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资本大唐 >

第503章

资本大唐-第503章

小说: 资本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说到最后几句时,身上不由得露出几分帝王的威严,让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一股不可抗拒的感觉。就连长孙无忌也感到一阵精神恍惚,好像面前坐着的是年青时的李世民一般。
    接下来朝会再也无事可议,李治立刻宣布退朝,然后率先离开了两仪殿。也就在他刚离开的那一刻,朝臣们立刻分成数个小团体,开始纷纷议论今天发生的这件事,其中几个本来就与长孙无忌不合的小团体在看向最前面的长孙无忌时,脸上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同时他们也开始向许敬宗、李义府等人所在的位置靠近。
    长孙无忌的身边同样也聚集了一群为数不少的大臣,只是他们的脸上大都带着几分沮丧,甚至有几个目光流离,也不知心中在盘算着什么。其中身份仅次于长孙无忌的褚遂良似乎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长孙无忌却是挥手打断了他,然后带着几分颓丧的道:“都不要说了,散了吧!”
    长孙无忌说完,大步的走出人群,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两仪殿,留下褚遂良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是长叹一声,然后都散去了。
    离开两仪殿的长孙无忌并没有在宫中停留,而是直接穿过承天门,准备坐上自己的马车回家,今天的事情虽然他早有心理准备,但毕竟还是太过突然,有些事情他要和家里交待一下,免得被李义府等人的抓住把柄,另外他自己也需要冷静的思考一下,今后该何去何从?
    不过就在长孙无忌刚想登上自己家的马车时,忽然一个清朗的声音道:“长孙大人,可有兴趣与某一叙?”(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三章 救你长孙家的性命
    长孙无忌闻声望去,结果发现李愔站在宫门旁边,一脸微笑的看着自己。这让长孙无忌十分惊讶,按说两人关系并不怎么融洽,甚至无论是从立场还是性格上,彼此对对方都没有什么好感,现在在自己受到打击时,李愔竟然主动要求与自己交谈,难道他是想嘲笑自己?不过长孙无忌相信李愔不会那么无聊。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也对李愔露出一个笑容,一边向李愔走来一边道:“齐王殿下相邀,老夫自是受宠若惊,听说殿下这几天一直陪着蒋王与越王殿下,今日怎么有空来找老夫?”
    看到长孙无忌向自己走来,李愔却是笑道:“七弟和八弟去找九弟,他们天竺盛产棉花,国内的纺织厂根本吃不下,所以来与九弟商量一下,准备大规模的向大唐出口棉花。”
    听到李愔这句看似随意的话,长孙无忌却是心中剧震,李贞和李恽竟然要向大唐出口棉花,这简直就是与他们长孙氏抢饭碗,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李愔话中透露的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李贞和李恽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帮助李治开始对大唐朝廷改革。
    长孙无忌虽然震惊,但毕竟掌权多年,城府非常人可比,因此他很快就恢复了冷静,走到李愔面前笑道:“天竺可是棉花的发源地,若是能从那里进口棉花,对大唐和天竺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不过齐王殿下来找老夫,不会是只想和我聊一聊棉花的事吧?”
    看到长孙无忌竟然有些沉不住气,一上来就想直奔主题,李愔却是不禁心中暗笑,看来对方并不像他表面上那么冷静。
    只见李愔向长孙无忌做了个‘请’的手工,示意他和自己沿着宫门处的城墙散步,然后这才开口道:“长孙大人可记得当初我第一次去台湾时,你我曾到东市一行,在临仙茶楼的雅间之中,我曾经对你说过一句话?”
    听到李愔提起那件事,长孙无忌的脸色却是一变,目光深深的看了李愔一眼。当初李承乾与李泰争位,结果长孙无忌对他们两人都不看好,再加上本来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李愔宣布,放弃大唐的皇位,选择到海外发展。于是这就让他看到了希望,主动找到李愔,希望他和自己一起,支持李治登上皇位,对此李愔也同意了,李治后来能够登上太子之位,的确与他们两人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另外在两人达成协议的那一刻,李愔对他做出一个警告,而且警告的每一个字他都记得:我允许你做诸葛孔明,但是千万不要有做司马懿的打算,否则我会让你们长孙家彻底从大唐消失!
    对于李愔的警告,长孙无忌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后来随着李愔在海外的势力如滚雪球一般,最后竟然成长成一个能够与大唐比肩的庞然大物时,长孙无忌对李愔也越发的顾忌,因此对于他当初的警告,长孙无忌自然是一刻也不敢忘。只是现在李愔再次提起这件事,他到底是何用意?
    “殿下有话直说,不必与老夫绕圈子!”长孙无忌更加的沉不住气,心中猜测着李愔来找自己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哈哈,长孙大人不必紧张,其实我今天真的没什么事,只不过想与长孙大人叙一叙旧,说起来咱们也是十几年未见,难道长孙大人就没话与本王说吗?”李愔大笑了两声道。他看到长孙无忌脸上那种顾忌的表情时,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得意,没想到当初自己的一句,竟然让长孙无忌牢记十几年,看来自己在对方心中还是十分有份量的。
    长孙无忌何等精明?感受到李愔语气中的得意,心中也是十分的恼怒,禁不住冷哼一声道:“没想到齐王殿下真的是来看老夫的笑话的,那就恕老夫无法相陪了!”
