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谜踪之国2楼兰妖耳 >

第26章

谜踪之国2楼兰妖耳-第26章

小说: 谜踪之国2楼兰妖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谜,当年中苏联合考察队的22名成员在地底神秘失踪,还有每隔48小时就发生的一次剧烈震动,都还无从知晓,但就算“罗布泊望远镜”通往地狱,咱现在也得硬着头皮下去探个究竟。

  这时通讯班长刘江河告诉司马灰,密电记录残缺不全,而且大多采用双重加密暗语,只有拿到后方交给专家,才有可能全面分析其中内容,现在只能解读出其中反复出现多次地一句话:“地底没有曙光。”

  罗大舌头道:“你这不是废话吗,地底下什么光也没有,别说曙光了。”

  司马灰却发现刘江河脸色有些不对,就拦住罗大舌头,问道:“你是不是知道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通讯班长刘江河迟疑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道:“曙光可能……可能是……苏联的R…1潜地火箭。”司马灰继续追问,发现刘江河这个毫不起眼的无线连通讯班长,竟然知道在1953年底,苏联海军一艘战术舷号107的615型Z级柴油动力潜艇,携带两枚“R19潜地火箭”出航,并因领航仪器故障,出航后离奇消失,苏军到处搜索无果。这条钢铁的巨鲸,隶属苏联武装力量第40潜航支队,续航能力为11000海里,动力为三部6000匹马里的P37型柴油机,排水量水下2475吨,水上1952吨,长91米,宽7米5,包括舰长在内搭载成员72人,在完全配给状态下,自持力可达五十三天。由UKB…17局设计,代号为曙光地潜地火箭,是一种在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地助推系统,五十年代还处在试验阶段,属于高度军事机密,苏联虽在此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曙光潜地火箭已经在激烈地战备竞赛中被迅速淘汰。

  1955年苏联方面根据一些特殊渠道得来的情报,认为失踪地Z…615潜艇可能就在罗布泊地下洞窟里,希望与中方合作进行钻探发掘,一是寻找“潜地火箭”,二是探明极渊内神秘的地质结构,条件是提供专家与设备,并交换重要技术,但苏联专家团并没有找到既定目标,又在1958年底突然撤离,“罗布泊望远镜”的洞道也被炸塌。

  其实在理论上,即使地下与海底相通,这艘续航能力仅为11000海里的Z…615柴油动力潜艇,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极渊”内部,苏方只是根据一些模糊的情报作出判断,而最终事实也证明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判断。可到目前为止,除了那支失踪的中苏联合考察队,还没有任何人亲眼看见过“极渊”里究竟存在着什么。


  第二部 楼兰妖耳 第二部 楼兰妖耳 第五卷 第二话 冥古
  ( 本章字数:3835  更新时间:2009…8…5 22:19:47)

 司马灰听得很是诧异,这些事就连宋地球也未必了解,无线连的刘江河怎么能知道得这么清楚?

  罗大舌头也纳闷:“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连真正的潜艇什么模样都没见识过,更别说苏联潜水艇的详细战术性能了,刘江河你小子该不会是特务吧?”

  通讯班长刘江河看出众人疑惑,赶紧解释:苏联部署的“罗布泊望远镜”深度钻探计划,确实是为了寻找离奇失踪的“Z…615柴油动力潜水艇”,其实潜艇和上边搭载的72名乘员,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秘密是“R…1潜地火箭”,作为军事机密,当时是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内情,至今也仍然未到解密期限。~~。~~

  这次前来执行“罗布泊望远镜”探测任务的人中,只有部队上的军籍人员被事先告知了这一情况,并被允许在适当的条件下,透露给宋选农。此时通讯班长刘江河是原话原说,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地底极渊中很可能没有苏联的Z…615潜艇。所以这个情报并无实际意义,只能作为参考信息。

