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恭敬,敝国商人都在传扬说。那里是个君子之国。可是大人。我们遭到了一群君子的不宣而战,我们的村庄被焚毁。我们的子民被绑架,他们的财产被一群君子抢劫一空。甚至那空荡荡的家园,也被焚毁。大人。我能知道您的怒火为什么而燃起吗?”
翻译是蒲易安的一名族人,这厮在宋国出身,翻译地言词很像是宋国地官窑文章,其中的塞尔柱味道却几乎分辨不出。
赵兴满悠悠地扫了一眼身边的军官,陈不群满脸都是心满意足地笑容,那些军官摆弄着自己的收获品,脸上都地神情意犹未尽,先前的顺利激发了宋军的贪婪,这股贪婪的**让一向没有勇气血战的广捷军与宣毅军参战的军官也显得跃跃欲试,眼中透露着嗜血的目光。
赵兴将自己的一方人的表情扫入眼中,他继续用那种懒洋洋的语气回答:“啊,你问我的怒火,我的怒火由什么而起,细说起来就遥远了,比如我们可以从唐代说起,唐代突厥九姓掠抢中原……”
阿杜里截断了赵兴的话:“那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天可汉(李世民)已经惩罚了我们,我们背井离乡十万里,数百年过去了,依然不敢回到故里,我认为,用那么遥远的恩怨做借口,实在太滑稽了。”
赵兴啊啊了几声,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那就说眼前吧,我宋商经常在附近海域遭到劫掠,这让我忍无可忍,身为他们的庇护者,我应该来这里惩罚那些罪犯!”
阿杜里冷笑的回答:“控告者是谁?”
赵兴拿不出控告者,他使了个眼色给陈不群,陈不群抬脚准备往外面走,阿杜里冷笑着回答:“大人,不要费心制造控告者了,据我所知,这片海面上,飘浮的船帆属于阿拉伯人,据我所知,你们曾经跟阿拉伯定下协议,宋船截止斯里兰卡。
我们塞尔柱人是骑马的民族,大海虽然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营养与货物,但我们的靴子却没有沾染海水,敝国的商人在这片海域遭到抢劫,阁下应该去询问阿拉伯人,再询问一下你们双方达成的协议?”
赵兴嘿嘿笑着,表情一点没有不好意思的神情:“没错,让我们扔掉那些虚无缥缈的借口吧,我是一个信奉自由贸易的人,我坚信我国的船只有资格直接开往耶路撒冷,阁下,我现在正在向这个世界宣布我的权力,而你也知道,有时候,索取权力需要动用铁与火。
如果你需要一个理由,那么这就是理由,塞尔柱人灭国无数,他攻击别人的时候,何尝需要理由,我今日也不想给你们理由,按照你们的习惯,我带着铁与火来,伸张我的权力,这还不够吗?”
阿杜里鞠个躬,平静的问:“我可不可以认为,战争已经开始。”
赵兴点点头:“你可以这样认为。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先前的攻击是第一梯队,那是我的先锋将干的,而我带来的是第二梯队,你现在能在此地见到我,这意味着我的第二拨攻击已经开始了。”
阿杜里再度鞠了个躬:“阁下,我能够回去向其他人转告这一消息吗?”
赵兴点头:“你的生命得到保障,你可以作为使节不受攻击的穿越我的阵线,阁下,再见,相信再次相见,应该在……”
阿杜里刚刚告辞,他乘坐的小舟还没有登上岸,赵兴已经下令:“攻击开始!”
随着这声命令,停泊在海面上的战船一起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许多人仰望着旗舰升起的战斗旗,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战具,一边声嘶力竭的呐喊着。
阿杜里还在小舟上,他面色苍白的仰望宋军的战船,发现宋军战船正在依次收起锚链,当先的几艘战船甲板上已经挤满了身穿红色服装的士兵,他们没有携带刀,手里抓着很短的两个武器,冲着江岸上大声欢呼,似乎江岸上隐藏着一座宝藏。
阿杜里面色苍白,不满的责问摆渡的宋兵甲:“我们不是在和谈吗,怎么我的交涉还没完成,你们已经准备发起攻击,我常听说宋人是君子,这就是我所见到的君子风范吗?”
