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862章

寒士谋-第862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唐、大魏两国和战刚是谈拢,曹cāo却又立即向贾诩问出兵之事。众文武皆是变sè,皆知两国开战,已无法避免,而且来得一定又急又猛。贾诩闻言,神sè一震,抖数jīng神,急急而出,作揖禀道。。 。
“依老臣所见,若要早起战事,必要先稳吴北。老臣听闻,文不凡之所以能迅速稳定西川,乃以仁服众,将川中土地多数分予百姓,又资予钱财,助百姓修葺家宅、家业。竟如此,陛下何不效仿之?若吴北能够速平,实乃我大魏之幸也。”
曹cāo闻言,面sè一沉,正yù答话。这时,管宁却急急而出,疾声谏道。
“太傅此计虽好。但我国前番征伐吴地,已大耗钱财,国府所存无多。更兼不久将来,西唐、大魏必将开战,到时又需得重金投入。这岂不要加重税赋,以作补给。中原百姓必多有怨声。若有万一,必生大乱!!依宁之见,陛下只可分予土地,这银根却要紧缩,万不可过度挥霍!!”
贾诩听了,淡然一笑,那双蛇一般的眼眸,炯炯发光,徐徐而道。
“此事管大夫便不必多虑。此下东吴已然覆灭,其国府尚存极多钱财。这些钱财本就是吴人税赋所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岂不正显陛下仁德!?”
贾诩此言一出,殿内众文武,皆是勃然sè变,各个都是一脸惊骇。可知,东吴国府钱财,大多皆纳于皇室所有,只有小半赏予有功之士。贾诩这一席话,岂不是教曹cāo私解钱囊出资!?
贾诩素来行事小心谨慎,如似这般会惹怒曹cāo之事,绝不会轻犯。曹cāo一听,微微闭起眼眸,不知喜怒。大殿内,一时间鸦雀无声,气氛极其诡异。突兀,曹cāo缓缓吟声而道。
“朕曾听闻,文不凡之所以能在其国,受其子民爱戴,家家户户rì夜在家中为其祈福,一乃其治国有道。二乃,则是其为人慷慨,视钱财如粪土,西唐国府除税赋所得,大半皆从其家业所取。文不凡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极重于商业。其家业覆盖甚广,除赌坊之外,酒家、织坊、匠铺、甚至近年连药房亦有涉及。昔年,大魏与西唐尚且还是盟国,其家业开遍中原一带,朕虽有意克制,加以重赋,却不料其敛财有道,更兼其各行各业,商誉极好。大魏每年国府所得,近有十分之一,从其所得。故朕并无赶尽杀绝。而且,文不凡亦有对策,凡中原商贾到西唐行商购以物资,皆加以重赋。因此,中原商贾对朕皆有怨言,暗中更有不少商贾举家搬移投于西唐,甚至就连中原世族以趋利而往。为此,朕不得不大开杀戒,以儆效尤。此事后,此势虽有克制,但朕亦落下了骂名。随着文不凡家业发达,愈来愈加富裕,其敛财所得,却几乎用于国用。而朕听闻,文不凡平rì所用极为简朴,甚至不如西唐一些大族巨贾,如此明君,岂不是天下黎民所望也!?
钱财不过身外物,比起天下大业,江山一统,不足挂齿。怎奈朕至今rì方才明悟呐~!!太傅便依你言,你领朕之口谕,将东吴国府所得,尽数取之,若是不够,便由朕此处来取!!”
曹cāo面sè淡然,贾诩面sè一喜,拱手拜道。
“陛下慷慨,仁德充塞四海!!老臣亦愿从家中尽取,以为国用!!”
贾诩此言一出,殿内不少文武,慨然而出,纷纷效仿,皆愿资予国用。剩余的那些文武,见此时势,岂敢怠慢,纷纷附和。曹cāo叹了一声,摆手而道。
“众卿家为朕鞠躬尽瘁,舍生忘死,钱财所得,乃是理所当然。而朕为一国之君,天下之主,用之于民,这亦是当然之事。朕岂能私取众卿家之钱财!?”
