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456章

寒士谋-第456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听言脸色一变,从袖中拿出一状纸,大喝道。
“不可!军中无戏言。既有军状在此,如今我大获全胜,当应如状纸所写,三将军应奉上项上头颅!”
潘凤一听,顿时心中大急,忙说道。
“军师息怒。三弟确是有错,但眼下大敌当前,正需用人。何不给予其戴罪立功的机会。若是再有犯错,军师若斩,我等必不相阻!”
此时,太史慈、华雄、文聘、糜竺、糜芳等人亦纷纷赶来跪下为张飞说情。张飞死咬皓齿,低下高傲的头颅,心中无尽愧疚。
诸葛亮脸色一变,长叹一声说道。
“张翼德屡屡蔑视于我,又立军状相辱,我本依法取其首级。不过眼下大敌当前,又谅在众人诚心求情,还有昔日功绩,且饶一死。但这仅此一次,若有再犯,必不轻饶!”
诸葛亮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涌起喜色。张飞猛地重重磕头,向诸葛亮拜道。
“张翼德误犯军师尊威,虽万死难免其罪。日后必听军师吩咐,立下功绩,免于罪状。军师可将此状纸存于手中,若将来张翼德再有冒犯,示于此状,随时可斩张翼德项上头颅!”
刘备、潘凤听言,对视一眼,皆有急色。不过诸葛亮却是忽然做出了令众人为之一惊的举动,只见诸葛亮蓦然将手中状纸撕成碎片,张飞瞪大着环眼,望着那张随时可取他头颅的状纸变成一片片碎片。
“若三将军愿敬服于我,因由心发,何须一张状纸?三将军快快请起,时下夏侯惇虽败去,但曹子孝尚有四万兵马,必自引大军杀来。将来我还需依仗三将军武勇。”


 第七百七十二章 诸葛亮初战显威(下)

即时间,张飞对诸葛亮再无丝毫怨恨,心里有的唯有敬服。潘凤在一旁看得眼切,亦是对诸葛亮心诚敬佩。其余诸将谋臣,亦是如此。
刘备看着诸葛亮初次用兵,不但战败了夏侯惇,还尽赢人心,这手段之高,令刘备亦是佩服无比。
随后,诸葛亮在新野百姓一众呼声之下,带兵入城,接受百姓的喝彩。不少百姓更送予物资,以表敬意。诸葛亮皆是婉言拒绝,与百姓言,他受皇叔之命,守护新野,乃是其职,怎敢收人赠礼。于是,诸葛亮又得百姓赞叹。待各部军马安置,刘备在城内大摆宴席,犒劳有功之士,自然不在话下。
却说夏侯惇败回樊城,不顾众人相劝,带着重伤,自缚来见曹仁,伏地请死。曹仁见夏侯惇遍身血红,左眼更是瞎了,顿时大惊失色。随后在一旁问之程昱,程昱将前事说出,亦跪地请罪。
曹仁听罢,脸上忧虑之色更为沉重几分,遂出言安抚夏侯惇、程昱,暂释二人之罪,给予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元让你自幼用兵,岂不知骄兵必败之理。若非程中郎谨慎,你纵有万夫莫敌之勇,亦难逃出生天!若你战死,丞相必然伤心欲绝,不顾西北之事,倾覆大军狂攻新野!到时即使能诛杀刘备、诸葛亮之流,却白白流失攻克西北的大好时机呐!”
夏侯惇独眼尽是悔色,叩首而道。
“程中郎曾言及此,我当时只顾厮杀,未有听取,悔之不及!还好后来得程中郎布军谨慎,还有韩浩拼死来救,才得以逃生。”
曹仁听言,乃赏程昱、韩浩二人。程昱、韩浩谢过。之后,曹仁与贾诩相视一眼,贾诩凝神禀道。
“刘备如此猖狂,真腹心之患也。不过此人得诸葛亮这旷世之才相助,以是蛟化为龙,不可急躁而取,当应谨慎为之。”
“军师所言是理。这诸葛亮如此了得,当要谨慎对待。”
曹仁说毕,通令各将时下战事,不可贸然轻举,误中彼军奸计。诸将各自记下,视刘备、诸葛亮为之大敌。
数日后,曹仁令曹纯、程昱领兵三千把守樊城,夏侯惇因身受重伤,先回洛阳休养。而曹仁则自率三万七千兵马,分军三部,以许褚、高览为前军,引一万虎豹骑,张颌为中军,率刀枪手六千,弓弩手四千。曹仁与贾诩压于后军,引一万刀盾手,七千弓弩手,押往粮草辎重。三万七千曹军,翻天覆地地冲向新野境界。早有斥候报往新野,刘备听得曹仁果真亲率大军前来,连忙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却是不急,脸色平淡,好似早有良策在心中。
只见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向刘备笑道。
“主公不必着急,山人自有妙计。”
“军师竟然已有应敌之策?”