船上的舌人如实翻译了阿杜里的话,两边的水兵笑嘻嘻的划着浆,望着他不说话,小舟上的指挥官摸了摸上唇,悠然回答:“我家大人说了,谈判是谈判,停火是停火,我们没接到投降指令之前,攻击绝不能松懈。
嗯,我听说你们的民族传统是:对敌人的承诺无须遵守,所以与你们之间,不存在协议,也不存在诺言,我们保留随时攻击的权力……”
不等阿杜里反驳,这名军官马上又补充:“攻击指令已经发出,现在与其像个弃妇一样唠叨不休,抱怨不止,不如想一想更实际一点的比如投降的条件。”
正说话间,宋军的先锋舰已经开始移动,甲板上的宋军齐声欢歌,唱着阿杜里听不懂的歌调,歌声铿锵有力,四个音节一拍,歌声整齐而嘹亮。随着甲板上人的歌声,小舟上也有人哼唱起来,阿杜里想问问歌词大意,但看到小舟上的士兵神情激愤,似乎热血***,他忍了又忍,小心的问:“我可以请你们加快速度吗?我负有使命,必须在交战前把谈判的结果告诉等候的人。”
那军官一挥手,小舟上的士兵齐声唱道:“**之内、皇帝之土……”
歌声中,那军官回答:“理应如此,我们第一轮攻击将在一个时辰后展开,请你通知你们的人,要么投降,要么毁灭。”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4330章 野兽总动员
更新时间:2009826 14:23:08 本章字数:5561
宋军旗舰、歌声中,陈不群用望远镜观察着海面,观察着不远处的港口,漫不经心的询问身边的军官:“先登者何人?”
军官回答:“老师的家仆。”
陈不群哦了一声,继续用望远镜观察,片刻后,他回答:“命令海狼战舰开始第一轮炮击……让我们为塞尔柱人祈祷吧,希望他们能顺利的升入天国。”
旁边一名军官似乎跟陈不群很熟,他用轻松的语气说:“师兄,怎么能祈祷他们升入天国呢,我们该祈祷他们下地狱老师的家仆出手了,他们想不下地狱都难。”
赵兴的家仆在宋代并不特殊,《水浒传》上朱家庄、胡家庄等庄园里也家仆无数,这些家仆都带着时代的鲜明特色《天圣令》下,宋代家仆的最长服役期限为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们的地位稍稍高于雇用仆人,但十年后,因为有《天圣令》的存在,他们便面临自谋出路的结局。
待遇最惨的奴仆,主人会付给你十年劳役期里赚取的薪水,而后允许你自由离开,这种待遇可以让明清时代的奴仆嫉妒的哭死,然而,这却是宋代仆人最差的遭遇,因为离开士绅家庭,这些人自立门户后,又要面临朝廷的各种赋税与劳役,所以在宋代,驱逐家仆离开自己的庇护,是最严重的惩罚,这个惩罚能让明清时代的奴仆羡慕死。
除此之外,家仆还有几种更好的选择,第一是因为服役期间表现良好。主人会给予赐姓,将其列为宗族旁支,令其在宗法地庇护下继续生存,这是最好的待遇了。因为这种待遇可以让仆人无限期延长自己的服役,并且升列一个强势宗派的门墙下,由这个宗族给予庇护。
至于中间道路,则由主人转而推荐,对其在服役期中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使其能够携带主人的奖赏,转投其他的宗族,继续生活在宗法的庇护下譬如高俅,他就是苏轼雇用地高级幕僚。转投端王后,竟然成为朝廷三品大员。
因为《天圣令》的作用,故而宋代奴仆家丁凝聚力特别强,即使遇到生死搏斗,他们也敢奋勇争先。不要命的拼杀在前。《水浒传》中朱家庄庄丁令纵横在齐鲁大地的梁山伯盗匪也感到头疼,正是宋代《天圣令》下,奴仆组织地真实再现。
相比宋代普遍存在的庄丁制度,赵兴名下这群家丁又是极其特殊的存在。因为自己庄园曾经遭到袭击,所以赵兴格外重视家丁的军事技能养成。而他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厚赏,划定各个技能所享有地薪水,以及考核标准。拥有不同技能的家丁可以拿到多份薪水,在这种情况下。赵兴名下的家丁都以享有多种技能为荣。
