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资本大唐 >

第484章

资本大唐-第484章

小说: 资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一年来所受的相思之苦,船头的伊琳娜也不禁轻叹了口气。不过紧接着她的脸上又浮现出一丝笑容,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出来了,而且看这次的情形,自己在短时间内,都不用再回君士坦丁堡了。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人,伊琳娜也不禁激动起来。至于东罗马帝国内部的紧张形势,以前她可能还会在乎,但是现在她心中只希望能早点见到李恪,其它的一切对她来说都不重要了。
    “伊琳娜,这次你真的不打算参与到任何一方吗?”正在伊琳娜思念李恪的时候,忽然她的背后走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将军。这位将军身材高大魁梧,强壮的手臂裸露在外,手掌看起来十分粗大有力,由此可知对方肯定是位优秀的战士。对方年纪约有五十多岁,可能因为长期的暴晒,使得他的皮肤红黑,颌下留着一副花白的短须,看起来虽然有几分老态,但依然带着一股彪悍之气。。
    伊琳娜听到身后的声音,轻轻的转过身看一眼老将军,然后微笑着道:“父亲,这次与其说是宗教之争,还不如说是他们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我们根本没必要参与进去。”
    这位老将军正是伊琳娜的父亲,名叫奥弗隆,是一位出身于南方行省的贵族,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只可惜他们的家乡已经被大食人占去,奥弗隆不得不带着家人赶到君士坦丁投奔女儿,后来更是在伊琳娜的帮助下,重新进入海军,现在担任他们脚下这支舰队的指挥官。
    奥弗隆听到女儿的话,脸上却显得犹豫的神色,最后还是开口道:“伊琳娜,皇帝陛下毕竟是你的丈夫,而且他这次下令,禁止教会讨论基督的神性与人性问题,这显然是对我们南方行省一性派的支持,若是你能代表我们南方教会在这个时候表态,肯定能让陛下的声望大增,到时我们一性派也能趁机扩大影响,日后也更方便招收更多的信徒。”
    奥弗隆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虽然知道君士坦斯二世这次的行动主要还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对他们南方教会有利,因此他认为可以借着这次机会扩大教会的影响,自己的女儿身为皇后,同时也是南方教会的教徒,在这种时候自然也能代表整个南方教会。
    只不过伊琳娜听后却依然是摇了摇头,如水的目光再次转向西方,只是她心中在思念李恪的同时,也开始回想起这段时间帝国内部发生的事。
    整件事说起来十分复杂,自从公元四世纪时,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整个帝国的命运就开始和基督教紧密的联合起来,后来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基督教也分为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其中罗马教会也就是后世的天主教,君士坦丁教会则是后世的东正教。
    后来西罗马帝国灭亡,但是罗马教会并没有消失,反而依附于各个征服者存活下来,甚至还出现过蛮族教皇,不过这时的罗马教会也处于历史上的最低谷,实力十分弱小。
    反观君士坦丁堡的东正教,却是十分的兴旺,随着东罗马的扩张,甚至将教义传播到埃及等地,不过东正教也不是铁板一声,内部同样有许多流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出现在南方行省的基督一性派。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东正教,都认为基督存在着人性与神性,没有混合、改变或分离,但是基督一性派却认为,基督只有神性而没有人性,于是争论就出现了,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这种争论还影响到东罗马帝国对南方行省的统治。
    不过后来随着大食的崛起,东罗马帝国的南方行省接连沦陷,基督一性派的实力大减,正统的东正教成为帝国内部的主要宗教,这使得东罗马帝国内部变得更加纯粹,反而使得国力有所增长,甚至还挡住了大食的进攻。后来更是与大唐结盟,使得大食再也不敢擅自进攻东罗马帝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罗马帝国也从战争中慢慢的恢复了实力,这让君士坦斯二世的野心也随之增长,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种野心,使得东罗马帝国陷入到一场血腥的内乱之中。(未完待续。)


第七百章 基督之争
    随着大唐、大齐以及天竺三大帝国的介入,大食不但停止了扩张,甚至现在已经转为一种防御的姿态,毕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不是三大帝国的对手。
    也正是看到这种情况,君士坦斯二世忽然萌发了一个野心,那就是将丢失掉的南方行省从大食手中夺回来,毕竟这些行省都是在他手中丢失的,若是能够再夺回来,那么不但弥补自己的名声,甚至还可能一举成为罗马帝国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的支持下,君士坦斯二世开始了收复失地的各方面准备,其中军事与经济方面的就不用说了,这几年罗马通过与大唐等国的贸易,也带动了国内的工商业发展,国库收入十分充足,自然有足够的实力发动战争。