  司马灰再三追问,终于确定刘江河知道的情况也十分有限,看来要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须继续前往“罗布泊望远镜”最深层。至于那艘迷航的Z…615潜水艇,以及失踪的中苏联合考察队、黄金蜘蛛城密室中的夏朝龙印,在司马灰看来并没什么区别,这些谜团就和“绿色坟墓”一样,虽然一切情况仍属未知,却几乎可以断定,它们全部与深陷在地壳与地幔中间的“极渊”有关。

  众人到此都将生死置之度外。放弃了恢复地下供电的念头,也不再理会那座救命的“减压舱”了,准备直接进入地底测站下的钻井洞道。

  司马灰认为“极渊”可能是处深水,想到贮物室中找氧气瓶或渡水载具之类的装备,但遍寻无果,只得作罢。众人收拾齐整后立刻出发,向下经过被“空洞”侵蚀地中层底部。那些受到严重破坏的水泥墙体摇摇欲坠,测站内部的承重结构失去平衡,有继续坍塌的可能存在。一路涉险下行至底层的“天车”附近,司马灰再次走到侧面的大型蓄水池边缘向下俯视,先前觉得这水泥槽子诡秘无比,现在看来,近似于存放潜艇的船坞,苏联人可能是打算找到Z…615之后。把它在地底分解拆散,然后将残骸一件件用天车吊进这仓库,浇灌水泥彻底封存。根本就没想过要运回国内,这保密工作也算是做到家了。

  胜香邻说:“事情可能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仅是要将一艘潜艇地残骸拆解,为什么要筑两座如此庞大的水泥槽?它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容纳百余米长的潜水艇了。”

  司马灰说:“这倒也是,为什么会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船坞?难道苏联人认为罗布泊望远镜深处存在两艘潜艇?”

  罗大舌头道:“老毛子未免太贪心了,整天寻思怎么占便宜,这潜艇又不是鲸鱼,它也不会下崽儿,哪能丢一个找回俩来?”

  司马灰摇了摇头,这件事情实是难以琢摩。根据通讯班长刘江河提供的情报。地底根本没有Z…615潜艇。但苏联人确实掌握了一些情报,并在煤炭森林中使用大地电场透视法。对“罗布泊望远镜”做了精确探测,当时呈现出的信息。一定足以使苏联专家认定极渊中存在那艘消失的潜艇,否则他们绝不会动员这么大地人力物力。退一万步讲,即使那艘在海里失踪的Z…615潜艇真被某种未知力量,带到了罗布泊荒漠下一万米深的区域,它也不可能从一艘突然分解成两艘,这是最让人感到无法想象地地方。

  如果地底没有“Z级潜艇”,那么苏联人在“深空透视”过程中发现的物体又是什么?司马灰等人现在根本无从估测,只能推断这两个潜艇船坞大小的水泥槽子,多半与极渊里存在的东西体积相当。

  这时有一截墙体塌落下来,掉在天车上摔得粉碎,发出轰鸣地回响,乱石溅得脸上生疼,司马灰见上层地面将要蹋毁,惟恐被厚重的水泥箱梁砸成一团肉泥,招呼众人赶紧加快脚步,来至钻井洞道的舱盖近前,看这舱盖属子母结构,母盖可以穿过启重天车,边缘的六个子盖则是留给人员进出,都有轮盘阀门闭锁,地下甚为阴冷,那舱盖表面上都铺了一层白霜。

  众人戴上手套转动轮盘阀,将沉厚坚固的舱盖揭开,又将电石灯和矿灯一同打亮,一个接一个钻进洞道,司马灰当先在前边探路,就见重型钻探设备挖掘出的深洞极是空旷,走势垂直陡峭,深邃之中冷雾缥缈,寒意刺人骨髓,光束不能及十步之外,诡渌难测其万分之一,再回首时,来路早已模糊。

  司马灰等人都不清楚这条洞道还有多深,他们从绕在洞壁的舷梯上向下摸索了一段距离,就发现侧面嵌着一座箱体般地密室,内部也有一条白色线路地“磁石电话机”,线路一直连接到洞道深处,并有一部近似雷达的仪器,另有一部“短波发射机”,同时设有**地手摇供电机,似乎是处“联络舱”,可以在此为深入地底的联合考察队提供支援。

