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妖怪食肆 >

第52章

妖怪食肆-第52章

小说: 妖怪食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为他好。”
    度亡醮的目的是超度死者。这种宗教仪式极为复杂,一般会持续三天两夜,其中包括送亡灵上路的物资准备和人情打点。比如,道士会通过“化笼”仪式给死者准备一笔丰厚的钱财;通过“缴纳受生”仪式清偿当初投生时所欠阎王的债务;之后还有“十王过堂”与“破狱”,这两样仪式是为了帮助亡者摆脱往生路上的牢狱之灾;然后道士还要帮忙打点阴司的官员,解决死者到另一世界的入籍问题,以便与阴间的黑户口孤魂野鬼区别开来。
    若主持这套程序的道士是真有本事的高人,而非欺世盗名之辈,那么的确能够帮助死者在冥府少受许多苦难,也算是生者能够为亡灵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
    听完道士的话,朱天赐似乎有所触动,他抬起头问道:“那么,所谓的地狱和轮回都是真的吗?”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停顿片刻,朱天赐接着问了句:“道长,你也知道我娘的事。你说,既然真有六道轮回,那么所谓的因果报应是不是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一回,苏道士并没有立即回答,他沉吟半晌,掉头进了房间。
    四郎左右看看,见苏道士没有其他反应,就过去把跪在地上的朱天赐扶起来。示意他跟着进屋。
    苏道士跪坐在蒲团上,他面前的矮几上燃着一盏油灯。看到朱天赐跟着四郎进了屋子,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四郎过去关好房门,又递给朱天赐一块白麻布。
    “谢谢。”朱天赐接过麻布拭干身上的水渍,跪坐在道士对面的蒲团上。
    道士这才开口说道:“所谓因果是佛教的说法,世俗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依于善恶二业而显现出来的,依业而生,依业流转。所以,众生行善则得善报,行恶则得恶报,而得到了善恶果报的众生,又会在新的生命活动中招致新的果报,故使凡未解脱的一切众生,都会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恶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轮回。”
    朱天赐听得此言,不知想到了什么,有些恍惚的问:“道长,自我幼童时开始,便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世间许多不公之事。但这些不公之事的结果却往往都是行善的人痛苦死去,为恶的人逍遥一生。所以,到如今我已经不敢再相信什么因果报应了。我希望出家做道士,虽然有私心,但也的确是因为心中充满了惶惑和不解,希望能够求得自己的道。”
    “果报也许不能在凡人短暂的生命中显现出来。但是,既然众生永远都会在六道中循环往复,今生的果报,总会在来世偿还。”苏道士虽然是道门中人,但是他的师傅是一个奇人。他们这一派讲究的是“守其教而勿泥”,就是说虽然法从三清,但并不拘泥,那位师傅大人年轻时本来就是精通儒道释三家经典的才子,后来的人生经历更是跌宕起伏,就算出家做了道士,也做得出类拔萃,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究群经之秘篆,将游心于太始”的宗师境界。
    正是在这位师傅的教导下,苏夔才没有变成一个见妖怪就砍,见异端就灭的牛鼻子老道。对于佛教和儒家的一些经典,苏夔也在师傅的教导下潜心钻研过,虽然说不上了如指掌,起码并不像某些道士一样盲目排斥。
    “轮回?来世?那是怎样虚幻的未来啊。报应来的太晚的话,对于生者和死者又有什么意义?”朱天赐听完这一席话,并没有顿悟,反而更加疑惑起来。
    听着他们两个论道,四郎虽然并不能全部明白,但是他也在心里思考着这些事情,包括侍卫和朱天赐的遭遇,包括朱大成、朱道晖、吴娘子以及其他无意中被聚在分茶铺子里的人,吃人或者被人吃,害人或者被人害,主犯或者帮凶,大家的宿命和因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链条。
