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31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31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无从察觉。这也是他们一贯的逃避、躲藏所引起的,让明军根本就不认为,他们敢于跳出来。
    在前日夜间,终于抵达了榆林地界的白云山上。这里因万历皇帝给了一道圣旨,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香火还是相当可以,但现在自从陕西民乱以来,已经没有游人了。高迎祥他们顺利的控制住了这里。
    昨日,蒙军终于奇袭了双山堡,并败了榆林军,成功的入驻榆林城。范永斗就和高迎祥商量着过去。但随之而来的秦、卢两军,没让他们得到机会。
    一直关心着战况的他们,当斥候回报了今晚明军偷城的消息后,就感觉到机会来了,城里的火光一起,他们就再在坐不住了,率兵悄悄的潜行到了明军的三里地外。
    卢象升和秦良玉一听乱民此时来搅局,这个时机把握的可是真好。但没有时机去细想里面的联系,包围圈里包着的可是八万蒙古骑兵,一旦包不住了,那肯定不仅仅是放走他们那样简单,有可以被人家反包了饺子。
    人员调动这个时候可不敢大动,按着卢象晋的意思,把人员往锦衣卫一字长蛇阵上的左右两翼靠拢。并加紧收缩包围,收缩的越紧,蒙古兵在里面的活动空间越小,一旦跑不动马了,基本上除了投降之外,就没有任何的出路了。
    而蒙古人此时已经有抓狂的迹象了,眼看着就只有五丈的距离,就能成功了。但没想到最后功亏一篑,硬是被人家杀了回来,看着从五丈到三十丈的距离这一层的尸体、伤者,这一轮少说也有一万人的损失,真是让人胆颤。而现在的开局已经很不利了,只有仗着人多势众,来个四面突击了。如果再被包围下去,只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已经被发现的高迎祥也没有了必要掩藏行踪了,月光如水之下,战局看的很清楚,也很容易的把握住了。那就是利用人数的优势来个反包围,现在招兵不易,他可不想来个不要命的冲击,把这点人马全部的拆进去。只要远远的形成一个包围圈,别的不说,单单的防御他们,明军就必须开两条战线。
    这样想了,他也是这样干的,在冲到了离锦衣卫一里左右之时,开始了‘跑圈’。
    这一招的确是威胁到了秦、卢两条战线,没办法,只能分兵,隔二个人转身一个,用来防备。这一下,蒙古兵的压力当然的大解,拼命的冲击着三条战线。
    “阵形成圆,紧缩!”卢象升无奈的下着命令,因为‘内鬼’的存在,这场仗,打的是格外的辛苦。而成圆的意思是把两线相交的角或者是城墙边上的,基本上闲置的兵力给抽出来,因为两角的交汇之处,并没有那个‘弱智’蒙古兵会选择那里做为两面受敌的方向。
    东南和西南两个角以及西北、东北的两个最北边边,在这个命令之下,速度的向前挺进着。这样一来,兵力相对也开始集中起来。蒙古人的压力又再次开始渐渐的变紧。
    “迅速压缩圈内的包围圈,解决了蒙古人,然后再对付圈外的乱民,”看着果然是被包了饺子,但乱民却不是太敢往前冲,卢象升是一脸的鄙视。一般来说乱民那点战斗力,普通的官兵一千能打着他们一万人到处跑,而眼前的这股乱民,却不是这么简单,有着很强的骨干力量,就如是家丁一般,都是边兵的逃兵或者是绿林的强盗来充当的。但乱民也就是乱民,打个顺风仗还可以,一旦是打不过,马就是会溃散四野。
    而今明显乱民头子高迎祥正在用包围的方式想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给蒙古人制造机会,并不想过来力拼。
    “卖国贼,狗汉奸!等着好了,收拾完了鞑子,有你们的便宜赚!”很少吐粗口的卢象升恨恨的骂道。(未完待续。。)

第423章大捷之后
