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 >

第3章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第3章

小说: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竺王史逻逸多已经逝世,天竺的王位被逆臣阿罗那顺所篡夺了!”带着屈辱感与愤怒感,王玄策略微的压低了声音,“就是他下令袭击我们的,您所让我们转交给我朝天子的礼物,也被他们夺去了!”
  “竟然有这样的事情!”略带刻意的,松赞干布拍案而起。
  “唐、蕃既已和亲,便亲同一家,肯请赞普出兵天竺,一雪此耻!”深深的低下了头,王的声音中如同饱含了热流一般。
  “请放心好了,阿罗那顺这个逆臣胆敢袭击阁下,就是对唐朝的挑衅,也便是对我国的挑衅,这件事情我绝对不会置之不理的。经过了那样的事情,阁下想必也很疲劳了。好吧,您先去歇息,关于借兵的具体细节,我还要和大臣们再商量一下,那么就这样吧。”
  “吐禄卿啊,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在目送王玄策离开后,松赞干布把头转向他身边的大臣吐禄东赞。
  “我要恭喜陛下,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哦?虽然唐与天竺的外交一时中断对我国较为有利,但也不致如此地步吧?”
  “我们已经击破了北方的吐谷浑,一举奠定了我国对西域地带的支配权;东方的唐帝国目前是我们的盟友,不会成为我们的威胁;因此,正是我们向南方大举扩充势力的最好时机!”
  正如吐禄东赞所说的那样,松赞干布在即位以后,采取的是确立赞普专制政体,划分辖境,建立军制和设置军政区划组织,健全官僚制度等一系列建政措施,直接构成了吐蕃帝国向外扩张的内部实力基础,此时正是帝国国力最雄厚的时期。
  而相应的,在吐蕃的周围,西方成为日后吐蕃头号劲敌的大食尚未崛起,北方的西突厥与吐谷浑都已衰落,而东部的唐帝国则与之建立了友好的外交,中间还有党项、白兰、松外蛮等小势力作为缓冲,正是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向南部地区扩张的时候。
  史逻逸多与松赞干布这两个优秀的君主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各自进行着自己的统一战,而在他们分别实现了南亚次大陆与青藏高原的初步统一后,并没有以对方为目标展开新一轮的战争。
  “与其无来由的翻越喜马拉雅山去远征那样一个统一而难缠的大国,还不如先着手消灭周围的小势力来得划算。”
  怀着同样的想法,以现在位于尼泊尔的泥婆罗为缓冲地带,两国建立了还算友好的外交,商人、僧人等民间往来不断,藏传佛教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初步形成的。
  “而现在,天竺王已经去世,国内还没出现合法的继承人,局势动荡不安,其体制一定会出现破绽!如果我们以‘为唐朝的使节复仇’的大义之名,抓住这个机会给予重击,也许可以一下子将其击溃,进而确立我国在南方的霸权!”
  “在道理上这么说倒是不错……不过再怎么说,我国与天竺毕竟相隔太远,进行那种跨越高山的大远征在技术上是不是太困难了?”
  “进行这样的作战,动员的部队不可太多,但必须是我国精锐中的精锐。以此为核心,再要求泥婆罗同时出动军队以弥补数量方面的不足,后勤方面的问题大致也可以解决了。”
  作为缓冲国的泥婆罗,同时也是吐蕃与天竺政治外交上的竞技场。于是无视当事人的主观愿望,泥婆罗的国运如同软木塞一般,在这两个相邻大国政治谋略的旋涡中沉浮着。这不仅仅是泥婆罗,也是世界上其他弱小国的宿命。
  据藏文典籍《智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曾派大臣吞米桑布扎为“迎婚使”,携带着金币、金粉、璎珞等礼物前往尼婆罗,要求迎娶赤尊公主。
  “吐蕃那种荒凉野蛮的地方,我可不能把公主嫁过去……再说他们也不信奉佛教吧。”此时尼婆罗奉行的是一边倒的亲天竺政策,于是吐蕃的要求被当时的尼婆罗王当然的加以拒绝。
  “什么?你不愿意把公主嫁给我们吗?那可真是伤脑筋啊……如果你真的不答应,那么没办法,我下次只好带着五万大军,使用武力来把公主娶走了!”
