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月照孤舟作者:白马王彪 >

第32章

月照孤舟作者:白马王彪-第32章

小说: 月照孤舟作者:白马王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忍一下。还记得小时候那次,你被马蜂扎的满头包,又痛又痒,不也忍下来了。”
  “那是因为你骗我,说不能碰不能哭。不然包破了,脑子就出来了。”
  “这次也一样,别动……”
  说话间,陶舟已经抖着手,将肠子塞回腹腔。又脱了外衣,帮他在腰上围了一圈,扎结实了。
  接下来,自己也找了根枯枝,咬牙绑在断骨处。
  支着断腿,又要扶墨竹,陶舟疼得眼前发黑,冷汗湿透了本来单薄的衣衫。夜风吹过,阵阵刺骨凉意,又让他清醒不少。
  几步远的地方,摔了几次,两人才一瘸一拐上了马车。
  夜色茫茫,荒野无际。
  马车掉个头,便急急往回走。
  寒夜里,一辆马车独行。
  车上的人半死不活,马也恹恹的,不肯快走。车子在硬土上颠簸,轮子吱吱呀呀,显是很久没上油了。
  周围悉索有声,不知是虫鸣还是鼠唤。偶有寒鸦破空啼鸣,让人徒生寒意。
  就这样走了一段,人迹不见,连鸟虫也无声了。
  难道方向错了?
  陶舟抬头,朗月依旧,圆圆一轮挂在空中。又四下张望,一阵风来,带着几声如泣如诉的嘶鸣……
  是狼。
  陶舟转身掀帘子,看到墨竹蜷成一团,伤口的血涌出来,濡湿了身下的木板,想必已经渗下去,沿途洒了一路。
  又是几声狼啸,似乎还近了些。
  于是忙将墨竹身下垫厚,回来坐稳了,抡起鞭子猛抽。
  马拉着车子,撒蹄子狂奔。但不知被狼吓着,还是被鞭子抽懵,没多久便转了向,掉了头直冲。
  缰绳嵌进肉里,几乎将手指勒断,却还是拉不回来。
  颠簸中,只听到后面一声哀嚎。陶舟大惊,转头去看,发现墨竹已被抛出车子,滚落到地上,裹了一身灰土。
  马死活勒不住,无奈,陶舟只好跳车。
  车也没跑多久,在不远处被截。狼扑上去,马没挣扎几下就被放到,没多久便传来撕扯皮肉的声音,在荒野里显得格外清晰。
  陶舟落地后,与墨竹还有一段距离。痛到极致是麻木,察不出身上哪里又受了伤,只是不能动。昏暗中,听到墨竹j□j了一下。
  陶舟松口气,还活着……但也离死不远了。
  苍白的月色下,可以闻得到,新鲜的血腥味,带着腾腾热气而来。
  陶舟醒来是躺在一个农户家中,这家的男丁外出打猎,归途中救了他。当时狼已经吃完一人一马,正在盘算着,将他藏起来当存粮。
  两个月后,久攻不下的永平城终于失守。
  围兵冲进去后,将永平城翻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好严守城门,在城内贴出悬赏告示来。好在无人见过陶舟,上面只有吴阔等一干叛将的画像。
  消息传来,陶舟顾不得腿伤未愈,执意要走。即日便收拾了行囊,又托人买马。
  临行前,他到墨竹坟前去看了看。
  北地入夏晚,风来无寒,煦煦暖人心怀。
  陶舟扶碑呆了良久,末了轻轻道:“你先在这里躺着,等我回来,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回杭州。来时如此,去时亦然。”
  来时如此,去时……
    