刘备脸起惊色,对诸葛亮更为惊奇,心中暗付,难怪那童谣说,卧龙、凤雏若得一者,便可平定天下。早前,刘备虽见识诸葛亮的韬略,但也是半信半疑,但是现在可当真信了七分。
诸葛亮遂即在刘备耳边,说到如此如此。刘备越听脸色越是惊喜,惊呼道。
“哈哈哈哈!若依军师之计,曹孟德必不敢再有窥视之心!!!”
当夜,诸葛亮遂聚集众将听令,诸将皆知诸葛亮能耐,不敢造次,个个谨心听附。两个时辰后,诸葛亮分拨皆定,诸将领命各去。
却说曹仁一路领兵谨慎而前,凡过险要地段,皆先派斥候打探,方再进军,虽然因此进军缓慢,但却是安全。
曹仁、贾诩在后军,迟迟未见诸葛亮有所布置,两人皆心起疑虑。这诸葛亮计策随手拈来,明知自军压境,岂会未有布置?愈是如此,曹仁愈加谨慎,花了不少日子,方才进入新野境界。
而在路途中,贾诩一直深沉着脸色,觉得这其中多有不妥。到进入新野境界后,曹仁见贾诩脸色仍是如此,便发言问道。
“军师为何愁绪满面,难不成已有发觉诸葛亮之计?”
贾诩听言摇头说道。
“非也。都督如此谨慎,那诸葛亮颇懂人心,自然不会贸然设计。诩只是觉得,我等进军如此缓慢,此时樊城兵力空虚,若是诸葛亮看出我等忌惮,派军绕路趁机攻取,樊城一失,我等后路尽断,军心必然大乱!如此诸葛亮再从新野发兵趁势来杀,我军必遭灭顶大祸也!”
若是曹仁未有经过前番败绩还有夏侯惇之败,多数会笑贾诩庸人自扰。但眼下曹仁已知诸葛亮厉害,被贾诩这一提醒,顿时大急起来,连忙问道。
“若真如此,我该若何?军师快快教我!”
贾诩双目烁烁,他在曹操麾下,虽少有出计,以致光芒渐渐被郭嘉压下。但这并不代表,这个被誉为‘毒士’的贾诩,能耐损失于郭嘉。贾诩迅速做出布局,向曹仁说道。
“时下当派一部快骑赶回樊城,以防万一。诸葛亮若要守住新野,必不敢多派兵马,依我所料最多万余。”
曹仁一想,亦觉得如此。当即传令前军,令高览引五千虎豹骑赶回樊城,同时再令张颌调派三千刀枪手合于前军。各将领命,各自调配,曹仁做好布局后,继续引军杀往新野。
三万二千曹军漫山遍野,压往新野而来。刘军斥候,报之刘备。刘备预先早有准备,诸葛亮拂扇一笑,遂请刘备出军迎敌。刘备引军出城,先与许褚前军相遇,两军摆好阵势,两阵对圆。潘凤出马唤彼将答话,魁伟巨大的身躯,惊骇曹军。
“助恶贼子,为何屡犯我新野境界!!!?”
许褚听言,轰然大怒,二话不说,拍马飙飞,提刀直取潘凤。潘凤挥起那柄一百八十斤的开山巨斧迎住许褚。许褚虎目大瞪,一刀劈起,就往潘凤面门杀去。潘凤身体巨大,却是极为敏捷,急闪避过,一斧头轰然飞砍,砍向许褚的腰部。许褚大喝一声,提刀挡住,潘凤的九牛二虎之力实在恐怖,许褚只觉手臂一阵发麻。
就在此时,潘凤一抽巨斧,又起猛击。许褚倏然一避,避过大斧。忽然间,许褚暴起巨大的气势,整个人如同一头张牙舞爪的巨虎,刀挥如同狂风暴雨,逼得潘凤不得不转攻为守。待许褚攻势一停,潘凤便又再起猛攻。两人越杀越急,两边将士看得目不转睛,连连惊呼。
刀斧声碰撞不止,渐渐地两人已杀了百来回合,仍是分不出胜负。潘凤一斧劈开许褚的虎头大刀,厉声喝道。
“许仲康,可敢换马再战!?”