  胜香邻对司马灰说:“要是这里地供电机和测绘仪器还能正常工作,我也许能从极化率数据图纸中,看出地底下存在什么。”

  司马灰也觉应该尽一切可能,搜集苏联专家利用“罗布泊望远镜”窥探到的秘密,就让众人进去看个究竟。

  罗大舌头自告奋勇,上前检视那部手动供电机。司马灰则直奔磁石电话机,摇了几下发现根本不能接通,估计这“罗布泊望远镜”里共有两条用于联络的白色线路,一条通向地表。一条通往地底,从1958年开始就彻底失去了作用。他又看那“短波发射机”式样古怪,就问通讯班长刘江河:“你们无线连应该懂得短波通信,在这地底下10000多米深,还用得到这玩意儿吗?”

  刘江河说:“这短波发射机不仅可以发射天波和地波,它也能接收电波信号,但我们连队可从没在这么深的地洞里进行过通信演练。顶多在地下20米的防空壕里用过,地波传导需要看介质而定,如果地层对电波衰耗程度太高,就不能使用了,远不如咱们那部光学无线电可靠。”

  司马灰突然想起了黄金蜘蛛城里的“幽灵电波”,觉得苏联人不会无缘无故把“短波发射机”带到地底,其中怕是有些古怪,就吩咐刘江河将它装在背包里带上。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派上用场。

  说着话的功夫,罗大舌头已经使手摇发电机开始运作,顶壁上地两盏应急灯恢复了照明。在深不见底的洞道里,这点微弱的光亮,就像黑暗深渊中的一只萤火虫,但众人精神仍是为之一振。罗大舌头说:“你们还别不信。先前那部功勋型老式发电机,肯定是被苏联人动过手脚了,要不然凭我这手艺还能鼓捣不好它?”

  司马灰迫不及待想看“极渊”内部的电场透视图,奈何不会使用测绘仪器,只好瞪眼在旁边看着,就见那酷似雷达的测绘仪器里,显示出密密麻麻的等深线。除了胜香邻之外。其余三人仍是谁也看不明白。

  司马灰见胜香邻神情专注地凝视着仪器,秀眉紧簇。也不知是否看出什么结果,忍不住出言询问:“这个穿透地壳地罗布泊望远镜。到底能看到什么?”

  胜香邻说只凭原始数据,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但这座配备测绘仪器的联络舱,肯定是用于地形探测,并利用“磁石电话机”为极渊中的考察队,提供方位指引。她又将在测站中找到的所有张图纸逐一比对,才逐渐有了一些头绪,可能苏联专家推测地壳与地幔之间的极渊,是冥古时期陨冰爆炸形成,这片洞窟隔绝了地幔上升的热对流。而通过电场透视法,也只能探明地底极渊内很小一部分的情况,范围不超过几公里,处在煤炭森林以下1000米左右。由于极渊内部中空,所以“大地电场透测法”产生地磁波难以继续向下渗透,反馈出来的信息大多一片空白。不过这些图纸都是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也就是每隔一小时探测一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根据时间的不同变化,还是有少数几张等深线图,窥探到了洞窟底部,而从反馈出地数据来看,有两个区域铁含量十分反常,似是某种体积巨大年代古老的铁质物体,这两个物体的轮廓形状非常接近,应该不是矿脉岩层,它们之间的距离相隔两百米,每一个地体积都与失踪的“Z…615潜艇”规模相当,但从形状上看,并不是苏联潜艇,其轮廓倒像是人耳。极化率数据图毕竟不是照片,又缺少更多的资料和大型测绘设备,胜香邻也很难再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司马灰立时想起了刘坏水说过的话,在胜天远留下的笔记中,曾有“楼兰妖耳”四字,莫非就是指极渊中的两个古代铁质物体?胜天远和宋地球一样,都没能亲自接近“罗布泊望远镜”,所以这本笔记中涉及地内容,可能也与图纸中模糊不清地轮廓相似,只是一个抽象的描述而已,因为“罗布泊望远镜”正处在历史上楼兰…缮善古国地领地内,又因铁质物体形状酷似耳廓,才会如此命名,大概胜天远对它也没有任何深入了解。