  一手拿出武器,一手拿出文书,如此的行为现在是暴力团的老大,而在古代则是成为一个有力的成功君主必要条件。既然是大国,就可以无视小国的立场而推行强硬的外交,这点即使在现在也没什么改变。
  天竺方面对此采取了什么对策不得而知,反正从结果上看是尼婆罗王无奈的同意将公主下嫁吐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尊公主入藏事件,据说这位赤尊公主也就是后来绿度母的原型。
  为了迎娶这位公主,松赞干布还特意动员的庞大的人力在现在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吉隆一带开凿出了山路,这也就是由中原经吐蕃再经尼婆罗而至印度的通路的南路段。这大概是在西元639年左右发生的事情。
  此后,伴随着政变与暗杀,尼婆罗的政治天平失去了平衡,急速的倒向吐蕃一边。至王玄策到来的时候,尼婆罗虽然名义上还没被吐蕃所吞并,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在吐蕃的支配下,是名副其实的附属卫星国。
  “总之,这样的好机会如果就这么放过去未免太过可惜了,尼婆罗的国王是一定不会拒绝我的要求的。”
  深吸了口气后,松赞干布,这个天生就具有压倒众人的强烈气质的君主,忽然现出了一丝微笑。
  “同时,与唐朝的友好关系也可以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文成公主应该也会高兴吧。那么今后再争取唐朝在经济技术方面的援助,大概也会轻松不少吧。”

3
  在南亚次大陆辛都斯坦平原烈日的照耀下,士兵们的盔甲与刀枪箭戟反射出晃眼的光芒,形成道道的银之波,就如同一条光的河流在平原上流动。他们在数量上超过八千,其中最为精锐的一千二百人是吐蕃装甲重步兵,其余的则是应松赞干布的要求从尼婆罗征集来的尼泊尔骑兵(注2)。
  在这身处异国,远离自己故乡的千军万马之中,有手持长矛的士兵,也有握着疆绳的将帅。其中离自己家乡最远的二人气势轩昂的行进在队列的最前排。他们就是原本为大唐帝国的和平使节,而此时则是联合军最高指挥官的王玄策与蒋师仁。
  “真想不到事情进行的如此顺利呢,王玄策大人。”
  战袍上的盔甲银光闪闪,蒋师仁轻轻地扣打着马的脖颈,并把视线投向后方。各色的军旗迎风招展,近万匹战马嘶鸣,气壮山河……被自己“统领大军”的身份所感动,蒋师仁的声音听起来格外的精神。
  “总的来说……也还算是顺利吧。”
  “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也真是不错的人呢。”
  苦笑着,王玄策轻轻的摇着头,“你真的以为吐蕃会真心的帮助我们吗?”
  “怎么了,王玄策大人?难道……”
  “他是在利用我们啊。”
  “……”
  “吐蕃的兵力有几十万,而真正派来支援我们的却只有这一千多人……虽然他们确实都是精锐部队,但数量也未免太少了吧。倒是尼婆罗这个小国一口气的出动了七千名骑兵,真是难为他们了。”
  尼婆罗,也就是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被称做尼波罗的国家。虽然在农恳方面不是很先进,作为从中原地带经吐蕃到天竺商路的中转站,商业非常的发达。在贞观十七年,也就是西元643年李义表在出使天竺的时候曾路过这个国家,受到国王那林提波的热情接待,还参观了这个国家特有的温泉,这被认为是中印两国官方友好往来的开始。
  贞观二十一年,西元647年,也就是王玄策第二次出兵的前一年,尼婆罗曾派出使臣携带礼物来中国访问,其中也包括了菠菜等的种子,从而丰富了中国的蔬菜品种。总之,两国的关系上没有发生或任何负面的事情。七千名骑兵对尼婆罗这样的小国来说,基本上算是倾全国之力了,除了吐蕃的压力外,应该也有对大唐示好的因素在内才对。
  “一千名士兵的投资,就是阵亡了对于吐蕃那样的大国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打胜了就是捞到了,如果打败了也没什么太大损失,反正是那个王玄策指挥不利,我们的义务是尽到了’,松赞干布应该是这么考虑的才对。因此单纯就诚意而言,还是尼婆罗来得更感人吧,说不定也是他们希望依靠大唐摆脱吐蕃的压力……说回来,这个世界上原本也没有只会一心别国着想的国家存在。”
  “难道……我们就这么被他们利用吗?”
