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资本大唐 >

第167章

资本大唐-第167章

小说: 资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李靖则负责生源的问题,军校里的学生自然不能像那些书院似的,从民间直接招聘。而是要从军中选拔。李愔和李世民在平壤时,就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军校的生源优先从高句丽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中挑选,然后再从大唐各军中平时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将士中选拔,第一期学员的名额初步定在两千人左右。
    李靖虽然退下来,但平时还担任李世民的军事顾问,对个军队中的事务也十分的了解,因此由他去军中挑选也正合适。另外在挑选学员之外,李靖还负责制定军校的相关纪律与章程,甚至连课程的安排也要事先做一个大概的规划,所有任务加在一起,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至于李愔,他的负责的方面就更多了,最重要的自然是军校校址的选定与建造,这个是李世民吩咐下来的,推都推不掉,另外他还要对李孝恭和李靖两人的工作朝廷协助,比如有些顽固的老将不愿意出马,这时李愔就要凭着自己的好人缘,先从对方家中的晚辈下手,帮着李孝恭双管齐下做说客。
    另外李靖负责的军校军纪,以及军校课程等方面的事,李愔也要参与其中,虽然他在军事上是个小白,但凭借着后世的见识,经常会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李靖也正是看重他这一点,所以才强烈要求他帮着自己。其实这点也正是李愔希望的,所以不顾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还是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散会之后,李愔立刻先去找到刚刚从登州回来的宇文护。高句丽之战结束之后,宇文护却没有马上回来,因为登州那里的霹雳院才建好没多长时间,各方面都还有些问题,所以他要留在那里处理。
    另外因为李永上战场的事,他这个做姐夫的从中帮了不小的忙,因此怕岳父岳母怪罪,所以才一直躲在登州避风头,直到李永回到长安后,知道李孝恭并没有为此生气,这才急忙从登州赶了回来,不过李孝恭这个岳父没生气,但河间王妃这个岳母却没那么大度,听说把宇文护夫妇叫过去好一顿臭骂。
    李愔听到这个消息却大感解气,当初要不是宇文护,李永也不会跑到战场,自己上次也就不会被河间王妃狠批一顿了。
    不过当宇文护听到李愔要建造军校的要求时,却是皱起了眉头,然后说出一段让李愔哭笑不得的话。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二十年前的第一猛将
    “六郎,这次你可来晚了,我刚回来就被陛下任命为长安天文台督造,现在实在抽不出时间啊!”宇文护一脸苦笑的说道,以他和李愔的关系,能帮他自然不会推脱,可是天文台的事是李世民亲口交待下来的,他根本不敢拖延。
    “天文台?”李愔听后一愣,紧接着追问道,“可是在长安南门外,要修建的那个关于子午线的天文台吗?”
    “没错,听说还是太史令李淳风李大人请求的,而且这座天文台的建筑要求极高,本身的高度和坚固性就不说了,还必须要建在长安大街与皇城的中轴线上,并且还要在这条线上铺一段铁轨,以后这条线就是整个世界的本初子午线,也就是零度经线!”
    说到这里时,宇文护忽然一拍脑袋,有些惭愧的笑道:“哈哈~,你看我这脑袋,这经纬度的概念还是六郎你提出来的,我竟然给忘了,实在是班门弄斧啊!”
    宇文家本来就是建筑世家,宇文护现在虽然转行搞火药去了,但人家却仍然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大建筑师,所以要有什么重要的工程,李世民仍然第一个想到他,只是让李愔哭笑不得的是,宇文护显然还没清楚军校的重要性。当然了,天文台也很重要,不过相比较而言,天文台什么时候都能造,而军校则是越早越好。
    “宇文兄,关于天文台的事,我去帮你和父皇说,暂时向后推迟一下,如果实在推迟不了,那就让其它人去做,毕竟大唐搞建筑的也不止你一人,而军校的事又实在太重要了,交给他人我不放心,整个大唐能挑起这个担子的,恐怕也只有宇文兄你了!”李愔强调了一下军校的重要性,顺便又捧了一下宇文护。
    既然李愔都如此说了,宇文护也就不再推辞,点头答应下来,同时他也对李愔口中的军校感到几分好奇,拉着李愔问了一下详细情况,他好歹也管着火药生产,算是半个军人,因此听完李愔的介绍后,也能理解军校所带来的意义,当下心中在震撼之余,也更加坚定了建一所万世军校的信心,因为这可能是他一生中,在建筑上最得意的一件作品了。
    辞别了宇文护后,李愔立刻找李世民要人,结果对方答应的也很干脆,立刻将天文台的建造工作交给其它人,宇文护则全力协助李愔建造军校。
    有了宇文护这种专业人士做助手,李愔立刻就轻松起来,挑选工匠和准备各种建筑材料,根本用不着他操心,一切都交由宇文护和他的一帮助手去做,很快就准备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要李愔过问的选址了。
    军校可不像普通的书院或私塾,随便在城中找个地方就行了。军校中的学生不但要进行书本教育,平时还要接受各种训练,因此军校对地形的要求很高,至少山川、河流之类的肯定不能少,所以只能建在城外。
    一开始李愔提议建在城东,因为他的齐王府就在皇城的东面,出了通化门就到了东郊,如果军校建在那里,也方便他每天去查看进度。
    不过他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宇文护和手下工匠们的反对,按他们的说法,军校是未来军中将官的摇篮,主杀伐之事。而东方属木,是主生的方向,与军校的功能刚好相反,因此军校绝对不能建造在东方,而是应该建造在长安城的西边,因为西方属金,在四相之中属于白虎,白虎又是主杀伐的凶兽,自古就代表着威严与军队,因此军校建在西方十分契合。
    做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李愔自然是十分鄙视,不过有道是入乡随俗,而且他也知道,受到晋代的影响,风水一说在隋唐之际十分流行,特别是在建筑方面,无论是房屋还是坟地,几乎都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因此宇文护他们有那样的想法,也根本不足为奇。