赵兴有钱,只要家丁申请进行某一技能的训练。教师与器材都由他免费提供,而且技能考核通过。赵兴会给家丁挂上明显的技能标志,让家丁在享受多一份薪水的情况下。更享受多一份荣誉。
赵兴有权。从他手下服役期满地家丁。如果想进入军界。或者想进入海外领担当吏员。赵兴手里有大把地空白官绅等着填写。所以他名下地家丁遇到战斗。便格外疯狂。一方面。他们希望在战斗中得到赵兴地赏识。能够在服役期满后得到一笔厚赏。或者得到一个小官位。另一方面。赵兴向来不在意战利品地归属。本着谁占有。谁拥有地原则。在战斗中地缴获。他向来承认缴获者地所有权。所以。即便是赵兴事后不对他们进行赏赐。参战地士兵也会奋勇当先。争取在战争中收割最大地利益。
赵兴眼下地这些家丁要本领有本领。要凶狠有凶狠。要亡命精神有亡命徒本色。有他们发动帝国冲击。难怪陈不群他们要为塞尔柱人祈祷。
航海是一项专门地学问。自从多年前宋军开始与阿拉伯接触后。赵兴地广州武备学堂便开始专门教授航海所需要地三角函数等知识。赵兴是武备学堂地校长。所以武备学堂地军官出来后。都称呼赵兴为“老师”。而陈不群作为他们地兄长。则被称作“师兄”或“学长”。宋代依然延续唐代流传下地等级森严地学院门徒制。所以那些军官更喜欢用亲切地“师兄”或“学长”来称呼他们地海军司令。
海狼一号开始缓缓移动。一边移动一边调整着舰身。与其同时。炮窗地窗口推开。露出了一门门大炮。水手们一边填装着炮弹。一边吹着口哨。看着宋军地联络船载着阿杜里奋力地向岸边划去。
一名海军军官眺望着岸边地港口。不解地询问:“师兄。老师地目标不是阿拉伯吗。怎么总是旁敲侧击地。打一些阿拉伯旁边地领……”
那名军官轻笑一声。调侃说:“感觉。似乎老师像个斜眼。瞄地准准地。却总是打上旁边地人。好有趣。”
陈不群笑了一下,回答:“阿拉伯是个庞大的国家,它很庞大,整个欧洲需要集结起所有的力量,才能与其抗衡,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旁敲侧击的试探是必须的……
据我所知,阿拉伯北线正打的如火如荼,我们现在在它南线敲敲打打,其目的是为了迫使它屈服。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要想征服它,没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大宋却等不起如此漫长的时间。
我大宋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恢复东西方贸易,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税收不枯竭老师说过,辽东那个华夏霍乱之源又崛起了一支新的胡人。这伙女直人比辽人更凶残,我们必须做好迎接这伙女直人的准备。
而战争打地就是钱。目前我们内忧外患,必须快速的拓展财源,才能应付这场战争……只要熬过了这场战争,我大宋会更加辉煌,那时。。。。。。”
陈不群没有解释的是,新上台的宋徽宗是个能花钱的主,而党争愈演愈烈,每一派当权。都不喜欢敢大声与他们讲道理的人,这些人往往被他们贬谪到海南,变相“杀害”,最终。朝堂上只剩下一群讴歌派,他们对权臣所有的主张一律讴歌,即使权臣说一加一等于九,他们也会齐声赞扬。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支出无限度。而收入如果稍有萎缩,整个国家地财政就要崩溃,赵兴这次远征,就是想为帝国开拓财源,这个目的陈不群不理解,但他习惯了执行赵兴的策略,便按照赵兴的话鹦鹉学舌。