  “我们是在互相利用啊。否则,你认为我们还能征集到这样一只军队吗?吐蕃给我们的帮助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了,而尼婆罗则已经是到了极限……总之,我们能得到了全部军力就是这些,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把这些有限的军力进行最大化的运用了……”
  “我们可是堂堂天朝大唐的武人啊,打败这些天竺兵,应该是如同扭断婴儿手臂一般简单的事情吧。”
  “你是这么想的?‘战争’这玩意,不仅仅是雄伟壮丽,同时也是很惨烈的存在啊。天竺的军队可不同于那种山贼的乌合之众,而是一只拥有战车、战象等可怕兵种的正规部队,即使现在他们国内出现了混乱,应该也还是相当难缠的对手。相比之下,以异国之兵于异乡作战的我们,也许在‘人和’方面会更不利些……”
  “王玄策大人……”
  “‘威武的男主角勇敢的远征异乡,轻松的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胜利,在得到了财宝与美女后平安光荣的回到了故乡’,那是廉价戏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真正的战争,是无情而血腥,悲惨而致命的,没有赌上性命的觉悟就不要参与进来。我在参加了与吐谷浑的战争后,就已经有这样的觉悟了。”
  “我们进行这场战争,为的应该不是什么‘名誉’‘地位’‘财产’的吧?我们,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同胞与捍卫国家的尊严,才会再度回到这片土地上的,不是吗?”蒋师仁的瞳孔放射出极为锐利的光芒,“为此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我觉得那是件很光荣的事情。”
  “说的好。不过,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去玉碎,而是如何去打胜仗。我们会把阿罗那顺这个逆臣加以逮捕,让他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为自己的罪行去忏悔的!”
  “什么?竟然让摩诃震旦的使者跑掉了?真是没用的家伙!”
  阿罗那顺的面前是四十多个的首级与十多个俘虏,俘虏队中也包括玄奘的徒弟辩才和尚,但不见使团的团长王玄策。这令阿罗那顺感到不太高兴~但也仅仅是不太高兴的程度而已。说到底,阿罗那顺从来就没真的把王玄策当作是个严重的威胁。
  “陛下,请问如何处置俘虏?”
