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万历中兴 >

第7章

万历中兴-第7章

小说: 万历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后放心,孩儿自然明白。”知道李太后给自己说这个也是关心自己,万历也是心中一暖,这种母子和睦是他最期望的。

    “那为何皇上今日和大臣们僵持不下?”李太后问道。

    “母后以为朝廷真的没钱吗?”万历似笑非笑地说到。

    “哦,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太后皱着眉,疑惑的问。

    “大伴,告诉母后,如今国库和内帑分别有多少银子。”万历对着侍立的冯保说到。

    “回娘娘,户部虽然并非奴才职权范围之内之事,但若是所料不差,约莫五百两银子还是有的,至于内帑,”冯保停顿一下后继续道:“内帑如今存银不下千万两。”

    “这么多?!”李太后吓得哆嗦。宫里每年用度不过几十万两银子,如今内帑存银竟然高达千万,猛然听起来,太超过她意料。

    “所以,朝廷自然不缺银子。”万历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为何大臣们都说朝廷熬不出银子?”李太后疑惑的问。

    万历不置可否地一笑,“大臣一个个恨不得朕用内帑之银以充国库,何时乐意从国库中拿出银子给皇家用,母亲真以为如那些大臣所说,朕坐拥四海,这江山就是朕自己的江山吗?”

    “难道不是?”李太后惊讶问道,在她的理解中,他儿子现在是皇帝,这天下不是他儿子的,难道还是别人的不成?

    “这天下,自然不全是朕的。”万历说道。“若是太祖和成祖在位之时,皇帝一言九鼎,天下是皇帝是一个人的天下,也确实如此,但是现在,”万历摇了摇头,自嘲地笑了笑,“是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士大夫的天下。”

    “为何如此说?”这话大大超过李太后的理解能力,彻底颠覆了她以往的看法,不由问道。

    “太祖与成祖是马上皇帝,既然打下天下,自然不允许他人指手画脚,然而之后直到朕,却是由士大夫辅佐才坐稳天下,朕的圣旨若是没有经过内阁,就是中旨,文臣可尊可不遵,内阁也可将朕的圣旨打回来,所以说,朕非一言九鼎,这天下自然也不是朕的天下,实乃士大夫的天下,国库不是内帑,不是朕的私库,大臣自然也不乐意为皇家多花一分钱。”

    “既然如此,那陛下今日与大臣们相争……”

    “为何还白费力气与大臣争银子?”万历笑了笑:“孩儿实际不是为了从国库掏银子,而是以后都不从国库拿银子,当然,国库也别想从内帑拿银子。”

    第二天,皇帝下旨,今后皇家用度皆由内帑出,不在动用国库一分一毫银子,国库银两为国家财政,亦不动用内帑财政。

    朕不是傻子,万历心里想到。按照历史上,自己一辈子搜刮天下,留了几百万两银子给隆庆,结果呢,国库里没了银子,就请隆庆发内帑,发了一次又一次,这帮文臣养成习惯,没有银子就问内帑要,最后到了内帑告罄,明朝终于撑不住了。这其中国库收的银子到底在哪?天知道!

    内帑与国库分清楚,以后不会拿一分钱给国库,绝对不能让那帮文臣养成没钱就问内帑要的习惯,不然,大明也不需要这么一群蛀虫。



第16章 万历的决定

    “皇帝竟然是这个打算。”内阁里,申时行叹息了一声说道。

    这个结果,纵然是自以为了解万历的张居正也是感到愕然,毕竟一直以来,皇帝和大臣的经常在内帑和国库之间耍心眼,万历如今的做法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了。

    要知道,以前户部有事没事总会舔着脸请皇帝从内帑里拿银子,皇帝也经常动脑筋从国库里拿钱办事,双方是经常扯皮的。

    毕竟不论是在皇帝还是在大臣眼里,这个天下是皇帝的,内帑是皇帝的,国库也是皇帝的,皇家和朝廷之间不分彼此,这样自然双方拿钱时都感到理所当然。当然,文人要钱时觉得国家是皇帝的,至于其他时候怎么想,那是另一回事。

    但现在,万历不按套路出牌了,按照这帮为官数十年的老油条的理解,皇帝大婚想要多花钱,内阁不让,双方应该就这个问题扯皮,最后有一方取得胜利,当然,按照惯例,这种要钱的事情,只要扯出大义的旗帜,皇帝一般是不会胜利的,到最后,皇帝纵然是想花钱,也只能从内帑里添一部分,这样内帑只要开了点口子,大臣就能想办法从内帑拿出些放到国库里。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这帮文人已经要甩开膀子和万历来一场拉锯战的时候,万历竟然不玩了,不玩了之后更是过分,竟然下旨以后内帑和国库绝对分开了,皇家一切用度从内帑中索取,其余国家大事都由户部管了,要知道以前,每年的税收哪些归内帑哪些归户部都是有比例的,这样一来,税收全给了户部,让许多不明真相的大臣感到奇怪了。不从税收里拿银子,内帑的钱从哪里来?内廷难道全喝西北风吗?

