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513章

寒士谋-第513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国老说罢,孙策暗暗望向母亲,见吴国太瞪着自己,孙策暗暗叫苦,最终还是不敢忤逆吴国太之意,答应此事。
“竟是母亲之意,孩儿岂敢忤逆!孩儿来日便招刘晔上堂,与他商议此事。”
吴国太听言,方才欣慰笑起,遂命孙策好生处理此事,莫要坏了此桩婚姻。孙策连口答应,直至退出后堂。
当夜,孙策召周瑜、张昭、顾雍等谋士商议此事,张昭见孙策面有不甘之色,遂向孙策说道。
“主公自思比昔年河北巨雄袁绍若何?袁绍坐拥青、冀、幽三州之地,拥兵近有六七十万余,那时曹操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力克袁绍,夺得河北之地。何况今日拥半壁江山,百万之众!主公若与荆州同盟,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孙策听言,霸目一眯,先不动身。在旁侧的顾雍,亦附言说道。
“今荆州四面处敌,即将大祸。诸葛孔明束手无策,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乃高明之人,奈何为其所用乎,宜听子布之言。”
孙策大大喘了一口气,遂即把眼望向周瑜。周瑜刚才却是一直在闭目养神,之后仿佛发觉到孙策的目光,徐徐睁眼,笑声而道。
“依瑜之见,曹孟德根基稳固,势倾天下,纵使我东吴与诸葛亮联合抗之,胜负难断。反之,若我东吴联合曹氏,以两家势力之强盛,荆州必破无疑。今可先与刘晔商议联姻之事,若两家达成协议,便速斩诸葛亮之首级,送予曹操。曹孙两家不日出兵,不需数月,荆州一鼓可破也!”
孙策听周瑜亦教计如此,暂且定下与曹操联合之意。张昭、顾雍皆是大喜而退。次日,孙策召刘晔来见,说予吴国太之意。刘晔早从乔国老口中得知此事,但不敢造次,当下应诺即日赶回中原,必会好生撮合此事。孙策大喜,即派人遣送刘晔出江东。刘晔当日收拾行装,带着从人,离开江东,望中原星夜赶路而去。
孙策有意联合曹操,鲁肃听闻,大惊失色,速与诸葛瑾入驿馆,来见诸葛亮。诸葛亮见鲁肃、诸葛瑾皆满脸急色,反却毫无惊异,气定神闲。
鲁肃见状,急呼道。
“孔明可知大祸临头矣!?”
诸葛亮听言,轻摇鹅毛扇,笑道。
“哦?愿闻其详!”
“哎呀!曹操欲要与东吴联姻,结秦晋之好。先前我主本以拒绝此事,哪知乔国老告知老国太此事。国太出面说予我主,我主乃忠孝之人,不敢忤逆国太之意。如今那刘晔已回中原禀报此事,一旦有文书下达至江东。我主必斩孔明之首,送予曹操,以作两家联好之礼。
事已至此,孔明万不可再有藏拙,若有良策,当应快快说予我家主公。如此一来,事情方可尚有转机!!”
鲁肃急得如火烧眉头,诸葛亮却反而笃定从容,又与鲁肃笑道。
“呵呵,子敬稍安勿躁,不知曹孙两家嫁娶乃是何人?”
鲁肃眉头一皱,速言道。
“女方乃我主之妹,孙尚香也。男方却是曹操那老贼!两人辈分不合,年纪不符,曹操却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欲取吴侯之妹,实在无耻!”
“但且不论这桩婚事。二弟,你时今处境险峻,但若孙曹两家当真联姻。以我主和周公瑾对你之忌惮。只怕为兄亦难报得你之安危。若你并无计策,当速速离去,为兄这就为你安排船只。”
诸葛瑾唯恐诸葛亮先前不过是在故弄玄虚,连忙向诸葛亮劝道。
诸葛亮听言,心里一笑,暗道时机终于成熟了。诸葛亮遂起身,拱手作揖,凝声而道。
“兄长,子敬但且听亮一言。亮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先前不敢轻言,乃是时机未到。如今时机已是成熟,明日还得劳烦兄长与子敬,引我入堂拜见吴侯,到时吴侯必会应诺与我荆州联合之事!”
“这!”
