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宋阀 >

第440章

宋阀-第440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不到两千骑,但猛冲猛打之下,硬是将金军骑兵冲luàn,堵进那一片物资车辆里。此时,那些本来往对岸逃窜的步军又撵回来,与骑兵共同作战。
    最后,金军骑兵损失一千以上,狼狈逃回。完颜亮闻讯大怒,亲自率领大军来攻。至汧水,本yù强渡,但所幸这回他吸取了教训,听了部下的劝告。将兵马扎在西岸,派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渡河地点。后来,在往北六十里以外成功渡河,进bī商城镇。
    也合该完颜亮倒霉,就在他赶来的同时,汾阳郡王折彦质正好率领折家主力精锐四万人北上,经舒州进入寿州,达到六安,打算绕过大别山,东京和襄阳之间。他传令给折彦文和折彦野兄弟,如果没有战事就原地防守,如果有,度之不能胜,就后撤,yòu敌深入。
    折彦文与淮西安抚使刘光国商议,认为金军得到增援,来势汹汹,决定放弃光州全境,继续往东撤,与主力会合。完颜亮这回算是看出来了,不急于去追,占领光州全境后,派人前往侦察刺探。当得知宋军撤到了寿州六安一带集结时,在部将坚持下他没有再跟进,而是退到地势平坦的光州城,向兀术报告。
    此时,兀术正卯足了劲猛攻襄阳,听闻此讯,也不免担心。因为在他攻襄阳这段时间,根本不见有宋军来援,就连随州,宋军也没有夺回的意思,这让他不禁重新思考,宋军此番是不是玩什么花样?
    比他更疑huò的是何灌,这位老将在荆门左等右等,不见任何动静。而岳飞又一直请求要趁金军攻襄阳之际去夺加随州。
    战前,朝廷是拟定了战略的,折家的任务就确保淮西之后,寻机金军背后,给宗弼以沉重打击。可等了这些天,折家完全没有消息,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折郡王拥兵自重,想保存实力?
    何灌姜桂之性,老而弥坚,越想越生气,约定好的七月底,最迟八月初举事,折郡王搞什么搞?恰在此时,兀术为了打出宋军的真正意图,派遣他的急先锋赤盏晖引两万余兵力顺着汉水南下,进攻郢州。
    何灌无法回避,命长子何蓟率精兵往援岳飞。八月初,何蓟与岳飞一道,在郢州与赤盏晖接战,因为兵力悬殊,赤盏晖毫无悬念地落败,被杀死一千多人。但这一战,也暴lù了何灌。使兀术察觉到,在离襄阳不远的郢州和荆门,居然隐藏着如此之多的部队,既然如此,为何坐视襄阳城被围攻,而不速速来救援?何灌在等什么?莫不是就等完颜亮面临的那一支?
    震惊的兀术拿出地图,与各族文武详细商议,最终认定,宋军此番战略可谓“积极”。他们不是只想着消极防守,居然还有反击的心思!不过金军也想不明白,我打了这么久,若说宋军想穿chā到我背后,早该动手了,怎么拖到现在?
    不过,这份闲心不该他去cào,经过再三权衡,兀术有了一个新想法。这回来,不用说,是为夺取襄汉。夺取这个战略要地确实重要,但消灭宋军有生力量更重要。既然宋军想图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吸引何灌和折家的军队出来,跟我在中原决战?若能打垮这两支人马,夺取襄阳就太容易了。
    有鉴于此,兀术决定,停止对襄阳的用兵,围而不攻。调回完颜亮,并增派蒲卢浑引精兵,退到颖昌府准备。放淮西的人马过来,先灭了这一支,再图何灌就容易得多了。
    八月上旬,绵州城。
    徐卫一马当先,张庆和马扩紧随其后,在百十来人的卫队簇拥下,风驰入城门。百姓纷纷避让,不多时,至宣抚处置司衙门。徐卫跳下他那匹心爱的汗血马,拿马鞭抽打着衣摆上的尘土。张庆马扩二人下马之后,抬头望着宣抚处置司的门匾,都lù出笑容。
    皇帝的诏命刚刚到,明确了徐卫的职权。作为宣抚处置副使,川陕唯一长官,紫金虎掌握两地的政权军权。各司、府、州、军、县的官员悉听裁夺!
