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574章

寒士谋-第574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战便战!!要我等投降,绝无可能!!!”
两人先后喝毕,同时猝然发作,拧起手上刀剑,向围逼过来的荆州兵士厮杀起来。马良在船上看得,夏侯渊、乐进拼死作战,不觉惊叹而道。
“真乃忠义勇将也!”
在马良旁边的糜芳听得,却是鄙夷一哼,冷声而道。
“哼!不过是两个不识好歹的狂徒罢了,待会将其擒下,看他们还能如何大放厥词!!”
夏侯渊、乐进舍命厮杀,身上铠甲、战袍在混战中,被荆州兵士杀得千疮百孔,破烂不已。眼见两人身上血口越来越多,难以维持之时。


 第九百六十八章 解围之计(中)

不远处一声炮响轰起,只见一艘大船火速飞了过来。原来曹操本在后追着诸葛亮的小船,诸葛亮却好似有所发觉,故意带着曹操在江中乱走。郭嘉见状,忽然脸色一变,猛然醒悟,告之诸葛亮这般诡计,其中必是有诈,夏侯将军大有可能反受埋伏。曹操听言大惊失色,立马命兵士拨船而走,赶往襄阳方向。后来果如郭嘉所料,在江边曹操见到一阵阵火焰张天而起,立马命令加快行驶速度来救夏侯渊。
巨大的战船火速飞来,大船上箭落如若骤雨。马良见状,脸色剧变,暗叫不好,连忙令兵士拔船而走。大船逐渐驶近,夏侯渊、乐进见援军赶来,血性爆发,刀剑乱砍乱劈,硬是杀开围攻人潮,纵身跳落江内,望大船赶去。
曹操看得眼切,急忙命兵士下江去救。不一时,夏侯渊、乐进被救上大船。两人身上多处有血口喷血,曹操见之,脸色刹地黑沉起来,咬牙彻齿喝道。
“诸葛村夫,你尚敢使诈耶!!!?”
曹操的怒吼声,如同雷霆爆炸,在江上炸了开来,其所在的巨大战船如同一头巨鲸。荆州兵马见状,吓得纷纷驶船逃开。曹操命兵士在江上驶船射了一阵,无数箭矢打落江内,震起道道浪花。
马良狼狈引着船队退走,赶回岸边。曹操方才命兵士拨转大船而回。
至夜,江上一艘小船缓缓驶来。马良、糜芳等人在岸边等候许久,见小船靠岸,诸葛亮迈步走出。马良连忙跪伏在地,具告前事。诸葛亮听夏侯渊等人,被曹操救走,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付而道。
“看来要解得眼下之危,并非易事呐!”
诸葛亮想毕,遂扶起马良,并无怪责,反而好生安抚。糜芳在旁,见诸葛亮一计又是不成,连忙问道。
“军师,眼下被那夏侯渊、乐进逃脱。我军并无筹码换回潘、张两位将军,该当若何?”
诸葛亮闻言,神色一凝,压住心中急意,平静而道。
“事虽火急,但我等不可过于急躁,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你等且随我在四周打探,一观四周地势,再做定论。曹老贼容我三日时间,我等尚有时间思虑计策!!!”
诸葛亮甚是冷静,说罢便乘上一匹快马,沿江而行。马良、糜芳等人紧随其后。之后,一连两日,诸葛亮不分昼夜,少作歇息,就在江边四处勘察地形,经过多番打探,确认潘凤、张飞被魏兵所困的那座高山。诸葛亮赶到其对山之上,潘、张等所在的高山,被襄江所淹,方圆数百米内,除非驶船否则不可能靠近。而诸葛亮现今所在的高山,与其相对,相隔数百米,正好未被襄江所淹。
诸葛亮立于高山,眺眼望向潘、张所在的对山,神色沉静,看了许久。忽然诸葛亮脸色一变,双眼迸射出极其晶亮的光华。好似将天地的光芒都给盖过。
且说曹操那日赶回,时值初夏,山上酷热无比,山下却因有襄水之故,甚是凉快。兵士皆欲在山下结营歇息,各将校赶来问之曹操。
“即今天气炎热,大军于山上如同屯于赤火之中,皆望能于山下靠水下营。还望大王定夺!”