    另外君士坦斯二世为了争取到那些已经失陷的南方行省百姓的支持,他想到一个自认为不错的办法。南方行省虽然已经被大食占去,但是这些地区的百姓暂时还没有改变信仰,主要还是信奉基督一性派。于是君士坦斯发布了一条法令,那就是禁止天主教和东正教讨论基督神性与人性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变相的向基督一性派示好。
    本来君士坦斯二世的这条法令也的确起到了效果,比如像伊琳娜的父亲,他和一些从南方行省逃亡出来的贵族在知道这条法令后,就对君士坦斯二世充满了感激。另外原来南方行省的一些教会也纷纷暗中派来与君士坦斯二世联络。
    说起来那些失陷的南方行省教会,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大食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只是出于稳定的考虑,并没有在占领区内强制传教,但是却对非伊斯兰教徒征收额外的税收,这让那些基督教会感受到一种致命的威胁,所以在君士坦斯二世通过法令向他们示好后,这些教会向君士坦斯二世靠拢也是很自然的事。
    东罗马皇帝即是政治首领,同时也是宗教首领,所以君士坦斯二世的法令同时也代表了东正宗的态度,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却忽略了罗马教会的反应。
    现任的罗马教宗,或者直接称呼为教皇的是马丁一世,而且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君士坦斯二世对这位马丁一世十分的不喜欢。当初马丁一世继位成为教皇时,按教会的礼制,是需要得到罗马皇帝的批准,只是西罗马帝国早就灭亡了,所以之后的罗马教皇,都是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示登基。
    当然了,因为东罗马帝国早就失去了对罗马的统治,所以这个批准也只是罗马教皇登基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必须的。比如君士坦斯二世就没有批准马丁一世的登基,但是马丁一世最后还是成为罗马教皇。
    马丁一世在召开并主持的拉特兰会议上,公开谴责基督一志论以及君士坦斯二世禁止争论基督意志问题的法令。这让东罗马皇帝十分恼火,甚至直接对马丁一世下达了逮捕令。
    虽然罗马城所在的亚半宁半岛被伦巴底人统治,但是东罗马帝国毕竟是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君士坦丁二世下令逮捕一个人的权力还是有的,因此马丁一世很快就被逮捕,并且在几个月后,被押送到君士坦丁堡。
    但是君士坦斯二世却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却惹了大麻烦,虽然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一向不怎么对付,但其实两个教会分离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很多教义也不像后世那样相差甚远,其实若是抛开政治立场,两个教会的教义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在对等基督一性派方面,他们的立场就是相同的。
    之前君士坦斯二世宣布禁止讨论基督神性与人性的法令已经引起东正教内部一些人的不满,现在他又直接将罗马教皇马丁一世给逮捕,这下让不少贵族都是心生不满,纷纷求见君士坦斯二世,希望对方能够赦免马丁一世,甚至连元老院也反对逮捕马丁一世,只可惜在帝国时期,元老院并没有什么实权,更不可能对君士坦斯的决议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在这些贵族当中,反应最激烈的,当数远在小亚细亚半岛的狄奥多西亲王,也就是君士坦斯二世的亲弟弟。当初在李恪的暗中帮助下,让他从君士坦丁堡逃到了小亚细亚前线,这几年凭着他以前立下的军功,以及打下来的人脉基础,使得狄奥多西将小亚细亚的军队掌握了大半,现在已经有了和君士坦斯二世叫板的实力。
    狄奥多西在知道君士坦斯二世下令逮捕马丁一世的消息后,立刻联合小亚细亚的各级贵族,联名抗议君士坦斯二世的这一举动,甚至不少君士坦丁堡的贵族也纷纷响应。当然了,君士坦斯二世本身也有许多的支持者,再加上那些逃亡回来的南方行省贵族,他们也联合起来与狄奥多西为首的反对派吵成一团,一时间整个东罗马帝国的政局变得一团糟。
    不过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狄奥多西之所以如此卖力的反对逮捕马丁一世,其实并不是因为他对宗教有多么的狂热,真正的原因是想通过这件事,对君士坦斯二世的威望造成打击,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初狄奥多西在君士坦丁堡时,虽然名义上担任着执政官,但其实手中根本没有多少权力,平时连出城都很困难,可以说那种生活简单和软禁没什么两样。
    也许正是受到那段生活的影响,狄奥多西在重新回到小亚细亚半岛后,开始对权力无比热衷起来,现在不但将大部分的兵权抓到手中,同时也拉拢了一大批当地的贵族,特别是朝中还有伊琳娜为盟友,更让狄奥多西如鱼得水,一切都显得十分顺利。
    只不过随着地位的变化,狄奥多西的野心同样也在膨胀,甚至在一些私下场合中,他更是毫不顾忌的表示,只有自己成为东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才能更好的保护帝国的安全。所谓奥古斯都,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同治皇帝,地位与君士坦斯二世平等。当初狄奥多西的母亲努力了一辈子,也没能让他成为奥古斯都。
    对于狄奥多西的野心,君士坦斯二世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只是小亚细亚那里的情况特殊,狄奥多西在军队中十分有威望,现在又把持着军队的实权,使得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敢轻易动他。
