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寒士谋 >

第874章

寒士谋-第874章

小说: 寒士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为患,守备深严,共有兵马三十二万,号称六十万众。曹仁曾引兵去探,见唐军营寨摆布,精妙绝伦,各据地势,互为接应,不禁叹道。
“这庞士元韬略之高,实乃是鬼神莫测。纵是姜子牙、张子房亲来,也不过如此。万万不可小觑,轻敌大意。”
两部大军合众近有一百十数万众,便在天下第一险关,互为对峙。一场足以震古烁今,载入史书的惊天大战,一触即发。约是七、八日后,唐军又来一部援兵,正是由蛮王孟达所率的八万蛮军。与此同时,两军辎重、军备,皆以完善,从各地赶来的两军将士,纷纷而到。魏帝曹操,已在军营中多日,将士曾屡屡谏言,当速怔战事。可曹操却无意进攻,拒绝众将所请,下令不可轻举妄动,违令者斩!于是众将皆不敢多言,暂且按兵不动。
忽一日,有斥候来报,南蛮王孟达,率八万蛮军已到虎牢关内。众文武闻言,无不色变。兵马大将军曹仁,皱眉而道。
“西唐贼子本就有六十万众,此下又来八万蛮兵,与我军相差无几。兼之西唐贼子,据关而守。如此一来。我军恐是寸步难行!”
众将闻言,欲言又止,脸上皆有悔色。曹操听了却是精神奕奕,哈哈大笑。
“蛮人已到,此下正是与西唐贼子一决胜负的时候!!”
黄鸟上将郝昭闻言,一脸茫然之色,急便问道。
“陛下为何听说西唐贼子,增得援兵,不忧发喜?”
“哈哈。伯道所问,想必诸位卿家心中所问。你等且是莫急,听朕与你等道明一二。”
曹操一声笑后,众文武无不变色,纷纷紧紧望去。曹操沉了沉色,遂张口接话道。
“西唐贼子军内,异族占据不少,据探子所报,就羌胡兵马便足有五万余人,此下又来八万蛮兵。异族所占兵力甚重。如有万一,必成后患也。你等可知,那伪帝文不凡是何以成名耶?”
曹操忽然问起,郝昭似乎对文翰极为熟悉,张口便答。
“据末将所知。文不凡当年乃是讨伐胡人之乱,大破胡人,受并州百姓敬仰,皆称其为冠军侯,因此成名于天下。莫非!陛下之意!”
郝昭说罢,眼眸一瞪,似乎已猜得其中一二。曹操会心一笑,那双依旧凌厉逼人的细目,发着阵阵骇人精光,凝声而道。
“文不凡与异族仇恨极深。近年虽各颁政策,谋取融合之道。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兼蛮人远距他方,又岂会与唐人心齐。但若有些许变故,必定生乱。即时朕再率军倾势攻之,其军必可破也。何况,早前从冀州、荆州赶来的大军,远途跋涉,不宜作战。朕故下令按兵不动,一来可令军士得以歇养,二来便是等此时机!”
曹操一席话道出,众文武听之无不钦佩。金鹏上将姜维,英目一凝,拱手拜道。
“竟若如此。事不宜迟。陛下可即发号令,教诸军整备,以备战事!!”
曹操微微颔首,脸上竟是亢奋之色,遂各颁发号令。众人领命,纷纷退去。须臾间,虎帐内便仅剩下曹操,还有一直并无发言的贾诩。曹操转眼望向贾诩,沉吟一阵,方才张口问道。
“文和以为,此役朕能否击败那文不凡,一统山河?!”
“陛下雄才大略,朝中文武万众一心,各军兵士无不倾心为国而战。陛下又岂有落败之理?”
贾诩拱手一拜,毕恭毕敬而道。曹操闻言,淡然一笑,眼中光芒绚丽,仿佛年轻了十多岁。另一边,在虎牢关内。文翰坐于高堂,一众西唐文武依席而坐。文翰刀目赫赫生威,环视众人,沉声而道。
“此下,蛮军已到。两国之战一触即发。还望诸位卿家,倾心效力。助朕一统江山,他日若能建以伟业,皆全赖诸位卿家之功也。”
文翰话音刚落,诸文武纷纷起身而拜,皆道愿效死力。文翰大喜,伸手一摆,众臣纷纷落座。唯有神龙将,武圣侯关云长仍如盘山般屹立,拱手遂道。
“禀陛下!如今两军几乎尽倾国之兵,于虎牢关下对峙。此战胜负,关乎天下所属。若陛下不嫌老臣年迈,老臣愿引一军,先挫魏人锐气!!”
