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197章

寒士谋-第197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拢喽嗟4拧!
如今曹操每说的一句话,一个字都是一把利刃似地割着袁绍的心头,袁绍满肚子翻滚着剧烈的怨恨,他此时只想做一件事情,就是用针线把曹操这张破嘴给封住。
“得瑟吧,嚣张吧。汝尽管如此!!想要吾袁本初支持汝,妄想!!”
袁绍在内心咆哮,口中却是说道。
“总盟主莫忧,吾袁本初定当竭力相助,确保义师早日诛灭董狗!诸公,可都听好了。从今日起,凡是不听总盟主吩咐的人,便是与吾袁本初过不去,与整个汝南袁氏过不去,与河内的儿郎过不去!!”
袁绍一把掣出腰间宝剑,转身对着原义师左盟的各诸侯扯着嗓子喝道。虽然有不少诸侯不喜袁绍此番故作威风,但亦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听从曹操的号令。
曹操哈哈笑着,令赶来的十路诸侯先将其麾下兵马安顿好后,便来原相国府议事。
两个时辰后,待袁绍等十路诸侯来齐坐落,曹操便提出由潼关进攻长安之事。哪知曹操一张口,袁绍便说他们刚来的十路诸侯麾下士卒皆是疲困,立刻就拨兵应战只怕无益。而除了袁绍外,原左盟的各路诸侯纷纷说在士卒未曾养精蓄锐,不可轻动。
曹操皱了皱眉头,心里虽然有些窝火,但他们确实说得有理,便令休息整兵三日,三日后便立即出发。之后,袁绍又说其感觉劳累,身体不适,欲要先归。而袁术和刘岱等诸侯亦是说其疲惫,曹操见此便散了会议,让各诸侯回去歇息。
到了夜里,曹操独自在花园了行走,他望着月色,心里却是无心赏月,而是想着今日会议之事。他察觉到有些不妥,却不知不妥在哪,心里甚是烦躁。
“主公何事烦忧?若彧猜得不错,应是为袁本初等人的态度所心烦吧。”
曹操并未回头,仍旧望着头上明月,此人语气忠直正然,曹操辩声便知来者何人。
“呵呵。知吾者莫若荀文若。今日会议上,袁本初口里说是要支持曹某,但所作所为却是在与曹某对着在干。而且,在原左盟中还有不少诸侯在支持他。”
“诶…主公,难道汝还不明白。袁本初心胸狭窄,极其自傲,凡事都要以他为先。如今主公做了这义师的总盟主,他当然心有怨恨。若彧猜得不错,三日后他定会托病辞别。主公还是先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各诸侯遭这袁本初影响,心散而各奔东西。
毕竟,十八路诸侯与董狗的贼军连番对战,不少诸侯麾下都有不少的损失。如今董卓又远奔长安,若主公想要他们再有原先的激情、士气来和董狗对抗,实在是难。”
其实这点曹操早就有想过,荀彧亦知凭曹操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这点,只不过由他来点明罢了。
曹操大大的叹了一口气,缓缓地闭起了眼眸。
“如此,文若认为,三日后还会剩下多少诸侯?”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性冷凉

“金城太守马腾已是反了董卓,而长安距离凉州极近,一旦义师散了,董卓第一个报复的定是马腾。所以马腾定不会让义师解散,留下来支持主公。而长沙太守,孙坚为人勇烈,若无意外,他亦会留下。还有,平阳太守张扬,北海太守孔融,皆是忠义之人,只要主公费些口舌,应能留住他们。至于河东文冠军,他早就做出了选择。
而主公主要争取的,是陶谦、刘岱、孔伷三人。毕竟当初联盟组成,是由他们三人作为见证人,若是义师不欢而散,他们脸面也是挂不住。而主公在这三日里,捉紧时间与他们晓之大义、情理,争取把这三人留下。这三人的兵力加起来足有四万之巨,只要他们一日还在这义师之内,那么义师就不会散!
至于其他诸侯,只怕三日后袁本初一提出要离开义师,皆会纷纷效仿。毕竟比起大义,这些诸侯更为注重自身的利益。此乃人性,难以改变。”
“这样一算,最后这义师便仅剩下九路诸侯。哼哼,人性么?”
