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295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皇帝还京的事宜,还有一大堆东西要筹办,还有一大堆利益纠葛要扯皮,因此事情稍稍上正轨后,我再次老毛病发作,以陪伴家人的理由逃避公事,带着家里的大小女人们,出门春游去了,当然打的招牌是去劝农促耕,视察大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面貌。

  此时,正是成都民间被称为采青的时节,在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绵绵春雨到来前,各地百姓们会在抓紧清理田垄沟渠池塘,开埂引水,砍掉茶树果木上积年枯败的枝干,修缮围墙房屋,将箱笼里的衣被翻出来晾晒,然后摘下榆树等新发乔木的嫩芽,用盐酱炒炒伴上面糊米浆,调一大锅浓稠的羹汤,叫做讨春,也叫采青。山里的居民还会小范围的放火烧山,将积累的枯枝败叶烧掉,顺便驱赶冬眠醒来觅食的野兽。

  在这段时间里。

  带着她们到乡下的田庄里去挖竹笋,讨野菜,挖冬眠的黄鳝,吊刚醒来觅食的石鸡,品尝各地应节时令的特色家常菜,在万岁池斗船,放风筝,在岷江上参加祭白龙神,放灯船,看那些鱼户撒下开春第一网,叫做捞春水,在部分冰水还没化的河段,还有人乘晴日正好,潜捕石头下冬眠的美味冷水岩鱼。

  然后开个野外烧烤诗会,然后顺便在路过的田庄里,收了一大堆诸如白烟肉、黑鱼干、腊鸭、风鸡、干核桃、柿饼、山楂糕、麦芽糖、甜蔗烧、蒸面酥、糖人、咸鸡子、醋姜黄、豆酤酱什么的 ,甚至还有去疾避疫草药、凉茶方子之类等,都是各地农庄,军属百姓送的稀奇古怪的土产和各色礼物。当然也不是白拿人家的,回礼都是一些布帛茶盐书纸笔墨,不太贵重却很实用的日用品。

  累了就落脚在某个村子里两天,象大多数男耕女织农家一样,顺便体验一番亲自纺纱织布的乐趣,比如和那些女人们一起,亲自采蓝草、浆果、灌叶,调浆上色,在手工经纬的土布上面,随性涂鸦一样的绘画,再用碱水漂洗定色,再亲手缝至成各种随身物件,就算是几尺这样亲手染的五颜六色的土布,也能让小东西眉开眼笑上半天,让初晴裁成一个兔宝宝枕头套子后,更欢喜的不得了,连睡觉也要抱在怀里。

  其他的做坛子腌菜,捣糍粑,炒米花,对着飞旋的木轮,做各自千奇百怪的陶艺造型,然后随机烧出灰、红、黑、白、釉面之类的效果。

  最多的时候,还是我重操旧业,调羹做菜,女人们给我打下手一边学习,然后拿出大家的各自特色菜来打比拼,除去各种诸如火灾、烫伤、锅漏,还有不明化学品爆炸之类突发意外状况,评比的结果也让人大掉眼镜,最有潜质新人奖,居然被笨手笨脚的阿汶给拿走,作为奖励免除三天的床务安排。

  评价的最中规中矩的,当然是做什么都不温不火很淡定的初晴,而不出意外的是,最有想象力创作奖,还是被小丫头给蝉联了,光看那只被填鸭一样塞的滚圆,却口流白沫,泪汪汪的肚皮朝天四肢直挺, 爪子抽搐萎靡在地上,已经没有多少出气和声音的小白狼,就知道了,这是何等立杆见影的效果。

  至于其他人,被惩罚在晚上同床大被的一起陪我。新来那只孔雀一样的刘大小姐,稍稍开怀一些,但在我面前还是死着个脸儿,好象谁欠她的一样,倒是永王家李郡主,肯和我多说几句话了。