关羽一双丹凤目,如射神光,虽已至暮年,但浑身仍是散发着一股雄威,不可冒犯的威严。文翰听了,灿然一笑。这时,在阶下赵云、徐晃等大将皆有出战之意,不过却都不敢与关羽争功。关羽可谓是西唐的定国庭柱,朝中上下谁人不敬重之?这时,有一人却是不知好歹,忿然起身,大咧咧地喝道。
“杀鸡焉用牛刀!关圣爷名震天下,若先往而去,岂不教魏人笑话我西唐无人!末将不才,愿为先锋,前往搦战!!”
文翰定眼视之,正乃蛮王孟优心腹爱将,银环三结。孟优闻言,面色一变,唯恐惹怒了关羽,连忙投去眼色。哪知银环三结却不理会,满脸倨傲之色。关羽丹凤目一眯,正欲张口。此时文翰却争先颔首应道。
“嗯!此话是理。河东王乃当今武圣,轻易出战,却是有**份。这位蛮人壮士,竟愿出战,以震军心,亦是好事。不过,大魏猛将如云,不可轻敌。郭伯济何在!?”
文翰眼神一亮,忽然叫道。郭淮闻令,慨然而出,拱手秉道。
“郭伯济在此!!”
“朕令你引精兵一千,与这位蛮人壮士一同而去。你当谨记,此去绝不可落败,有失西唐气象!!教魏寇轻视!!”
文翰话音一落,郭淮喝声领命,遂以银环三结为先锋,郭淮为副将,先到魏军寨前搦战。文翰吩咐毕,银环三结甚是得瑟,瞟了一眼郭淮,嫌其年幼,心生轻视之心,自顾自地迈步离开。郭淮也不理会随后跟上。孟优见状,暗暗叹气,见银环三结、郭淮纷纷离去,急忙拜道。
“那银环三结虽是性子张扬,但却是重情重义的好汉。当年若非他倾心相投,优早死于非命。若有冒犯陛下还有河东王的尊威,还请恕罪!”
关羽闻言,却是轻闭凤目,一言不发。而文翰则是淡然一笑,摆手而道。
“蛮王不必如此。自朕颁发百族相融,凡朕子民,不分主异,皆为一家。你等蛮人素来脾性火烈彪悍,朕亦知一二。不过,所谓无规不成方圆。还望蛮王日后多加管辖。”
孟优听言,心里一震,甚为感激。而其身旁的蛮人将士,却少有听在心里,暗笑文翰孱弱,不敢重罚。文翰看在眼里,却先不发作,与众文武纷纷而出,到关前楼阁上观战。
却说银环三结拜退而去,点齐麾下三千精兵,眼见郭淮引兵赶来,一声令下,引兵便往关外冲出。郭淮眉头一皱,随之引兵赶上。在魏军大寨内,魏兵见得有一部蛮军居前,一部唐军居后,连忙来报曹操。曹操闻言,眉头一挑,望向贾诩。贾诩心领神会,拱手一拜便道。
“可遣郝伯道前往应战!”
贾诩所言,似乎甚合曹操心意。曹操即令左右,召郝昭点齐三千兵马出战。随后,曹操又率众将,前往前寨观战。不一时,银环三结率兵来到魏军大寨十数里外,只见前方一片风尘涌起,一彪人马倏然涌来,为首大将正是身穿一袭黄鸟大袍,赤红雀甲,手提双鞭的郝昭。郝昭虎目一瞪,在马上喝道。
“我乃大魏黄鸟上将郝伯道也,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银环三结凶目大瞪,见郝昭年幼,又起轻视之心,哈哈大笑,张声喝道。
“要知你家蛮爷爷大名,便看你有无这个本事!!”
银环三结手提一对金光赫赫的大刀,飞马而出。郝昭听言大怒,一提双鞭,纵马便出。电光火石之间,两人赫然交马。银环三结舞刀乱劈,一来便骤发攻势。郝昭亦不怠慢,拧起双鞭就打。郭淮策马赶上,眼见银环三结攻势凌乱,郝昭蓄势待发,暗叫不好,急按住手中虎头仪刀,暗取雕弓。说时迟那时快,两人战了大概有数十回合。陡然间,郝昭连连避过银环三结劈来的金刀,轰然聚势,一头黄鸟大雀赫然而现,双鞭如有摧枯拉朽之势,左右横劈而来。银环三结见郝昭蓦然发作,一时无备,急忙拧刀挡去。‘嘭!嘭!!’两声巨响,银环三结痛呼一声,双手虎口震裂,流血不止,金刀脱手落地。
“大言不惭的蛮贼~!!取你狗命!!!”