诸葛瑾听言大惊,事已至此,已难以回天,但诸葛亮仍旧这般信誓旦旦,若非诸葛瑾深知他这个弟弟的能耐,当真以为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鲁肃凝了凝神,带着些许疑色问道。
“孔明当真有把握,你可知但有些许差错,必死无疑!”
“呵呵,明日堂上便知分晓。”
诸葛亮一双皓目发出莹莹华光,浑身散发着一股高深莫测的气势,仿佛如能算尽天下事。鲁肃、诸葛瑾见此,半信半疑地告辞而去。
次日,鲁肃与诸葛瑾引诸葛亮入堂拜见孙策,孙策坐于高堂,嘴角带着一抹戏谑的笑容。周瑜在一侧,目光冰寒,暗道任你诸葛亮才华惊天,终究还是受大势所折,难逃一死!座上不少江东臣子,亦暗暗发笑,仿佛都期待着,这昔日曾在江东群臣面前,唇舌如剑,惊艳四座的诸葛亮,如何再凭着一张嘴皮子,力挽狂澜。
诸葛亮神态笃定,作礼先向孙策拜道。
“适来亮冒渎吴侯威严,幸勿见罪。”
孙策见诸葛亮言语上已尽失锐锋,大有求好之意,嘴角上笑容不由更胜,哈哈笑道。
“孔明何必如此,此事本侯早已忘却,不必再提。不知孔明今日来见,可有高论教予本侯?”
诸葛亮轻摇鹅毛扇,谦卑答道。
“亮不过山村野夫,岂敢教予吴侯。亮今日来此,全为贺喜。”
孙策听言,霸目刹地眯了眯,心中猜到诸葛亮定是已听闻,自己欲与曹操联姻之事,不觉冷声问道。
“哦?此话怎讲?”
“呵呵。吴侯欲以妹嫁以曹操,以保东吴不失,此事亮已得知,何必相瞒?”
诸葛亮此言一落,孙策浑身顿暴杀气,冷笑喝道。
“孔明竟已知此,难不成见势不妙,愿转投于本侯麾下,以保全性命呼?”
诸葛亮灿然而笑,毫无畏死,答道。
“非也。孔明一生不仕二主,亦知一旦曹操文书一落,孔明必死无疑。临死前,孔明愿献一愚计,再教吴侯尽得曹操倾心,日后大富大贵,福延三代!”
“何必多言!诸葛孔明,你已是瓮中之鳖,岂敢再用妖言迷惑我主!主公,何不先将这狂徒收监,待曹公文书下达,再作处置!!”
诸葛亮话音刚落,张昭立即忿然而起,手指诸葛亮怒斥。孙策面目冰寒,此时却不急着去对付诸葛亮,昂首冷声说道。
“好!但且先听你计策若何!”
诸葛亮忽迈步而起,笑容可掬,徐徐而道。
“曹操乃世之奸雄。吴侯虽与其联姻,但以曹操之奸猾,如何能容得吴侯割据江南大片之地。但若是吴侯能取得曹操欢心,曹操大有可能对吴侯疑心尽去。此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吴侯亲自渡江远赴中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再送两个人到中原。操再得此两人,必然欣喜若狂,平生足矣,再不须起兵征伐江东!”
孙策听言,不禁露出些许惊色,凝声问道。
“用何二人,竟可得曹操一生不起犯江东之意?”
诸葛亮目光烁烁,见着孙策来问,心里暗喜,暗道一声上吊了,遂即言道。
“亮在荆州时,即闻曹操于邺城漳河上,新造一台,名为铜雀,极其壮丽宏观,华贵无比,曹操更是广选天下美女以居其中。曹操本好色之徒,欲得天下各地美女,陪伴左右。
曹操更对江东三位佳人,垂涎已久。其一者,正是吴侯之妹,孙尚香也。吴侯识时务,已将令妹暗许。江东若再去此两人,亦不过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但若曹操得之,必大喜欣慰,愿与江东永结联好!”
孙策听诸葛亮说得,煞有其事,异色更胜,惊呼道。
“果用二人便可!?”