    西边就西边,无非也就是多跑几步路罢了。接下来他亲自带着宇文护等一班工匠,几乎将长安西郊跑了个遍,好不容易才选出几个适合的地方,又经过李孝恭和李靖的实地勘察,然后选出三个上报李世民,最后终于将军校的地址定在西郊的潏水下游,也就是从金光门出来向西不远。
    之所以定在那里,一是地形复杂,山川河流都有,甚至有片不小的绿地沼泽,另外在山前还有一块巨大的平地,刚好用来建造军校之用,再加上这里离长安也近,万一长安有什么变故的话,也可以快速调集这些忠心的学子进城维持秩序。
    校址选定之后,宇文护却开始忙碌起来,因为他要依照地形,尽快将军校的布局设计出来,对此李愔虽然是个外行,不过却也参与其中,主要是将宇文护设计中的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给去掉,另外军校的各个建筑也不求美观,一切以坚固实用为主要目的。
    结果这样的设计风格让宇文护十分不适应,有时候看着自己花费大量心血设计出来的东西,却被李愔改成一个丑八怪,心中的那份愤怒就别提了,两人为了这份设计图,几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不过打完之后,宇文护该怎么改还得怎么改,因为李愔才是军校建设的总负责人。另外这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等到设计图纸敲定之后,李愔和宇文护的武力值都提升了一大截,
    开土动工那天,李愔还特意将李世民请来,在李孝恭和李靖的陪同下,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李世民亲自奠定了军校地基的第一锹土,然后又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向文武百官发表了一篇鼓舞人心的讲话,最后又将一面大唐军校的四字匾额交给李愔,让他争取早日完工,也让正在招收中的军校学生能早日上课。
    军校开工之后,李愔一下子清闲下来,除了偶尔去查看一下工程进度,其它根本不用他操心,有宇文护天天在那守着就足够了。不过他也没能清闲几天,很快就被李孝恭拉去帮忙了,因为他在说服那些退休老将出山时,遇到一个麻烦,而且这个麻烦还有李愔有关。
    大唐是在乱世之中杀出来的,而且在立国之后,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征战,几乎每年有大大小小的战争发生,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造就了大唐一批批的猛将。现在若是有人在酒楼中问起谁是大唐第一猛将?那么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可能有人说是牛进达;也可能有人说是侯君集;甚至还是可能有人说是在高句丽战场上,率领一千余王府侍卫生擒泉盖苏文,从而声名雀起的的虎力……
    不过若是将这个问题放在二十年前,恐怕得到的答案就会十分统一了,随便找十个人问一下,估计最少八个都会告诉你,大唐第一猛将除了秦琼秦叔宝外,再无第二人可想!哪怕是现在提起这个名字,大部分人依然都会称赞一声,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怕也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才会记得当年那个勇冠三军的秦叔宝。
    说起秦琼,李愔对这个隋唐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自然十分熟悉,不过来到大唐他才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武力值只排在第十三,看不出多么勇猛的气势,不过他从平时与秦怀玉、程怀亮等人的闲谈中,却慢慢了解到一个真正的秦琼。
    秦家出身不高,祖上都是文官,也算不得什么大姓,人丁也很单薄,不过所谓英雄不出出处,在隋唐之间的乱世,秦琼却凭借着自己的勇武,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当年跟着李世民征战天下时,每遇到敌方有将领挑战,李世民绝对第一个派出秦琼应阵,而秦琼也从来没让他失望过,于万军之中取对方的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后来秦琼与尉迟恭共同统领玄甲军,当时中原势力林立,各方强军无数,但是在两人率领的玄甲军面前,一个个都被碾为齑粉,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两人跟着李世民带着三千五百玄甲军,一举大破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如此辉煌的胜利,在整个历史上也十分少见。那时也是玄甲军最为强盛之时,可以说正是有秦琼和尉迟恭在,才奠定了玄甲军天下第一强军的名头。
    不过在李世民继位之后,秦琼因为年轻时受伤太多,身体情况是一日不如一日,无奈只得从军中退了下来,算起来已经闲赋在家近十年了。
    李孝恭要请人到军校中任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琼。虽说秦琼最出名的是自己的勇武,不过他的这个勇武可不仅仅指个人的勇武,当年他能带出玄甲军这天下第一强军,光是这份治军练军的本领,整个大唐就找不出与其相比的将领。
    不过在李孝恭找到秦琼之时,对方虽然对军校大为赞叹,但却也表示自己身体不佳,不想到军校中任教。对此李孝恭自然不依,拉下老脸去磨了几次,好不容易让秦琼松口,只是对方提出一个十分奇怪的要求!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是大嘴巴
    “王叔,秦老国公怎么会想和我谈谈?”摇晃的马车上,李愔一脸不解的问道。
    秦琼答应到军校中任教,不过却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要李愔去他府上一趟,说是有事要和他商量,所以今天他才和李孝恭一起去拜访秦琼。
    “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秦琼这个老匹夫可不简单,别人只知道他的勇武,但以我这些年的观察,他那个人心思缜密,而且极其受你父皇的信任,别看他这些年退下来了,但是你父皇却时常到他府上探望,有什么大事也会听一听对方的意见,至于他这次忽然要见你的原因,我可是一点也猜不到!”李孝恭有些郑重的说道。
    听到李孝恭对秦琼的评价,倒是让李愔惊讶了许久,因为他从对方口中得知,秦琼可不仅仅是个勇猛的将军,难怪他花这么大的力气要请对方出山呢?
