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五代逆天 >

第226章

五代逆天-第226章

小说: 五代逆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不迁移豪族,那就只能迁移平头百姓了,可多年征战的结果,让老百姓们多多少少都有一块地。再加上乡土之情,也不是轻易可以放弃的,所以,迁移百姓的难度也很大啊。哎……与其苦口婆心的劝说百姓,还不如请君入瓮,让百姓自己来。”史虚白笑了。
  “请君入瓮?”赵匡胤眼睛一亮,他顿时明白了,流言就是这么产生的。
  第29章 驻兵灵州(1)
  第2章驻兵灵州(1)
  史虚白微微一笑,岔开话题,道:“陛下和朝廷充塞关中,以关中制关东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惜啊,时移世易,今天的形势和前汉、李唐想必,已经是大不一样了。单单想仿效前贤的样子,治理关中,恐怕很难成功的。”
  赵匡胤心中暗赞自己三哥计谋高超,竟然使用这种流言的方式来迁移百姓,听了史虚白的话,赵匡胤不由自主的瞧了这老头一眼,见史虚白手扶短须,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赵匡胤思索了一下,说道:“先生担心关中地近蜀国,忧虑蜀国出兵骚扰关中,影响屯田的计划吗?”
  史虚白笑道:“恩,将军所言极是,朝廷屯田关中,为的就是想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着力开发出一个后援地,关中之地没有契丹、楚国这样的大敌,可是,周围却又小敌无数。关中之南没有汉中,之西没有陇右、陇西,之北没有夏州、银州,少了周围这些重镇扶阙,关中看似安稳,却是暗藏激波。”
  “那依先生之见,在关中屯田岂不是失策了吗?”赵匡胤眼睛翻了翻,一丝似喜似忧的眼光一闪而过,也许是武将出身的缘故,赵匡胤对屯田关中并不很在意,或许,在他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屯田关中是什么好的对策。如果他是皇帝,如果他能执掌着大周的天下,那么与其费心费力的搞屯田,不如巩固河南之地,接着挑选精兵南下,渡过淮河和楚国争夺淮南之地。当今天下三强,从军事实力上来看,契丹为最,大周次之,而楚国明显是最弱小的。既然楚国弱小,再加上楚国刚刚夺得淮南,民心并不一定归附,这个时候,如果周军的大军南下,渡河跨江,楚国未必就是大周的对手。赵匡胤对军事很热心,在他看来,大周有不下二十万的河北百战精兵,而楚国的精锐部队充其量也不过十万,绵长的大别山、淮河一线上,楚军军队虽多,可大部分都是李唐的降兵,那些降兵根本就是摆设,没有什么战斗力。周军南下很有可能一鼓作气,击溃楚军淮南部队,夺得淮南。
  可惜,前一阵子楚国戳戳逼人的军事动态,让大周朝廷上下心有余悸,不敢南下,当然,更重要的是,楚国新得淮南,可是大周也是刚刚立国,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对地方上都是有所防范的,这个时候,没有人敢提议起兵南下的。
  “呵呵,莫非将军心中是想南下攻楚吗?攻楚却是是一招好棋,不过也是一招险棋,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棋啊。皇上未必看不到这一点,可是楚国不是纸糊的,一旦在淮南打败,不管是刘崇还是契丹人,甚或是楚国,都会出兵攻周的。藩镇叛乱,强敌入寇,到时候大周可就必败无疑了。”史虚白对赵匡胤比较了解,此人长于军事,短于政务,在战略上绝对是当世难得的大将,可是政治上还是有些稚嫩。
  史虚白点到为止,不再讨论现在攻击楚国的事情,毕竟这事基本上就属于天方夜谭,在大周确定了充塞关中的政策之后,无疑是放出了一个明显的政治信号:民政优先。以经济建设为主,适当注重国防建设。史虚白接着分析充塞关中的政策道:“赵将军,充塞关中是不是失策之举,有两点是很关键的。”
  现在的赵匡胤对民政还不算上心,直接询问道:“是那两条啊?”