曹操再次睁开眼眸后,原先在眼眸内的烦恼尽扫,重新覆盖的是一道道凌厉的精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要走,曹某不能强迫,如此也好,这些不安份子离开了义师,反倒不是坏事。他们离开后,剩下的九路诸侯,皆是忠义豪杰,心齐一致,皆有诛灭董狗的决心。曹某指挥起来,亦会令到必行,这样反而会凝聚成更为锐利的锋芒。”
“主公心中豁达,所以看得更远更清。正是如此,这些人离开反而是百利而无一害!”
荀彧不觉地笑了起来,曹操这份大气、豁达,令他实在钦佩不已,也暗暗道,当初选择辅佐曹操实乃明智之举,可谓是他一生中做的最正确的选择。
接下来三日,曹操有选择地游走在诸侯之间,孙坚、马腾、张扬、孔融等人先后答应并且肯定他们会继续留在义师之内,直到将董狗诛灭为止。而之后,曹操带着孙坚、马腾、张扬、孔融一同游说在陶谦、刘岱、孔伷之间。
陶、刘、孔三人虽多多少少皆有离去之意,但唯恐失了气结大义还有脸面,一直犹豫不决。而经过曹操等人的游说下,陶、刘、孔最终还是决定留下在义师之内。
三日后,在旧相国府的议事大厅内。
义师总盟主曹操坐在正席大座之上,左右两席上除了副盟主袁绍外,其他诸侯皆已到齐。对此,各诸侯纷纷对视,用眼色交流。袁绍有意迟到,这不是分明在打曹操这个总盟主的脸面吗?
而陶谦、刘岱、孔伷三人,相顾而视后,皆叹了一口气。
“难道,真如曹孟德所说,这袁本初当真不顾大义!?”
陶谦皱了皱眉头,心中默默地暗道。
曹操心中冷笑,但表面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不发言语,闭目养神。
过了大概有一炷香的时间,袁绍的身影终于缓缓地出现了,袁绍带着文丑颜良两员绝世虎将,龙骧虎步地走进了议事大厅之内。
袁绍沉着脸,环视了周围一圈,当他看到坐在正座上的曹操时,脸色陡然变化。这原本应该是属于他的位置,可是现在却有另外一个人占了!
“哈哈,副盟主。诛董之事,事关天下社稷。此等大事,汝却姗姗来迟,可是身体有恙啊?”
袁绍刚想张口,却被曹操先是发言打断。袁绍听罢,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暗道这曹孟德难道已知自己有意离开?
袁绍不禁拽紧了拳头,既是如此,他也不必拐弯抹角。
“绍实在有愧,与董狗大军的连番大战,绍耗尽了精力。在数日前无奈感染了风寒,风寒引起了绍的旧日顽疾,如今只怕难以再为义师赴汤蹈火。
绍今日过来,正是想要与总盟主请辞。待绍治好顽疾,定然立刻出兵赶去长安,与义师大军继续诛董大业!”
袁绍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厅内一片混乱,原本不少已有离去之意的诸侯,此时更是坚定了离去的想法。
汝南太守袁术,眼睛一溜,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曹操作揖施礼道。
“总盟主,恕术无奈,近日从汝南传来急报,说盘踞在南阳的葛陂黄巾贼子连日侵犯汝南领土。汝南危急,术不得不领自家兵马回去救援。”
袁术似乎唯恐天下不乱,竟在袁绍之后,亦提出了离开之意。而继袁绍、袁术两人之后,冀州刺史韩馥,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荣阳太守王匡,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乔瑁,北平太守公孙瓒等七位诸侯亦纷纷用各种理由、说辞表示其不得不离开的请求。
曹操一直默不作声,冷眼看着这些诸侯自编自导地做戏,直到无人再请求离开。
“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攻破长安,救得圣上。诸公却在此时,欲要离走,难不成要弃忠义而不顾乎?”
陶谦站直了身躯,眯着眼眸,浑身散发着泯然大义,铿锵有力地向袁绍一等人责问道。
“陶公此言差矣。吾等皆是汉臣,岂有弃忠义之理。只不过实在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只要待吾等休养一阵,解除各自的患忧,定然继续为汉室上刀山下火海亦在所不辞!”