  最后,随行的还有由阿汶领队那群萝莉们。

  小丫头和雨儿身边,从小就因为身份的缘故,缺少同龄的玩拌,即使偶有合适的却因为政治背景和立场,带上许多功利的色彩,因此我有意的培养她们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梁府特色的家姬。

  作为薛景仙等人和我大眼瞪小眼坚持了半天的妥协条件,这次出门必须带足够的护卫,还要有三个亲军团以拉练为名,保持距离跟随其后,一个队童子军用来随时保持联系,每到一处必须马上和当地驿所联系,以便通报做新行踪纭纭。

  当然,按照崔光远的说法,现在剑南才稳定下来,身为天子重臣和北军统帅的我举家出游,这样也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可惜别人未必是这么想的,尽量滋扰地方的决定,似乎因为我乌鸦一样带来霉运的名声,让那些在一连串事变和动荡中饱受惊吓的地方官员们,产生了一些不好的联想,结果我经过的地方,居然发生了两起官员丢下官印,弃职潜逃,还有一个县干脆带着大小官属,拿着自白书跑我这里来通哭流涕的说自首之类乌龙事件。

  如果不是,一个紧急送来消息打断行程,我这一行南下的队伍,就要放船下江去白帝城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志海图

  不得不回来,因为仆固怀恩回师了,回来的还有河东节度使行兵马副元帅李光弼一行人,虽然他的部队都以追击叛党,监视渤海为名,留在安东北部与南部二十一州的龙武军所辖对峙,但他还是领受诏命回来了,严格说他是被那位白衣宰相李泌的一封信,给激将激回来的。

  据说,在那封没有署名也没有落款的信里,李泌只留了一句话“以君之功,可比安禄山呼”,于是这位就放下军队,回到了洛阳。

  虽然历史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如期发生,建宁王到现在还活的好好的,以并不算合格的监军身份活跃在军中,太子小白也在河北表现的让人耳目一新,与历史上自小长于深宫,操纳与宦官妇人之手的评价,越来越远去,但并不代表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一切又与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朝廷对番将的不信任和对武人集团的危机感,密不可分的。

  当初,安思顺本来是前任朔方节度使,安氏也是西北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门,象郭子仪,李光弼都是他的手下,因为他的本家兄弟安禄山起兵造反,为了避嫌兼安心,迁为礼部尚书,架空起来,由郭子仪领其位,他本人也是最早说安禄山有反志的人,但是还是没能逃过朝廷的猜忌和舆论熊熊,被杨国以私通叛党的罪名赐死。

  这也反映了朝廷对胡将普遍的心态,据说当年。郭子仪,李光弼两身出身不同,在安思顺帐下做牙门将时,从来不说一句话,形同陌路一般,两人行事和作风都大相径庭。

  据说当年,安思顺被赐死,郭子仪被委任领其位时,身为部将的李光弼,竟然害怕的要丢弃妻子儿女连夜逃亡,还是郭子仪亲自站在营门口进行劝慰挽留。可见当时朝廷对番将的舆论。

  朝廷肯让郭子仪分一半兵力给李光弼另成一镇,未尝也不是看中了他们这种泾渭分明,刻意不相往来的关系。

  结果这两人从此走上地道路和历史评价也大相径庭,

  天下为其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妒,穷奢极欲而人不不非之,最后得以终享天年。历代功臣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在是少之又少,难之又难。郭子仪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论战功郭子仪不如李光弼,可评价却在李之上,因为他精通权术,深知做官曲伸之道。悉易经,知阴阳道理,有“忍”也有“挺”,即强调“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在一片番汉诸将勾心斗角,恩怨纠缠中,始终游刃有余的掌握着这些骄兵悍将,将他们吃的死死的,维持一个巨大的威信和德望。也始终从实力和地位上压过李光弼一头,而让后者没有多少怨言。