    “皇上这一手玩的妙啊!”张居正感慨道。

    “太岳先生此话何解?”张四维奇怪的问,“如今圣上决定内帑与户部分离,内帑不再从朝廷里拿一分银子,那么宫中用度从哪里来?长此以往,内帑空虚,难道还不是从户部要银子?陛下此番做法又有何意?”

    一旁的申时行也是点头,饶是他们为官数十年,也觉得万历的这个决定纯粹是乱来的气话。

    “两位有所不知啊,如今内帑已经不靠田赋了。”张居正说了一句。

    张四维与申时行一脸疑惑,不靠田赋,那靠什么?

    “陛下已经诏令内廷成立司税监,以后主管商税了,难道诸位还不知道吗?”张居正漫不经心地说。

    “皇上要收商税?”申时行先是一愣,随机生气地说:“皇上怎么能任由内廷盘剥百姓,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与何民争利,农人忙碌一年税收集成?商人不事劳作,投机倒卖税收又几何?朝廷三十税一他们都乐意交税,既然如此,那就不怪朝廷不留情面了。”张居正恶狠狠地说道。虽然这个说法其实还是重农抑商的传统想法,但不得不说,总比不收商税要强了。

    张四维和申时行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帮蠢货。”张居正看着一些不明所以的同僚们,心中暗暗鄙视,一套二百年的规则,没有丝毫的改变,这帮蠢人总以为事情几百年来都如同自己理解的那样,从土地里征收那点可怜地税收,几十万两银子的盈余就觉得满足,连这个世界到底真正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站在这帮人中,张居正瞬间又有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再一次生出了智商上的优越感,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发现朝廷的弊端,励志要变法的时候,那时候面对守旧不赞同新法的官僚时有这种感觉,如今将那些守旧派踢出了局,这些支持改革的人竟然再一次成了井底之蛙。此刻的张居正,显然忘了万历刚刚登基的时候,自己和这帮人脑袋里的见识,其实是一个水平。

    大臣们还讨论着万历圣旨的影响,紫禁城里的万历,已经开始讨论另一件事情。

    “你们两个觉得朕大婚之时,拉出几门大炮来,放上一阵可好?”万历突发奇想到。虽说大姑娘上花轿是头一回,但对万历来说,两世为人,结婚也是头一回,更何况这辈子是皇帝,照他的个性,自然要搞得隆重点才好。

    二张太监立马吓得跪在地上。

    “皇上,这要是用上大炮,非出人命不可啊!”张诚劝道。旁边的张鲸也是一个劲磕头。

    这个时代人们对大炮的恐惧,是无与伦比的,真要是在京城里开上一轮炮,满京城都该以后是不是哪里兵变了都说不定,到时候吓死人也说不定,摊上这样一个会折腾的皇帝,两个太监别说心里有多害怕了。

    “如果不搞的特别点,怎么对得起朕的身份呢。”万历摸了摸还没有长出胡须的下巴,沉思着说道。“不行,用鞭炮太没意思,必须要用大炮。”万历决定到。

    “张诚、张鲸你们两个给我传旨,让兵仗局准备大炮,内阁也通知了,”万历说到,随机又想了想道:“到时候若是吓到京城里的百姓就不好了,不如告示满京,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这事。”

    “是。”张鲸、张诚两人苦瓜脸的回应道。

    毕竟是大炮,若是提前不安排一声,到了大婚之时,万一有人被吓到,出了事端,也不是什么好事,这点万历还是晓得的,所以事先通知一下还是必要的。

    不得不说,好大喜功这个词语评价现在的万历,可以说是形象的,万历自从几次成功,再加上内帑有了银子,不需要看大臣的眼色之后,确实膨胀了不少,很多时候都是在以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了。两位太后当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前世将近三十岁的人,本来就以过得舒坦为目标,虽然重生之后有了志向,但当了两年乖乖孩子后,终于拿到权力,又连续经历成功,若说不膨胀,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万历现在就是面临这种情况,至于这种情况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天知道了,或许两位太后打的算盘是有效的,能够对万历起一点作用,但十几岁的小女孩当皇后,能做成什么样,谁又能保证?

    “皇上谕令,大婚之时,除原有礼节不变外,另加京城大炮九十九响,以示隆重。”小太监宣读着。听了这旨意,跪着听旨的几人无不气的面色发白。

    “胡闹!”等到传旨的小太监走了,众人站起,礼部尚书潘晟气汹汹地说道:“皇上怎么能如此胡闹,不行,必须马上进宫,请皇上收回成命。”

    “以什么理由?”张居正也是头痛,饶是张居正一直赞同万历,但是现在竟然连火炮都用上了,也有点受不了。

    “怎么?皇上如此胡闹,我等难道连劝谏都不成吗?”潘晟还是气愤。

    张居正苦笑,劝道:“就是我等现在入宫劝谏,难道皇上就会改变主意吗?”