  “那个啊……先关起来好了。”
  无论如何,在戒日王史逻逸多一多半是出于政治方面考虑的刻意宣传下,玄奘在天竺成了半神话的存在,就这么砍掉他弟子的头,可能未必合适……如果把他关起来,也许今后还能成为谈判中用的到的筹码,毕竟只要想杀他的头,什么时候都可以。
  阿罗那顺虽然不是戒日王史逻逸多的合法继承者,但也绝非是个无能的男人。他之所以发动了政变,仅仅是因为‘在戒日王史逻逸多死后,这个国家再没人值得效忠了’而已。还是史逻逸多在世的时候,他就是朝廷中有力的重臣,在不但在军事方面拥有良好的风评,政治上也在合格的水准之上,否则他也不可能于史逻逸多去世后于众多的野心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支配天竺首都曲女城与帝国中央部队的最高上位者。
  “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只是最为基础的一步,距离真正的掌握天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阿罗那顺反复提醒着自己不要陷入夺取首都与成功称帝的狂喜中。除了勃勃的野心外,阿罗那顺还具有理性色彩的思考模式,战力的重整、情报网的建立、旧王朝分子的清洗……等着他来处理的事情堆积如山,都是掌握天下所必不可少的基石。
  此时曲女城早已全面取代了夕日恒河下游华氏城的地位,而成为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政治中心,从戒日王去世后的几百年里,‘夺取曲女城’与‘在南亚次大陆称帝’就是同一回事,这方面阿罗那顺是第一个,但却不是最后一个。各地的诸侯们还在蠢蠢欲动,其中有几个已经公开的举兵与自己作对了,必须要对他们加以讨伐。
  伤脑筋的是,史逻逸多的合法继承者,那个根本就没有与天竺王地位相称能力的公主(注3),竟然会在夺取宫殿的时候失踪,至今还没发现其下落。仅仅是公主一个人当然没什么值得担心的,但一旦她与反对自己的势力相结合……在阿罗那顺的视野中,和失踪的公主殿下相比,王玄策根本就不值得作为一个要素加以考虑。
  不过此时,阿罗那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于东部地带高举反抗大旗的史鸠摩上。之所以现在位于帝都宫殿皇座的人是阿罗那顺,与其说是因为阿罗那顺野心最大,毋宁说是因为他动手最早。如果自己再晚一步动手,也许天竺的国王就是史鸠摩,而举兵造反的就是自己了。
  目前整个帝国东部地区的大小诸侯们都跟在史鸠摩身后反对自己,必须要在叛乱蔓延到帝国全部地区前把他解决掉。现在分布在地方的叛乱者们还处于是各自孤立的状态,如果不能在此时利用内线作战把他们各个击破,一旦他们开始彼此呼应就难以收拾了,好在目前还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把他们整合起来……
  “陛下,在北部边境地带发现了大量吐蕃与尼婆罗的骑兵队,正向我国纵深地带进军。领军的似乎是一个叫王玄策的人?”
  “王玄策?”微闭着眼睛,阿罗那顺极力的回忆着这个听起来很耳熟的名字,“就是那个摩诃震旦的使者吗?真没想到他这么快的就又回来了……没办法,既然他来了,那就先把他解决掉再去收拾东面史鸠摩好了。”
  阿罗那顺略微懊恼的摇了摇头,为什么就没有一件事情能顺利的完成呢?
  注释:1。根据种种史料,王玄策一行从吐蕃出发到天竺是采用的路过尼婆罗的路线,那么在此基础上加以逆推理,他们逃离天竺后也应该先抵达尼婆罗。因此王玄策他们应该是首先拜会尼婆罗王,而后再前往吐蕃要求进一步的协助才对。
  2。 根据《通典》的记录,事实上西南的少数民族也派出了部队,但具体数量并不太清楚……作者大概是只参考的新旧《唐书》吧。
  3。坦率的说,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从哪里把这个人物找到的……我核对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虽然也有“伐拉毕的德鲁法迅二世迎娶了戒日王的女儿”的记录,但是从时间上看,那是在王玄策抵达天竺以前发生的事情,因此即使考虑到童婚的因素,也与“PL的天竺公主JJ”在年龄上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此外,我也不知道作者从哪里查到了这个天竺公主JJ的名字。不过同一本书还说“他没有后嗣……创立人死后,国家就不能维持了”,以此为基础加以推理,大概这个公主JJ确实是唯一的王位继承者了吧。
  ——译者注

第三章

1
  “前面……就是曲女城了吗?”
  “是啊,本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应该是以和平使节的身份入城的……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也没什么退路了,不是吗?”
  望着远处缓缓流淌的恒河与曲女城,大唐帝国的前外交使节,现在联合远征军的最高指挥官王玄策与蒋师仁低声的交谈着。
  自军队整编完成进入天竺的国境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