇落落大方,走过去牵着李清照的手,将她引入屋内,亲切道:“清照,你比我年轻,我就托大叫你一声清照妹子了。早就听夫君说起清照妹子是女中词杰,今日一见,果然是秀气十足,灵动万分,连我看着都喜欢。”
李清照本来还多少有些担心钟凤娇会误解自己和林星,现在见她落落大方,才知钟凤娇果然如传言一般,秀外慧中,端庄贤惠,绝非寻常女子可比,一时亲近不少,欢喜道:“阿娇姐姐过奖了!像我这种野丫头,舞文弄诗的,哪比得上阿娇姐姐这般优雅从容?”
林星见两女相处融洽,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刀锋针对,心中长舒一口气,连忙岔开话题,不让两女交谈甚密,道:“好啦!两位美女,你们就别在这互相恭维了。李姑娘,你找我有事么?”
李清照和钟凤娇交换一个眼神,相视一笑,道:“林大人,是这样的。本来我和明诚哥约好去一位朋友家中拜访的,可是明诚哥临时有事,又去弄他的金石了。哎,我初来乍到,对杭州不熟悉,又是个女孩子家,出行多有不便,所以来看看你有没有时间,陪我一起去走一趟。”
说罢看着钟凤娇,不无哀怜道:“阿娇姐姐,我在杭州就认识林大人这么个朋友,只好来麻烦他了。不得已要向阿娇姐姐借一会林大人了。”
果然是少女,说话都不一样,居然用了个借字,好像林星是钟凤娇的东西似的。
钟凤娇心肠柔软,听完早道:“清照妹子说得什么话!出门在外,有困难当然要找朋友。你林大哥乐于助人,这点小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说完柔和地看着林星,没有说话,那眼神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林星见此情形,知机地点点头,出门前,还当着小绿和李清照的面,深情地亲了亲钟凤娇的柔荑,显示两人感情之好,然后在钟凤娇脸上泛起淡淡的绯红之时,微笑着和李清照出去。
问明了方向,两人出了城,一路向西而去。走了几里路,沿途风景越来越美丽,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此处阡陌交错,翠竹成行,飞鸟绕檐,清脆动听。
林星不由感叹道:“李姑娘,你朋友还真是个懂得生活之人,在这幽雅的竹林深处悠闲地享受生活,不可谓不是一种难得的乐趣。”
李清照快走几步,道:“那是!等会到了家里,林大人就会感受更深刻了。”
竹林密密,遮天蔽日,虽曲径通幽,好在只有一条小路,故而不会迷路。两人在竹林中左右穿行,走了片刻,只见竹林前方的一块空坪之上,有几间雅致竹舍,竹舍搭建得风格清新,于绿竹青山融为一体,看起来说不出的舒服。
两人朝着竹舍走去,待到近前才看清楚门前挂着一副龙飞凤舞的字画。林星抬头一看,那字画上写的诗词,赫然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是好词,字是好字。在这竹林幽处,挂上这么一副词联,顿增几分文学气息。
林星忍不住问道:“李姑娘,莫非你这朋友,和苏轼苏老先生是旧识?”
屋内传来一人洪亮的声音,道:“年轻人,你猜对了,家父和苏老先生,乃是至交。”
林星看见那人步出竹舍,下了竹台阶,前来迎接。那是个约摸四十岁的中年人,方方正正,气度不凡,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露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林星自然而然地问道:“不知令尊是?”
那人边走边道,语气中难掩骄傲:“本人沈军(PS:此处为作者杜撰),家父沈括,曾和苏老先生是官场至交,虽然偶有政治立场的不同,但无碍于两人惺惺相惜。”
沈括?
写《梦溪笔谈》的那个沈括?