  “第一,要让老百姓安心,民心安,则百业兴,民心不安定,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第二,要让朝廷安心,毕竟正在中原,制衡天下是大周将来的必然要做的,与契丹、楚国这样的强国为敌,如果不倾尽全力,又怎么可能有必胜的把握呢。如果才能做到这两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让关中真正的安定下来,不再受周围实力的威胁。”
  “安全?”赵匡胤眼睛一转,他很快就明白了史虚白的意思,他笑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三哥练兵之后,就会南下攻蜀吗?蜀军孱弱,三年前我们就曾交过手,他们根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大举南下攻克了蜀国,占有了成都,关中的形势就会立刻好转起来。”
  “呵呵,将军你想的太简单了,蜀军孱弱,蜀国弱小,国君昏庸,政治不清,可是,蜀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攻下的,如果我们攻击蜀国,那么楚国必然会出兵救蜀,有了楚军的干扰,我们想灭掉蜀国可就不容易了。不过,我说得安定关中,不是指夺得蜀国,而是直夺取蜀国的陇右一带。同时打痛蜀国,让蜀国闭关锁国,独坐蜀中,不敢轻易出兵,这样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赵匡胤呵呵大笑:“好啊,这么一来又有仗可打了!不过仅仅拿下陇右,不足以维持关中的安全吧。”
  “那倒是。所以还要取陇西,还要守灵州。”史虚白说道:“南下攻蜀,西占灵州,这两件事将军不可能同时占有的,不知道将军是想攻蜀呢,还是守灵州呢?”
  “我不过是一个武将罢了,要说心里话,我自然是想南下攻蜀了。这战功毕竟要大一些嘛。”赵匡胤略微思索了一下就说道。
  “呵呵,将军这么想就差了。南下攻蜀不外乎陇右的那几个州县,而西守可不仅仅是守城而已啊。晋王要练兵必然是分马步军的,而步军十有**就在永兴附近,而马军则很可能会在灵州练兵,毕竟那地方是天然的大草原嘛。练兵、练兵,可不能只练不战,灵州以西有党项、回鹘等民族混战不已,而且那些人多有不服王命者,将军可甚是讨伐之。党项、回鹘各个部落之间互有仇隙,如果巧加挑拨,一万马军足以横扫河西走廊了。灵州以西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等地土地肥沃,听说有不少汉人和党项人在哪里种地。如果将军占领整个河西走廊,扩大了骑兵部队,那功劳可比攻取陇右还大的多啊。”
  第30章 驻兵灵州(2)
  第30章驻兵灵州(2)
  夕阳西下,青山绿树在阳光的斜照下,只留下一道道狭长的身影。蝉鸣减退,倦鸟归林,唯有渭河在涓涓东流。一切都是那么安然静寂,唯有十里长亭处,金戈明亮,军旗飘舞。
  “七哥,三哥正在十里长亭等着您呢?”远处永兴十里迎接的石守信笑呵呵的向赵匡胤介绍道。
  赵匡胤迎着彩霞,眯着眼睛仔细的向永兴方向打量了几眼,隐约可见远处有群人正在翘首盼望,赵匡胤的心不禁一动,眼中不仅闪出郭荣的身影,这个给他的印象是慷慨激昂的,是处事贤明的,有信义,有担当,从天福九年相识以来,战马邑、破宿州、收凤翔……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在他脑海里不断的闪现着,这兄弟之情也好、钦佩之情也罢,都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就可以区分开得。
  在距离长亭还有百米的地方,赵匡胤翻身下马,抓着缰绳一步步走了过去。若是过去,赵匡胤十有**会直接骑过去,可现在不一样了,郭荣贵为晋王,整个大周朝廷除了大皇帝郭威之外,只有郭荣这么一位王爷了,当然史弘肇等人的“郑王”,不能算,人都挂了就是封他个皇帝当当,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郭荣满面春风,他早就看到赵匡胤下马步行而来,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赵匡胤离开关中的时候,正是父亲请兵清乱党的时候,当时政局不安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可赵匡胤毫不犹豫的听从自己的指挥,出关帮助父亲。现在,转眼之间已经一年多了,官位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是两人的地位却是完全不同了。
  郭荣等赵匡胤走了一半的时候,也迈出脚步带着王朴等人迎了上去。
  “末将,赵匡胤拜见晋王殿下!”赵匡胤纳头便拜。
  郭荣一把扶着赵匡胤的手臂,上下打量了几眼,说道:“七弟快起来,你现在可比过去壮实了不少啊。这官大了些,怎么胆子反而小了呢?不管官位怎么变化,我还是你的三哥啊,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如此啊?”