袁绍似乎早有准备,立刻便有说辞为自己辩解,而其他欲要离去的诸侯亦纷纷附和。
“副盟主此话有理。吾袁公路受皇命托付,管辖一方之地,岂能眼观贼患蔓延,而置之不理?”
袁术冷着脸,一副理所当然的态度。
“哼,凡事都应分个轻重缓急。圣上如今被董狗挟持,董狗狼戾残忍,随时都有可能会对圣上痛下死手。汉室天下危在旦夕,汝袁公路却只顾一弹丸之地,分明就是有私心!”
兖州刺史刘岱腾地站了起来,指着袁术张口呵斥。袁术的脸顿时变得阴沉,冷哼一声,却是忍着不去反驳。
“哼,冠冕堂皇的伪君子。说我有私心?这里谁没有私心!?”
袁术心中冷哼,后退一步,闭嘴不言。
“刘兖州莫怒,请听吾一席言。吾等先前接到总盟主的诛董矫诏,义无反顾便是整兵前来,这一路与董狗贼军作战,谁不是损失惨重?吾北平的儿郎死了足足有数千余人,剩下的亦皆是疲倦不堪,难以再战。相信诸公麾下,亦有与吾北平儿郎相同的境况。吾等亦非是弃忠义不顾,只是希望休养一阵,待士卒养精蓄锐,整兵再战。”
公孙瓒倒是平静,也不理陶谦等人的指责,心平气和地解释道。
“够了。别说得这般理所当然!义师各路兵马虽是疲惫,但董狗贼军被义师逼得远走长安,他们的境况只会更差!此番若是执意离去,汝等纵然有千万种理由,也遮掩不了汝等的私心!”
豫州刺史孔伷暴跳如雷,吹胡子瞪眼地指着袁绍等人张口便骂。而袁绍、袁术、公孙瓒一众欲要离去的九路诸侯,皆是冷着脸面,似乎铁了心要离开义师。
顿时议事厅内,陷入一阵死寂诡异,而又充满火气的气氛。就在此时,作为总盟主的曹操,终于发言了。
“董贼祸害苍生,劫迁天子,海内震动,此间正乃天亡之时也。只要诸公齐心协力,攻至长安,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有何理而不进?”
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曹某心中敬佩。而此间,河东文冠军,冒九死一生之险,夺得潼关,吾等义师一过潼关,便可直捣黄龙,诛灭董贼。未料此时,汝等却欲离开,曹某虽然痛心,但不敢有阻。
还请诸公,留下一些粮草作为资助,也可让义师继续为大义而战,成功诛灭董狗。不至于让吾等初始建盟时立下的誓约有失。”
曹操此话一出,顿时让这些欲要离去的不少诸侯,脑海内不由升起了当初建盟时焚香发誓的场景。
“有为公义苍生而战,不惜生死!有渝此盟,俾坠其命,鬼神共愤!”
这一誓词,好似仍在他们耳中回荡。
“诶,罢了罢了。如此吾东郡便再为义师略施绵力,留下千石粮草,以助义师吧。”
“吾冀州亦愿出千石粮草。”
“山阳(荣阳)愿出五百石粮草!!”
“广陵…”
曹操的一席话似乎唤醒了不少人的良心,东郡太守乔瑁,冀州刺史韩馥,山阳太守袁遗,荣阳太守王匡,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北平太守公孙瓒等人纷纷说出他们愿意资助的粮草数量。
最后,众人目光都集聚在袁绍、袁术两兄弟的身上。
“曹孟德这阴险小人,最后还想要大捞一把!而且,我还不得不割肉!”