他说出来。那些军官也不能理解,毕竟其中隐含了一些预言似地说法。这些军官只看到小皇帝上台以来,励精图治。不了解小皇帝本性。一名军官好奇的询问:“师兄,我大宋财税是历年增长的。怎么老师还担心税源枯竭?没道理啊。”
陈不群放下了望远镜,此时。海狼一号已经驶进了码头,开始开炮,它像一只骄傲的公鸡一样,踮起脚尖,舞蹈着轻轻掠过港口区,整个船身一边喷吐着火焰,一边喷吐着浓浓的白烟,一边骄傲地在水面上划行,炮声隆隆中,海狼二号也跟着进入炮击位置,等海狼一号驶过,它接过了炮击任务,随着这轮炮击,港口区冒出浓浓的白烟,那是灼热的炮弹击中水面掀起的蒸气与巨浪,稍后,港口区火焰升腾,黑烟缭绕。
陈不群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放下望远镜说:“我问过老师了,老师的回答是四个字:民众负担。王荆公变法之前,百姓除了负担丁口税,田亩税、劳役服务外,没有其他的负担,而且农闲时还能作为行商,不纳税的摆个小摊,流动贩货。但王荆公推出市易法,保马法、免役法等等法律后,百姓地负担越来越重,现在的税收增长,是以百姓负担加重为代价地……”
顿了顿,陈不群叹了口气说:“老师离开杭州的时候,荆湖南路地震,有言官弹劾曾布,说是大奸为除,故此天人感应,大地动摇,圣主当去奸佞以顺应天时。韩忠彦一力赞成此主张,但老师却说,韩忠彦这是上了蔡京地当,弹劾曾布,曾布的去职是给蔡京腾位置,下一个弹劾地人必然轮到韩忠彦。等韩忠彦与曾布都去后,蔡京独掌朝政,恐怕他容不下一个异议者。此后朝堂的风向又要变了。”
另一名军官不解地询问:“师兄,既然朝廷局势如此危急,老师为什么不留在国内努力,反而要远赴海外?我想,等老师回去后,事情已无法挽回了。”
陈不群苦笑了一下,此时,海狼三号已经进入炮击位置,并开始延伸射击,码头区的房子随着炮弹的落下,腾起一股股尘土烟雾,陈不群摆手:“轮到我们了,转舵,进入炮击位置。”
海狼号战舰只造了三艘,剩下的就是甲级战舰,而甲级战舰中,旗舰将首先展开炮击,随着陈不群的命令,军官们各负其责,开始进入各自的指挥位置,刚才问话的那位指挥官依旧不肯散去,他站在那里等待陈不群的回答,陈不群无力的摆摆手:“朝堂上的争斗,我们无力挽回,因为这场争斗,背后的声音是官家,我们无力挑战皇权,老师的意思是安安心心做个大军阀吧,保住东南半壁江山元气不丧,便已经对得起朝廷了。且让我们各自努力吧,诸军,开始战斗。”
陈不群说这番话老气横秋,其实,他也就是二十出头,但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他因为有过与赵兴一起出海的经历,年纪轻轻便开始统领广南舰队,随着广南舰队越来越庞大,他渐渐的也有了大将风范,说话尽量装老诚,经常扯着老师的旗号糊弄那些后进的学弟。
旗舰渐渐进入炮击位置,萧峰爬上甲板,在炮击没开始的静寂中。瞪着眼睛询问陈不群:“陈大郎,上次我们好像没有经过这里?”
陈不群翻了个白眼:“上次你也在场,老师领着我们踏上非洲大陆,你不是也在吗?怎么问我?”
萧峰挠挠头,不好意思的回答:“洒家是个粗人,到了大海不辨东西,大郎(赵兴)领我去哪,我跟着走便是。哪里知道东西南北,指哪儿打哪儿。”
旗舰地第一炮打响了,码头区腾起一片烟柱,此时旗舰已经驶入岸边。码头区传来的哭嚎喊叫历历在目,港口经过海狼号的炮击,已经变的狼藉一片,到处飘浮着碎木板,海中浮沉着拼命游泳的水手。还有一些被击中的船只正在沉没,那些船只甲板上到处都是惊慌失措,像没头苍蝇一样乱跑的水手。
宋军旗舰并不是主力战舰,它上面承载着大量的参谋人员,所以火力不是它地强项,旗舰的炮击一会便停止,并逐渐驶离港口区。等到驶离了那片硝烟。陈不群用手中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