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9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49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兵仗局的掌印王应科也不知道他们在里面鼓捣的什么玩意,一问就是皇上吩咐了绝密。然后王应科就再也不敢问了,笑话,没看到那些不可一世的太监都呆在浣衣局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例子,自己别说和王体乾比了,就是石元雅那样的也不是他能比的上的,还好有了刘若愚‘投案自首’的例子摆在那里,皇上竟然还接着用他并且提拔了。
    这可是宦官们的一个利好消息,皇上不仅不抄家杀人,还留了一条自首的路子摆在那里,如果想好好干,那就把脏款交上去,然后在原有的位子上接着担任职务,但现在这个情况看来能捞钱的可能xìng是没有了,内厂的成立虽然只针对那些这段时间皇上关心的部门,但谁好说他明天会关心哪个部门。
    因为皇上的手段太简单粗暴了,随便找个理由甚至没有理由就抄家,然后发配浣衣局,虽然手段太单调,但也着实有效。六个皇店的管事可是已经把这几年赚的钱都交了,然后接着干管事。这一切都让宫里的头头们很动心,但同时又下不了这个决心。
    因为宦官天生就是爱钱的,而且是那种毫无节制变态的爱,这生生的交了出去,和割他们的肉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许多人还是选择割肉。在这种情形和矛盾心理下,王应科也真的很矛盾。兵仗局也是个肥差部门,这么多年也存了不少,有心留一点,但又怕没事找事、弄巧成拙。惹的皇上来一句你不诚实,抄家看看,那就属于大冤之人了。但如果硬撑着,保不齐皇上那天来的时候突然来那么一下,这可就被动了。
    诸们衣食父母,给您们问好,这几天梦难成很高兴,朋友多了,点击、收藏、推荐、打赏、评论也都上去了,有夸的,也有骂的,很好,有点真正小说的模样了。这都是大家的支持,没别的,这里对各位衣食父母深施一礼,谢谢了!没有君子不养艺人,还是那句话,离开了各位的点击、收藏、推荐、打赏、评论,这书就只是梦难成自己逗自己玩了,全靠您的捧场。再次感谢。

第八十二章大练钢铁
    朱由校的心思都在弩上边了,哪里有心思想王应科的想法,到了地点后,十几个参与者显然都是一夜没睡,正不断的试shè着弩箭。朱由校上前接过弩后,看到弩上面的拉杆已经改到了左面,而弩的上面也安装上了准星。
    在把弩放在一个架子上开始试shè,shè了一匣弩箭后,自己调节了一下前面的准星,然后再shè,越来越有感觉,最后,几匣弩箭shè完,中靶率竟然达到了八成,这个结果还是让大家都非常的满意,果然不出所料,皇上昨天说的方法是有效的。这种结果极大的提高了jīng确打击。
    “很好,虽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但就现在的威力和速度,已经可以大量的装备到净军和锦衣卫。朕说过谁制成了赏银千两,现在达到这种效果,朕更为高兴,追加三倍的赏银,李德全,你按着功劳大小,给大家分分。”朱由校相当的兴奋,终于在自己的手上有了一件神兵利器。只要八千净军全部装备上,并且熟练的掌握形成战斗力后,肯定会给满清一个大大的惊喜吧。
    然后朱由校开始对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弓弦的问题,因为弓弦就是一整根的钢丝绳,所以不同与一般的弓弦,而因为通过二组的滑轮,这个摩擦阻力还是有的,自己损耗也是再所难免的。这就需要一个润滑剂保养了,如果是后世朱由校直接拿出黄油之类的东西来就是,但现在却没有这个东西。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在思考。倒是宋应星说:“古书中谈到了用石油来制造润滑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圣上想要的东西。”