    不论是修佛还是信道,只要是宗教,就要求信众把自己完全交托给神明。因为在天地万物宇宙玄黄面前,人类实在渺小的不值一提。因为这种全身心的交托和崇拜,所以虔诚而弱小的信徒都愿意去相信冥冥中自会有一种力量来惩恶扬善。相信自己今世受苦,必定会在彼岸享福。但是,若是对那些只在乎当下、只看重今生的人而言,如果报应来的太迟,的确叫人不得不产生怀疑继而心存愤恨了。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这么想着,四郎看着陷入了论辩之中的两人,听着他们的话,已经明白了两个人的区别。
    其实比起苏道士,朱天赐更应该去找吴娘子。
    四郎听饕餮讲过巫妖大战以及之后巫族与人类混居的那段历史:
    在三皇五帝时期,甚至在夏商周时期,巫族的影子都时不时的出现在人类的历史记载之中。
    早在儒道释三教产生之前就有了巫术,三教产生之后也没有能够彻底取代巫术。至今巫术在民间信徒依旧不少。四夷之地的所谓蛮夷,许多便是巫人和凡人混血而生的后代。
    为什么巫族会经历巫妖大劫,为上苍所不容呢?为什么老天如此偏爱人族,让他们成为大地之主,甚至由圣人传教,开启灵智呢?四郎曾经这么问过。
    饕餮殿下当时的回答令他记忆犹新。
    他说:巫族和妖族都是强大的种族,所以他们只相信自己、甚至对天地都无所畏惧。这种无所畏惧有时候是可怕而致命的。因为,无所畏惧的最后往往走向的是疯狂和毁灭。
    人类与这些种族相比,个体的力量的确微不足道。人类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敬拜上天,崇拜神灵,心存畏惧。因为认识到了个体的渺小,所以愿意去遵守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但是,人类的心太复杂了,他们的*也是无止境的。总有宗教和规则无法满足他们的情况,这时候,人类便更加愿意求助于直接粗暴的巫术了。
    巫术建立在人类自信心的基础上,宗教建立在人们丧失自信心的地方;
    巫术借助人自身的力量同敌对力量抗争,宗教拜倒在神灵和宿命膝下;
    巫术的精神是斗争,他们的目的往往粗暴直接,甚至略显邪恶和肆无忌惮。
    宗教的精神是崇拜,寄希望于借助神灵的庇佑,完成对整个未来幸福的追求。
    一边回想着饕餮殿下的话,四郎自己陷入沉思之中:也许对于朱天赐这样的狂士而言,实用而富有抗争精神的巫术比使人宁静和顿悟的宗教更加适合他吧。
    朱天赐和苏道士你来我往的口舌交锋渐渐在四郎耳边低了下去。有那么一刹那,他仿佛又陷入了某种空明的境界里。等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就看到朱天赐忽然发狂一般冲出门去,跑进了雨幕之中。
    这样一不高兴就淋雨,还真是仗着身体好就使劲和自己过不去的少年人啊。这么感慨着,四郎走过去关上了门。
    “去跟老板娘说一声,我要在这院子里做三日度亡醮。”刚走到门边,坐在蒲团上的苏道士忽然开口道。
    “是,道长。”四郎老老实实应了,心里高兴正好不用找借口拖延到二哥来领他了。三天之后,二哥一定就会来了吧。
    刚才不知为何有些低落的心情转而高昂起来,四郎飞快地穿好蓑衣走出房门。
    门外雨下的大了些,旅居异乡又逢暮雨,的确足够叫人抑郁了。四郎穿过院子的时候,就听到那个行商和自己的同伴在屋中一边喝酒,一边大声的抱怨。几个人一起咒骂如今世道乱,生意不好做,流民凶残,物价飙升等等。
    快要走到前厅的屋檐时,四郎忽然听到院子里的牲畜棚子里传来压抑的嚎哭声……
    如今牲畜棚子空着,侍卫的尸体就停在这里,嚎哭的人是朱天赐。他把身体蜷成一团,躺在尸体旁边,拉着侍卫的手哭的像是要把肝胆呕出来一般。
    看着他这样自然流露的伤心和不舍,再想想下午朱道晖的表现,四郎不得不承认——即使朱天赐不够强大不够成熟缺点一大堆,但他对袁侍卫的确是真爱。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血脉就是这么神奇,桃花姬为了一见钟情的恋人误了终身与来世,他的儿子也会为了逃难中爱上的侍卫而郁郁寡欢一世吗?