    长孙无忌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要离开。不过李愔却是一把抓住他的袖子,一脸郑重的道:“长孙大人留步,我今日前来,是为救你们长孙一家的性命!”
    听到李愔的最后一句,长孙无忌的脚步立刻停了下来,然后目光锐利的盯着李愔,脸上的表情无悲无喜,让人猜不出他心中在想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长孙无忌这才忽然开口道:“殿下的话老夫怎么听不明白?我长孙一家又有何性命之忧?”
    只见李愔却是再次大笑道:“长孙大人何必明知故问,以你的精明,想必肯定十分清楚,若是长孙氏再这么下去,那么早晚有一天,九弟不会再顾念什么亲情,将挡在他前方道路上的所有障碍统统扫除掉,到时恐怕连长孙大人,恐怕也会引来杀身之祸!”
    “哼,我长孙氏虽然有些地方做的不对,但那只是小节,老夫一向自问对大唐忠心耿耿,虽然在政见上与太子殿下有些不同,但至于说到什么杀身之祸,恐怕齐王殿下您言过其实了吧!”长孙无忌淡淡的看了李愔一眼道。
    长孙无忌根本不相信李愔的话,虽然今天李治让许敬宗对自己发难,但是在他看来,无论朝堂上的争执再怎么厉害,自己毕竟还是李治的亲舅舅,再加上当初李治之所以能坐上太子之位,自己也是出了大力,就算是最后李治能够在朝堂上获胜,但是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考虑,他最多也只是被闲置,根本不会有性命之危。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愔却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后抬头对视着长孙无忌的眼睛,声音平静的道:“看来长孙大人还没有看清眼下的局势,九弟需要对大唐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让大唐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这场变革中,会触动无数人的利益,对大唐的统治也会形成巨大的冲击,社会也会因此而动荡。”
    李愔说到这里,忽然脸色一变,语气也变得有些阴森的道:“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完成如此大的变革,流血是必然的,长孙氏做为这场变革的最大阻力之一,你真的以为九弟会手下留情?”
    对于李愔最后的那一段话,长孙无忌的身子也微不可察的抖了一下,脸色也变得更加难看。他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的想法实在有些太天真了,而且对李治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年前,那个性格懦弱的小男孩身上。现在的李治经过十几年的培养,特别是受到李愔的影响,隐然间已经有了几分帝王的气势,等到他真正的登基之后,恐怕会成为一位并不比他父亲差的帝王。
    想到这些,长孙无忌也不禁叹了口气,当初他之所以在众皇子中选中李治,一是因为他是嫡子,自己的亲外甥,二来也是李治的性格懦弱,也没什么主见,可是他却忘了一点,那就是人都是会变的,特别是李治当时才十岁,十几年过去了,已为人父的李治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懦弱的孩子了。
    李愔看到长孙无忌沉默不语,知道对方已经听进了自己的话,当下又趁热打铁道:“我和三哥、七弟、八弟四人,与九弟一样,都是父皇的儿子,而且我们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几乎都离不开大唐的支持,可以说大唐就是我们的根,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都希望看到大唐越来越好,因此只要九弟愿意推行改革,我们都会尽全力支持,有我们几个在,长孙大人您认为自己还有多少胜算?”
    这时长孙无忌终于再也沉不住气,目光咄咄的盯着李愔,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愤怒、恐惧、无奈等等表情交织在一起,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长孙无忌的心中正在进行一场剧烈的争斗。李愔几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他所代表的顽固派根本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李治的改革也必将推行下去,到时他若强行阻拦,很可能真的像李愔说的那样,全家都可能会被问罪。
    过了好一会儿,长孙无忌才稍微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有些艰涩的开口道:“齐王殿下为何要告诉老夫这些?”
    看着长孙无忌的眼神,李愔的嘴角露出一丝淡定的微笑道:“长孙大人怎么忘了,刚才我已经说过,我是为了救你长孙氏一家的性命而来?”
    “殿下若真是如此仁慈,海外的土人也不会成千上万的死在大齐的军队手中?”长孙无忌一脸讽刺的道,他根本不相信李愔会如此好心。
    不过李愔听后却是丝毫的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调侃道:“长孙大人若是认为自己和那些海外的土人地位相同,那本王也无话可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之所以如此帮你,其实也是受人所托,若是你不愿意收下这份好心的话,那我就没办法了。”
    听到李愔是受人所托,长孙无忌也是一愣,不过紧接着他脸上露出恍然的神色,立刻开口道:“是不是陛下或是皇后托你照顾一下我们长孙氏?”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不但是君臣,同时也是患难之交,两人之间有着牢固的友情,而长孙皇后则是他的亲妹妹,因此在听到李愔是受人所托,他立刻就想到了他们。
    不过李愔却是摇了摇头道:“父皇和母后虽然私下里对我的确说过类似的话,但托我照顾你们长孙家的却是另有其人!”(未完待续。)


第七百三十四章 长乐公主的托付
    “另有其人?”长孙无忌听后先是一愣,但紧接着反应过来,脸上也露出一种震惊的表情道,“你说的是丽质?”