    “对,还是宋爱卿博学多才,朕怎么把石油这个东西忘记了。好,既然这个问题解决朕也没什么大问题了,那这个弩就定为净军和锦衣卫的制式装备吧,朕特赐名为大明屠虏弩,希望汉民族能手持此弩,屠尽满猪!”朱由校想着这个弩已经符合他的标准了,只是看以后的汽油弹了,如果这两件东西在手,对付建奴应该很有把握了,现在虽然只有屠虏弩,已经完成了第一步了,只要净军和锦衣卫的纪律和战斗意志能够达到,单纯的野外对抗应该就可以了。
    “屠尽满猪!”铁匠们跟着受了点感染。
    “圣上英明。果然是好名字,有此屠虏弩,明军将无敌于天下!”一时间捧臭脚的人都来了。
    “朕的净军有八千多人而锦衣卫二万多一点,这样就需要三万只屠虏弩,需要尽快的制造。崔尚隐,你认为此弩的造价几何?多少时间可以造好三万只?”朱由校问,制造的样本出来了,当然就要大规模生产了,现在就得想着成本了,而且这东西对质量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所以不能象以前一样放羊方式的制造,那样的话火枪的悲剧又会再现了,所以问一下已经建了一个弹簧作坊的崔尚隐。
    “回皇上,仅造价来说,此屠虏弩本身的重量就是十八斤,另配五只满装弩箭重七斤左右,已经是二十四斤了,加上手工费,造价应在十五两银子左右。而速度方面,以每人三天一只的话,就算是整个兵仗局的一千二百多人都上的话,也得三四个月,而且这也不太现实,因为老多人都不会造,只有三百人左右能用,那也得十个月,这还是大家加班加点的办法。”崔尚隐当然想把这个差事接下来,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东西太难弄了,三天造一支已经是快的了。
    “这个三天造一支的方法不可行,这样,要把屠虏弩的组成部分给分解开了,按着这些构件建几个作坊专门生产这些零件,最后找一批人来组装就可以了。崔尚隐,朕先前让你开的那个弹簧作坊你做的很好,就象那个一样,单独出来让人造每一个构件,不要一个人去完成整个弩机,而是分工合作,大家只做单一的一个构件,这样速度就可以提上来了。”还是老一套的流水线,只要这要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装备起来。
    “皇上以方法大妙,若人守一个单一部件,那熟练度上升的很快,有利于提高质量。可以节省相当的费用、更可以集约化管理,”宋应星一听就看出了这个关键所在。
    “宋爱卿所言极是,此弩的关键还是质量这一关,如果质量不合格再好的武器也是废铁。所以朕采用实名制的方法来造此种弩,就是每个部件上面都要有制造人的编号,谁出了问题直接找到直接责任人,绝对的严罚。宋爱卿、崔尚隐,你们现在开始分解,把弩机需要的每一个部件按工时和难易程度划分出来,每个部件都要建一个生产作坊,不要怕花钱,需要多少钱就往里面投资多少。宫里的宦官这么多,整天的都在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好,抽出一万个宦官来,分别的去负责生产构件的作坊,单一零件的生产对工匠的要求不高。这事交给李德全吧,去朕的皇庄集中建作坊群,然后送到汇集起来集中组装。”
    “奴才遵旨。”
    “现在已经研究出了这种适合阵地战的屠虏弩,但这种弩并不适应山地、丛林、河流、海洋等处的战斗,因为它太大或者太小,不适合战士们长期背着前进,所以在山地作战丛林时要改成轻便式的,shè程威力可以减少一些,必须方便携带;而在船上用,则因为不需要移动,所以可以造更大的箭shè程更远的大弩,这个shè距还不够看。这事以后就交给崔尚隐领导了,你们能做好吗?”朱由校这种流水线作业的方式还是比较先进的。比起原来的方式来肯定要快的多。
    “奴才愿意为圣上效命。”废话,不愿意还想造反不成。
    “宋卿,一会帮着他们分解一下工序,估算一下工时,哪个部件用的多、那个部件用的少,给他们确定一下彼此的规模和每rì生产的数量等事,然后来找朕。朕去处理一下竖盾的事宜,还要在竖盾上看看cāo作的可行xìng。”