曹操听言,却唯恐于山下结营,被潘凤、张飞乘虚逃脱,然后又见到山中密林,当下一喜,便令兵士在山中密林内结营。
诸将得令,遂依曹操吩咐,与密林结营,密林前又多布巡兵,紧密监视着潘张、张飞等数百人的一举一动。郭嘉见曹操在密林内屯兵下营,脸色剧变,急来赶见曹操,谏言而道。
“魏王岂不知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乃兵家之大忌。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
曹操闻言,却是诧异一笑。
“哈哈!奉孝何必杞人忧天,孤岂不知兵法耶!?如今山下四面围水,诸葛孔明纵有天大能耐,亦不可能凭空纵火。何况如今天气炎热,兵士劳苦,孤故下令于密林内扎营避暑。而且三日一过,诸葛亮若无回答,孤便立斩潘凤、张飞两人,撤军退走,待襄江之水一过,再并力攻打襄阳!”
郭嘉眉头一皱,曹操所说道理,他又如何不知,但不知为何,他却隐隐间感觉不妥,但却又不知不妥在哪里。郭嘉沉吟不定,曹操笑声安抚,扎营之事,便就此决定。
却说,诸葛亮眼见魏兵在密林内下营,欣喜若狂,连声笑道。
“哈哈哈哈哈,曹老贼不熟兵法,潘、张两位将军有救矣!!”
马良听言,脸色一惊,却是一头雾水,满脸疑惑地问道。
“军师莫非有计!?”
诸葛亮重重颔,把手中鹅毛扇一招,指着对面山上密林中的魏兵而道。
“是也。季常可见魏兵尽在密林内屯兵耶?倘若我军在此,纵火一烧,魏兵必然阵脚大乱,各自逃命。即时我等只需派三艘小船趁着夜色遮掩,在山下水上等候,潘、张两位将军自然会趁乱突破重围,逃向山下等候我等接应!!”
马良听计双目刹地爆出两道精光,不过还快又皱起眉头,疑声问道。
“可对面高山,四处围水。倘若我军大举渡江而去,欲要在山上纵火,必会引起彼军注意,打草惊蛇,反而误了大事。”
诸葛亮嘴角翘起,露出一灿然笑容,呵呵笑道。
“呵呵,我军渡江纵火,自然难以成事。但若我就在此山中,向对山纵火,那又如何?”
马良听言,眉头皱得更是厉害,疑惑不解地问道。
“可这两座高山相聚足有数百米,纵使借风所助,放箭亦难能够得着?我等如何在此山中隔江纵火耶!?”
诸葛亮一双皓目,烁烁发亮,晶亮无比,笑容更胜,随即答道。
“平常弓箭自然不可。季常不必多虑。山人自有妙计!!!”
诸葛亮说毕,迫不及待地,转身便走。马良随之紧随。诸葛亮当夜赶回襄阳城内,召集诸将,一一吩咐。诸将本见三日期限愈加接近,无不心慌急促。此时诸葛亮忽然回到城中,颁发军令,必是有妙计解除潘、张两位将军之危。当下荆州诸将,无不精神倍增,一一领命,速做安排。
到了次日,曹操与诸葛亮的期限已到。是时北风大作,波浪汹涌。曹操在高山之巅,遥望襄江。
曹操看看当头一轮艳阳,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曹操迎风大笑,心想今日无论如何,都可除掉诸葛亮这一心腹大患,自以为得志。诸葛亮若是不愿投诚,潘、张两人一死,刘备与此二人皆有誓言,同生共死,岂能轻饶诸葛亮。纵使刘备不杀诸葛亮,亦会与其离心,到时诸葛亮与刘备,君臣不和,如何能坐稳荆州?倘若诸葛亮愿意来投,纵使他不愿为自己出谋划策,但他在自己麾下,终生便由自己操控。
诸葛亮谋略如若妖孽之高,曹操自问平生所遇对手,以其最为高深莫测,忌惮最极。如今眼看诸葛亮已被自己捏于覆掌之中。曹操雄气一起,于高山之巅,兴致大发,纵声而道。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卧龙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慨然激愤的浩音震荡而起,曹操字字珠玑,妙不可言,诗中尽是藐视天命,欲要平定江山,统一天下之志。郭嘉、贾诩等谋士,听得无不称叹,其麾下个个兵士听到,亦无不斗志奋然,欲要趁此时尚且身强力壮,多立功绩,建功立业。
时年曹操已年近六旬,两鬓霜白,那被岁月雕刻的刚毅面孔,尽是迫人气势。这位男人,无论是乱国之贼亦好,治世人臣亦好,但他传奇般的一生,令人无法不心生惊叹,肃然起敬!!