    明将诸军,此时当然也看到了这前有狼、后有狗的复杂局面,卢象升的战略思想当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乱民一直是被明军追着打的,别说是天子亲军,就是普通的明军,也完全的可以在乱民的身上找到成就感。所以对待他们,心里是充满了不屑。只要是打垮了当前的蒙古军,估计就又到了这股乱民逃跑之时了。所以一个个坚定的向前推进着。
    而转身的弩手们,也被告之了随时再转身的命令,而因为他们的转身而射,对蒙古人简直就是残酷的。
    蒙古兵看到有‘素未谋面’的援军的到来,已经激动坏了,这年头好心人就是多啊,搞个侵略战争都有被侵略国家的人鼎力相助,又是有人献关来降,又是有人难时来救,真是礼仪之邦啊。一时势气大盛,拼命的冲击着,希望来个内外夹攻,反过来把这股明军消灭掉,那他们手里的武器就能占为已有,为可汗的霸业打好基础了。
    但冲的正欢实的他们却先后被两次的打击,彻底的被打击掉了积极性。明军的收缩更一步加强了,蒙古军又被打了回来。太难冲过去了。
    高迎祥和范永斗精明的打量着情形,这个时节,不是再保存实力的时候了,如果放任着蒙古军被消灭,他这些清一色的步兵,根本没有多少能逃过明军骑兵的追杀。所以,商量之后,咬了咬牙,发出了命令。“冲锋!”
    于是,明军又不得不把先前转身的人给叫着转身回来,对付那些乱民,虽然比正面少了一倍的兵力,但他们面对的却是步行来冲阵的乱民,那速度可是轻松写意了许多。
    乱民们当然是乱民,死了最前面三四排人时,就崩溃了,这哪里是冲锋,这是送死?!所以一个个的驻足不前。
    “命令对付乱民的弩手。向前三步走。”卢象升命令道。因为离着还有二十多丈。三步也就是不足一丈,并没有多大的危险性。
    这三步又让弩手们大杀了一批靠在前边的乱民,乱民们纷纷的往后小步的挨着,因为有督战队。小步是不要引起了误会。然后又来了三步。结果这上前三步却造成了误会。乱民们以为这些杀人狂要来杀他们。再也不顾身后的督战队了,转身就逃。
    “接着抓紧时间,对付蒙古兵。快!”面对着这些不堪一击的乱民,卢象升真是痛恨,如此老鼠一般,除了破坏就是破坏,而且一见有人来消灭,跑的那叫贼快。
    溃兵们跑到了队伍之处,哪里有什么追兵啊,自己差点把自己吓死了。高迎祥也意识到,指望着他们去冲锋陷阵,还真不是那块料,于是让他们改为骚扰,就是让那些弩手们转身然后再跑回来。因为局势已经很微妙了,如果这个时候解救不出蒙古人,那自己也就有难了。所以再命令普通士兵骚扰的同时,也把老营的和晋商的人招集在了一处,准备给明军来个假戏真做。
    明军再次转身之际,又向前推进了几步。然后,乱民前来骚扰着、、、、、就这样,蒙古军的不断的被包围圈收紧着,如此下去无须多长时间,真的能把他们的空间给凝固住了。而这样明军可以腾出手来的人手就会越来越多。卢象升一直等着这样的机会。因为乱民们没有几个弓箭手,所以,一旦乱民溃散,带着山地弩的天雄军亲兵还是白杆兵,他们只要一追,肯定是压倒乱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这时,已经顶不住这压力的高迎祥也看出来了,要么现在就走,因为明军们没有时间来追他们,完全可以全身而退,进了山也就算暂时安全了。如果这样下去,等明军收拾了蒙古,那他们就有难了。要么就真正的赌一次,用骨干力量冲锋,只要有一个小缺口,把困在里面的蒙古军给解放出来,明军就彻底的败了。
    爱赌的人都有着一丝的疯狂,起兵造反本来就是想赌一下皇上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虽然后来不是太顺,没有跟者景从的现象,最后只能惨淡被追的到处乱跑。得亏自己经营了一些秘密地方,否则的话,还真有可能早就会被打回原形了。现在不甘心的他又想赌一把了。