    “难道皇上还一意孤行不成?”一旁的张四维也问道。

    “皇上要动用大炮,不是城墙上的大炮,也不从从兵部调用火炮,用的是内廷兵仗局所造的火炮,我等难道还能插手到内廷去吗?”张居正解释。

    众人无奈,外朝有国库,内廷有内帑,朝廷有六部,问题是内廷也有十二监,四司,八局这二十四衙门,范围包括的广泛,比六部有过之而不及。双方自己干自己的,互不统属,互不干涉,双方自然也不能插手到另一边去,内廷兵仗局制造的火炮,自然与内阁和六部无关。你现在就是闹上天去,等到了时候,皇帝会说什么?一句知道了,接着,该敢什么,自然还是干什么,有什么影响?

    文臣们对这事苦恼着,马上就要出一位皇后的王家也是一样。

    “大炮?这…这万一伤到人了该如何啊!”王氏的父亲王伟不过是个锦衣卫千户,猛然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一阵哆嗦。

    已经在练习礼仪的未来皇后王氏,听到这个消息,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被吓得面色苍白,一双手也颤颤抖抖,不知道放在哪里是好。论到底,这个皇后,长相却是还是说的过去的,太后毕竟不是那帮成天恶心人的文臣,大明也不是后来的满清,即使太后在考虑皇后人选的时候也考虑品性,但到底是给自己的儿子选皇后,不可能向文臣那样拿才德来恶心人,也不会像满清那样只考虑家族利益安排。

    “国丈大人大可放心,”前来传旨的太监张诚笑眯眯地说,“虽说是大炮,但却是礼炮,虽然声音大了些,但不会伤人,国丈和娘娘大到不必担忧,只当是大点的雷声就行了。”

    “那还好,那还好。”听到这样说,王伟心里才觉得踏实了点,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杂家就告辞了。”

    “公公慢走,慢走。”王伟说着,还不忘塞上些银子。张诚才笑眯眯地离开。



第17章 大婚

    大明强调礼法,万历大婚的步骤自然根据《礼记》记载的六礼来进行,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这个程序是从西周时就传下来的,作为皇帝的婚礼,自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今宫里宫外,内廷外朝都忙的不亦悦乎,礼部、工部、钦天监、鸿胪寺等一切和婚礼有关的部门都忙得焦头烂额,大家都小心的不能再小心,要说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是皇帝的大婚,至少现在活着的这些官员都没有一个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是妥当的,大家都也只能看着相关典籍记载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

    就这样,在众人焦急地等待中,万历大婚最后的一道程序——亲迎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一天万历起了个大早,到了“钦天监”认定的吉时,穿上礼服,祭了祖之后,再去拜见了两位皇太后,在奏乐中来到皇极殿。将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的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等检查了一遍,然后坐上龙椅。

    王公大臣跪下高呼“万岁”过后,礼部尚书潘晟奉着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正使英国公张溶。王公大臣再次跪拜,万历在乐曲声中起驾回到乾清宫,静候皇后的到来。

    张溶从皇极殿走到午门前,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候选皇后的府邸。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绝对是难得一见的“靓丽的风景线”,沿途百姓观者如潮,尾随始终者,也大有人在。

    “这是最隆重的礼节了。”万历虽然不能出去,但呆着宫中,看着宫人一个个张灯结彩,忙忙碌碌地却不失分寸,内心激动的对自己说。

    历史上,由于为了节省,万历和太后李氏听从张居正的建议,并没有太大花费,现在万历内帑充足的令人发颤,所以万历大笔一挥,花个近百万两银子,丝毫没有心疼之处,倒是让户部那帮大臣们吓得半死,等于朝廷国库一年的结余就几天给花掉了。当然,此刻已经财大气粗的万历才不管这帮人到底怎么想,反正再过几年,朝廷每年的收入只会越来愈多,这帮大臣以后会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的。

    一切显得那么庄重盛大和谐,这是看到这个景象的所有人的看法,但事情如果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那内阁以及六部的大小官员们,也就不用苦恼了。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天安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后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乾清宫后面的交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坤宁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当迎亲的队伍从王家府上出来,所有的鞭炮声全都偃旗息鼓,原因自然是早已在各处布置好的九十九门大炮开始发出属于它们的轰鸣声。

    饶是京城中的百姓已经通过告示了解了这一切,当大炮的声音响起,还是略微感到慌张,毕竟在京城这个地方,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战事了。

    还好迎亲的队伍早已经对皇帝的荒唐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