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枭雄在乱世 >

第118章

枭雄在乱世-第118章

小说: 枭雄在乱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耀武立即锁紧了眉头,似乎没有听明白陈必时的话。

“已经有确切情报,韩军占领平壤,宣布完成国家统一之后。美军就将以盟国的名义出动地面部队,协助韩军剿灭参与的朝鲜军队。攻占整个朝鲜。”陈必时又点上了一根烟。“驻扎在台湾的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能够经冲绳岛与济州岛北上,直接奔赴前线”

“最多一周

“对,这也是我的判断。只要美军参战,出动包括第二步兵师与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在内的作战部队,在韩军攻占平壤后的一周之内,朝鲜就将成为历史,美军也将在陆地上第一次把部队部署在我们的国境线外。”

“算不上第一次。”罗耀武两下摁灭烟头,说道。“美军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的时候就已经把部队派到我们的国境线外了。”

陈必时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可不能与现在的情况相比,不管怎么说。西北地区离我们这里还远得很。”

“你想过东南地区没有?”

陈必时点了点头,说道:“这正是我要告诉你的第二件事情。依照老李提供的情报,只要美军地面部队推进到鸭绿江与图们江南岸。美军的两栖部队就将在我国东南地区登陆。虽然最先上岸的会是台军但是充当主力的肯定是美军。如果情况有变。比如我们及时出兵朝鲜的话,美军还会提前发起进攻。”

“这才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地方。”

“战火迟早会烧上我国本土。与上次说的一样,我们只有一线希望,就是能不能及时夺得主动权。”

“上面的态度如何?”

陈必时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这就是我让你回来的原因。你很聪明,不用我说都应该知道。上面在出兵问题上仍然存在严重分歧。拖得越久,局面就对我们越不利。我们必需想法子让上面尽快做出决策,即便是一介,折中的决定、甚至是错误的决定。都要比什么都不做好得多。”

“犹豫不决才是最夫的错误。”

陈必时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等下,我们一起去参加高层会议。我会让你介绍情况,特别是我军的部署情况。你只需要说实话,反正上面也知道,真要打本土捍卫战的话,战略纵深是越大越好。”

“最好把战线往外推一推。推得越远越好。”“这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让上面确定一条底线。并且以外交声明的方式把消息放出去。”

罗耀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必时的意思。

这时候,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是陈必时的秘书打来的电话,车辆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耳以出发。

去参加高层会议的路上,陈必时大致介绍了一下中央的情况。

罗耀武的心情一点也轻松不起来,因为了解得越多,越让他相信,敌人不仅仅存在于国境线之外。在某种意义上,来自内部的敌人比来自外界的敌人更加致命。要想取胜。就得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战胜两个强大敌人。

能的取胜吗?

在战场上,罗耀武是个从不认输、也从不害怕的将军。

可是此时此刻,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担忧。连叶仁伟都感觉到了。

那不仅仅是担忧,而是对横在前进道路上的敌人的某种惧怕。从来不会出现在战场上的惧怕!“   

第十章 最后底线

如果弹有什么比韩军之内从首尔攻到平壤更让人髅愕的话,那就是誓死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平壤守军在韩军主力到达之前,向韩军先头部队缴械投降!

十月五早清晨,中国高层还在为要不要派部队渡过鸭绿江而争吵不休的时候,平壤守军指挥官李漳珠大将通过国际广播频道,宣布向韩军无条件投降,接受韩国的整编,并且号召所有朝鲜军民放弃抵抗,拥护民族统一。()

再个小时后,韩军先头部队开进平壤,占领了劳动宫等国家机构。

此时,十多万平壤守军正在向弗军缴械。

受此影响,中国的高层会议也提前结束。

北京时间十点三十分,李漳珠宣布投降后大约四个小时,中国外交部正式发表声明,李漳珠仅为朝鲜人民军平壤守军指挥官,不具备代表朝鲜政权的资格,所以中国不承认由其宣布的任何投降声明。半个小时后,中国当局正式宣布,如果韩军不立即终止侵略行动,中国将在需要情况下出兵朝鲜。

虽然韩国当局立即发表强烈抗议,谴责中国的外交声明是**裸的军事威胁、是在毫无理由的干涉韩国的内政,并且立即宣布招回驻华大使、驱逐了中国驻韩外交人员,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韩国的反应算咋小屁,关键是中国通过此举传达的外交信息。说得透彻一点,就是中国的底线。

问题是,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

平壤已经被弗军占领,就算金正哲流亡到中国,朝鲜政权也已名存实亡。在至关重要的外交申明中,中国当局却没有明确指出韩军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军事行动,或者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步伐。

与外交申明相比,更加模糊的是中国的立场。

打,还是不打?