  王朴也在一旁凑趣道:“晋王这几天是天天盼着赵将军到来。将军一来,军队、将领全都齐备了,练兵之事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着开张大吉了。”
  赵匡胤笑道:“王先生过誉了,小将不过是三哥帐下的一个小卒,三哥让我打到哪里,我自然就打到哪里啊。”
  “走,回城去,寡人设宴为你接风洗尘。”郭荣一手拉着赵匡胤,一手一挥,指挥着众人回到了晋王府。
  不说酒宴上的热闹,等酒宴结束之后,郭荣将赵匡胤、王朴两人挽留在王府之中。赵匡胤心知这有点急性子的三哥是准备找自己来商量练兵的事宜的。
  果然,等郭荣送走了宾客,回到书房直接对二人说道:“七弟,想必你也知道了,陛下命愚兄负责充塞关中的计划。可目前的关中局势并不稳定,外在的威胁很大。对国内来说,征讨兖州、击溃河东,藩镇的将领基本上被轮换了一遍,政局是稳定的,可是关中四边的小毛贼们,向来不服王教,关中贫瘠之事,他们都想方设法捣乱,如果关中一旦再次复兴起来,恐怕这些人会蠢蠢欲动啊。”
  “那就打,不说打得他们心服口服了,至少要让他们心痛,让他们知道咱们大周不是好惹的。”赵匡胤大咧咧的说道,似乎这出兵作战就像吃饭喝酒那么简单。
  郭荣呵呵一笑,他点了点头:“对,就是一个打字,光靠两张嘴,是谁都不会害怕的,只有流血,打得他们肉痛了,他们才知道厉害。不过,七弟,你觉得咱们打谁才合适呢?”
  “当然是蜀国了,咱们关中东面、北面都是安全的,西面的党项部落,咱们骑兵不多,而党项人很多都是牧民,要是贸然进攻,他们闻风而逃,咱们恐怕获利不大,可是南面的蜀国却是跑不掉的,而且蜀国咱们也交过手,蜀兵孱弱,根本就是我们的对手!”赵匡胤斩钉截铁的说道。
  “好,好啊,有了七弟的这两句话,我就更有信心了。”郭荣哈哈大笑:“对了,七弟,蜀国自然要打,不过咱们打蜀国之前要先练兵才对,恩,你说说咱们该怎么个练法啊?”
  “不知三哥想练多少兵马呀?”
  “步兵七万,马军三万。”郭荣说道。
  赵匡胤心中一动,果然不出所料,三万马军,是不可能全部放在关中来训练的,毕竟这练马军要冲锋,需要的地盘很大,关中哪有那么多的空地,用来练马军啊,再说,这草料消耗也大啊。赵匡胤笑道:“十万人马,三哥真是大手笔啊。这练兵嘛,咱们是有经验的,就照着过去咱们在河东练兵的法子,连出一支新的白衣军出来!”
  “七弟,说得很好啊。不管咱们这次出大力气训练马军。这马军数量多,恐怕不能在关中训练,我准备把他们放到灵州去训练。七弟,你觉得呢?”
  赵匡胤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三哥说得有理,不过臣弟听说这灵州地面可不大安定,咱们在哪里练兵会不会受到干扰啊?”
  “赵将军说得在理,不过关中却是不适合锻炼大批的马军,练些马军的指挥官还差不多,所以,这大批的马军还是要到灵州去练习的。而且也正好接着练兵的机会,震慑一下灵州以西的敌人,让他们心有所忌。”王朴解释道。
  王朴说完喝了口茶,见郭荣要接着说话,他赶紧又开口说道:“赵将军是百胜将军了,你觉得怎么才能在灵州练好兵的同时,震慑着西边的部落啊?”