曹操的歌声徐徐传来,数百荆州兵马听之,亦纷纷面色动容,不禁将目光投向曹操,眼内纷纷涌起难以压制的敬佩之色。潘凤默默地听着,忽然凤目睁开,心中喃喃而道。
“如此英雄,天下若由他统领,或许当真会迎来太平盛世。只可惜,即使是如此英雄,最终还是会泯灭于时间长河之中。”
潘凤仿佛颇有领悟,微微地叹了一声后,便又沉寂下来。而张飞却甚是不屑地撇嘴喝道。
“哼!曹老贼,你得意不了多久,迟早我张翼德必取你项上头颅!这汉室江山,最终只会落入我兄长刘玄德之手!!”
张飞雷公般的大嗓子一吼,可谓是大煞风景。夏侯惇在旁侧听得,气得浑身如同布火,虎目一瞪,面目狰狞,一手抓住腰间剑柄之上,脚步一踏,厉声吼道。
“你这不知好歹的莽汉,死到临头尚敢大言不惭。若是今日那诸葛孔明不来,我便取了你项上这颗黑头!!”
张飞听言,咬牙切齿,好似一头暴怒的黑豹,就与夏侯惇死瞪起来。潘凤缓缓地睁开双眸,唤了一声三弟,示意张飞不可造次。张飞亦知时下局势,不容他放肆,又是冷哼一声,把头一转。此时曹仁亦走到夏侯惇身边,冷声劝道。
“元让何须理会这等莽汉,如今他等如同砧板鱼肉,生死皆在大王一念之间。你无需与其生气,权当是野狗在吠罢了。”
夏侯惇闻言,冷冷地瞟了一眼张飞,便转过身子,不再理会。少顷,曹操吟诗作毕,静观一阵江上之景后,刚是转过身,便见贾诩急急赶来。贾诩脸上颇有几分急色,向曹操秉道。
“大王据探子回报,诸葛孔明连日在四周观望地势,想必其必在暗中思虑计策,大王不可不防之。”


 第九百六十九章 解围之计(下)

曹操听言,哈哈一笑,手绕着四周环指,凝声而道。
“文和你看这四面围水,诸葛亮一时间难以聚集船只,纵有天大的能耐,亦难有所建地。文和何必庸人自扰!?”
贾诩随着曹操所指,环视四周,心里缓缓一定,亦觉得确实如此。当下贾诩便不再多言,放下心来,与曹操一同等着诸葛亮过来回复。
且说诸葛亮在襄阳城内调配皆定,诸将领命各去。马良又向诸葛亮问道。
“诸将皆动,军师可要备船,准备去见老贼,以拖延时间,使老贼松懈耶!?”
诸葛亮听言,却是摇一笑,淡言而道。
“此时尚且不是时候。当下万事皆备,只欠东风。季常你速拔一部兵士,在城外灵山处筑立祭坛。灵山颇有灵气,亮欲借此地,施法借风!”