    真亦假时假亦真,虚虚实实的策略倒是正确无比,但可惜的是,再完美的计划也没办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冲过那三十丈的距离。明军的确是‘大意’了,任凭着他们冲到了南部明军快三十丈神弩射距之处,连理都没理。看的高迎祥是一阵大喜,立刻让骨干部队加快速度冲了过去。
    而这时,明军才有一部分人转身架起竖盾、神弩,而此时乱民都已经冲破到了十丈之内。但徒步和骑马的速度相差了不少,虽然只有十丈的位置,在冲到了五丈之时,也不得不止步了。明军的弩箭那射速比奔跑的速度快的实在是太多了。好不容易跑到一丈,人家一只弩箭就轻松的搞定了,后边的人就有了一丝被阻的意思,而弩手们接着射击。
    而已经上马的天雄军亲兵和白杆兵,又用手张开五指,加入了射击。山地弩的上弦较弱,所以射程较短,但对付人脆弱的身体还是没有关系的。
    他们这些人的加入,让骨干部队再也没办法前近半步了,在死伤重大的情况之下,扔下了几千人的尸体,无奈的撤退。但这次明军却没有这么好相与了,慢慢积累、挤出来的战斗力瞬间的发挥了。
    他们最近的天雄军亲兵首先的发难,跟着他们的背后是一阵的狂射。
    “追来了?”这是骨干们第一个感受,本来还有人想着反抗一下,但跑到最后的、稍稍慢一点的,立刻就被点名,那点胆也被杀没了,只能认命的逃着。卢象升的交待,试探性的进攻,若敌崩溃再行追击。所以亲兵们进攻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相对的比较干净彻底。
    如此的一个不漏,更是让骨干们惊恐万状,说他们是骨干,其实也只是乱民的骨干而已,并没有受过多少正规化的训练,对待被追杀的局面,一样是慌里慌张,从往前挤,慢慢的变成了疯狂的跑,就这样,南部的溃散已经成了定局。连锁反应一般,南部的溃散,也同时引发了东西两南的溃败。
    掩杀,这一对付溃散逃兵的词语这时候也被亲兵们正确运用上了,稍稍的加快了一点马速,变成了小跑,轻松的跟在马后射杀。而骑马的白杆兵,则是放快了马速,利用马速和白杆上的那个钩子,轻松的递到乱民的脖子前,稍稍的向后一带,一颗人头落地,或者是只用马速,在追上的逃兵背后,轻轻一送白杆,一条人命就被收取了、、、、、、
    天光终于亮了,榆林城里的火烧的也差不多了,没有别的来形容了,只有废墟一片而已。南门之前的蒙古兵们,已经投降了,八万人,剩下的也不多了,就三万人左右。而东西方,遍地都是乱民的尸体,大概有一万人左右。乱民们跑的到处都是,凭着明军目前的力量根本无法追赶。北城外,四万多百姓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哭了一夜了,已经是欲哭无泪了。好在他们还有命在,比他们更不如的,是还有一万多的百姓来不及逃跑,不是被烧死、就是窒息而亡,永远的葬身火海了。
    打扫了一下战场,把数字大体一算,秦良玉和卢象升抓紧时间报捷。虽然死了不少兵士,但于敌人八万军队全军覆没更加上一万乱民,这次的大战实在是大收获了。也应该先让皇上高兴高兴,把这个后顾之忧解决了,不过榆林这个大门就再也关不上了。因为城墙多处倒塌,根本不足以防止林丹大军的进入,皇上、闫应元那边的担子依然不轻。
    正在奔波赶路的朱由校接到了大捷的消息,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是落下了一半。榆林被毁了,一座古城,死难一万多的近二万的平民百姓。这又是一次蒙古人焚城的铁证,以后谈到民族融合之时,估计这样的血证又将会刻意的被忽略了。但朱由校却不想,待解决了林丹危机之后,这等帐要好好的给鄂尔多斯部好好的算算。
    而此次高迎祥如此的丧心病狂的勾结蒙古人兴兵榆林,不用说背后肯定也是晋商的影子。现在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就是不知道以后聚集起来又是如何的模样。好在自己已经先与李闯王,先行提出了‘大明永远不纳粮’的口号,他就是喊破了喉咙,恐怕也不会有几个人肯跟着他干的。所以剩下的**万人,成员只会是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