  赵匡胤听王朴有考校之意,赶紧正襟危坐的说道:“三哥,王先生。臣弟以为这连马军,可以那西边的小部落做做咱们新军的对手,一来呢,这些小部落影响力小,对咱们可以稳操胜券,二来呢,也可以真刀真枪的让咱们的军士锻炼锻炼啊。”
  王朴笑道:“如果让将军驻守灵州,将军意下如何啊?”
  “当然可……驻守灵州,不是练兵吗?”赵匡胤愣着了:“老实呆在灵州守着可没有多大意思了。从唐明宗开始,灵州回归朝廷,虽然周边小部落不断的骚扰,可是灵州一直都牢牢的掌控在朝廷的手里,这样看来,咱们完全没有必要过于重视灵州,虽然派个人守着不就可以了吗?”
  第31章 驻兵灵州(3)
  第31章驻兵灵州(3)
  郭荣笑着扫了眼赵匡胤,看来自己的这个结义兄弟,并没有猜到驻兵灵州的意图。不知为什么,他心中反而一宽。这个兄弟在战争中确实是天才,可还是少了些大局观。很明显,赵匡胤的话充分说明他自己只是把目光盯在了蜀国、楚国这些地方,而对于夏州却缺乏着清醒的认识。
  而王朴却是不着痕迹的打量着赵匡胤,似乎想在赵匡胤的脸上发现些什么才好。过了一会儿,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笑着说道:“赵将军,马军自然是要锻炼的,可是灵州位置关键,咱们要借着练兵的机会完善灵州的防御,震慑周围那些狼子野心的敌人。王爷想从高怀德、张永能、张将军三人中选择一个去驻守灵州,而且很是看好将军啊。”
  赵匡胤脸上有些苦笑,看起来不太愿意去灵州。不过他沉默了片刻,“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单膝跪倒在地道:“三哥有令,小弟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郭荣笑呵呵站起来伸手扶着赵匡胤的胳膊说道:“七弟,莫要如此。咱们都是自家兄弟,你呀,去了趟汴京怎么变得如此客气呢?这可不是老七你的本色啊。我知道你想留在关中,以后南征蜀国。可说实话,这三个人里面,我最想让你去,原因是什么呢?练兵,特别是骑兵,你是有经验的,咱们白衣军的骑兵不都是你练出来的吗?再者说,咱们大周武将虽多,可七弟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想让去灵州一趟,好好的看一看灵州的地形,想一个妥善的守护灵州的法子。这灵州太关键了,让别人去,我有些不安心啊。所以,老七只有你去,我才放心啊。”
  见赵匡胤的面色有些牵强,王朴在一旁笑道:“赵将军是不是觉得在灵州没有仗打,心里有些憋闷啊?”
  赵匡胤好像被人说破了心中的想法,笑道:“三哥,王先生,说实话,这练兵嘛,我自然是尽心竭力了。可是现在朝廷粗安,咱们应该快速的练出一支精兵出来,维护朝廷。把精力放在灵州这个地方,会不会有些得不偿失啊,那些游牧民族,力强则来,力弱则去,有好处猛似关张,没好处快似刘备,咱们出兵征讨,他们肯定是逃之夭夭,咱们回军,说不定他们又想跟屁虫似的再次出现。这……灵州不好守啊。如果宥州在朝廷手上就好办一些了。可惜啊……”
  “恩,七弟你说得不错。咱们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灵州,可是,这灵州又不能丢。所以,我才想派你去,实地的考察考察,想个万全之策。你刚才说到宥州,恩,对于定难军,你也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定难军虽说是我朝的藩镇,可是并不怎么听从调令,知人知面不知心啊。”郭荣缓缓的说道。
  赵匡胤似乎微微一愣神儿,不过他毕竟聪明立刻就反映了过来:“三哥,你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对夏州动手啊?”
  郭荣一笑,自己这个七弟就是聪明,稍微露点口风,就能猜到自己的意图。
  王朴却试探着道:“赵将军,你不觉得定难军横在那里,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