    ☆、解围

  陶舟孑然一身上路,一人一马往西行。他腿伤未愈,不能颠簸,故而行程不快,走了数日才到顺天。
  旧太子周然起事,联手吴、晋两王,打着“天命所归”的旗号,已经围城数周。回京这一路,小道消息不断,有说太子军已经入城;也有说勤王大军已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陶舟在顺天停留数日,多方打听,证实了京城尚未失守,便绕道河间,又走了半月,终于到了安阳县太行山下。
  此时黎军水淹被困,已有数月,只是仗着地势之利,勉强与敌军僵持。季无戈也不强攻,只是屯守山下,严把出口,摆出消耗战的架势来,坐等对方弹尽粮绝,不战而降。
  陶舟到了山下,也不加停留,径直冲进季军军营,嚷嚷着要见季将军。有士兵上前,要押他去主帅帐中,他又倨傲不肯下马,仰头尖声道:“我有皇命在身,让你们将军出来领圣旨。”
  接过稍显陈旧的黄绫绢,季无戈心中忧喜参半。
  圣旨里说,要季无戈立即赴京勤王。
  历朝的规矩,没有圣谕,任何人不得领兵入京,否则罪同谋逆。本来,覆巢之下无完卵,能解周栎的围是好事,但这边功败垂成,没有赶尽杀绝,也始终是个遗憾。
  “还未请教大人贵姓……”恍惚一阵,季无戈记得要同钦差寒暄了。
  “内臣胡禄海。”陶舟拱手回道。
  “哦,原来是胡公公,久仰。”因陶舟人未下马,季无戈仰头望去,这才发现他的腿伤,忙呵斥左右,“没看到胡公公受伤了?赶快扶他下马,去我帐中歇息。”
  陶舟在将军帐中坐定,没多久,季无戈便带了随军大夫前来。
  “胡公公一路辛苦了,不知京城内情况如何?”季无戈坐下便问。
  “城里尚有劲兵八万,但有兵无将,粮草又不足,恐怕难以维持。”陶舟叹口气道,“所以还请季将军速速拔营,前往支援。”
  “那是当然。”季无戈顿了顿,又压低了声音问,“末将再多问一句,公公不要见怪。除了我之外,皇上可还给别人发诏?”
  陶舟闻言一愣,随即笑道:“后面我不知道,但我领的是第一份旨,可见季将军,您是最得皇上信任的。”
  那是,一纸外甥的继位诏书换他的死心塌地。季无戈心中冷笑。
  “传我的令,拔营,立赴京师。”
  “等等,等一下。”一旁为陶舟检查腿伤的大夫,忽然开口。
  “怎么?”季无戈凑近一看,马上蹙眉。
  陶舟的断腿惨不忍睹。经过一路奔波,不但腿骨移位,而且伤口腐坏,流脓,臭不可闻。
  “这位大人的伤势不轻,如不及时治疗,恐怕这腿……”大夫一脸凝重。
  “胡公公是怎么受的伤?”季无戈表示关切。
  “路上遇到追兵,不下心翻下马,把腿折了。”陶舟淡淡道。
  季无戈又转向大夫,对方马上回应:“禀将军,小人需要帮这位大人刮去腐肉,扶正骨位,再上一些活血生肌的……”
  “你做这些,需要多久?”季无戈打断他道。
  “差不多三个时辰。”
  “哦。”季无戈松口气,点头。
  “但之后病人须静躺三个月。”大夫又加上一句。
  季无戈闻言沉下脸来,抿紧了唇不语。
  情势两难,气氛顿时凝重。
  因为圣旨里提到,任胡禄海为御史,负责监军。
  “季将军多虑了,难不成要你们十万大军陪我养伤?我还不至于这么不知轻重。”陶舟摆手笑道。
  “这样吧胡公公,我帮你找个清净的所在……”季无戈又复松了口气,立即接道。
  “那有劳季将军。”还没等他说完,陶舟便点头赞同,又随口拍马道:“我在宫里就听说季将军此次安阳大捷,如若勤王成功,回京后,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还留了一小撮残兵败将在山上,不过好在……”说到得意处,季无戈不禁莞尔,“我抓了一个人,总算对皇上有个交代。”
  “那想必是叛军首领黎柏桂了。”陶舟目光炯炯,显得相当自作聪明。
  “不,黎柏桂还在山上。”