    徐卫一手提鞭,一手握刀,昂首进入衙门,张庆马扩紧紧相随。他们却不去二堂,徐卫直接到公堂上坐定,张庆马扩分列左右。
    早有人报入了二堂,所有在衙办公的官员听闻此讯,纷纷出来相迎。今时不同往日,徐宣抚作为川陕最高军政长官,谁敢小觑他?不一阵,大小官员齐聚堂上,包括张浚和王次翁。
    叙礼毕,徐卫还是和颜悦sè道:“天子的诏命和宰相的省札,想必诸位同僚都知道了。本帅此来,便是想接掌宣抚处置司大印,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张浚听得头皮一麻,懊悔不已。其实当初他根本就不想和徐卫对着干,怪只怪王次翁这厮从中捣蛋。现在倒好,徐宣抚一状告到杭州,咱俩都落个降一官的处分,这还不算,徐宣抚要怎么处置咱,还得别说。
    当下不敢迟疑,张浚命人取来了宣抚处置司的大印一方,征集钱粮,调动兵马,任免官吏的小印数方,都奉到徐卫面前。
    “好。”徐卫淡淡道。“如今,徐某受官家抬爱,朝廷信任,执掌川陕权柄。那些废话我就不讲了,只有一条。川陕父老,为抗金大业,贡献良多,牺牲也大。当务之急,是与民休养。我掌川陕权柄,也当奔着这个目标去办事。徐宣抚和王宣抚在时的所有政令,继续推行,并无半点更改。我希望,四川官员和陕西官员,无分南北,不论你我,精诚团结,共同协作,诸位明白么?”
    “是。”满堂四川官员不太整齐地应道。
    “好,另外还一桩。”徐卫朗声道。“宣抚处置司一开始设在绵州,只因此地较为靠近陕西,方便宣抚处置使掌管两地事务。但如今,徐某兼任着陕西制置使,到绵州来办公恐怕有些困难。今天来,想跟诸位商量商量,将宣抚处置司迁往兴元府如何?”
    这一下,堂中官员不敢随便应声了。徐宣抚一上台,就要把部门迁往汉中,这摆明了是下马威啊。这宣抚处置司里,几乎所有官员都是从前四川宣抚司的班底。现在徐宣抚要迁往兴元府,是不是有点别的意思?
    “诸位有异议,但说无妨。”徐卫道。
    张浚是死活不肯去冒这个头了,其他官员分量也不够。再说了,将宣抚处置司迁到兴元府,虽然离四川内地远了些,但正好兼顾川陕两地,你也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去反对。
    倒是王次翁,知道自己得罪了徐卫,对方有“便宜黜陟”的大权在手,估计也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乎,就死猪不怕滚水烫,将牙一咬,心一横,硬着头皮上前道:“宣抚相公,宣抚处置司一直就设在绵州,多年以来,已经形成定制。草率迁移,恐怕多有不便。”
    徐卫看他一眼,正sè道:“那你就给我说说,都有哪些不便?”
    王次翁一时为之语塞,交通不便?通讯不便?思之再三,他冒出一句:“不能因为宣抚相公在陕西习惯了,就将本司迁移。”
    “哦?若是那样的话,我该直接将本司迁到秦州才是,何必只挪到兴元府?再说了,兴元府的条件不比绵州差,王参议不必担心。”徐卫笑道。
    王次翁嘴chún一动,还想说什么。
    徐卫不等他说出来,忽然敲了敲案桌道:“哦,对了,我倒忘了王参议是四川资历较老的官员之一,恐怕也是在四川呆得习惯了,不愿意北上兴元。”
    “非是……”王次翁急yù争辩。
    “没关系,没关系,我官阶虽比你高,但年纪却比你小,你是我的前辈,我理当体恤你。”徐卫疾声道。语至此处,思索片刻,继续道“这样,本帅听说,四川这些年为了支持陕西抗金,作出了很的牺牲。好些州县的百姓为了交税服役,导致耕作受到极大影响,遂州就是其之一。现在,遂州缺一个正堂知州,王参议愿意去么?”