林星忽然觉得天下好小,在这小小的杭州,自己居然遇到这么多的历史名人。
不知后事如何,其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章 梦溪笔谈
更新时间2011619 14:14:15 字数:2762
书接上文。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农学和医学,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和外交家。晚年时期,根据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出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坐标。
林星和李清照跟着沈军走进竹舍,之间屋内整洁清新,窗明几净,一应物事均摆放整齐,舍内虽小,却温馨雅致,极有家的感觉。
墙上悬挂着几副山水画,配合两联对联,看起来古色古香,主人的品位可见一斑。除此之外,竹舍内堆放着几台奇形怪状的工具,有些像木器,又有些像工程车。
李清照也是第一次来造访沈府,之前双方并不认识。依照约定,沈军还以为林星是赵明诚,经过李清照解释一番,这才释然。双方分宾客坐下,寒暄一番,茶点招呼,这才开始说话。
沈军首先表达了对林星的欣赏和赞叹,道:“林大人年纪轻轻,就已官拜一方,真是后生可畏。常言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此言确实不假。”
同样的话,林星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道:“沈先生过奖了。对了,刚才听沈先生说到,令尊与苏老先生是至交?”
沈军点点头,又摇了摇头,用一种很感慨的语气说道:“那种至交,不是我们常说的至交,而是一种……一种与众不同的至交。他们可能不是把酒言欢,共叙时政,甚至可能经常翻脸,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至交。我不知道林大人明不明白?”
他说得这样含糊其辞,若是换了一般人,肯定模棱两可,云里雾里。但林星却凭借着多年的看电视剧的经验,大概猜到他说的至交,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挚友,可能平时吵吵斗斗,但都怀着一颗爱国爱民的心,因此吵闹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至交,听沈军的意思,大概苏轼和沈括也是这种类型,于是笑道:“明白!当然明白!两人惺惺相惜,虽偶有争斗,但很快又能一笑泯恩仇,不是至交是什么?”
沈军像是找到知己一样,大赞道:“对对对!林大人说得太对了,家父和苏老先生,正是这种至交。苏老坦荡的脾气,从不记恨的性格,赢得了家父的深深好感。其后家父和苏老同受王安石案的牵连,被贬流放,两人还曾互相勉励。后来苏老在杭州为官之时,家父到杭州督查水利,两人还曾有过见面。”
原来是这样,两人过往如此交从神秘,难怪竹舍外悬挂着苏轼的诗词。
林星自然而然地问道:“令尊是科学巨匠,本人久仰大名,向往已久,不知令尊大人可在府中,我想见他一面,聊表敬意。”
沈军神色一黯,道:“家父已经仙去三年了。”
林星一愣,想不到沈括居然已经死了,没能见到这位科学巨匠,不得不说是一件遗憾。
沈军很快调整心情,道:“家父去世之时,走得非常安详,他已将梦溪笔谈交付给我,也算了却一件心事。只是他回想起此生对苏老的种种诽谤、误解、贬损和中伤,依然不能释怀,可以说,如果说家父生前还有些许遗憾的话,就是未能得到苏老的谅解。”
坦白说,沈括做官确实很失败。相比于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政治上的他乏善可陈。他逼苏轼年长五岁,却比苏轼晚六年考上进士。两人都曾在“皇家图文馆”做过事,虽然是短暂的同事,但当苏轼于公元1066年回家奔父丧归来之后,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沈括受到重用,担任变法的财政长官等许多要职;苏轼则和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一起,组成了变法的反对派。
或许是政治道路的不同,又或许是不服气苏轼在文坛的地位,沈括对苏轼非常嫉妒,三番五次地迫害他。苏轼在杭州为官之时,沈括奉命到杭州督查水利,虽然政见不同,但苏轼还是把沈括当成老朋友,还把新作的诗词抄录一份给沈括。谁知沈括回京之后,却对苏轼的试逐字拆解注释,断章取义,污蔑苏轼有造反之意,其中最著名的那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蜇龙知”,被沈括曲解为“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于是苏轼锒铛入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沈军每每想起父亲临终时的遗言,总是喟然感慨道:“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