曹cāo话音刚落,众文武急又再谏。曹cāo却是心意已定,拒而不受。众文武无不感激,事后各暗中私赠。这些自然是后话。
安抚吴北百姓之事,暂有定夺。贾诩凝神,遂又再道。
“待吴北安稳,陛下便可养光韬晦,cāo练兵马。我大魏国力雄厚,兼之中原、河北一带,十余年来,皆无战事。人口近有千万之众,以十取一,百万雄军不需多rì便可组建。陛下可各发大将cāo练新兵,再兼我国譬如姜伯约、郝伯道等年轻将士,皆是少年英雄,智勇双全,可大力提拔,收编新军。再又遣升军中jīng锐将士,各分部予之cāo练。如此一来,百万大军无需数年便可调用。即时,陛下一道号令,百万大军齐出,攻城拔寨,自是不在话下!!”
贾诩此言一出,殿内一众将士,无不jīng神大震,皆露喜sè。曹cāo微微颔首,甚为认同,不过心中亦有不少忧虑,沉声而道。
“依太傅之计,百万大军虽数年可建。但西唐国力富强,人口虽不如大魏之众,但文不凡深得民望,登高一呼,不出数年,定亦能组建数十万新兵。再者,朕又听闻文不凡近年大力发展军器,设立神兵营,专门召集有才之士,研发军器。近年来文不凡除了研发出那轰雷炮外,又研发出一种新颖的炼钢之术,其军装备多是钢炼之器,装备jīng良。就连战马亦有兵甲所护。枪、刀、戟、钩镰等兵器,大都皆用钢铁所造,锋利无比。如此一来,大魏虽有百万之众,却恐非是西唐军之敌也!”
曹cāo此言道出,一直未有发话的司马懿,急急而出,jīng神抖数,面sè肃然,疾言而道。
“陛下不必多虑。行兵打战,军器之锐,固然重要。但所谓上兵伐谋。我等若与之对战,尽量避免与之不必要的正面交锋,多以谋策击之。同时,陛下亦可在这数年间,发以重赏,征召大魏jīng匠好手,研发军器。只要两军军器相差并不悬殊,我军占有人势之众,谨慎应之,岂俱西唐贼子耶!?至于西唐有轰雷炮这等利器,我大魏亦有霹雳车所用。陛下可加以改良,必可为之大用!!”
曹cāo听言,细目骤发jīng光,颔首连连。这时,曹丕亦出秉道。
“依孩儿之见,父皇亦可遣jīng细之人,前往西唐,混入神兵营,若能取之情报,立即回报。父皇再大力加以赶造。如此一来,两军装备相当,在我大魏百万雄军面前,西唐何足挂齿耶!?”
曹cāo闻言大喜,放声笑道。
“哈哈哈哈!!子桓此言甚善!!”
于是,曹cāo与众文武商议定后,各做安排,遂准备班师回朝。曹cāo封张颌为扬州牧,统率吴北三军,以防西唐军从吴南来犯,又加封司马懿为扬州主薄,协助张颌处理扬州政务。曹cāo调拨已定,遂率一众文武,回归洛阳。途中,曹cāo赶到荆州,听闻郭嘉病死,却无恸哭,似乎早有所料,只是一天一夜在长江岸上,郭嘉墓前,喃喃所言。众文武皆被曹cāo严令禁行,无人敢有打扰。
祭奠毕,一夜之间,曹cāo仅有的些许黑发,大有已都发白。看得众文武无不心惊肉跳,悲痛不已。不过,令众文武欣慰的是,曹cāo却仍是jīng神奕奕,脸上还挂着一抹放dang不羁的笑容。隐隐看去,竟与郭嘉有七分相似。于是,曹cāo又重新踏上归去洛阳的途中。
且说约是在两月前,在河东安邑城内。西唐王文翰等兄弟四人,同聚一堂,rì夜几乎形影不离,畅谈天下大事。兄弟相聚甚欢,这连rì间,却有将士屡屡来报,在虎牢关前,魏兵细作屡屡来探,大扫兴致,烦不胜烦。
一rì,又有将士星夜赶路,风尘仆仆来报,魏军又有动静,大魏镇国大将军曹子孝,亲率部署,前往来探。关羽听了,丹凤目迸shèjing光,霎时间如听龙啸,一掌骤拍奏案,喝声怒道。
“这曹子孝见关某不在关中,竟敢不知好歹,屡屡来犯我大唐尊威!!?”
周珑听言,连忙好言安抚。文翰则是摇首淡笑,摆手而道。
“区区小贼,二哥何必动怒,且莫扫了兴致。”
关羽如若红枣般的面容一沉,手扶美髯,作揖一拱,凝声应道。
“不可!王上难得抽身,在此与我等兄弟一聚。岂可让这曹子孝,打扰了王上兴致!!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关圣侯之威

“王上且在此静候三日,臣策赤兔一日赶去,一日震慑魏贼,一日便可归来!!”