    此话一出,满堂鸦雀无声。众官心里开始打起了小鼓,完了完了,徐宣抚此来,不光是为了立威,还是要秋后算账啊!王参议此番苦也!
    王次翁也一时怔住了。本来,朝廷降他一官,他已经很不服气了,认为自己很冤。现在徐卫一上台,就要罢免他参议官的差遣,改去作知州。虽说是平级,但遂州那地方好像偏了一点吧?你若是让我去作成都知府,我还考虑考虑!
    等回过神来,王次翁顿时怒火中烧。他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而徐卫不过是一个武臣。哪怕你官阶比我高,至少应该对我尊重一些!我不过就是不肯将印交给你而已,你现在就公报sī仇?要将我调去一个偏远地区作知州?你也太目中无人了!
    只是,王次翁怒归怒,当着徐卫和同僚们的面,他不便,也不敢发作,只得道:“若宣抚相公执意要将本司迁往兴元府,下官,下官保留意见。”这等下是小小地服一下软,你要迁就迁,我不反对,但我保留意见。
    徐卫却不吃他这一套,还在劝道:“没事没事,你不必勉强。你若不能认同,将来如何共事?”
    王次翁见他不肯给自己台阶下,也有些光火。老文官嘛,都有些脾气,遂一拱手:“若宣抚相公执意要撵下官去遂州,那下官拒不接受!”
    在宋代,官员原来的差遣若是被免去了,新派的职务你又拒绝接受的话,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赋闲,停职留薪,回家抱孩子去吧。

第六百二十八章 理财好手
    见王次翁拒不接受,又拿赋闲相威胁,徐卫假没再bī迫他。但王次翁心里明白,如今徐卫上台,手握川陕权柄,恐怕也容不下他。就在“,川陕宣抚处置司”迁往兴元之际,他主动交出了辞呈。但他却不是交给徐卫,而是直接报到了杭州行朝,企图借此告徐卫一状。
    在还没有得到朝廷批复的情况下,他就滞留在绵州,拒绝到兴元府署理公事。徐卫就势发布命令,解除其宣抚处置司“参谋军事”,的差遣。至于张浚,紫金虎顾念着他昔年的旧情,没有为难他。但在兴元府,徐卫找了长谈了一次,希望他能作好自己分内的事。张浚此时也表示自己先前确实有错,今后一定克守本分云云。
    在拿王次翁开了刀之后,徐卫没有再对宣抚处置司的其他四川官员作出变动。一来,新官上任,许多眼睛都盯着。如果动作搞得太大,难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二来,作为陕西的后方,四川需要稳定。
    但是鉴于本司的佐官,大多都是徐处仁作四川宣抚使的旧班底,为了有效地控制四川政局,徐卫有意安chā自己的人马进入。王次翁被罢,徐卫就以自己的心腹马扩为“川陕宣抚处置司参谋军事”,。
    这个时候,徐卫也考虑既然自己作了川陕最高长官,还兼着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和兵马都总管有些不合适,打算辞去这个差遣,让吴阶接任。但转念一想,自己虽说是长官,但毕竟没有扶正,这说明杭州方面还有疑虑。
    另外,川陕宣抚处置司毕竟是个临时,或者说战时的〖中〗央派出机构”以后万一罢去也未可知。虽说在西军将帅里很多都是自己的兄弟,部下,但握着一路兵权总归稳当些,遂作罢。
    宣抚处置司迁到兴元后,徐卫把家也搬到了这里。不难看出,紫金虎急yù一展手腕,加强自己对四川的控制。眼下,四川在休养生息,陕西在恢复重建,大的矛盾没有,一切都以发展为主轴。
    到兴元后,徐卫想起了王庶给他推荐的赵开,于是张庆好生调查了这一下这个人。赵开”普州安居人,也就是后世的四川遂宁安居区,也就是说赵开是四川本地人,这跟张浚是一样的。
