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傲慢与偏见]宾利小姐的悠闲生活 >

第26章

[傲慢与偏见]宾利小姐的悠闲生活-第26章

小说: [傲慢与偏见]宾利小姐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格兰肯特郡 多佛尔

“那么;达西,卡洛琳,旅途愉快,一路顺风。”多佛尔港的岸边,咸湿的海风迎面扑来;宾利先生对着正准备登上渡轮的达西先生和卡洛琳说道。

二天前;达西先生带着新婚妻子,并宾利先生一起抵达了位于英格兰东南角的多佛尔海港。这里是英格兰启程到欧洲大陆最狭窄最近的水道。虽然卡洛琳知道在很久很久的将来,英法两国将会共同开凿出一条贯通两岸的海底隧道;大大缩短了从英国前往欧洲大陆的时间。但在这个时代,要到对岸去;便只能搭渡轮了,不过;其实从多佛尔海港搭客轮到法国的加莱港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更何况,就算是在前世海底隧道打通的情况下,卡洛琳也更加喜欢搭着渡轮,慢慢悠悠的行程,若是遇上晴空无云,风浪不大的时候,还能到甲板上去吹吹海风,多惬意啊。

达西先生似乎致力于兑现他的蜜月旅行承诺,从法国开始,周游各国。在彭伯里庄园耳鬓厮磨了好几天之后,两人终于从德比郡出发,一路甜甜蜜蜜地往肯特郡而去。如果忽略掉宾利先生这盏足足有几千瓦的大灯泡的话,真是完美极了。

一边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边是疼爱的妹妹,这两人在一起,对宾利先生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若不是在肯特郡恰巧有要务处理,还有……宾利先生愿意发誓绝对不来打扰这对新出炉的夫妇。哦,不,没有下次了。新婚燕尔,秀恩爱什么的,真是太讨厌了。宾利先生内心里的小人泪流成河,不知道刺激一个孤家寡人是很过分的事吗?

吐槽归吐槽,既然都来了肯特郡,宾利先生若是不去送送达西夫妇也太说不过去了。

多佛尔海港在此时堪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没有之一。要说英格兰有什么的地方是让整个大不列颠王国都认为是英格兰的象征的,莫过于是多佛尔那白色悬崖和多佛尔城堡了。这座被称作是“英格兰钥匙”的城堡就在矗立白色悬崖顶上,高大、威武,俯瞰着多佛尔小镇和忙忙碌碌的港口。

卡洛琳对于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地方早就心生向往。还记得前世历史课上,多佛尔的大名可是频频在各重大历史事件里出现,英国舰队的各大战役中几乎都有多佛尔的身影。更别提在将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多佛尔在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若是没有多佛尔海峡这道天险,想来英国早就沦陷在德国的铁蹄之下了。

对于卡洛琳决意在多佛尔镇上逛一逛,达西先生并无不可。在他想来,蜜月旅行本来就是以卡洛琳的喜好为主的。作为英格兰的地标,白崖看上去特别显眼,垂直地j□j海里,通身白晰,陡似斧削,傲然伫立在多佛尔海岸线上,煞是壮观。就像长城对天朝人的意义一般,多佛尔这道美丽的白崖也有着特殊的精神意义。

卡洛琳记得在原著的电影中,伊莉莎白站在巨石之巅上眺向远方,狂风吹得她的裙摆高高扬起,画面极具张力。而现在眺望的地点换成了白崖,近处墨蓝色的海水轻轻拍打崖底,稍远处海浪起伏翻卷着,就连再远的海面也一览无余,丝毫不逊于记忆中的景致。

达西先生和卡洛琳的运气很是不错,难得遇上了碧空无云的晴好天气。极目远眺,远在欧洲那一端的法国加莱港清晰可见,阳光照在海面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银光,微光粼粼。对着大海,卡洛琳总禁不住想起前世里海子的那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海子描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生活,自己却绝望地卧轨自杀。看着笔挺地站在身边,忠实的守护者一般的达西先生,卡洛琳面朝阳光,迎着微风笑了。她与海子不会是同一种人,她甘于这种尘世的幸福感。