郝昭虎目一瞪,右手一起,拧鞭望银环三结当头就劈。银环三结眼看铁鞭打来,手中已无兵刃,吓得面无苍白,暗叫我命休矣。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嘣响暴起,只听有人叫道。
“魏寇~!!休要放肆,看箭~~!!!”
只见郭淮不知何时,策马闪出,从右侧发箭向郝昭斜刺里射来。郝昭心头一紧,耳中听得箭响骤紧,不敢怠慢,连忙挪身收鞭。箭矢就在郝昭眼前,斜里迸射而飞,闪闪射过。这时,银环三结回过神来,适才几乎小命难保,哪敢再是放肆,一勒马便望阵后逃去。郝昭却无急着去追,而是望向右侧的郭淮,看其年纪比他还要年轻几岁,不禁叹道。
“好俊的少年郎,好俊的箭法!!”
却说郭淮深得关羽器重,关羽将其一生所学,倾囊教授。郭淮在军中,几乎每日都得到当今武圣指点,武艺自然突飞猛进。不但学得春秋八法,就连箭艺亦学过精通。郝昭知得郭淮非等闲之辈,眯眼盯去,厉声喝道。
“哪里来的宵小鼠辈,莫非西唐之人,只知暗里偷袭耶!?竖子,可敢与我郝伯道一战!?”
“郝贼你休要张狂,我郭伯济这便来会会你!!”
郭淮大喝一声,俊俏的面容上,一双锐目精光烁烁,按下雕弓,纵马提刀便来与郝昭厮杀。两人飞马杀近。郝昭见郭淮手中大刀细长,形状古怪,便知这就是那传闻的唐刀,连忙抖数精神,舞鞭而战。郭淮拧刀劈砍,一刀比一刀快疾,大有一往无后,不死不休之势。郝昭暗暗心惊,郭淮刀法迅猛,刀势如惊涛骇浪,一旦被他压制,只恐永无翻身之地!郝昭想此,大喝一声,黄鸟相势赫然而现,双鞭暴打猛击,攻势猛烈,渐渐地硬反压住郭淮一头。阵前各军将士看得,无不面色大变,惊呼不断。银环三结看郝昭、郭淮武艺如此了得,脸色连变不止,暗叹不如。
另一边,在魏军前寨。曹操细目泛着阵阵赫光,扶须而道。
“看来那四式唐刀,果然威力不凡。这西唐小将手上兵刃,应该便是四式唐刀中的仪刀。好快的刀呐~!!”
曹操话音一落,四周诸将皆是面色沉着,紧紧地望向厮杀处。就在曹操说话间,战场突变陡生。本被压制的郭淮,扯声一喝,如若虎啸。郝昭面色一变,只见郭淮身后竟赫然显现出一面白虎巨兽相势。相势一起,郭淮如有神力,刀势加紧,劈、砍、挑、搠连环而出。郝昭越战越是心惊,遂施出浑身解数,全力应战。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昔年知己

雀鸣虎啸,黄鸟、白虎两面相势轰然而立。两人杀得极其激烈,难分难解,不分伯仲。郝昭毕竟早经磨砺,经过数番生死恶战,隐隐稍压郭淮一头。不过郭淮却有一股勇不畏死,拼死到底的锐气,硬是与郝昭搏个平手。如此下去,只恐是要落个两败俱伤的下场。几乎在同时间,虎牢关上、魏军大寨内,同时响起鸣金收兵的号角。却是文翰、曹操皆恐折了麾下爱将,各令收兵。号角声嗡鸣震响,郝昭向郭淮虚打一鞭,郭淮避过,郝昭趁机荡开阵脚,退回阵去,口中还不望嘶声喝道。
“郭伯济,今日且饶你性命,你我来日再战!!!”
郭淮眼见郝昭退开,一双俊俏凌厉的眼眸凛凛发威,气势上竟与关羽有几分相似,也未回答,一勒马亦望其阵退回。阵内唐兵皆齐呼威武,至于银环三结还有一众蛮兵皆是愕然惊骇,哑口无言。郭淮赶到银环三结面前,拱手喝道。
“幸不辱命。此下鸣金号角已起,还请将军速速收兵!”
银环三结闻言,猛地回过神来,重重颔首,犹豫几番,还是张口向郭淮说道。
“小兄弟救命之恩,我定当谨记,他日必然报之!!”
