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511章

寒士谋-第511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人以笑对之。诸葛亮暗暗打量一圈,心中已知哪些人物是忠义之辈,哪些人物是奸诈无胆之人。
诸葛亮嘴角缓缓地翘起,逐与人人一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江东众臣见诸葛亮,目光如炬,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洁白鹤氅,手执鹅毛扇,身姿丰神飘洒,神态器宇轩昂,一看便知非同寻常之辈。
主张联合曹操的张昭,看得暗暗吃惊,不欲让其风采盖过众人,先以言挑之曰道。
“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昔年先生高卧隆中,有号卧龙。荆襄又有童谣传言,卧龙凤雏,得二人其一,可平天下!近闻刘皇叔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出山所助,以为如鱼得水,虎添双翼,思欲席卷天地,鲸吞天下。今为何见曹操将兵发荆襄,先生惧不能挡,来东吴求助。看来昔年童谣之言,不过是赚人耳目之谬论罢了。”
诸葛亮听张昭暗暗讽刺,却是微微一笑,自思孙策对张昭极其倚重,内事全听于此人。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策。诸葛亮神色一凝,淡笑答道。


 第八百六十三章 诸葛亮入江东(中)

“我若欲破曹操,易如反掌,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令其兵败如山。不过奈何我荆州四面处敌,不敢贸然轻动。但若是单一对之,想我昔日两把火,烧得曹军至此闻风丧胆,曹操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何惧之哉!?”
“荒谬!曹操乃天下雄主,昔年曹子孝与夏侯元让虽败于你手,但此二人如何能与曹操堪比。战事未开,先生却早早妄下谬论,岂不闻骄兵必败?卧龙之名,亦不过尔尔罢了。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诸葛亮听罢,哑然而笑,把扇轻摇道。
“曹操韬略虽高,但心性多疑。疑者多虑。倘若曹操当真挥兵杀入荆州,我且用一绝世猛将挡之,与其纠缠,在于四周战线,虚张声势。曹操必会心疑,而步步谨慎,耽误战机。我则再派一将,饶其后路,或扰其军,或烧其粮。曹操断然疑心加重,不知如何进退。即时我再施以妙计,以精兵布列阵势,与贼军交锋,亦或退守,以深沟土垒抗之,徐徐与其对战。不出半年,曹操粮尽兵乏,必然退军而去!”
诸葛亮毅妙语连生,仿佛硬生生将战场搬至众人眼前。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一阵诧异,座上忽一人抗声问道。
“战事千变万化,难以料及。先生纸上谈兵,不见得皆如先生所料。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欲吞天下。纵使曹公当真前阵失利,当会由中原徐徐增兵,将来大军齐下,以荆州寥寥之众,如何抵挡!?”
诸葛亮听言,转眼视之,乃虞翻也。诸葛亮把扇轻拂,笑声又道。
“曹操多年征战,中原存粮无几,实乃外盛而内虚,难以久持战事。我荆州虽兵微将寡,但却兵粮充沛,上下齐心,自然可挡曹贼。反倒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你等犹欲使其主屈膝于贼,不顾天下耻笑耶!?”
诸葛亮此言一落,虞翻气得直瞪言,却无言以对。就在众人皆叹诸葛亮舌唇如剑,言辞犀利时,座间又一人忿然而起,凝声喝问。
“诸葛孔明你在此大放厥词,故意贬低曹公,说我等不是,莫非欲效张仪、苏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诸葛亮转眼视之,乃步骘也。步骘乃江东有名之士,能耐非凡,颇有急智。诸葛亮抖数精神,嘴上那抹笑容,甚是灿烂说道。
“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故而轻视,却不知苏秦、张仪亦乃世间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为国赢得时机,功不可没,受世人所称赞。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各人私心,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步骘眉头一皱,不敢与诸葛亮烁烁目光对视,遂回席而坐,默然无语。就在堂上一片鸦雀无声,诸葛亮用其犀利言辞,说得无人敢应时,忽有一人忿然再出,喝声问道。
“孔明以曹公何如人也?”