  连我也不得不承认,那位仅有几面之缘,笑起来很慈祥无害,但其实老成人精的郭子仪郭老头,看人的眼光很毒辣,深窨人臣之份,光看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些一时骏雄,都效力过其帐下,就可以说明问题,当朝廷提拔他并询问谁可以接替他时,他却举荐了关系不算密切的李光弼,后来朝廷再次分军,他有果断举荐了并非郭家军体系内的仆固怀恩。

  因为他更懂得功成身退韬光养晦地道理,果断交出所有的权力,于是三代皇帝都要礼敬他,无论谁掌权都要重视它,却很难奈何的了他,虽然退养不管事,但一旦有事皇帝还离不得他,成为后世臣子善终的典范,也是我努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据熟悉他的人说,这位老帅身体很好,胃口极佳,每天都要食酒肉三斤三斗,晚上还喜欢摸黑把十个一扎的酒坛子当哑铃,提来搬去的以锻炼臂力。

  如果没有意外。

  再过不多久,他该在朝廷的猜疑付诸于表面之前,交出所有的军队,养上十几院落的漂亮女人,做一个好色富家老头了,生上一大堆的孩子,然后让最小的一个娶公主,演一出叫醉打金枝的宫廷喜剧。

  相比做元帅更会做臣子,天下初定就主动要求交出所有兵权,拿朝廷的高官厚禄,有用没用都养上十几院子的女人,奢侈挥霍以自污名声,做一个快乐的好色老鬼,甚至可以敞开私房门禁,任由部下亲近行走,以示傥荡无私,可以说豁达通明到人臣之极的郭子仪。

  李光弼这人,就耿直的多了,他原本是为了对抗安禄山在大唐众多胡将中的号召力,而继哥舒之后,被扶植成忠君爱国的一面旗帜。再加上他祖上本来就是内附营州契丹的大首领,对于安氏叛军中众多的契丹人来说,也有釜底抽薪的意味。因而他的提拔,政治意味大于对他本身能力的看重。

  因此,他是典型的军人做派,说好听叫做雷厉风行,说不好听有点知进不知退的味道,是非曲直非要辩明,秉直己念而很少有退让,虽然功勋卓着无人可及,但得罪人太多不为上喜。就象他因为貌似看不起裙带和外戚的身份,一直对我和我的部队不假颜色。

  虽然,后世史家对李光弼评价甚高,认为他完全可以与孙膑、吴起、白起、韩信这样的古代良将相比肩,且品德方面,更胜一筹。所谓李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军中指顾,诸将不敢仰视。初,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因为卓越的战功而比郭子仪更风光。

  事实上,据说他晚年与皇帝亲信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不和,一直力图中伤,结果李光弼自镇临淮,长时间不敢入朝。

  乃至朝廷屡次征召,他也皆以各种理由迁延不至,后来干脆一直领兵游离在朝廷中枢之外,据说是害怕朝廷的猜忌和政敌的攻击,连母亲亡故都不敢回去守孝,直到死也没再回过长安。后来长安失陷,皇帝出走,他也不去拜竭。

  他历来治军严肃,深入人心,发布命令时,诸将不敢仰视,河北兵闹饷杀上官而内乱,地方不能制,但是一听说他回来就平息归队自缚于帐下。他既然带头无视朝廷号令,因此他的部下有样学样,上行下效,诸将因此不听朝廷指挥。可以说由他开始给范缜割据开了一个坏榜样。

  这位李大将军晚年为小人所谋,困于口舌,不能自明,千方百计想保全性命,最终令自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惊惧成疾,竟以忧死,正是“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已”,令后人叹惋。

  但是,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证明了他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这就是胡将的另一个典型例子——仆固怀恩的下场,作为铁勒族仆骨部后裔,三代世袭金微都督的仆固氏族,既是唐朝的番落,也是回纥九种二族中的一只大姓,和回纥王族关系密切。

  作为家主的仆固怀恩,早年率领部众子弟,跟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河北参加平叛战斗,与朔方军的大将王升、陈迥光、浑释之、李国贞并称郭子仪麾下的“五上将”,“常为先锋,坚敌大阵,必经其战,勇冠三军”,“功冠诸将”,又因为是郭部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劲旅,所向披靡,威震中外,屡立大功,因此被朝廷赐独自另立一镇。