袁绍几乎是咬牙彻齿地死死盯着曹操,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留下了千石粮草,至于袁术最是直接,说自己汝南有危,正是用粮草之时,反而还想要开口向义师借点粮草。
对于袁术的无耻,曹操反倒显得大方,送了五百石粮草给袁术。袁术洋洋得意,对周围鄙夷的目光视而不见。
留下了粮草,这让这些欲要离去的诸侯愧疚心减了不少,之后也不和曹操再废话,纷纷告辞。曹操令管辖的粮草的陶谦随他们一起离去,将他们承诺资助的粮草收取。陶谦见这些人最后还算是有点良心,脸色好了不少,便是随他们一同离去。
该走的都走了,原本声势浩荡大的十八路义师大军,此时只剩下寥寥几人,未免显得一些清凉。
曹操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今日之事他早有预料,也已做出可谓是最妥当的处理。他明白,这些人虽有私心,但多多少少还是顾虑自己的脸面,所以曹操利用这点,在最后还是让这些人留下了不少粮草。
粮草乃是军中命脉,而接近维持了数月的大战,义师的粮草也将近用了一半,曹操亦为此甚是烦忧。如今走了九路诸侯,义师人数减半,而这些诸侯又留下不少粮草,可谓是解决粮草短暂的问题。
“诸公大义,曹某在此替天下苍生拜谢诸公!”
曹操站了起来,深深地施一礼,剩下的诸侯连忙纷纷还礼,皆说此乃他们应分之事。
“好了。虽然走了不少人,但诛董之事,不容耽误。接下来吾等还需继续为大义而战。董贼如今迁到长安,长安距离凉州极近,一旦他从凉州调来大军,那么吾等义师与董贼之贼,便会难上加难。对此,不知诸公有何对策?”
曹操一边说,一边接眼神投到了金城太守马腾的身上,马腾似乎察觉到曹操的眼神,与曹操对视,曹操对马腾便是一笑。
马腾脸色一怔,沉思了一阵后,似乎隐约猜到了曹操的意思,但却不敢肯定。
“总盟主,有何吩咐。吾马寿成定然令到必行!”


 第三百四十八章 贾文和计除董贼

“哈哈。好。寿成与汝之义弟韩遂在凉州的声名不低,加之又和西羌胡交好。董狗无义,在凉州内亦有不少人对他不服,若是寿成此时在凉州振臂一呼,定然能够聚集不少凉州义士,一同征讨董贼。”
“总盟主的意思是要腾回去凉州起义,在董狗的后花园放一把大火,打乱董狗的布局,让他无法从凉州抽出兵马?”
“寿成聪慧。若要诛灭董狗,定需寿成配合。”
马腾低下头,脑念电转,在心中快速地思考得失,此举虽然危险,但一旦成功他很可能将会成为继董卓之后的西凉霸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反正我与董仲颖已是水火不容,不是他死,就是我死!!”
马腾思定,便是走前一步,单膝跪下凌然喝道。
“吾,马寿成定不负总盟主所托!”
“善!如此寿成即日便起兵秘密回去凉州,与汝之义弟准备起义之事。寿成汝可要捉紧时间,否则只怕难以成事!”
马腾重重地颔首,表示明白后,在曹操挥手示意下,便坐回了自己的席位中,低头沉思,开始思量在凉州起义的部署。
“只要寿成在凉州起义成功,凉州大乱,董贼就难以抽出兵马。而吾等要做的是,就是在潼关未失之前,立马赶去潼关,只要过了潼关,吾等可先夺了临晋,在那为根据地,等待寿成起义。一旦寿成起义成功,吾等便立即挥大军直落长安,与董狗决一死战!”
“好,既然总盟主已做好决策。事不宜迟,吾等立刻起兵过潼关取临晋!”
孙坚一拍桌案,战意昂然。刘岱、孔融、张扬等诸侯亦是认同。之后曹操又将一些细节与各人说清,便是让各诸侯各自回去整顿其麾下兵马,准备离开洛阳。
原本十八路的义师,因袁绍等人的离开,只剩下九路诸侯。而曹操却不放弃,俨然一副不除董狗,誓不罢休的态度,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数天后,在潼关内。
“贾文和,你竟然说我与一众将士把生死置之于外,阻止董卓迁都,此举莽撞而有失思量!?你凭什么这样说,若你给不出我一个因由,我定不饶你!”
在潼关楼台内,文翰眼睛刹地红了起来,而在他身旁的关羽、徐晃更是爆出滔天的杀意,若非文翰用眼神阻止了他们,他们定然会把贾诩的破嘴,给狠狠地撕烂。
贾诩平淡地目视着前方,抿了一口茶后,静静地说道。
“文冠军虽是阻止了董相国迁都,而诩亦知以董相国的性格,强行带离近百万的洛阳百姓,定会造成不下于数十万的伤亡。而且,诩还在董相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