诸葛亮转眼,再视其人,乃薛综也。诸葛亮眯了眯璀丽皓目,疾言厉色而答。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不尊朝廷,以天子为傀儡,大逆不道,可谓人神共愤。此人乃窃国之奸贼也,此事天下人无所不知!又何必多此一问!?”
薛综冷然一笑,遂反驳道。
“孔明此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若非前朝诸位皇帝无能,错信奸贼宦狗,如何令得天下崩溃,社稷颠覆!若非曹公力挽狂澜,虎踞中原,震慑群雄,正不知此时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今曹公已有半壁江山,天下无不望其早日统一江山,迎来太平盛世。刘皇叔不识天时,屡屡与曹公争衡,正如以卵击石,加之荆州如今四面处敌,刘皇叔不识危机,贪欲不绝,尚且远走西川,以作图谋,安得不败乎!?”
诸葛亮双眸猛地张大,瞬即迸射出两道晶亮迫人的光芒,厉声大骂喝道。
“薛敬文你实不知廉耻,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大丈夫立于天下,当先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此乃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深受皇恩之宠,却不思报效,反怀****之心,欺君犯上,图谋不轨,天下之人,无不痛恨之!公不知为臣之道,坐视不理,却反以天数归之,今日众目睽睽之下,说此谬论,真无父无君之人也!倘若天下人得知此言,吴侯颜面何在,一世英名尽毁你手!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诸葛亮对着薛综破口大骂,但却无人敢去为薛综辩解。薛综亦知所言有失,满面羞惭,退回席上。
诸葛亮怒骂薛综,虽无人敢为其辩解,但薛综毕竟是江东之臣,众人实在脸上无光。就在诸葛亮以口舌之利,惊艳四座,震慑全场之时。座上又一人应声问道。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出身尊贵,知书达理,深熟礼仪。可刘玄德虽有皇叔之名,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俗不可耐,若我东吴与之联合,岂不受天下俊士耻笑哉!?”
诸葛亮双眼一眯,透着丝毫冷色,转身视之,乃江东豪门陆氏之主,陆绩也。诸葛亮心知,这些豪门之人,看不起刘备的身份,因而更倾向与曹操联合。诸葛亮暗思,当用利词,以挫其锐气,教这江东豪门之人羞愧不已!
诸葛亮哑然一笑,故作惊色,遂又脸色一变,冷声而道。
“陆公先请安坐,听孔明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世代受皇恩所宠,如何不知图报?但我等却见曹操今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是欺蔑祖宗。曹相国九泉得知,必羞愧难挡,以此子为辱!!!
我主刘玄德乃堂堂帝胄,昔日刘景升与当今圣上,皆为其稽考,圣上按谱赐爵,此乃天下人皆知之事。况且高祖起身亭长,出身卑微,但以其志之高,仁善厚德,纷纷得世之人杰所助,而终有天下!我主虽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虽出身豪门,但却鼠目寸光,蔑视他人,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被诸葛亮连连呵斥,却是语塞,无言以对,一时间仿佛短人三分,愧而退席。诸葛亮凭一己之力,在江东诸臣面前,猖獗放肆,但却无人能阻。座上又有一人,实看不过眼,蓦然站起,扯声怒喝。
“诸葛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只逞口舌之强,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你远来至此,乃为客者,如今却喧宾夺主,实为不识时务之狂士也!”
诸葛亮视之,乃严酸也,冷然一笑,速答道。
“公只看得孔明万般不是,却不见江东诸臣以多欺少,且不少者更有逆君欺国之谬论。难不成这就是江东待客之道,孔明今日当真见识!!!”
诸葛亮冷声嘲讽,严峻一时无言以对,气得满脸通红。忽又一人大声喝道。
“孔明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就不怕被天下儒者所笑耳?”