    “微臣领旨。圣上,微臣觉得这钢铁产量不足,有可能会误了圣上的事情,既然尚公公他们已经找到大量生产钢铁的方法,何不也建个作坊,加大产量呢?”宋应星仍然借这个时机再向皇上进谏,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军事还是民间都太需要钢铁了。这个时候建作坊正好解决这批屠虏弩的原料问题。
    “上次爱卿说过后,朕也想过这个问题,既然爱卿又提了出来,那就在西山的附近建一处作坊,按rì产量万斤规模经营着,然后慢慢的再增加产量。不能按着以前的生产方式了,要利用水力,就是朕造的那种水车,先把铁矿石砸碎了,再弄到一台大磨里碾成细粉。然后再炼钢。来朕画个图。”朱由校想到了首钢的位置就是西山的附近,而现在的生产工艺太慢了,靠人工不住的零敲细打,产量能高了才怪呢?拿过笔来边画边交待,“利用水车的力量把这个大铁块举到空中,在下面放好了铁矿石,一松闸门,铁块落下,将铁矿石砸碎。把碎块再放在再砸,几次下来,铁矿石碎的就差不多了,然后顺着这个传送带,到这个大磨上。大磨在水车的带动下不住的碾压,把小铁矿石慢慢的碾成粉状,这样再处理,就好处理好了,慢慢的你们还要积累一些选矿石的经验,比如说铁矿石的大小,会不会影响到大磨的运转,铁矿石的种类,适不适应去磨成粉炼钢,等等问题都需要不断的摸索。”
    朱由校仍然把利用水力放在第一位,没办法,这是一个没有电的时代。有了上次设计卫生纸作坊的经验这个实在是太简单了。
    “皇上圣明!”朱由校的一番话倒把周围的人给震住了,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铁矿石分解的问题,要知道炼矿粉和直接炼矿石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那生产效率岂可同rì而语。
    “皇上真乃不世之才啊!”旁边的宋应星终于看到类似卫生纸作坊的构思是怎么来的了,完成的如此随意自然,根本是不假思索,随手就把图画出来了。
    “好了,别夸了,西山那边采矿人多吗?”朱由校淡淡一笑,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物理小知识,狗屁不世之才。
    “回圣上,西山附近挖铁矿煤矿的人还有不少,”崔尚隐接过话来说,刚才就想说了,但皇上跟个机关枪似的,一点没有抢戏的机会。
    作为铁匠,他去过不少次西山,当然知道最能好的铁矿都是被人霸着的,皇上说的rì产量万斤,这么大的产量,没有铁矿石的支撑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各位衣食父母,大家好,第二更到了,请各位慢慢品鉴,能力有限、水平一般,但至致诚诚的检查了一遍,起码态度端正,看的喜欢您呢就赏个收藏、推荐之类的,不爽呢,您先做自我批评,嘿嘿。好了,谢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收藏、推荐以及打赏,谢谢各位。

第八十三章合法权益
    “有哪里人在西山主持采矿?”朱由校奇怪的问
    “都是一些有靠山的人在挖,”这倒是实话,没有靠山就算是挖了也是白挖,只能白白的送给那些有实力的人。
    “那他们向不向朝廷交税之类的。”靠山这一词在京城这块地方特别好理解,顶级的勋、外戚或者朝中大佬。