  “那会是谁?”陶舟心中已猜到几分。
  季无戈笑而不语,稍后,顾左右而言他。
  “想不到我还未离军营,这军就监不成了。”陶舟摇头叹气,提高了声调阴阳怪气道。
  季无戈无奈,只好陪笑:“哪里哪里,我只是觉得公公您有伤在身,不宜过分操劳。”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趁你们还没动身,我要审审俘虏。”陶舟坐直身体,正色道。
  公主之尊,即便是沦为俘虏,也不会被太怠慢。简单干净的一间营帐,陶舟进去,屏退左右,只剩下两人对面而坐。
  “你哪来的圣旨?”馆瑶先开口问道。
  “伪造的,用以前的圣旨改写,御墨除起来费劲,也不十分像。”
  “皇兄他们……”
  “等等。”陶舟打断她,“我已答了一问,现在该我问你了。落烨呢?”
  馆瑶垂了眼帘,默然不语。
  “在山上?还是……”陶舟抖着唇,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死了?”
  “就算我知道,凭什么告诉你?”馆瑶态度强硬,但言语出口,却变了调。
  陶舟凝神打量她片刻,笑了笑,“随便你,你说的,我还不一定信。”说完,起身就要出帐。
  “混账,你不怕我……”馆瑶被激怒,在后面嚷道。
  “你当然可以揭穿我。”陶舟转身道,“但我希望你想清后果再做。”
  “大不了季无戈继续围山,我不在乎。”
  “那么说,他不在山上。”
  馆瑶一惊,方觉失言,暗暗咬住下唇不语。
  “俘虏营我也看过了,这么说……他逃脱了?”陶舟半是自语,喃喃道。
  “他死了。”
  陶舟望了馆瑶一眼,没理她,径自出帐去了。
  回到自己营帐,早有好几个人候在那里,帐内点的烛火通明。
  一见陶舟,先前帮他看诊的随军大夫上前,指着旁边一人道:“胡公公,我们都准备好了。这位是安阳当地有名的神医,最擅接骨……”
  “眼下天色晚了,明日再接不行么?”陶舟扶着椅子坐下,一脸疲惫。
  “胡公公一路辛苦,按理说是该让您休息一晚,可是明儿一早大军就要拔营,这位大夫……已经被征用了。”对方赔笑道。
  陶舟抬头去看那位神医,一脸苦相,万般的不情愿。不由冷笑道:“怎么你家将军也干这沿途抓丁的勾当?”
  “还不是为了治那个和尚。”旁边有人插嘴,被狠狠瞪了一眼,立即噤声。
  “和尚……”陶舟惊觉,马上追问,“哪个和尚?”
  “那个,胡公公,时辰不早,咱们开始吧。”假装没听见,为首的大夫招呼左右,张罗起来。
  又一个顾左右而言他。
  “即然这样,你们都回吧,这伤改日再疗。”陶舟将掀开的衣襟敛好,斜斜往椅子里一靠。
  “可是大人,我们明早便……”
  “麻烦你去通报一声,告诉季将军,我明天随你们出发。”
  众人面面相窥,还是那位神医开口,诚心道:“这位大人,您的腿经不起折腾了。路上颠簸,骨头没法愈合,就算勉强好了,恐怕也……”
  “我知道,最坏成个瘸子。放心,我不会怪到你们头上,去吧。”陶舟摆摆手道。
  迟疑了一阵,大夫们还是出了帐。
  没过多久,季无戈便亲自到访。
  “胡公公,怎么,我们不都商量好了,还是怪季某安排不妥?”
  “哪里,是我自己考虑不周。一来皇命不敢违,我怕到时候见了皇上,不好交待;二来嘛……”陶舟讪笑几声,“说实在的,我也怕你们走了,这里不安全。”
  说来说去,怕勤王成功后,进京领赏少了自己这一份。要钱不要命,贪功加怕死。季无戈心里冷笑。
  “胡公公尽忠职守,季某佩服。那今晚早点歇息,明日一早随军启程。”
  又客套了几句,季无戈告辞。
  陶舟送他出帐,一掀帐帘,外面已星火阑珊。
  在这里苦守数月,一听说要走,将士们都兴致高昂,生起火来喝酒。即便前方迎来的又是急行和苦战。                    
   