    只是让君士坦斯二世没想到的是,狄奥多西趁着这次逮捕马丁一世的机会,竟然纠集大量的贵族向他发难,这让君士坦斯二世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君士坦斯二世也不是吃素的,他很快组织起自己的支持者,开始与狄奥多西为首的反对派打起了嘴仗,另外两人也同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伊琳娜。伊琳娜身为皇后,在帝国中的地位仅在君士坦斯二世之下,再加上她与李恪的那种特殊关系,使得伊琳娜在帝国中的影响力大增,若是一方争取到她的支持,那么很可能就能压倒另一方。
    其实伊琳娜当时的立场十分尴尬,狄奥多西是李恪为她找的盟友,以前两人也互相帮过对方几次忙,比如像伊琳娜的父亲,就是在狄奥多西的帮助下,才重新成为罗马海军的舰队指挥官。所以若是从盟友关系来说,伊琳娜应该站在狄奥多西的一边。
    但是这次不同以往,以前狄奥多西与伊琳娜只是暗中通一通消息,最多帮对方一点小忙,其它的并没有太多联系。但这次狄奥多西竟然直接与伊琳娜的丈夫君士坦斯二世对上了,而且原因是君士坦斯二世支持基督一性派,刚好伊琳娜的家族全都是一性派的教徒,所以无论是从身份还是宗教方面,伊琳娜都应该支持自己的丈夫。
    本来伊琳娜的立场还是比较偏向自己的丈夫的,毕竟狄奥多西若是真的成为帝国的奥古斯都,那么就会将君士坦斯二世的权力分走一半,自己身为君士坦斯二世的妻子,地位自然也会下降,再加上宗教的影响,因此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伊琳娜最后还是会站在自己的丈夫一边。
    不过最后伊琳娜考虑了很长时间后,却是谁也没有选择,而是向君士坦斯二世提出,自己在君士坦丁堡呆的很闷,所以想借这个机会出去走走。伊琳娜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就是想借这个机会,去伊比利亚半岛私会自己的情人。
    君士坦斯二世开始时虽然被狄奥多西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毕竟是罗马皇帝,拥有帝国的最高权力,所以很快就稳定住局面,并慢慢的挽回劣势。所以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伊琳娜会支持狄奥多西,现在听到伊琳娜摆明了两不相帮,这让他立刻松了口气,同时也答应了伊琳娜暂时离开君士坦丁堡的要求。(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一章 恋人重逢
    想到帝国内部的那些纷争,船头的伊琳娜也不禁叹了口气,其实她十分讨厌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这次出来除了是想与李恪幽会,一解相思之苦外,也有偷懒的意思,因为她实在不再想管帝国内的那些权力之争了。
    “记得三郎曾经说过,大唐或大齐的女子一般都是呆在家中相夫教子,外面的事都由这些女子的丈夫或儿子去处理,虽然这种生活看起来有些平淡,但也许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站在船头的伊琳娜低声自语道。
    伊琳娜的舰队横穿地中海后,首先来到了丁吉斯,因为按照当初传到罗马的消息,李恪当初最先占领了这里,但是让伊琳娜没想到的是,丁吉斯留守的官员在热情的接待了她后,却十分遗憾的告诉她,吴王殿下已经跟着大军亲自远征了,并且现在已经将西哥特人的势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对于李恪在这么的短的时间内,就把西哥特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的事,伊琳娜也是感到十分震惊,以前她只听说汉人的武力强盛,而且上次也见识到汉人海军的厉害,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李恪仅仅带着数万人,就能在短短一年内横扫西哥特王国,要知道当初西哥特人可是把罗马都攻了下来。
    不过在震惊之后,伊琳娜也不禁有些担心李恪的安全,虽然以李恪的身份,应该不会亲自上战场,但是战场上的局势变幻莫测,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再加上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李恪被误伤的话,那她还不得心疼死?
    想到这里,伊琳娜在丁吉斯是一刻也没有停留,立刻顺着伊比利亚的东海岸前进,最后在终于得到确切的消息,知道李恪带着大军驻扎在巴塞罗那,于是伊琳娜的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巴塞罗那赶来。
    巴塞罗那港的码头上,李恪身穿便装,一脸焦急的等待着伊琳娜的到来。自从前两天他接到消息后,就立刻将一切事务都推给了岑长倩和王方翼两人,自己则一心准备迎接伊琳娜。另外他也知道,伊琳娜不可能在自己这里长住,所以李恪也计划在这段时间多陪陪伊琳娜,让她在自己身边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很快,海面上就出现了一支罗马战船样式的船队,而当李恪看到那艘最大的十桨座战船船头那个婀娜的身影时,也不禁激动的向前走了几步。
    船头的伊琳娜同样看到了李恪的身影,正是激动的不能自抑,甚至恨不得直接从船头跳到李恪的怀里,慰藉一下自己这几年来的相思之苦。
    战船刚刚在码头上停稳,伊琳娜立刻第一个下船,然后像是一个与恋人久别的少女一般,飞快的扑进李恪的怀里,然后紧紧的抱住他强壮的身躯,眼角含泪的低声道:“三郎,我……我好想你!”
    众目睽睽之下,李恪显得有些不太适应伊琳娜如此奔放的感情表达方式,不过当他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