    “你既然自认是个狂士,为什么不反抗到底呢?”几乎万念俱灰的朱天赐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夹杂着雨声,幽幽得传了过来。好像是魔鬼的诱哄,又像是诚恳的劝诫。
    这声音很轻,在大雨中显得那样飘忽,却奇怪得没被“哗哗”的雨声压下去。
    他停止了哭泣,就听那个声音继续在他耳边说道:“你早上应该听见行商的那番话了。知道朱成大和那两个女人去哪了吗?……”朱天赐听着听着,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
    “你是谁?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朱天赐跑到马棚外一看,唯有空茫茫的雨帘,并没有看到什么人影。
    第二日,道士在院子里准备度亡醮要用的法器,指挥朱天赐雇来的村民搭起了坛堂。法事要从这天下午才开始,一直持续三日两夜,到第四日早上结束。店里也有客人不乐意,都被朱天赐用银子堵了嘴。
    朱道晖本来也说要出一份钱,结果他家小厮跟他说身边的现钱都被朱成大偷走了,如今闲钱不多,除*当些古董……
    朱道晖平生没有受过这种羞辱,当即把那个多嘴的小厮踹了个窝心脚,气冲冲的走了。估计他的闲钱的确都被朱成大偷走了,后头他就没有再说出钱的事。只是嘱托四郎做些甜点,道士作法事的时候一并供给亡灵享用。
    四郎得了他的吩咐,就在厨房里认真琢磨要做道什么新鲜甜点。
    吴娘子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从外头进来,顺手把包裹摔到葛厨子脚边,发出“啪”一声重物坠地的动静:“拿去收好,有位公子要提前订一头驴子代步,这是订金。”
    葛厨子笑嘻嘻的捡起来看了看,包裹里露出白花花的银子来:“哟,真是大方的客人。”
    “大方是大方,就是要求多了点。他订的驴子可不是一般货色,办不好是要砸招牌的哈。”吴娘子说着抗出一个石鏊子架在火上,又取出一袋黑石子头淘洗干净擦点油,倒入石鏊反复搅拌,使石子均匀受热。
    葛大叔在一旁抓一把麦粉,加脂油,盐巴,芝麻等,合成一个面团,他把面团反复揉至光滑,檊成厚二分许的圆状薄饼递给吴娘子。
    四郎注意到他抓取的正是石磨上长虫的那一簸箕麦粉,不知为什么,今日麦粉里头又看不见那些细白的小虫子了。
    看到四郎盯着簸箕发呆,吴娘子笑着说:“别看了,昨天长虫的那一簸都被我倒了,今日这些是新磨的呢。”
    四郎有些好奇的看着吴娘子的动作:“这是在做什么?烙饼吗?”