  他这一生“身先士卒,兄弟死于阵,百姓没于军,九族之内,十不一在,而存者创痍满身”,“二女远嫁,为国和亲”,“一门之内死王事者四十六人”,可谓阖门忠烈,晚年却因为监军宦官骆奉仙和军使辛云京的构陷,而不得不出逃回纥,然后以国丈身份先引回纥兵来复仇,却被郭子仪单骑劝退,再引吐蕃兵来犯唐又失利,最终郁郁死与道途,以忠臣烈士善始,却以叛臣逆贼恶终,不由让人扼腕。

  虽然眼前历史已经大为改变了,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长远的结果却是未必。

  我要尽量避免这一切成为事实的理由也很简单,不仅仅是为这个国家保全将才和元气的自身考虑,我讨厌象救火队一样整天被朝廷调来调去的到处堵窟窿,另一方面也是所谓防止兔死狗烹考虑的预备手段之一。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倾向不择手段的厚黑主义者崔光远,还是更喜欢阳谋正略,凡事都倾向先立于不败之地的薛景仙,都难得达成一致的意见。

  作为强势外藩和军人集团,郭、李二位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俗话说的好,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老成人精的人臣典范郭老狐狸,我固然没把握玩的过他,但是身份微妙的李大夫还是有机会,就要帮衬着拉一把的,而作为二者之间的缓冲和纽带,仆固怀恩部的存在,也是十分必不可少的。

  只有这样,作为朝廷中枢用以制衡的一大重要力量,龙武军才有继续滋润的存在下去的理由和需要,毕竟这可是一只以纯正汉人为主,勋臣后和世家子为核心,关中子弟为骨干的新式中央军团。说养对手自重也好 ,说权利制衡也好。无论谁当皇帝,都不能忽视其态度的。

  一路没有停留,回到家里中,还没来的及约见部下,老管家绉老头先递了一封家书过来。

  “长安的倭人馆,又送来一批货物的样品,随来的还有藤源副使的大公子秀实……”

  “大公子秀实,,他亲生的么……”

  我挑了挑眉头说。

  “不错,据说是货真价实的藤源南家大公子,不是什么庶出也不是什么旁系,由晁少监亲自带来做保人的,还带来了犬养、大内氏的几位公卿子……现在正在门下东来楼的学生馆等侯接见”

  恩我似乎低估了这些倭人亲贵巴结天朝的决心和热情,居然这么爽快的把人质都送过来了,或者说是他另有所图,既然这样,把他们晾一晾也好。

  我看了一下信里所说的,出自宁凝的手笔,长安一些表面上的产业,现在由她监督,信中提到,长安西市北侧的倭人馆和新罗馆已经开业有段时间,有藤源家的人内为呼应,虽然只是个旁支,但也在倭国朝廷获得相当的重视,倭人国主孝谦王也有意让他的御用商人,参与其中……

  毕竟此时正是日本正是相对繁盛的奈良之世,仅靠几年一次的谴唐使和各种名目的官方派遣,已经很难满足平城京内,追求唐风汉统的公卿显贵们,对浮华奢靡风尚的需求,

  因此,来自倭国的物产金沙、银块、硫磺等大宗货物,也随着海船开始输入,顺道给卖到夷州的还有倭人中的贱姓之民——祟多,也累计有数千的规模,主要都是成年男子,总体反映是这些人虽然面黄肌瘦,营养不良,体质差了点,但还算听话服从,且对环境要求不高,善能忍耐,用来做苦役很好,比驯熟那些野生土人更好上手。

  他又递过一卷东西,用紫色的绸子裹起来。

  “这又是什么……”

  “这是倭国水陆图舆……上面标过的都是,倭王朝廷划给唐庄和温泉馆的位置……其中本家的特遣队,探明有金沙的河流四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