在白崖上随意漫步走着,鲜花烂漫。鲜黄色的花朵,舒展着嫩绿叶片的海甘蓝,和大而嫩绿的叶片,在风中摇曳。踏着绿绿的草甸,一路走来,赏心悦目。

“一路顺风。”从多佛尔的美景中回味过来,卡洛琳拥抱了宾利先生,便同达西先生踏上了通往客轮的通道。

宾利先生望着达西先生和卡洛琳背影,愈走愈远。在登轮的那一刹那,达西先生体贴地搀扶了卡洛琳一把,卡洛琳回以了一个灿烂的笑容。直到他俩的身影已经没入船舱,宾利先生才调转过身,往自家的马车走去。

自从同班纳特小姐分道扬镳之后,宾利先生就一直孤家寡人一个。像达西先生如此好运地找到了生命中的缺失的那个半圆,毕竟还是不多见的。嘴角上勾起一个苦笑,宾利先生算是对现在的小姐们敬谢不敏了,不是缺乏出身,便是缺乏内涵,又是缺乏……不用奢求十全十美,乃怕是要求个七八成,也是难寻。此番若不是姐姐赫斯特夫人耳提面命,宾利先生也不会如逃难似地借着肯特郡有要事处理的名头同达西夫妇出来了。

不过,看着达西和卡洛琳甜蜜的样子,似乎认真地找到一位太太对他这个单身汉来说,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宾利先生如是想。

*

卡洛琳和达西先生这厢挥退了跟随的仆人,走进了预定好的头等舱,却是不曾注意到,有一道身影错愣地盯着他们看了一会儿,才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处。

这位错愣地盯着并且认出了达西先生的绅士,便是一名道地的法兰西落迫贵族。因着与英国妻子的一桩婚姻,阿尔弗雷·德·维尼先生对德比郡的达西先生并不陌生。相比起达西先生,维尼先生对达西先生的表弟菲茨威廉上校更为熟悉一些,毕竟同有过在军方的背景,更容易沟通一些。加上达西先生的行踪低调,归根结底并不算是同一个圈子的人物,维尼先生与达西先生的相熟程度可以说是点头之交。正是如此,维尼先生才对达西先生出现在前往加莱的客轮上,身边还携有一位貌美的英国淑女感到十分的惊讶。

维尼先生一向相当喜欢英国的淑女,若不其然,也不会求娶了一位英国妻子。当然此次他来到英格兰,不过是为了处理来自妻族的事务,法兰西才是他的依归。维尼先生本人家境已经没落,却不防碍他有着结交达西先生的想法,毕竟达西家族在法兰西也拥有许多产业和人脉,就算是英法两国在政治层面上总是分分合合,矛盾重重,法国政坛台面之下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从来就少不了英格兰的影子。作为一位声名不斐的浪漫诗人,维尼先生在此时的法国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曾消却过飞黄腾达的野心。

这个时候的法兰西正处于拿破仑倒台后的波旁王朝复辟的时期,文学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不逊于古代天朝的百花齐放。大革命过后,经历了拿破仑称帝执政和波旁王朝的反扑,旧的秩序摇摇欲坠,新的秩序尚在襁褓。法兰西的文人们好似现实中的理想的幻灭,只好在梦想中寻求心灵的乌托邦。他们试图在已被毁灭的旧秩序中,寻找记忆裂痕里仍然保留着的精神慰藉,又对新起的尚未稳固的秩序,抱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期望。他们矛盾、困惑、怀旧、憧憬,无奈之下,只好超脱于现实,寄情于自然,游荡的生活。

达西先生对于英格兰对岸正在发生的剧变定是了如指掌,却不会过于关心到文坛上的事情。至于,卡洛琳……能够亲眼目睹到这个剧变又瑰丽的时期,能够与那些前世只在历史课本上出现名字的人打交道,光是想着,就足以让她浑身激动了。

于是,远远见到达西先生和疑似达西夫人的小姐在甲板上吹风的维尼先生,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上前搭讪,哦,不,是问候了。