银环三结说罢,遂下令撤军。郭淮微微一怔,心里暗道,这蛮人虽是脾性急躁、倨傲,不过却也是重情义之人。于是银环三结还有郭淮各引兵而归。在虎牢关上,文翰一脸笑意,扶须向关羽赞道。
“所谓名师出高徒。二哥你这徒儿,颇有你当年几分风采!”
关羽闻言,面色虽是严厉,但嘴角还是不禁微微翘起,手扶美髯,凝声答道。
“陛下谬赞。此子初经战事,还需磨砺一番,方能为之大用!”
关羽口中虽是如此道说,但关上众人却都听出了关羽对郭淮的喜爱。在众人右侧,文舜还有一众麒麟营将士的人丛内。关兴丹凤目一瞪,眼中如燃起两道光焰一般。文舜看在眼里,手拍着关兴的肩膀,轻声笑道。
“安国无需急切,此下两国大战在即,河东王迟早能看道你的厉害。”
关兴闻言,心里好似有一股暖流,精神一震,向文舜重重颔首。旁边的徐盖、赵统、钟会皆投以鼓励的神色。在这数年间,关兴每日操练极为刻苦,几乎废寝忘食,就是为了能在其父面前证明自己,此下春秋八法已然练个有七成威力。麒麟营内,除了文舜外,无人是其敌手。
另一边,在魏军大寨内。郝昭引兵而归,来见曹操。曹操一脸笑盈盈的脸色,先是赞扬郝昭一番,然后忽然脸色一沉,与郝昭问道。
“伯道你觉得那仪刀威力若何?那小将又如何?”
“那仪刀形状古怪,刀刃细长,刀柄环手,故能发招迅猛,却也无后顾之忧。兼之那小将有一往无后之血性,将此刀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不可小觑。”
郝昭眼光烁烁,疾言厉色便是答道。曹操闻言,微微颔首,脸色端然,遂下令教四周诸将,日后遇上使这仪刀的唐将,都需谨慎待之,不可轻敌。众将纷纷应声称诺。这时,一人却是厉声喝道。
“父皇无需过虑。区区兵刃,有何惧哉!?阵前斗将,凭的乃武将的武艺高低,若是太过依赖兵刃之锐,迟早落个死无葬身之地也!!”
喝声雄厚有力,曹操转眼望去,正是其三子曹彰也。如今曹彰年愈二十五、六,身体比起数年前更为健硕,浑身似有使不尽的力劲,似可撕虎擒狮。曹操哈哈一笑,与众将谓道。
“哈哈!朕却是忘了黄须儿在此!!”
大魏、西唐两军,今日且先试探一番,两军皆无占得便宜,以平手而论。一日过去。次日,旭日高升,万里晴空,虎牢关前却是杀气腾腾,一片肃杀之气。陡然,在魏军寨内,擂鼓声轰然大作。随着鼓号震荡,一部部魏军蜂拥而出,如排山倒海一般,望虎牢关赫然涌去。虎牢关上唐兵,眼见前方眼界之内,密密麻麻地都是魏兵人马,数不胜数,喊杀声震天动地,无不惊骇,急忙报之文翰。文翰听闻魏军大举起军前来,刀目迸射两道精光,诸将纷纷喝声出战。文翰面色一沉,遂引诸将出迎。且说各部魏军汹涌而来,就在虎牢关前七、八里外,赫然摆出大阵。只见,魏军各部人马,铠甲绚丽,战袍分别以青、赤、白、黑、金五色区分。中央大阵内,曹操立于一架战车之上,两面打龙凤日月幡旗,战车配以九匹骏马。随着曹操手中旗帜一动,各军依阵而列,雄主威武,震慑鬼神。魏军前军人马无不厉声大喝,高举兵器,直喊唐军出来厮杀。与此同时,虎牢关内,关口开闸处,一队队兵马汹涌而出,迅速摆开阵势,关上一尊尊漆黑大炮移动至关前,瞄准魏军大阵。但若魏军突起袭击,冲到射程,大炮即发,以震阵脚。曹操在战车上,眯缩着那双如能吞天般的细目,眼中微微露出几分忌惮之色,亦无轻举妄动。
不一时,唐军各部人马各依方位摆开,诸军战意昂然,杀气汹腾,虽不如魏军之雄壮,但气势却并不逊色于彼。在唐军前军处,文翰骑一匹赤红西凉骏马,诸将皆在其后,各个神情威严,气势骇然。两军大阵摆定,似乎一触即发。这时,文翰面色一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