  司马灰深感情况复杂,虽然探险队是穿越黑门遗址下的地槽,才得以进入“罗布泊望远镜”,但在这里边也没发现什么古迹,为什么每支探测分队,都要有懂得古西域地理风物地人员加入?多半由于地底存在着两个来历不明的“铁质物体”是古人所留,可他绞尽脑汁也琢磨不透那究竟会是些什么东西,直到从春秋战国末期才结束了青铜器时代,再早的时候还没有锻铁的冶炼技术,它显然又不是天然生成,怎会出现在亿万年来日月所不照的地底深渊之中?历史上为什么对此事没有任何相关记载?接近它的中苏联合考察队为何有去无回?它又与“绿色坟墓”有什么关系?此前在溶洞里遇到的“黑暗物质”,很有可能是“冥古”时陨冰爆炸留下的灰烬,可只听说过太古和远古时期,“冥古”时期指的是什么?

  胜香邻对此事的了解并不比司马灰多,只知道“冥古”是指天地生成之初,那时候人类。


  第二部 楼兰妖耳 第二部 楼兰妖耳 第五卷 第三话 穿过苍穹
  ( 本章字数:3823  更新时间:2009…8…10 7:21:03)

  司马灰本以为找到“罗布波望远镜”探测出的图像,就能知道地底极渊里的详细情况,没想到事实却更加让人迷惑,地壳下10000多米深的空洞内,怎么会有两个古老的铁质庞然大物?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这两个诡异的铁质物体结构简单,从反馈回来的极化率数据判断,最多是两个生铁砣子,而不是其它任何结构复杂的机械,可它们仅在特定的时间才会出现,苏联专家使用的大地电场透视法窥探到的结果,大多都是一片空白。
  胜香邻也无法详细解释这些情况:如果不曾亲眼目睹,亲手触摸,根本无从理解,现在任何推测都缺乏足够的依据,毫无意义可言。咱们现在掌握的情况,与1958年深入地底的中苏联合考察队相差无几,可物资装备远远不及,更没有后方的支援协调,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不解开“罗布泊望远镜”下埋藏的古老秘密,就无法得知“绿色坟墓”的真相,从这个地下组织作出的反应来看,咱们的行动到目前为止完全正确。
  司马灰说咱们劣势虽多,可优势也不算少,在缅北和南越一带,军阀、土匪、游击队之类的武装力量拿了钱就会给“绿色坟墓”卖命,但国内多次肃反镇反,挖出了不少潜伏的敌特,像“86号房间”这样的漏网之鱼终归是少数,“绿色坟墓”所能采取的行动也极其有限。毕竟六亿多农民八百万解放军,都是咱们坚强的后盾。
  这时罗大舌头已将联络舱的几个角落搜遍,再没任何发现,众人拍下照片后,看时间已经入夜,但在地底昼夜之分毫无意义,就返回洞道内的舷梯旁,看下方有部轨道斗形矿车,大概是用于向地底运送器材物资,可以绕着舷梯边缘的铁轨向下滑行。斗槽里有刹闸,下行的时候不需要动力,上行则依靠人力反复压动杠杆,结构简易,却十分坚固。
  罗大舌头上前看了看。觉得这段洞道深达千米,地底又十分阴寒,一步步绕着舷梯往下挪,几时才能抵达尽头?倒不如搭乘轨道矿车省些气力,当即纵身跳了进去。
  司马灰和胜香邻敢于涉险。对此也无异议,相继跟着乘上斗槽,只有通讯班长刘江河始终对狭窄黑暗的空间,存在一种无法克服的恐惧心理,先前在那“联络舱”里已是勉强支撑。此时坐在冰冷的矿车中,不免牙关打颤,冷汗直冒,用手紧紧抓住两侧车檐,不敢稍有放松。
  罗大舌头在车前放开刹闸。轨道矿车在一阵阵颠簸晃动中,缓缓向洞道深处滑行,由于缺少安全措施,他也不敢托大,不时通过刹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