    
    ☆、又一秋

  次日,陶舟随军赶路,到了晚上扎好营,大夫才来给他治腿。
  清洗伤口,刮去腐肉,断骨再接……几乎折腾了一晚上,双方都累得够呛,实在不行,拖到第二日午时才动身。
  此时大队人马已先行。一小撮人落在后面,还走得小心翼翼,陶舟少不得再三催促。
  “胡大人,山路不平,你的腿受不得颠簸,我们只有慢行。”有大夫凑到车前回应。
  “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季将军?”
  “太阳落山他们便要扎营休息,我们大概……”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确切。
  “也罢。”陶舟妥协,“大不了他们睡觉,我们走路,天亮前能追上就行。”
  此时已过立秋,山间更是凉爽,偶有风来,吹得草木摇曳,落英纷纷。陶舟被人抬着,如果不是有伤在身,也算得上是惬意了。
  “段先生,听说你在军中护理一名和尚?”那位安阳神医姓段,陶舟探出头来,找他搭话。
  “是。”神医惜字如金,低头答道。
  “哪里来的和尚?他伤重么?”
  “小的不知他来历,只是他身上多处骨折,人还在昏迷,没醒过来。”
  陶舟抓紧了扶手,腿上一阵巨疼传来,钻心入骨。额上冷汗冒出,被风一吹,又是一阵凉意。
  接着往下,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无奈,陶舟靠在辇上闭目,直到大家停步,被放到地上才惊醒。
  “怎么……”话没出口,情势已在眼前,一目了然。沿途密密麻麻,或坐或立,都是原地待守的兵。陶舟抬头望天,艳阳当空,离下山还很远。
  差人去通报,不多时便有人过来迎,将他们送到队伍前方。
  “季将军不会是在等我们吧?未免太客气了。”一见季无戈,陶舟便道。
  “哪里,也不是……”季无戈有点心不在焉,“我新得了京城的消息。”
  “哦,什么消息?”陶舟心头一惊。
  季无戈愣神片刻,一脸愁容,“皇上,出城了。”
  “出城,什么意思?”
  “京城被攻破,前太子进了皇城,据说……已经坐上龙椅了。”
  “不可能!”陶舟大惊,不自觉想站起来,腿一疼,身子便歪倒。旁人上前扶住,他才颓然坐下,说不出心中是何滋味,只是喃喃道,“怎么会?不可能这么快。”
  “据说是里应外合,有降将开城门迎敌。”季无戈解释道。
  陶舟低头不语,心头疑窦未消。
  “还说霁太妃被皇上鸠杀了。”
  “杀霁妃,这个时候?如果他是个蠢蛋的话……”陶舟不知是冷笑还是苦笑。
  “大胆。”季无戈沉下脸来,有点不可置信,蹙眉道,“皇上如今有难,但也轮不到你来非议。”
  “季将军说的是。”陶舟恹恹道,“我知罪,该掌嘴。”
  “算了,眼下最要紧的是找到皇上。”季无戈也没心理会他,叹口气道。
  此间又一阵风来,夹带了尘土枯叶,有几片沾在衣襟,季无戈随手拈起一片,看了看,又弹了出去。
  一叶便可知秋。但前途茫茫,却是祸福旦夕之间,深不可测。
  眼下的季无戈,大有将在沙场,国已沦丧之感。如今之计,也只有再派人去探寻消息,自己领着大队人马,暂且退守怀庆。
  好在他找周栎,周栎也没忘了他,没多久便差人送了张纸条,引他去附近取一件东西。
  纸是寻常纸,墨是普通墨,无印无章,难免引人怀疑。不过季无戈倒并不为难,纸条格式与康妃口中找到的诏书一模一样,也算是他们君臣之间的默契。
  按指使季无戈一人亲往,隔天带回一个男孩,三四岁模样,软发垂髫,浓眉圆眼,煞是可爱。
  陶舟不曾见过二皇子周容,但也猜到j□j分:将康妃的儿子带出皇城,说明皇上不忘季家,提醒他们乃是唇齿相依。
  周栎要季无戈从一而终。
  “皇上的意思,季将军可明白?”
  “我当然明白,季家久受朝廷恩泽,我怎会是不忠不义之人。”季无戈急忙辩白,但又复叹气道,“但找不到皇上,我也不敢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