“达西先生,日安。”维尼先生在达西夫妇的面前站定,同达西先生打了个招呼。

“日安……维尼先生。”达西先生微带冷淡地朝着维尼先生点了点头,道:“这是我的妻子,卡洛琳达西。”接着又缓和了表情,对着卡洛琳说道:“这是来自法兰西的阿尔弗雷·德·维尼先生,与我曾在伦敦的社交季上结识。”

“达西夫人,日安。”维尼先生露出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微微转向,朝着卡洛琳行了个礼。

见维尼先生如此作派,卡洛琳也微微屈膝还了一个礼。阿尔弗雷·德·维尼,这个名字听起来怎么有点熟悉?

“达西先生、夫人,你们这是到巴黎旅行吗?”

“是的。”达西先生淡淡地回道。

“真是凑巧,我也是要回巴黎去呢。”

维尼先生微微勾起唇角…… 


正文 第59章



卡洛琳觉得自己额上就要拉下三条黑线了。刚走了一个堪称千瓦的大灯泡查尔斯;又要不请自来一颗维尼牌灯泡么?这是要有多担心他们不够光亮啊啊啊!

“不过我在加莱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不能与你们同行了……真是遗憾呢。”

“达西先生、达西夫人,请你们一定不用客气到巴黎光临舍下……让我也好尽尽地主之谊。”

维尼先生在法国文坛混得风生水起,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不识相的好事儿。打招呼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维尼先生也就不再打扰新婚夫妻的独处;尽了礼节之后;便走开了。

“菲茨威廉,这位维尼先生与达西家族有什么生意上的往来吗?”卡洛琳还是觉得阿尔弗雷德·维尼这个名字忒熟悉了。而且,就像德国的贵族前有一个“冯”字;西班牙贵族名称前有一个“唐”字一样,在法国;名字前有一个“德”字的,应该算是贵族吧。既然是贵族;维尼先生怎么会无缘无故出现在多佛尔,还同他们搭上了同一艘客轮呢。

轻轻地拢了拢妻子被海风吹散的发丝,达西先生笑笑道:“并没有。不过是透过菲茨威廉表弟的介绍结识的。这位先生据说是娶了一位在印度出生的英国姑娘,自身也有着军方的背景,许是因为妻族的关系,才参与了伦敦的社交罢。”

法国人,贵族,妻子是英国人,维尼……这组合,可不多见啊。卡洛琳细细思索着,搜寻着仅剩不多关于19世纪初法兰西的记忆。什么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嗳,不对,雨果!这位法国大文豪貌似就有一位叫作阿尔弗雷·德·维尼的好友?!不会就是他吧!!!

“怎么了?”达西先生看着小妻子一会皱眉,一会舒展的阴晴不定的脸色,关切地问道。

“菲茨威廉,那位维尼先生在法兰西名声很大吗?”

“怎么维尼先生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让你如此关注他?”达西先生淡淡地问道。达西先生很确定卡洛琳之前同维尼先生素昧谋面,既然如此,他的达西夫人如此注意到维尼先生,是有什么他不清楚的情况吗?

抬头看向一脸平静的达西先生,卡洛琳扑哧一声笑了。

伸手搂上达西先生的脖颈,卡洛琳带着笑意说道:“你不会是吃醋了吧?我的,达西先生。”

“达西夫人,请允许我提醒你,这是在甲板上。”达西先生一本正经地说道,如果忽略掉他脸上可疑的红色的话。

不管在人后如何缠绵缱绻,在人前,达西先生就立即恢复成一幅严肃内敛的样子,更何况现在他们还身处人来人往的甲板上呢。不过,一本正经的达西先生让卡洛琳恶趣味地总想逗一逗他,让达西先生露出除此之外的表情……相当的有成就感呢。

看着达西先生一幅明明害羞了却又强装镇定了的样子,卡洛琳的内心里的恶作剧小人又活泛了起来。松开搂在达西先生颈后的双手,卡洛琳收敛了笑容,慢吞吞地说道:“既然是这样……为了避免受人诟病,我们还是分开站好了。”

还未等卡洛琳有下一步的动作,达西先生就轻咳了一声,紧紧握住了卡洛琳的不安分的小手。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起伏着的海平面,达西先生又一次问道:“为什么对维尼先生如此感兴趣?”