马良一听,脸色一变,露出几分诧异之色。诸葛亮却是脸色神秘,马良不敢造次,当下赶去准备。
到了晌午时分,马良按照诸葛亮吩咐,令军士在东边灵山上,取赤土筑坛。祭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南、西、北四方各有七面旗帜,以青龙、玄武、白虎、朱雀之位摆成。只见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黄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第二层周围黑白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成太极阴阳之形。祭坛立好,马良速报诸葛亮。诸葛亮于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领着四员道士打扮的男子来到坛前。
只见那四人各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四人按诸葛亮吩咐,各站其位,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
诸葛亮见四人站好方位,速又令二十四青年兵士,站立于坛下,各站其位,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诸葛亮于坛前,凝声嘱付各人,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诸葛亮遂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朗朗有词,手摆道令,仰天暗祝。
马良在一旁,静静看着,只觉心脏好似提到了嗓子般,不敢出言打扰。不知过了多久,北风吹拂,一群大雁摆成不同的阵势从北面徐徐飞来,并不见有丝毫东风。
约是过了三个时辰,直至夜雾降临,诸葛亮从法坛上走落,脸上挂着一抹淡然而又神秘的笑容向马良说道。
“季常,当下你可速派兵士传报与老贼,亮在今夜初更便会前去答复。”
马良听言,眉头一皱,甚是疑惑地问道。
“可是这当下吹得还是北风,难道军师你施法!?”
马良话未绝,诸葛亮脸色勃然一变,带着几分悚然之色喝道。
“季常慎言,担心惹怒了风婆。此时只是时辰未到,待时辰到了,东风自然会来。季常不得怀疑。”
马良听罢,心里一紧,又见诸葛亮俨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态势,心稍稍一定,遂依诸葛亮的吩咐,前去下令。
且说,在襄江内的某座高山上,曹操与其麾下一众文武在山头等候许久,却迟迟不见诸葛亮前来答复。曹仁面色一寒,拱手向曹操秉道。
“看来那诸葛孔明仍是冥顽不灵,宁愿对潘、张二人见死不救,亦不愿投于大王麾下!”
曹操听言,却不急躁,哈哈一笑,与曹仁说道。
“子孝稍安勿躁,此下距离期限之限,尚有几个时辰。不妨等这几个时辰过了,再做定论。”
曹仁闻言,面色一凝,目光缓缓地瞟向不远处的潘凤、张飞等人,只见潘凤闭目养神,未有丝毫慌色,而就连脾性暴躁的张飞亦是如此,闭目盘坐,仿佛不知他们即将大祸临头似的。
少时,一个魏军兵士速速来报,禀报曹操,诸葛亮派人前来通报,今夜初更之时,便会前来答复。曹操闻报,脸上的笑容不觉更胜,哈哈笑起,甚是得意。
时间流逝,如同白驹过隙。很快,便到了夜里初更时分。襄江之上,忽然出现数十艘小船,前头一艘,只见一人手执鹅毛扇,气色从容的屹立在船头。江上魏军巡船见得,连忙赶回报之曹操。曹操早已等候许久,听得诸葛亮果然依约前来,一双如有吞天威力的细目,刹地射出两道精光,遂带领一众文武火速下山,赶至岸边登船而去。
不一时,一艘巨大的战船,并着五六十艘小船驶往江中。曹操率领一众文武立于大船的船头之上,渐渐地曹操看得江上有数十艘小船,火光寥寥,如同繁星于江上点缀。曹操慨然一笑,与诸臣谓道。
“哈哈哈哈!这名震天下,举世无双的卧龙,今日终于屈服于孤之脚下!实在痛快,痛快!!!”
曹操话毕,一阵北风传来,将曹操的战袍吹得咕咕作响,艳红披风随风飘扬,乍眼一看,曹操如同一尊立于世之巅峰的绝世霸王,一众魏臣见状,无不心里暗暗惊叹不已。各自皆认为,诸葛亮投或不投,今日之后,他注定要与刘玄德相离渐远!
就在曹魏诸臣无不暗自欣喜之时,唯独郭嘉、贾诩、荀攸等人眉头深锁,脸色阴沉,精神高度集中,眼中神色时不时发出亮丽的光芒,好似在时刻提防随时将来的惊天变故。郭嘉脸色一沉,低声暗暗向荀攸说道。
“公达可有向子孝做好吩咐!?”
荀攸听言,眼色一凝,遂在郭嘉耳边回答道。
“贞侯不必多虑。某已向曹将军做好吩咐。但凡有丝毫动静,他便立即率领诸军一拥而上,将潘无双、张翼德乱刀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