    “对。这个是我们家乡的一种特产,叫石子饼。我们的族人啊,对巨石、大山有着特殊的情感。据说我们的先祖是上古的神人,都是从石头里生出来的,所以我们的族人一直视石为圣物——石能祈福辟灾、石能生子、石能催生、人生活于石、人死葬于石。后头祖先的国家被外边来的贼人灭亡了,我们的祖先也被驱赶到更为蛮荒之地。在那里,族人众多,禽兽不足,幸而我们的女王——鱼妇教会我们“石上燔谷”之法,大家才能熬过那段艰难时日。所以即使是离开部落飘零他乡的族人,也都会做石子饼,吃着石子饼,就会有祖先的亡灵赐予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一切。”吴娘子给四郎讲她家乡的风俗习惯。说起故国灭亡,族人被驱赶时,虽然已经时隔千年,她依然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吴娘子做事麻利,生气归生气,手里却一刻不停。她也不怕烫,用手把将烘热的石子向鏊子的四周摊开,中央留下薄薄的一层。她先将圆状饼胚置于其上,再将四周的石子覆盖于上,掩埋严实。
    一旁的葛厨子也没闲着,他在旁边灶膛上,打了几个鸡蛋,加些剩饭做蛋炒饭。
    “这是做给谁吃的呀?”四郎看他居然在做好的饭里头倒入一大碗生驴血,不由十分诧异。
    “给我家猫儿呢。”说着葛大叔走到厨房一边的帘子后头,发出“咪咪咪”的声音,似乎在呼唤什么东西。
    四郎早就奇怪这厨房里怎么还有一道帘子,好在他深知好奇心害死猫的道理,从来没有出言打探过,这时候看到葛大叔作出这么诡异的举动,他心中有数、微微猜出是怎么回事了。
    结合那个行商的说法和他这几日的观察,吴娘子和葛大叔恐怕都是巴蜀一代的巫人。巴巫自古就极为有名。“三星堆如此盛大的通神降神场面,在当时全中国的范围内绝无仅有,足以显示出巫风之盛”,四郎前世曾经和老师去三星堆采风,在哪里他的老师这么对他说过。结合这一世的经历,四郎更加肯定老师的观点:所谓的三星堆文化,也许就是远古巫族的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独特印记吧。
    巴巫最大的特点就是擅长养金蚕蛊。吴娘子和葛大叔应该是古蜀王蚕丛与鱼凫的后人,所以才会擅长养殖金蚕蛊,并且具有石头崇拜的信仰特征。吴娘子应该是姓鱼,那一族中女人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家店铺里,明显吴娘子才是一家之主。
    既然吴娘子和葛大叔是巫人,就是番僧一派的。不知道他们来江城的目的又是什么?难道,这常年缭绕着水气的鱼米之乡也被不祥的阴影所笼罩了吗?或许应该说,难道是它万年前的故主纷纷从地狱,从深山,从石棺中爬出来,想要讨回失去的一切了?
    想到这里,四郎看了吴娘子一眼,实在无法把这样憨实亲切的妇人当成是地狱里的恶鬼。
    吴娘子发觉四郎的打量,以为他想吃新出锅石子饼,对他笑了笑:“小馋猫,这一锅是客人订好了的,可不能给你。刚才婶娘做的时候你也在旁边看着吧?学会了没有?”
    四郎暂时把那些想不清楚的大事放到一旁,认真的回想了一遍刚才的过程,点头到:“会了。”
    吴娘子把石子饼都捡到一个精美的盘子里码好后,新拿出一袋石头对四郎说,“我先给客人送些点心去,你在厨房自己做吧。记得要把石头重新换过。不然面饼会黏锅的。”
    四郎打开那袋石头一看,是一袋子大小不一的白鹅卵石。他一个个洗干净后,换掉了锅里的石头。
    葛大叔大概是喂好了“猫”,他看到四郎也要做石子饼,很是热情的帮四郎揉好面团。
    因为朱道晖说过,侍卫最喜欢吃自己做的新奇的甜食。乡间实在食材匮乏,受吴娘子启发,四郎就打算做一道糖石子。
    糖石子的做法与石子饼基本一样,只是多包了甜甜的馅心。所以四郎先做馅料。
    乡野间自然没有那么多种类的馅料可供选择,四郎取了普通的红糖,放点芝麻,与猪油团搅拌。拌好后,他自己先尝了尝,虽然没有好料,但是红糖自有一种淳朴踏实的甜味。
    制好了馅料,就用葛大叔递过来的面团包起来,按照吴娘子的做法,放在石头上面烙。等到饼色半黄时就算做好了。
    四郎看着这糖石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大约是第一次做还不熟练吧,成品上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撼出来的小坑,表面凸凹不平的,好像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四郎自己先尝了一口,一口下去,层次分明,外硬内软,只是里头的馅料不知道为什么,甜的有些微微发苦。
    四郎有些纳闷,自己又尝了一口调好的馅料,并没有苦味啊,难道是烤制时火候不对吗?
    因为这个缘故,四郎又重新烤了一锅。这一锅起出来一吃,依然是坑坑巴巴的外表,微微发苦的内心。
    葛大叔看四郎不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