“其实也没什么,”卡洛琳耸了耸肩,侧过脸望向达西先生,“我只是觉得维尼先生的姓名听起来格外耳熟,仿佛在某处见到过似的。”她总不能和达西先生说想要通过维尼先生结识雨果、大仲马等一大兜子文豪吧。英法两国的关系自从百年战争以来就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连带着英法两国人对彼此都有些莫名其妙的厌恶感。想来达西先生对法国绅士们,哪怕是大文豪也没有多少好感罢。

“而且,维尼先生应该是出身贵族吧,又有一位英籍的妻子。这样的事儿可不多见呢。”

达西先生点点头,“你觉得熟悉大概是在某处见过这位先生编写的剧本,或是在诗集上读到过他的名字罢。”

“这么说来维尼先生还是一位编剧和诗人了。”由此看来,此维尼便是彼维尼。在历史上,他和情人多瓦尔的感情纠葛可是牵扯了包括大仲马,乔治桑在内的一大批法国文人啊,满满的花边和八卦有没有。卡洛琳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达西先生,正待继续问下去,达西先生却转而问起了接下来在巴黎的行程。

达西先生并不愿意自己的小妻子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不相干的人等身上。本来嘛,蜜月蜜月,就是应该两个人甜甜蜜蜜,不要有旁人的打扰。在客轮上偶遇维尼先生已经是意外了,现在又听到卡洛琳张口闭口都是问着维尼先生的事情,达西先生皱了皱眉,不动声色地赶在卡洛琳继续发问将话题转开来去。

……

*

几个小时之后,坐在马车里,达西先生和卡洛琳从加莱出发,一路向巴黎的方向驶去。

从多弗尔到加莱不过几十海里的航程,不消多久,达西夫妇便抵达了目的地。

维尼先生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再一次邀请达西先生和卡洛琳到其巴黎的府邸上做客之后,便告辞处理在加莱的事情去了。

加莱同多佛尔一般,是一个繁忙的海港,船梭如只。从客轮上甫一下来,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带有“英国血统”的建筑,远处的教堂,尖尖的钟楼,让人仿佛仍然置身于英国,而不是踏上了法国的土地。

事实上,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包括加莱,诺曼底,甚至巴黎在内,几乎大半个法国都是英国的领地。即使在百年战争中一步一步放弃了欧洲大陆上的领地,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英国人仍是不惜耗费巨资固守着这一块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后的领土。直至16世纪中期,由于玛丽女王的轻率,加莱被法国人夺回,迫使英国在地理上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岛国。于是,在接下来的时光长流的沉淀中,英国人的岛国情结逐渐显现:我们的民族住在一个岛屿上……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不是大陆的一部分;当然,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我们是它的邻居。”老牌政客博林布鲁克这一句话便是最好的证明。

如此而来,对于欧洲大陆,英国人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极力保持与大陆特别是法国的距离以避免其对自身权益的侵犯。由此,加莱便成为英国,特别是英格兰人心头的一根刺。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更何况,这东西还曾经拥有过,更是让人如鲠在喉。即使是巴黎,这个法国的心脏,由于不曾真正拥有过,都不若加莱如此让人耿耿于怀。

漫长的时光流逝,转眼间,失去加莱也有超过两个多世纪的时光。就如同深埋在骨髓的岛国情结一般,英国人对于加莱的感情总是十分复杂。卡洛琳看着达西先生下了船之后,便吩咐仆人打点行李,准备启程的架势,便知道他并不愿意在加莱久留了。

*

告辞了达西先生和卡洛琳的维尼先生,此时正在加莱的一处府邸内提笔写信。

维尼先生的岳父十分不满意有一个法国女婿,为了表示不承认这个女婿的愤慨,剥夺了维尼夫人的继承权。此次维尼先生勿勿赶往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