    如此这一最大的心病算是放下了,大明亡于谁手,李自成,没有这股乱匪,大明依然可以挺立着,虽然是日薄西山,最终还是会亡,**不变、朱太祖所定的那些弱智到极点的祖训若不改,大明的财政赤字,最终还会让人起来推翻他。(未完待续。。)

第424章灾后重建
    榆林被毁,首先要的解决的就是受此兵灾火灾的灾民生计问题,这点好说,就是一个钱字而已,只要是用钱可以搞定的事情,对于朱由校目前来说,都不算是个难事了。天雄军和白杆军都有皇商团紧紧的跟随着,让他们抓紧时间往那里运粮、运物吧。天气马上要变冷了,四万多人没有房子,没衣服穿,没有、、、、、、这样的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所以灾后重建工作,更是个大课题。
    这次的俘虏有三万人,正好投入重建之中。大同城中,能工巧匠也是不少,更从各地赶来从事天门城建设的,以及宫里的神宫监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筑人才。分一批过去,再投资个一百万两银子,估计和天门城一起建设。
    而各个作坊肯定也一一要去榆林上马,特别是水泥作坊,可是这次灾区重建的用量最大的了,既然一切都毁了,那就建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吧,着宫里的各作坊去榆林速建作坊。这里就建一个样板城吧,四万多无依无靠的灾民,就要他们在灾后以手工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着工部参考天门城的施工图纸,并派干员前往,重新设计适应榆林当地的城市规划。
    让三万俘虏先开始整理废墟,然后挖地基再说,这都是他们犯下的罪孽,现在是他们在做,以后打完了林丹,就需要整个鄂尔多斯部来偿还了。
    向全国公告榆林之难,此日大量的榆林百姓死难。下罪已诏,承认自已保护百姓不利,致使百姓死难。并定今日为大明国难日,举国哀悼。
    号召全国捐钱捐物,支援榆林重建,皇上捐出一百两万白银并五十部留声机拍卖,得资捐助榆林重建。
    孙承宗看了卢秦两位所创的大捷之后,深深的为皇上的识人之明而震惊。这一下,大明的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一半,下边的就看皇上亲会林丹可汗之战了。而朱由校为了受难百姓再建新城及一系列的旨意。捐的钱粮等。彰显了皇上的仁慈。
    更是下了罪已诏,这是怎样的一种气度,三个月前的大爆炸事件,就是群臣如此的逼迫。也是死活不下这份罪已诏。但这次远在陕西。而因外族的侵略而下了这份比较‘牵强’的罪过,却自动的下了这份罪已诏。所以不解的请问皇上为何?
    朱由校看着座驾外的外景,回答:“孙老师:自然灾难。是天灾、是飞来横祸,就象这天不下雨一样,非朕能左右的,并不是以朕的意志为转移,也与朕的德行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朕并不愿下这份罪已诏。但兵灾兵祸,却是朕的职责所在,朕有责任保护好大明百姓的安危,让他们安居乐业,吃饱喝足,悠然过活,而让百姓们活在兵凶战危之中、整日饱受饥寒等等,更有的象天仇军一样被异族劫掠成了奴隶,这些就是朕当政的严重失误,此次榆林百姓全城被毁、死难万余人,这些完全可以算在朕的头上,所以朕下了罪已诏。”
    “皇上英明、圣慈!勇于担当、、、、、”两处灾难的不同,处理的手法也是不同,虽然大爆炸死的人可比这次多的多,但皇上的解释非但不让人反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