周珑听了,唯恐关羽贸然有失,连忙苦口婆心地劝道。
“二弟且慢,时今你我已非往年之壮,这般小事何须大动肝火。由他便是!”
“大哥所言极是。倘若二哥果真难耐贼子猖狂。小弟愿往一趟!!”
徐晃心头一急,亦急急劝道。文翰在旁听了两人所言,又是摇首,苦涩一笑,暗叹这般一劝,恐怕事情便再无回转余地。果然,关羽一听,顿时丹凤目瞪得斗大,浑身气势迸发,忿然而起,眼中尽是不可抑制地战意,向坐于高堂上的文翰拱手秉道。
“老臣某随王上东讨西征,数十年载,屡战屡胜,平生重未遇之敌手!!区区曹子孝,我视若儿戏也。老臣虽年近六旬,但尚有破万军之力,如若三日之限,尚未归来,愿提人头来见!!”
文翰听了,急忙起身,走向关羽好言安抚,谓道。
“二哥切莫动怒,你若欲往,孤便随你走上一趟便是!”
关羽闻言,面色一震,凝声便道。
“如此,老臣便速去准备,王上不必过急,此下正值秋季,路途风景甚美。王上可与大哥、四弟一路赏景,待到虎牢之时,老臣便已将魏贼震慑而去!!”
周珑、徐晃一听,急欲来劝。文翰却是争先笑道。
“好!这便依二哥所言,孤定会好好赏这一路美景,等候二哥捷报。”
关羽听文翰还是如昔年那般看重,心头大悦,遂与兄弟三人告退而去。周珑见关羽离开,急急问道。
“王上!云长年逾六旬,已是花甲之年,若有万一,这可如何是好!?”
文翰闻言,却是淡然从容地笑了笑,与周珑谓道。
“大哥不必多虑。二哥武艺超凡入圣,登峰造极,虽已是暮年,但多年刻苦勤练,不减当年之勇。更何况,二哥那脾性大哥岂又不知。若孤相拦,二哥便只会欲罢不能,执意到底!!”
文翰这般一说,周珑方才明悟。徐晃亦是摇首叹道。
“竟如此,我等何不速速起程。二哥有赤兔宝马,可日行千里,恐不需一日,便能赶回虎牢关下。”
“嗯!四弟所言甚是,此一路赶得甚紧,大哥你便在此静候。孤与四弟齐去便可。”
文翰微微颔首,遂转身与周珑说道。周珑本欲同去,但与文翰的眼神一接触,慌乱的心便镇定下来,好似天塌下来,都有文翰顶着。于是文翰与徐晃各收拾行装,待听闻关羽已然策马出城,便才轻装而出,隐秘离去。
且说关羽骑赤兔宝马,一路奔袭,行走如风,至夜色刚到,便赶到了虎牢关下。关内将士听闻关羽赶回,无不精神大震,连忙来见。关羽风尘仆仆,面色威凛,遂向一众将士讯问情报。众将士之中,有一员年轻少将,年纪莫约二十出头,面色略显苍白,不过双眸锐利,赫赫有神,剑眉星目,面容俊俏,让人一看,便不禁叹道好一个美男子。此人名叫郭淮字伯济,乃太原阳曲人。
却说此人,乃并州享有盛名的神童,从小智慧过人,八岁博览群书,乡人无所不惊。就连并州牧高顺亦被惊动,派人召见。当时,郭淮年纪十二,在堂上与高顺对答如流,一众并州官吏,欺其年幼,纷纷出言刁难。郭淮毫不怯场,反倒将一众并州官吏说得哑口无言。高顺甚为赏识,欲要收其为养子。郭父听闻又惊又喜,遂教郭淮拜以向高顺父礼。高顺收得郭淮为子,甚为欣悦,又见郭淮身体不佳,不惜花费重金请并州名医医治。郭淮身体渐好,高顺又传授太极、五禽戏,让郭淮强身健体。哪知,郭淮不但才学了得,就连武艺上的天赋亦是极高,可谓是惊为天人。数月间,郭淮便把太极、五禽戏练个熟透。高顺大喜不已,视为瑰宝,将一生武学、练兵之术,倾囊教授。待郭淮年至十八,武艺大成。恰巧第七届练武大会开幕。高顺便令郭淮前往长安,一是拜会太医华佗,请其为他治病,二则是参加练武大会。郭淮视高顺如同亲父,便怀测着报国之志来到长安。