“有何不敢,只怕你不敢出战!”
许褚虎目暴瞪,战意昂然,大有再与潘凤大战三百回合的势头。两人遂回阵内,换了马匹,歇息大概有半柱香的时间。
许褚性起,竟当场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纵马冲到阵前,嘶声大喝,邀潘凤来战。两军大骇。潘凤脸色冷酷,凤眼一眯,即上马提斧来战许褚。两马迅疾相冲,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须臾间,许褚奋威举刀便砍潘凤头颅,潘凤急闪避过,一斧往许褚胸口砍来。许褚亦是急闪避过。两人攻势不断,在刘军阵中,刘备不由连起担忧之色,唯恐潘凤有所损失。诸葛亮亦起惊异之色,在旁侧叹道。
“这许仲康被曹孟德封为虎侯。今日见其所战,攻势如同痴虎扑食,即使是二将军这等英雄人物,亦难能取下,我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
刘备一听,心中担忧更胜,急以眼色往诸葛亮投去。诸葛亮微微颔首,刘备遂令兵士吹起鸣金收兵号角。潘凤听到号角声起,狂攻一阵,荡开阵脚,冲回阵后。许褚心知潘凤了得,不敢去追,又在彼军阵中见到诸葛亮的旗号,亦不敢冒进。故而未有令兵士趁势追击。
夜里,张颌、曹仁纷纷引军赶至,立下营寨。曹仁聚诸将在帐内商议,许褚告之今日早前之战,曹仁眉头一皱言道。
“潘无双武艺超凡,丞相对其颇有忌惮,此番新野之战,丞相早有提醒,阵前厮杀定要提防二人。一人正是潘无双,另一人则是其弟张翼德。”
“都督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明日我必取潘无双头颅,献于都督!!”
许褚听得心中气忿,怒声大喝。曹仁见许褚战意昂然,心中暗叹,然后又与贾诩相视一眼。贾诩则是微微一笑,当即说出一计。
“若明日虎侯要战,当如此如此,定可擒住那潘无双!!!”
许褚听言,心中谨记,言必依计而行。
次日,许褚引军到刘军寨前喝战,潘凤拍马飞出,两将一见,如同仇人见面,立马纵马迎住厮杀。许褚杀了数合,忽然拍马退走。潘凤脸上翘起一丝冷笑,暗道果真如军师所说,勒住马匹也不去追。许褚本想引着潘凤追来,然后令藏伏于刀盾手下的弓弩手齐齐发箭,然后再投以飞石,先伤潘凤,然后再挥军追杀。但许褚却未有料到,潘凤好似看出了他的计策,心中正是着急时。曹仁见贾诩计策未能成功,遂令张颌、韩浩两将齐出夹攻。在刘军阵内的华雄、文聘,早就等候许久,立即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曹兵大乱。许褚被潘凤缠住,后来华雄赶来,许褚慌忙逃退中,后背被华雄砍了一刀,吃痛大吼而走。曹军诸将慌退入寨。


 第七百七十三章 曹仁败走樊城(上)

潘凤直杀到寨前,贾诩正欲叫寨内弓弩手齐齐发箭阻击,这时诸葛亮的军令传到,潘凤等将纷纷退兵。曹兵折损不少,足有二千余人。曹仁见彼军兵力虽少,但却反而能力压自军一筹,想势局不妙,令暂时坚闭休出。
许褚见曹仁坚守不出,心中尽是不甘怒火,赶来见曹仁问道。
“都督!彼军只有五千兵马,兵力远少于我军,只要我军齐齐攻取,一举可破也!为何都督反而却紧闭寨门!!!?”
曹仁被许褚喝得哑口无言,帐下众将亦心有不少忌惮,未有反言。原本眉头深锁的贾诩,却反而因许褚这一喝,脸色变得释然。
“虎侯此言,当如当头一棒!两军兵力悬殊,那诸葛亮纵有天大的能耐,亦难补缺。我等实在将诸葛亮想得太过恐怖,因此心生忌惮,步步犹豫。如此岂有不败之理!都督,虎侯所言甚是,我等当应趁势追击,不可再有拖延!”