    到了胡国公府,远远的就看到秦怀玉站在门口迎接。李愔扶着李孝恭下车,秦怀玉上来行礼,然后和李愔边说边笑的向里面走。
    “秦兄,老国公让我来到底有什么事啊?”李愔有些着急的问道。
    “六郎,我父亲的口风一向是最严的,我也是刚接到父亲的命令,让我到门口迎接你和河间王,至于什么事,这个我可是一点也不知道。”秦怀玉无奈的一摊手,一脸爱莫能助的说道。
    以秦怀玉和自己的交情,这时候自然不会说假话,无奈之下李愔只得放弃,和李孝恭跟着对方转过大殿,来到后宅的一座花园内。现在正值八月,花园中的的各种花开的正艳,刚一进去就闻到阵阵宜人的花香,让人的精神也禁不住放松下来。
    转过几座假山,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碧绿的小湖,湖中间有一个不大的人工岛,岛上修着凉亭,由一条架在湖面上的木制通道与岸上连接。现在湖中的荷花长势正盛,整个湖面上都覆盖着一片片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从绿叶出探出头,随着微风在轻轻摇动。
    看着这池绿水的绝美景致,李愔脸上出露出一丝羡慕的神色,口中赞叹道:“秦老国公真是个会享受之人,以后我也要在府中建这么一个好景致!”
    虽说李愔口中夸赞,不过心中却也在奇怪,如此优美的景致,若是配上一个美丽的女子,自然是极为相趁,可是秦琼这样一个铁血老将竟然在这种风景秀丽的地方见自己,实在让人感觉有些不太搭配。
    秦怀玉似乎看出李愔的疑惑,开口笑道:“家父这些年受伤痛困扰,身体一向不佳,幸好前年请了孙太医诊治,这才好转了一些,而且孙太医交待,要让父亲时时保持好心情,不可劳神过度,最好能呆在环境优美之地,这样有助于神清气爽,这里是父亲最喜欢的一片景致,所以经常呆在这里。”李愔边听秦怀玉的话,一边和他踏上通道,感受着湖面上的凉风,慢慢的向湖中心的凉亭走去。
    还不到凉亭之时,李愔就听到亭中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接着只见亭中站起一个身材高大的老者,大声说道:“河间王、齐王殿下,老夫可是恭候多时了!”
    听到这个声音,李愔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到了亭中向对方躬身施礼道:“小侄李愔,拜见秦老国公!”
    看到李愔行礼,秦琼急忙搀扶,而李孝恭与他是平辈论交,自然用不着太过客气,和对方打了个哈哈之后,拉着李愔坐到秦琼的对面,至于秦怀玉,则在他父亲的后面垂手而立。
    三人坐定之后,李愔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历史上的万人敌,只见秦琼身量极高,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估计最少也在一米八以上,而且这还是因为对方年老,骨骼收缩之后。也就是说,对方在年轻之时,很可能是个身高近两米的壮汉。
    不过秦琼的身材虽高,但是却极为消瘦,松驰的皮肤下露出粗大的骨节,脸色也不是很好。看的出来,这些年因为伤痛,已经将当年那个勇冠三军的秦叔宝折磨成一个糟老头。
    虽说身体不好,不过秦琼今天的精神却不错,招呼李愔两人品尝一下自己亲手泡的茶,然后大家又闲聊几句,因为是初次见面,秦琼开始对李愔还以齐王相称,不过随着熟悉之后,也干脆也六郎相称。
    聊了会闲话,李孝恭借口想要观看湖中景致,让秦怀玉驾船载着他,钻进荷叶丛中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