诸葛亮笑意更胜,速答道。
“亮命已在吴侯手中,生死皆在吴侯一念之间,岂敢造次。


 第八百六十七章 东吴的抉择(下)

话说曹操与乔公有旧,昔年曾见得乔公膝下二女,大乔与小乔。两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见之,便有纳娶之心。更曾发誓言,我曹孟德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曹操虽起兵二十万,虎视荆州,不过欲要取路杀往江东,夺得此二乔与吴侯之妹也。今吴侯已将令妹许之,何再惜二女。当应派人去寻乔公,以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曹操三女尽得,称心满意,必深感吴侯成全之恩。此正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孙策听言,如受雷霆一劈,脑海里顿时回想起曹操欲纳孙尚香之举,然后乔国老更为其说情。原来乔国老与曹操竟早有交情!
乔国老正是诸葛亮口中的乔公,而大乔,小乔更是孙策、周瑜二人之妻。
事迹种种,仿佛都在证明诸葛亮口中所言,孙策惊异过后,滔天般的怒火翻天而起。周瑜知诸葛亮奸诈无比,却是镇定,忙争先问道。
“口说无凭,曹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诸葛亮速作言答道。
“大都督有所不知,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曹操尝命曹植,就为二乔作一赋,曹植应之,遂写落《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曹操见赋大喜,听闻其每日入睡前,必朗诵一遍,以提醒自己平生之誓!”
周瑜脸色刹地黑沉起来,冷声问道。
“此赋公能记否?”
“曹子建,却有才学。我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试请一诵。”
诸葛亮即时诵起《铜雀台赋》,竟然只字无差,而且果如诸葛亮所言,赋中果有应和曹操欲称帝,位登天子,势取二乔之心。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道。
“曹老贼欺我太甚也!”
孙策更是忿然起身,拔出腰间宝剑,厉声咆哮道。
“不杀老贼!!我孙伯符誓不为人!!!来人呐!!!立即传令我东吴各郡各县,聚合兵马于合肥,我要亲率大军,直捣中原,势要诛杀老贼,毁那铜雀台!!!”
诸葛亮见孙策、周瑜,这两个可谓是江东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暴跳如雷,状若癫疯。心里心花怒放,但却故装惊色,急起止之道。
“昔年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为全之大局,许以公主和亲,今吴侯、都督何惜民间二女乎?”
孙策听言,霸目赤红,满脸狰狞,咬牙彻齿喝道。
“老贼不但色染我妹,更欲夺我之妻,此等屈辱,我如何能忍!!我孙伯符与老贼势不两立,有我无他!!!”
周瑜怒火冲冲,附声喝道。
“主公所言甚是。此等屈辱,大丈夫如何能忍,瑜愿效死而战,势灭曹贼!!!”
张昭、鲁肃见事态忽得大变,而且更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态,连忙出言谏道。
“主公,曹贼势大,当若讨之,必当从长计议,徐徐图之,万不可操之过急呐!”
“张公所言极是。主公乃一国之首,当应三思而后行。今竟知老贼贼心,老贼操纵社稷,各地诸侯深恶之,何不联合天下各方势力,共同讨伐?”
江东诸臣,连忙走出,纷纷死谏。孙策、周瑜方才稍稍镇定下来,但两人皆是浑身带着滔滔怒火、杀意,仿佛好似能将整座大殿都给翻起。
诸葛亮故作惊骇,诸葛瑾连忙走至诸葛亮身旁,低声说道。
“孔明你有所不知,大乔乃是我主正妻,小乔乃周瑜之妻也。”
诸葛亮听言,佯作惶恐之状,连忙跪下拜道。
“亮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孙策几乎将皓齿磨碎,一双霸目仿佛好似喷出火焰,速下令道。
“来人呐,立即将薛综这忤逆之徒,给本侯斩了。从今日起,中原曹氏便是我东吴之死敌,凡有与其交好私通者,斩立决!
刘皇叔仁德布于天下,诸葛亮忠义无双,正是我东吴理应永结为盟之友,当下老贼欲犯荆州,盟友有难,我东吴如何能袖手旁观!”