别说外界。连中国高层内部都没有扯清楚。

外交部发表声明的时候,罗耀武已经坐上返回沈阳的飞机,陈必时也回到总参谋部。依照秋幼康的指示,总参谋部应该尽快拿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军事计哉来,并且针对当前朝鲜半岛上的战场情况,对战局发展做出准确评估。虽然这是刘诚志的责任,但是在陈必时接管总参谋部后,也就与刘诚志没有多少关系了。

军事计划不成问题,陈必时的抽屉里就有好几份。

关键是评估战局发展,因为发展得太快,所以谁也无法做出准确评估。陈必时心里非常有数,别说政治家,就连最优秀的军人也很难判断出韩军打到鸭绿江南岸的准确时间,更别说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美军。

问题是,无法准确判断战局发展,任何军事计划都没有实际价值。

可以说,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返回总参谋部之前,陈必时只指明了一点,即不管高层有什么决定,要想包管本土不遭到入侵,必需在韩军进入平安北道、慈江道、两江道与咸镜北道之前出兵朝鲜,建立起纵深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的防御屏陈

至于为什么,陈必时没有说明,也没有需要说明。

很明显,只要韩军顺利推进到鸭绿江与图们江南岸,就算不打算渡江,蓄势待发的美军也会主动发起进攻。

让美军打过鸭绿江,情况就复杂!

连秋劾康都认为,即便美军打过鸭绿江,韩军也不会跟进,毕竟弗国的基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统一,住在青瓦台的弗国总统肯定不会像那些自吹自擂的学者那样,认为长白山是大韩民族的故土,也就不会为此成为中国的世仇。

不管怎么说,要是能减少一个敌人,就有理由牺牲朝鲜。

问题是,韩军不会趁火打劫吗?

陈必时是军人,不是政治家,可他也看得出来,真要到那一步,哪怕美国没有开出任何好处,韩国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原因很简单,日本已经在台海战争中出力,即便在进攻中国本土的时候有所保存,也抢在了韩国前面。

因为韩国的国家安全建立在与美国的同盟基础之上,国家的根本利益就是维护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美国的盟友中居于主要地位,加上又与日本有世仇。所以韩国绝对不会甘于人后,将在战场上替美国冲锋陷阵。

再说了,到时候美国大可信口雌黄,开出一些韩国无法拒绝的理由,比如将长白山许诺给弗国,协助韩国政府制造出兵中国本土的理由。

所有迹象都表明,韩军不会停止前进。也不要希望韩国会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袖手旁观。

既然迟早要与韩国敌对,就应该抓住时机,采取积极主动的战术,在本土之外建立一道防御屏障。虽然没人指望能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刚的时都认为,战火烧卜本十只是汰早的事情,而且不会且呔,但是能多一道屏障,就多了一份希望,也为整个中华民族争取到了一点喘息时间。

这么简单的问题,谁都看得懂,可是并不是谁都支持。

陈必时最担心的还不是能不能及时出兵占领鸭绿江与图们江南岸的那几块地方,而是耽搁下去,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依照李一帆提供的情报,在是否协助美国反攻大陆的问题上日本的态度非常暧昧。

不是说日本不想趁火打劫,有足够多的理由相信,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并没被两颗原子弹炸碎,而是因为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加上随后爆发的冷战让美国不得不像武装德国那样武装日本,使得曾经给整个亚洲带来深痛灾难的毁灭之火获得了生根发芽的土壤,也获得了重新危害世界的机会。

日本需要一叮,机会,却不再低估中国的潜力。

虽然全世界都认为是美国击败了日本。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中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别想赢得那么轻松。

日本在等待最恰当的时机,或者说在观察中国的反应。

陈必时坚信一点,既中国在朝鲜战场上任何软弱表现,都会成为日本再次入侵中国的主要理由。

这让陈必时的态度变得非常复杂。

日本能够征服中国吗?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回答,因为历史早就证明,没有任何民族能够征服中国,所谓的征服者,最终不是被赶出华夏大地,就是被中华民族融合。

问题是,短期的伤痛谁也无法避免。

这种刻骨铭心的伤痛,肯定能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动力。

显然,此时中国面临的局势,远比六十多年前复杂,绝对不是出兵与不出兵的选择,而是对未来的选择。

是一个浴火重生的中国。还是一个修修补补的中国?

正是如此,在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上,陈必时完全能够理解秋幼康的艰难处境。虽然秋劾康没有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过,但是他能够坐上最高的位置,并且在数十年前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得到前国家领导人重视,就有足够的战略眼光,不但能够看到陈必时所看到的,还能看到陈必时没有看到的。

陈必时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中华民族的命运再次系于一人之手。

即便还有不少人拥有发言权,但是他们的作用都是对决策者产生影响,而不是代替决策者做出决策。

这是历史的宿命,还是命运的轮回?