贾诩此言一出,曹仁方才醒悟,当即谢过许褚,传令各部将士,明日整备兵马,齐齐进攻彼军营寨,一举攻破其寨,方才罢休!众将亦被许褚激发斗志,应声大喝,纷纷领命,赶去传令各自部署。
次日,三万曹军如同滔天海浪般往刘军营寨扑涌而去,哪知待许褚冲入营寨,发觉营寨里空无一物,原来诸葛亮昨夜早已传令兵马撤退回新野。于是曹军占了其寨,曹仁得知此事,悔不及也。
夜里,曹仁眉头紧皱,满脸茫然之色,他一生征战大大小小近百场战事,从未试过面前这般诡异的战况。自军的一举一动,每条计策,每个抉择,仿佛都在彼军的预料之中。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彼军对自军上下所有将臣、谋士似乎都了如指掌,反之曹仁却对诸葛亮知之甚少,唯一能知的便是,此人智多胜妖,韬略超凡。因此自曹仁起,军内个个将领谋士都对彼军极为谨慎,唯恐中了诸葛亮的计策。
就在此时,贾诩踏步而来,眼神晶亮无比。曹仁见状,仿佛猜到贾诩已经察觉到诸葛亮的计策,心里不禁一喜,连忙起身问道。
“军师可有发觉!?”
贾诩神色一凝重重颔首,拱手作揖说道。
“今日诩在此寨内巡视一遍,发觉寨内毫无辎重车队驶过的痕迹。如此看来,诸葛亮一开始就并无打算与我军在此对战,早就做好随时撤军的准备。”
曹仁脸色稍稍一紧,仿佛察觉到什么,吟声问道。
“军师言下之意是?”
“诸葛亮前番扎军于此,全为阻扰我军进程,为偷袭樊城的兵马争取时间!?”
“这岂有可能!纵使樊城兵力空虚,但亦有三千兵士把守,即使面对万人兵马强攻,至少亦要半月才能攻克!况且诸葛亮如此才智过人,岂能料不到我等会在途中调派兵马赶援樊城,以防万一!他此举实在莽撞!”
曹仁听言,脸色大变,不过很快又反驳而道。贾诩双目一眯,摇首凝声喝道。
“非也!诸葛亮并非莽撞,而是出奇制胜!他料定我等对其所有忌惮,进军必定谨慎缓慢,于是将大部分兵马交由一悍将统领,火速往樊城进发偷袭。同时再派剩余兵马,在新野境界抵挡些许日子。据先前细作回报,新野城大概有两万兵力,前番我等见彼军有五千兵马,也就是说偷袭樊城的兵马足有一万五千之数!如此等我军杀到新野城下,樊城早已丢失!”
曹仁听得不禁惶急起来,失声呼道。
“樊城一失,我军后路尽断,军心必然大乱,岂有不败之理!樊城万万不能失!军师可有计策,力挽狂澜!?”
其实樊城不能丢失,对于曹仁来说,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那就是据守在樊城的曹纯安危。曹纯乃族弟,乃至亲血脉!
贾诩目光刹地一凝,冷言而道。
“若要力挽狂澜,亦非不可。我有一计,可使刘备、诸葛亮死无葬身之地!”
“计从安出?军师快快道来。”
曹仁双目刹地瞪大,脸色狂涌喜色,急急又问。不过贾诩接下来却是说出了一番令曹仁心惊胆跳地话语。
“诸葛亮竟然剑走偏锋,如此冒险。我等不妨将计就计,弃樊城,狂攻新野!新野城只有五千兵力把守,只要都督下令,让三万曹军背水一战,不战则杀,硬取围攻新野!新野城半月之内,必然失守。到时,刘备、诸葛亮之辈,皆成为都督阶下囚!”
贾诩不愧是‘毒士’,此计出得可谓是冷酷无情,他明知曹纯、程昱落入险境,危在旦夕。但却仍然置之不理,反而要利用此点,达成他所想要的目的!
曹仁听得满脸骇然,望着贾诩阴鸷的目光,只觉得不寒而栗!
少顷,曹仁终于反应过来,怒火顿涌,厉声喝道。
“贾文和,你可知樊城之内可有着我曹子孝之族弟!曹纯、程昱乃忠义之士,知得樊城至关重要,不可丢失,必然死守不弃,为我军拼死坚守,直至城破之时。若樊城当真丢失,曹纯、程昱必死无疑!你焉忍相弃!!!?”
贾诩面对曹仁的呵斥,面不改色,双目直视着曹仁的虎目,冷声说道。
“刘备乃世间枭雄,昔年挫败连连,皆因麾下无用军谋策之人。此番得之诸葛亮这般旷世大贤,崛起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