孙策一席言语,可谓是掷地有声,先是定落与诸葛亮联合之事。不过座下不少江东谋士,却是纷纷脸起惊色,惊疑不定。周瑜目光若炎,应和而道。
“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以我主孙伯符神武雄才,想我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
我知诸公之中,多有畏惧曹操者。以瑜之见,曹操兵马虽众,不过鼠辈耳!曹操此番出兵荆州,多犯兵家大忌。西北未平,文不凡虽正亲率大军攻伐益州,但河东、河内由其二兄关云长把守,拥兵足有十五万余,乃其后患,而曹操不顾如此,执意南征,一忌也。曹操恶名远昭,天下忠国义士无不恨之,江南百姓皆愿拼死而抗曹贼,曹操失之民望,乃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中原多年恶战,粮草不济,三忌也。
曹操犯此数忌,其势虽强,亦必败也。我主联合荆州英杰,乃合天意民望也,擒杀曹操,正在今日!!!”
周瑜一番豪言壮语,顿时说得江东众臣,一部分者斗志昂扬,一部分者羞愧无比。孙策把剑一招,矍然挥剑,接话喝道。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今已称魏王,可见其早有鲸吞天下之心。老贼平生所惧者,无非是二袁、吕布、文翰、刘皇叔与我。今数雄已灭,惟我与刘皇叔、文翰三人尚存。曹操与文翰此两人,表里不一,时友时敌,不可信之。唯有刘皇叔平生与曹操交恶,与我江东同仇敌忾,当应联之。公瑾有言当伐,甚合我意。今我欲联合荆州,共伐曹贼,诸公可有异议!?”
孙策霸目杀气腾腾,瞪视着众人,那些原本欲要联曹之士,低头不敢与孙策目光对视。周瑜遂跪伏于大堂前,凝声喝道。
“臣愿为主公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周瑜此言一落,程普、韩当、周泰、凌统等将士纷纷出席,跪落在周瑜之后,纷纷拜道。
“我等愿为主公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好!有诸公助我,何愁曹贼不灭,大业不成!!!”
孙策如有霸王之姿,一声应下。决议已定,无人再敢有言,联曹之事。少时,各人分立回座。孙策与周瑜对视一眼,随即把视线转向诸葛亮,诸葛亮连忙起身,施礼再告其罪。孙策皮笑肉不笑地笑道。
“孔明不必如此,所谓不知者不罪。若非你言,我还不知老贼贼心竟如此猖狂!今你我两家联好,不知孔明可有计策教我?”
诸葛亮淡然一笑,拂扇而道。
“曹操于宛县大聚兵马,据我荆州回报,二十万实乃诈言,曹操此番不过聚兵十二万余。曹操如此,必是以为吴侯因南郡之事,深恶于孔明,对南郡之地有讨取之心。于此,孔明必会在临近江东分界,分予兵马,以防吴侯。
如今,曹操不知孙刘两家已经联好,还自以为吴侯应诺了联姻之事。吴侯何不将计就计,他日曹操文书发到,便答应与其联姻之事。曹操得此回报,定然大喜,迫不及待出兵攻伐荆州,早日做他东吴女婿。
即时亮暗中将四江一带兵马调往襄阳一带,各做调令,以为奇兵。同时,曹操必令吴侯过江袭击荆州腹背。吴侯将计就计,只派些许兵马虚张声势,却将大部兵马分部调配往合肥、丹阳一带,趁南北大战之时,分兵杀入徐州、豫州。若徐州、豫州一失,曹军定然军心大乱,曹操为保大局,断然撤军而援,即时亮即率荆州之众,倾势掩杀,见机行事,或直捣中原,或转战豫州。曹操多方辖地遭受兵犯,分身无力,纵有经天纬地之韬略,亦难抵抗你我两家联合之盛势!到时,你我两家各取其利,各分其成,徐徐蚕食曹操之辖地,曹贼如何有回天之力耶!?”
诸葛亮妙语连生,他的计策虽与诸葛瑾有几分相同,不过却更为精细。孙策听得霸目连射jing光,颔首不止。周瑜亦是心中连连称叹,诸葛亮的谋略,与他可谓是不谋而合,其中几乎有大半相同。座下各个江东臣子,亦是赞叹不已。
就在此时,陆逊起身作礼毕,凝声问道。
“先生之计虽好,不过曹操生性多疑。只怕事态并非皆如先生所料。那时又当若何?”
诸葛亮听言,淡然一笑,向陆逊投去一个赞许的眼色遂道。
“伯言之虑,孔明早有定夺。来日曹操来使赶回江东来传文书,只要如此如此,曹操必然无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