陈必时不信命,他一直认为,“命运。是弱者为失败找的借口。

即便不能决定命运,也要产生影响。

回到总参谋部,这位掌握着中**队指挥权的上将做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找出一份大比例的朝鲜半岛军事地图,然后用红色铅笔在上面发出了一条线。

这条醒目的红线,就是秋劾康要的“底线”。

陈必时是不是胡乱哉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全世界很快就会知道这条线的准确位置:西起平安南道的青川江河口,经德”与白山,沿着盖马高原南面的赴战山脉一直向东北延伸,经咸镜山脉到达输城川的清津港。

因为这条线大体在北纬四十一度上,所以又被称为“四一集。

虽然秋幼康还没有做出决策,但是陈必时不是不知轻重。在去找秋劾康之前,他让秘书将那份做了标记的地图复制了几份,用专机送往沈阳,交给先一步赶回去的罗耀武,并且让罗耀武做好入朝准备。

与六十多年前不一样,这次能够动员的兵力非常有限,入朝目的也截然不同。

因为早就与罗耀武谈过。所以陈必时不需要专门打招呼。说得不好听一点,罗耀武能够从少将军长晋升为中将军区参谋长,得到陈必时的器重,肯定有几把刷子。在陈必时这样的军事统帅眼里,关系很重要,可是能力更重要!

做完这些事情,陈必时才给秋幼康打了电话。依照秋幼康的吩咐,陈必时在吃午饭之前赶了过去,并且将准备好的作战计划、以及各种文件带了过去。

这不是鸿门宴,陈必时只带了一名秘书。

如果是鸿门宴,就算多带几个人也没用。

不管怎么说,主角是秋劾康,陈必时也不是舞剑的项庄。陆军上将只知道,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不能再拖下去了。

就在这个中午,就要拿出最终决策

第十一章 入朝作战

;月五日,北京时间下午二点整。()中国政府正式富布抚典珊叶六

在秋劾康代表中国发表郑重声明之前大的三十分钟,叶振邦的三营就开出了营地,搭上了开往朝鲜朔州的火车。他们的目的地是个于清川江下游的安州,而这里也即将成为朝鲜半岛的前沿战场。

安州,这个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在中国政府公布的“红线。最西端。

依照中国政府发表的申明,“四一线。将是中国援朝军队的防御前沿,中**队不会插手此线以南的战斗,但是只要韩军靠近并且发起攻击,中**队就会采取一切手段守卫这条战线,绝不后退半步。

声明很强硬,行动也很迅速。与石磊磊预料的一样,叶振邦的三营成了第一支入朝部队。

只不过,别说那些做梦都在想着如何保住小命的新兵,就连叶振邦这样的老兵也没有半点漏*点,更别说与登台时相比。

虽然登上台岛的时候,不幸挂在树上,落地时还被树枝扎了一下的惨痛遭遇,只给叶振邦留下了伤痛,没有留下任何漏*点,但是不管怎么说,攻台是统一战争,任何中国人都责无旁贷,而出兵朝鲜,就没有那么充足的说服力了。

宣传?

除了在那漏*点洋溢的年代,谁还会相信宣传?

秋幼康发表声明的时候,叶振邦乘坐的火车已经过了鸭绿江,正在向朔州前进。大概考虑到潜在的威胁,火车在朔州仅停留了半个小时。加了水就再次出发了。虽然车上的官兵想找机会换点吃的,一些家庭条件不错、带着数码相机的士兵还认为能遇到点惊喜,但是迎接他们的只有窗外的荒凉。车门都没打开,还能有什么惊喜?

担忧很快变成现实,火车网过龟城就遭到轰炸。

炸弹落下来的时候,车厢里的新兵全都吓得爬到了地板上。他们做得没错,至少教导手册上是这么写的,只是那些老兵没有一个爬下,甚至动都没有动一下,因为有老兵都听了出来,炸弹飞向了火车后方,肯定不会集中火车。

再说了,车厢就那么大个地方,被航空炸弹击中,谁也活不了!

倒霉的不是运送三营的火车,而是被火车抛在了后面的龟城车站。

虽然没有看到轰炸场面,也没有看到投下炸弹的敌机,但是上过台岛的老兵知道,敌机肯定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万米高空投下了炸弹,因为轰炸车站这类固定目标,根本不需要飞近了投弹。

因为不知道正好有火车经过,所以没有瞄准火车。

再说了,用来轰炸固定目标的弹药,不见得能够命中运动中的火车。

幸运的是,从龟城到八里院。经介川到安州,也就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便是挂了整整一百节车皮的火车,三个小时就能跑完。

这时候,天色已经鼻了下来。

作为一三三旅的先头部队,三营必需在大部队赶到之前,也就是天亮之前,建好临时营地,并且防御阵地的勘测工作。

虽然上面没有明说。但是叶振邦知道,一三三旅的防御任务非常沉重。

第十五集团军的防区是整个平安北道与半个慈江道,防线从清川江河口到德川,长度超过三百公里。虽然对一个编有近五万名官兵的集团军来说,这条防线并不长,但是第十五集团军还得负责后方防御部队。更重要的是,没人指望能够在外围防线上挡住敌人、特别是很有可能会立即北上的美军第八集团军,所以在部署防御阵地的时候,罗耀武将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