诸葛亮转身望去,乃儒家名士汝南程德枢也。诸葛亮知儒生善辨,却不有畏,凝声答道。
“孔明不才,依孔明之见。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匡扶正义,为国爱民,而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谋害忠臣,欺国之论,不分忠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却屈身事于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今曹操颠覆社宇,实为乱世之贼子,公等当应发言而讨之,以笔辞之利,告予世人其恶!!君子、小人亦不过一念之间,还望明公立予君子之身,莫要辜负了满腹儒家文学!!!”
程德枢听毕亦语塞,不能而对。众人诸葛亮明对答如流,凡刁难者,屡屡受挫,自取其辱,尽皆失色。唯独座上顾雍、还有一员生得俊俏无比的年轻俊才沉吟不言。陆绩目光一瞪,速向那年轻俊才投去眼色。
那年轻俊才发觉其叔父投来目光,沉吟一阵后,还是起身向诸葛亮作礼一拜。诸葛亮神色一凝,见这青年才俊,生得剑眉星目,唇红齿白,浑身气势收敛,眉目间暗藏智睿,不禁眼中微有惊色。此青年才俊正是陆绩之侄,吴郡陆逊,陆伯言!
陆逊凝声发言。
“今日听得先生一番高论,实令逊得益良多。不知先生心中仁义若何?”
诸葛亮听言,微微一愣,凝视着陆逊一阵,方才答道。
“仁义可大可小。小之,尊于孝道,铲除奸恶,秉承正义,造福一方。大之,思国家之忧患,救百姓之祸难,不畏强权,不惜性命,终生至此,可谓仁义!”
陆逊听言,连连颔首,遂又问道。
“先生之见,正与我心中所想相合。但若于国家、百姓两者之间,有如何抉择?”
诸葛亮猛地一愣,沉吟一阵,仿佛在猜度着陆逊心中所想。诸葛亮首次在大堂之上,话有停滞,江东诸臣看得心花怒放,皆盼望陆逊能从诸葛亮口上,扳回一阵,赢回脸面。
少顷,诸葛亮轻轻摇着鹅毛扇,笑言道。
“无国何以为家,若百姓无家,将如丧家之犬,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但国之根本,乃百姓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何能够抉择?陆伯言,你心中所想,孔明已知也。
曹操虽然势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所谓人不可屈志,违心而处,如若行尸走肉,生之若死。


 第八百六十四章 诸葛亮入江东(下)

荆州百姓无不钦佩皇叔之德,望受其辖。今我欲抗衡曹操,不但是我荆州上下文武之愿也,亦是荆州百姓之愿也。正如江东百姓,无不尊于吴侯,幸得其统。若江东换主,实乃失百姓之望也!”
陆逊璀璨的星目猛地暴射两道精光,细细回味着诸葛亮之词,不觉露出敬佩之色,拱手谢道。
“谢先生赐教。如先生所说,民望才乃治天下之大道也!”
陆逊说毕退回席位。诸葛亮望着陆逊的身影,心中赞叹不已,这陆伯言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日后必成大器!
原本正预备与诸葛亮对峙一番的顾雍,听得两人之论,口中喃喃着民望二字,不知不觉失了神。
堂上江东众臣,纷纷暗投眼色,无人敢出言刁难。就在此时,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喝道。
“诸葛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待客之礼也。如今曹操欲犯荆州,荆州与我江东相邻,唇亡齿寒!曹操若得荆州,江东危矣。眼下当应思之破敌之策,非是在此勾心斗角,互相斗口刁难!!!”
众视其人,乃老将韩当。韩当乃江东老臣,追随孙坚四处征战,功绩无数。在江东内,无人不敬其三分脸面。
众人见是韩当,脸色皆是一变。韩当走入,与诸葛亮拱手一拜。诸葛亮亦回礼拜之。韩当瞪着虎目,凝声叫道。
“孔明若想两家联好,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说服其心。今却与众人辩论,互相争执,实为不智!”