一开始,郭淮不欲借高顺的名头,便隐瞒身份,先参加练武大会。果然郭淮并无辜负高顺的厚望,在各项赛事,皆拔得头筹,名震长安,就连当时负责练武大会的田丰,亦被郭淮的武艺、才华折服。后来,郭淮方才取出高顺的文书,田丰听闻郭淮乃是高顺养子,甚为大喜,遂请华佗为郭淮治病。郭淮身患顽疾,每当气理不顺,便会咳嗽不止(也就是哮喘病),虽然后来高顺为郭淮请了名医医治,病情有所压制。但郭淮少时几乎应此顽疾病逝,伤了五脏六腑。就连华佗亦极为棘手,更有言若非高顺不惜耗费重金,用许多名贵药材医治,郭淮恐怕活不过三十岁。
当然,郭淮前途无限,将来必成大器。华佗自然竭尽所能,先以各种名药,修复郭淮的五脏六腑,然后再以针医治。郭淮每日针灸之后,都会吐出一大盘血水。直至一年之后,郭淮方才除去病根。当时,正逢西唐王发令,教神龙上将之首关羽,引兵把守虎牢关。田丰极力推荐郭淮,关羽对郭淮此子亦颇有耳闻,便封郭淮为军中都尉,随其出军。而郭淮深得高顺真传,治军有道,操练数月,其麾下兵士不但被郭淮治得贴贴服服,更骁勇无比,尽为精锐。关羽大喜,遂又加封郭淮为虎威校尉。郭淮甚为感激关羽的知遇之恩,兢兢业业,恐有荒废,刻苦耐劳,于此在军中名望极高。
此下,郭淮于阶下报道。
“回禀圣侯!自圣侯离去,魏军细作探得,便是猖獗起来,连日于虎牢关下打探,更曾欲挖以地道,不过却被小将发觉,以土石砸之,无一生还。后来,那曹子孝连番施计,欲要诱我军去劫其营,幸好都被太尉大人识破,并无让魏贼得逞!”
关羽以武圣闻名天下,昔年文翰为表彰其攻,加封为武圣侯。军中将士无不,以圣侯相称。且说关羽闻报,丹凤目猝然迸射两道神光,锐利骇人,扶着美髯,冷声喝道。
“这曹子孝竟敢如此放肆,若教训一番,天下岂不笑关某年老无能耶!?”
在旁的田丰一听,眉头皱起,急劝而道。
“圣侯息怒。曹子孝素来多谋狡诈,切莫不可贸然而取!”
关羽冷哼一声,丹凤目精光璀璨,遂与众人道出他与西唐王立下的三日之限。众人听之,无不惊异。田丰更是眉头深锁,暗道关羽性子倨傲,此举实在过于莽撞,正欲出言相劝。这时,郭淮英目亮起,却是争先而道。
“圣侯有此决意,小将愿效死相赴!!”
关羽闻言大喜,纵声大笑,与众人谓道。
“伯济此言甚合本侯之心!如此,伯济你且速速整兵,待次日黎明一到,本侯便亲率兵众,直闯魏营,震慑其军!!”
“圣侯不必多虑!小将定当安排妥当!”
郭淮拱手附和,神色慨然,毫无惧色。关羽更喜,对郭淮之才,亦是极为信任,遂道。
“好,此事便由你调拨,本侯便先去歇息,养精蓄锐,好次日杀他个片甲不留!!”
关羽说罢,也不听其他人的意见,龙躯一起,跨步便出。众人满脸急色,欲言又止,不过关羽战意盎然,心意已绝,恐将其惹怒,最终还是无一人敢劝。待关羽离去,田丰面色一沉,转眼厉声向郭淮喝叱道。
“郭伯济!!圣侯自长安一役,重伤复原,多年未经战事。那曹子孝非是泛泛之辈,若有折损,王上必定雷霆震怒。到时,西唐、大魏因此大起兵戈,生灵涂炭,你可担当得起!?”
田丰喝声一起,其余将士皆都怒目瞪视。郭淮面色一沉,徐徐而道。
“太尉大人息怒。圣侯之所以与王上立下三日之限,怕是恐王上嫌其年老,故忿而立之。圣侯武艺超凡入圣,天下无人是其敌手,圣威不容触犯。若我等并力谏之,圣侯只会以为我等皆有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