    “这个没有,已经好几年没有矿监了。万历爷就是因为收这些税收,朝廷的大臣们都不愿意,万历爷没办法只好四处派遣矿监税使进行收税,但遭到了商人背后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抗议,他们用罢市等手段,把那些工匠、矿工们挑动起来,和税监们闹事,甚至在地方上有打死税监的事情都发生过,此事牵扯甚广,最后在先皇登基之后第二天就宣布罢矿税、榷税及监税中官。所以现在的矿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只要有本事争,就是你的,而唯独没有皇家的事。”崔尚隐对这样的事当然是有着倾向xìng的,立场观点也相当的明确。士大夫们不让皇上收这些税赋,而皇上动用不了官吏收税,那只好派自己的奴才去收,但有的宦官竟然被打死了,这不免的让崔尚隐他们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现在皇上公然要去西山开作坊,往后还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情况还这么复杂?”朱由校听了之后,也是很吃惊,怎么明朝的jīng英们还这样的厉害,本来还以为自己是皇上,随便一句‘莫非王土’就搞定的事,但现在看来情况还远远的不是这样简单,矿山资源完全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连万历收个税都这么费劲,自己去开矿也不一定就能有个好果子吃,出现这种情况孰是孰非暂且不论,现在最需要的是自己需要钢铁,至于他们那点开采量,包括自己上阵,那开采量和后世比起来,说九牛一毛一点都没有夸张,算算三万件装备一件弩二十五斤,一个竖盾也有三十斤,就得五十五斤,光是钢这样看就得一百六十万斤,这量可不小八百多吨。这要是有台‘勾机’几天基本上能解决了,那样铁矿石给准备充足,就好办事了。但现在是靠人工开采,又没有炸药,那工作量相对不算小。
    朱由校倒没想着怎么打击这种行为,只要先行保证自己把这个rì产五吨的炼钢作坊建起来,凑合着把两只军队的弩和盾给装备起来,这第一步就算是成功了。现在自己的力量还不足,随时随地有可能被人家给翻盘,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的确有一双黑手要了自己的小命,这个力量不可小瞧了,自己暂时还是不能大意了树敌太多,特别是那些在西山开矿的还有一些勋贵,记得历史上应该是英国公力挺的朱由检,把他从信王府里接出来送上了皇位。
    自己看似风光无限,但真正的力量并不足,即便是从饮食起居方面自己小心再小心,谁就保证他们不会来个狗急跳墙搞个兵变逼宫的花样出来,恐怕要这净军和锦衣卫成军之后才能有真正的震慑力,让人不敢觊觎自己的位置。
    慢慢的把自己给武装到牙齿,那样任何人都不敢跳出来了。而现在只能采取暗中进行了,既然别人能占,那凭什么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不能去抢,自己不出面完全可以让魏忠贤或者田尔耕等人出面。
    想想还是老魏比较合适,让他找个代言人出来,然后把在南宫训练的锦衣卫抽出几个千户来,放在铁矿的旁边训练。你们能挖,我也能挖,比关系那更是不怕,开战的话,随时有几千锦衣卫等着,想打就打。至于后果,走他们强者为尊的道理也好、走法律手段也行,难道老魏怕了他们不成?想到这里转头对老魏说:“大伴,这事你安排一下,找个人出来当代言人,让他拿一万两银子,负责去西山采矿和开作坊炼钢,不够随时来拿,炼钢作坊由崔尚隐去建,找一个水流急的地方就行。一切按着西山那边的规矩来,朕会把南宫锦衣卫的三个千总队放在他的铁矿和作坊的周围训练,好能保护好这个铁矿的开采。要保证每天的开产量可以够作坊产万斤钢。只要不大张其鼓的挑朕名就可以了,他们想猜那是他们的事,明白了吗?”
    “圣上放心奴才一定把这个事情做好。”老魏平时狐假虎威的事可没少干,这也是所有宦官的强项,而且这次是真正的为皇上办事,当然答应的是相当的痛快。
    “别忘记把朝廷里规定的那套程序走了,有个正式的文书凭证,就是争执起来以后还有个说法,朕不反对他们开矿,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好事,但如果开矿挖了国家的资源赚了钱,不但不用给朝廷交税,而且连朕自己挖点都不许,这就有点太过份了。尺度你自己掌握吧,有去闹事的就罚他们在矿上劳役一年,倒不必伤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