诸葛亮听言,当然笑了笑。
“诸君互相问难,讽刺孔明,孔明尚且可忍。但却屡屡有人,讽刺我主。孔明身为人臣,不容不答耳。”
韩当冷哼一声,遂环首瞪了众人一眼,与诸葛亮一番告罪后,便引诸葛亮入正堂去了。至中门,正遇诸葛瑾、鲁肃二人,诸葛亮与其暗中目光对视,遂各自走开。
少顷,孙策与周瑜并肩而行,诸葛亮看着孙策与周瑜,笑容可掬欠身施礼。孙策和周瑜两人脸色并不好看,他们刚才故意不出,诸葛亮之论,他们听得一清二楚。孙策见江东众臣,无一能在诸葛亮口上占得便宜,不由对诸葛亮心生厌恶。周瑜亦对诸葛亮忌惮更深,杀害之意更为浓烈。
两人各有所想,却故装热情,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孙策赐坐于诸葛亮。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诸葛亮遂说予两家联盟之意,同时暗暗地打量着孙策,心里暗思道。
“孙伯符此人心高气傲,常与项籍自比,这等人只可激,不可说。如此反而事半功倍!”
献茶已毕,孙策哈哈一笑,先不回答联合之事,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诸葛亮说道。
“哈哈!昔年本侯与孔明于荆州作战。孔明谋略高深,可令本侯吃苦不少,之后孙刘两家本是联好。不过近年,朝廷封我江东都督为南郡太守,于情于理,孔明当应将南郡交接于我江东。孔明却屡屡借口推辞,以致两家关系恶劣,今见势不妙,便又向我江东求救。天下岂有这般便宜之事!?”
诸葛亮早知孙策定会为难于他,心中早有答言,速作礼答道。
“交接事宜繁杂无比,且我主受益州刘季玉之乞,远走西川,南郡交接之事,兹事体大,亮为人臣者,实不敢擅自做主。还望吴侯莫怪!”
“哦?以你之言,莫非那刘皇叔一日不回荆州,这南郡便一日不可还予我江东耶!?”
孙策霸目一凝,直逼迫向诸葛亮。诸葛亮笑容可掬,毫无慌乱答道。
“既是朝廷之命,亮如何敢推脱。何况我主乃诚实之人,岂会强占他人土地。亮早已发去文书,告之我主此事。吴侯不必多虑。”
孙策听言,冷然一笑,遂又话锋一转说道。
“孔明可知,近日曹操已遣使到此,许诺若我与其同盟,共破荆州。事成之后,分予南郡、江夏二郡于我?
曹操势大,若我东吴与之联合,荆州必败无疑。我东吴取得南郡、江夏二郡,可谓是十拿九稳。
但若我与你联合,共抗曹操,胜负若何,暂且不论。此战我东吴定将损耗重兵巨粮,但事成之时,却只得原本便应属于我江东的南郡。孔明乃高明之辈,不如由你教我如何抉择!?”孙策脸上挂着一抹戏谑的笑容,凝视着诸葛亮仿佛十分期待望着诸葛亮会有吃憋之色。但诸葛亮反应却出乎孙策意料,诸葛亮并无立即回答,反而向孙策问道。
“吴侯可知曹操兵力多少?”
孙策一听,顿时脸色黑沉起来,有关曹操拥有百万兵众之事,他亦有所听闻,当即沉吟不言。
诸葛亮却自问自答道。
“马步水军,共有百万之众。曹操就兖州时,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三四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曹操聚有百万之众,势鼎天下,兼之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天下除中原曹氏外,现存势力乃西北文氏,江东孙氏,益州刘氏,还有由我主据守的荆州。倘若曹操各个破之,不出十年间,天下尽落曹操之手。
若要对抗曹操,唯有多家势力联手,方可与其分庭抗礼。时今文不凡正起兵侵犯益州刘季玉,两家恶战,曹操正欲趁虚先夺荆州。荆州一失,无论其北上还或是南下,以其兵马之众,皆是稳操胜券!到时所剩一家,孤掌难鸣,除投降保身外,无路可走矣!
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诸葛亮,示意他莫要激怒孙策。诸葛亮却视之不睹,孙策脸色连变,霸目连起恶色,仿佛一头即将暴走的怒虎。就在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