    这个人在宋哲宗元符年间就中了进士,在〖中〗央作过小官,也在地方上任过知县,后来回到家乡四川作“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四川在宋代虽然叫得很普遍,但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行政区划”而是指“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四大川路”简称“四川”。
    在“,成都府路转运判官”任上,赵开政绩斐然,后又出任“都提举茶马司”,”专门负责四川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以茶易马”,的贸易。有“,一鞋步而能运百货”的美誉。
    徐卫了解了他的履历史后,十分欣赏。从前,刘子羽就比较善于理财”因此任他为陕西转运使,这个赵开看起来,比刘子羽有过之而无不及。徐卫随后下令,征召赵开至兴元府备咨询。
    九月,徐卫又添一桩喜事。他的shì妾祝季兰证实怀有身孕”这一来不得了,正室张九月悉心照顾就不用了,急于让徐卫添丁的徐王氏则是隔三差五就往弟弟家跑。也不知道她是什么眼神,祝季兰肚子还没有tǐng起来”她就认定是怀的儿子。徐卫虽然知道没什么科学依据,但还是很开心。
    这一日”徐卫刚刚接待了西夏使者。李仁孝派人来质问,为什么熙河军进攻仁多泉城,又吞并了桑济城,还收了数万帐吐蕃羌。徐卫强硬地答复,说彝生者龙屡犯边境,济桑城主又窝藏其人,自然要施以惩戒。反过来,他又质问党项使者,为何陈兵边境?对方却只能支吾地回答说,因为大金赐地,增兵卫戍是常理云云。他遂让使者转告夏王,麟、府、丰三州,晋宁一军,原是大宋领土,现在你们既然占了,我别的不多说,只一条。折氏世居府州,其祖宗坟茔都在,希望你们善加看护。
    徐家的祖坟被伪韩扒了,徐彰为此忧愤而死,徐卫跟折仲古sī交甚厚,而折家又跟党项人仇恨极深,他可不希望折家祖坟再被扒。西夏使者表示答应。
    送走了西夏使者,徐卫刚喝口茶,便有佐吏进来报道:“宣抚相公,赵开赵提举已径等候多时了。”
    “哦?快,请他进来。”,徐卫合上杯盖,朗声说道。
    不一阵,只见一位官员快步入内。看到他,徐卫有些意外,因为许多人都说赵开“极善理财,能力很强,徐卫想象中,这种人应该年富力强才是。哪知进来这位官人,约莫已经六十左右了,鬓角已有白发,背也不那么直。而且徐卫在他脸上也没看出来有大才者应具备的奇容异貌,倒是个神态慈祥,举行有礼的老者。
    “下官赵开,见过枢密相公。”那官人施礼道。川陕两地的文武官员,对徐卫的称呼比较混luàn。跟他亲近的武官,多以“太尉”,相称,因为这是最高军阶:宣抚处置司的幕僚,按习惯称“宣抚相公”;跟他不熟悉的外地官员,则多以最高衔“枢密相公”,相称:陕西一些官员,又有称“制置相公”者。
    “嗯,坐下说。”徐卫平视对方道。
    赵开谢过,落座,徐卫让他给他奉上茶水,随口道:“久闻你名,早就想见见,只是一直事务繁忙不得空。最近你司情况如何?”,赵开刚端起茶杯,听了这话又赶紧放下,答道:“此前,下官刚刚自吐蕃人处易得马匹三千,已发往荆湖。”,“嗯?”徐卫面lù疑sè。我在陕西卯足了劲到处求马,你这一买就是三千匹,怎地还送往荆湖?
    赵开见状,会意,马上解释道:“枢密相公,是这样的。往常,川陕两地茶马互市,我方以茶易诸羌之马匹,所得俱送东京,再分拨各地。自矢上南巡后,所得之马便听朝廷命令,直接送往各地。荆湖战事雾要,因此近来所得之马,俱付神武后军。”
    徐卫这才明白,四川买马并非只为本地,而是要供应全国。
    “那光是你一司,一年能买多少马?”,徐卫又问。
    “茶税每年可收两百万缗,买马六七千左右。”赵开如实答道。
    如果是旁人,听到这个数字肯定惊呼,一年就能买六七千匹马,那宋军应该不缺骑兵才是。其实,买来的马并非都可充作战马,一些骜马只能充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