    “没错!”李愔的神色也显得有些黯淡,“几年前五姐去世之时,她已经预感到长孙氏恐怕会遇到一场劫难,所以不顾病重的身体,挣扎着亲笔给我写了封信,在信上她恳求我,让我尽可能的照顾长孙氏一家,不过当这封信送到我手上时,五姐已经去世了!”
    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娶了李世民第五个女儿长乐公主,也就是李愔的五姐。这位苦命的公主对这段政治联姻并不怎么满意,但却无力反抗,再加上她又遗传了李世民的气疾,年纪轻轻就经常生病,每次发病时,都要在鬼门关走上一遭。
    后来虽然太医也是尽力诊治,但却一直无法根除,几年前她再次发病,结果这次病情汹汹,最后这位美丽的公主终于香消玉殒,为此李世民是数次痛哭,一连月余都没能正常上朝。长孙皇后也是哀痛无比,为此还大病了一场。
    李愔当初在长安时,与长乐公主接触的并不比,毕竟当时对方早已经嫁人了,后来还是因为李治的事,两人才有过一番交心之谈,这也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后来李愔在海外,李丽质也经常给李愔写信,可以说她是长孙家与李愔保持联系的一条纽带。所以现在李愔说是受别人所托,却又排除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那么唯一的可能就只有长乐公主了。
    想到自己的儿媳在去世之时,还能为他们长孙家着想,长孙无忌也是十分的感动,而且对方不但是自己的儿媳,同时也是他的亲外甥女,这让一向习惯于从利益方面思考的长孙无忌,也感到一种久违的亲情。
    只不过长孙无忌脸上的温情也是一闪而逝,紧接着又恢复成原来那个阴柔冷酷的司空大人,只见他平静的看了李愔一眼,然后开口道:“四位殿下联手,再加上太子殿下的决心,我们的确没有任何的机会,只是老夫不知道,齐王殿下您将如何完成丽质的托付?”
    看到长孙无忌到这时也不愿意向自己低头,反而将长乐公主的托付挡在前面,这让李愔十分不爽。不过他是个守信之人,特别对方还是已经去世的亲姐姐,所以李愔最后还是回答道:“很简单,我与九弟也不奢望长孙氏能够倒戈一击,只不过大唐想要改革,除了皇帝之外,还必须有一个能够把握大局的丞相,不过现在这个丞相的位子却是被长孙大人占着。”
    李愔说到这里,面带微笑的看着对方,他话中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长孙无忌能够主动放弃相权,这样不但让李治少了许多的麻烦,而且也能保全长孙氏一家。
    “哈哈哈哈~,让老夫主动放弃相位,齐王殿下您是不是太过自信了?”长孙无忌却忽然大笑道,当初房玄龄在时,他身份虽高,但却没有实权,现在好不容易等到房玄龄去世,朝中又没有大臣可以挑起丞相一职,这才轮到他上位,可以说为了这个相位,他已经苦等了二十多年,怎么可能会主动放弃?
    权力就像是毒品一样,一旦体会到它的美妙,就很难让人主动放下,甚至有时还会蒙蔽人的双眼,哪怕是大祸临头,却还是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长孙无忌虽然精明过人,但显然也迷失于权力之中,想要说服他主动放弃相位,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李愔却并不着急,只见他看着长孙无忌摇了摇头,然后开口道:“既然长孙大人如此执迷不悟,本王也无话可说,不过我既然已经答应了五姐,那么就绝对不会食言,我今天可以向长孙大人承诺,只要你能够主动放弃相位,那么本王拼着欠九弟一个人情,也会保你们一家的性命!”
    李愔说完,也不等长孙无忌回答,转身进了太极宫中,今天李恽和李贞进宫看望李世民,而且他们和李治四人也要聚一聚,至于长孙无忌,自己已经向他表达了诚意,接下来就看对方自己的决定了。
    看到李愔离开,长孙无忌也没有阻拦,只是静静的看着李愔的背影,目光中交织着复杂的神色。
    等到李愔的背影消失在宫门的另一侧后,只见长孙无忌这才忽然叹了口气,身子也一下子佝偻下来,站在那里呆立了半晌,这才迈着沉重的步伐坐上自己的马车。
    当长孙无忌回到自己的府邸时,发现儿子长孙冲竟然在大门外等候自己,这让他有些惊讶。当他走下马车时,长孙冲立刻上前搀扶,接着脸上也数次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好像是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另外长孙无忌还发现,儿子的眼角微红,好像是哭过一般。
    所谓知子莫若父,长孙无忌发现儿子的异常,心中略一思量,就猜到了几分原因,因此他在和长孙冲来到自己的书房后,立刻挥退下人,这才开口道:“冲儿,是不是李愔找过你?”
    听到父亲的话,长孙冲也是大吃一惊,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