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欢乐土匪闹民国 >

第23章

欢乐土匪闹民国-第23章

小说: 欢乐土匪闹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肖林的一番谬论居然自圆其说,李天宏终于憋不住了:“肖林兄,国民党现在只盘踞广东一省,政令不出岭南,想要逐鹿中原,还早得很吧?吴佩孚刚刚到了汉口,有他坐镇两湖,国民党这辈子怕也难出广东!”
    “那是,那是,吴佩孚也是一时豪杰,不可小瞧!”
    肖林才不愿就此和李大公子抬杠,谁知道北伐战争到底是哪一年的事,和吴佩孚有没有关系。
    李景林却微微一笑问道:“呵呵,没想到吴佩孚只不过是一时豪杰,听贤侄的意思,他是难成大事喽?”
    “啊,差不多吧……”
    “那孙传芳如何?”
    “差不多,差不多……”
    肖林觉得有点紧张了,吴佩孚和孙传芳都是赫赫有名的军阀巨头,自己却把他们说成了袁术刘表一样的人物,难免让人觉得不知天高地厚。
    其实,肖林的这个担心却多余了,这还要怪他历史知识太差。
    吴佩孚自去年被张作霖击败后,元气大伤,风光不再,称他作一时豪杰,倒也说得过去,而孙传芳此时才刚刚崛起,不过是浙江一省督军,在诸多豪强中并不起眼。
    ;

第四十六章 打赌

    肖林虽然语焉不详,李景林却不放过他,一句紧过一句的追问道:“那冯玉祥呢?还有,阎锡山又如何?”
    冯玉祥和阎锡山都盘踞在直隶左右,和李景林利益攸关,李景林虽然并不尽信肖林,却也非常关心时人如何评价这两大巨头,说话间已然忘了客气,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肖林的双眼。
    “冯玉祥了不起,阎锡山也厉害。”
    肖林被李景林看的心虚,开始打起了马虎眼,一边含糊其辞着,一边又顺手递过去一顶高帽,信口胡说道:“不过比起伯父,他们还是差了点,将来怕是赶不上您的成就!”
    冯玉祥实力雄厚,李景林自知远远不如,肖林的这番吹捧虽然低劣虚伪,李景林早就一眼识破,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听得仍是十分受用。
    “唉,不要这样讲嘛,我上头还有张大帅呢!”
    气氛骤然缓和下来,李景林哈哈一笑,又接着问道:“贤侄,张作霖大帅你又作何评价?哦,在自己家里没什么顾忌,不要尽讲些虚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听话听音,肖林的言下之意已经说得明白,除了蒋中正,刚才这些人都难成大器,相比之下,李景林对张作霖更加关注。
    肖林努力在脑海里搜索着张作霖的相关事迹,斟酌了一下才慢慢说道:“张大帅虽然不能争锋天下,但自保东三省应该没有问题,不过,要是不早做提防,将来恐怕为日本人所害!”
    除了张作霖是被日本人炸死的,肖林实在想不起来太多东西,却不知这番话已经算得上耸人听闻了。
    李叔白直愣愣的瞪着眼睛,认认真真地听着肖林忽悠,李景林和李天宏对视了一眼,眼中却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这个年代里,哪个军阀后面都有列强做靠山,奉系也正和日本人打得火热。
    天津一带日本人经营多年,不仅设有领事馆,华北驻屯军也驻扎在天津周围,而驻屯军司令部就设在日租界里的海光寺,往来周旋,李景林深为所累,却又对日本人无可奈何。
    (华北驻屯军分驻天津,北京,唐山,山海关,秦皇岛等地,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正是驻丰台的华北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
    李景林叹了口气,点头说道:“自甲午以来,日本人窥觑我中华已久,东三省更是首当其冲,日后必成大害,的确不得不防!”
    肖林话里的意思,是指张作霖会被日本人暗害,但李景林却理解成了祸害,两个人说的驴唇不多马嘴,肖林却不便多做解释,只好默不作声没有接腔。
    “哼,肖林兄恐怕是危言耸听了吧!”
    李天宏却冷冷哼了一声插话道:“自去年入关以来,镇威军接连拿下了热河、直隶、山东、安徽和江苏五省,半个中国都已经到手,正要武力统一天下,又怎会退居关外?”
    一年多来,东北军兵势正如烈火烹油,如日中天,从黑龙江一直打到了长江流域,奉系上下都在议论何时能够统一全国。
    李天宏热切权势,一心盼望李景林跟着老帅飞黄腾达,自己也好干上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肖林这小子却竟敢大放厥词,要不是父亲在场,李天宏当时就把他轰出去了。
    李天宏言语无礼,肖林也暗自有气,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我虽然不懂军事,但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断,张大帅恐怕打不到广东!”
    李天宏心高气傲,怎么受得了肖林如此顶撞,声音立刻高了八度,冷笑一声,啪的一甩手说道:“哈哈哈,纵谈天下大势,肖林兄却当起了算命先生,可笑,太可笑了!”
    李叔白对这种话题一向不感兴趣,每逢这种场合,都是默不作声装哑巴,不料今天肖林却和大哥对上了,剑拔弩张,几乎就要吵了起来。李叔白早急的不行,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大哥和肖林这会子都动了意气,帮着谁说话都不合适。
    李景林也早看出了两人之间的火药味,摆摆手笑着劝道:“好啦,好啦,自己人随便聊聊,何必这么当真,将来到底如何,日后就见分晓了。”
    这种场合,本该顾着客人的面子,教训上儿子两句,但是李景林却深知李天宏胸襟不宽,真要是削了他的面子,必会记仇报复,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肖林。
    在李景林想来,肖林不过是个平头百姓,被个少将师长辱骂上两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肖林却没那么多尊卑上下的顾忌,这会儿被激起了性子,哪管他什么师长不师长的,定要和他争个高低!
    被骂到头上却当个缩头乌龟,根本就不可能!
    “不错,是对是错,日后就见分晓!”
    肖林挺挺身子坐正,郑重其事地说道:“天宏大哥,我在这里跟你打个赌,如果我今天说错了,张大帅真的占领了广州,我愿意负荆请罪,当面向您跪拜认错!”
    李天宏楞了一下,脖子慢慢的向后仰去,两只眼睛越翘越高,对肖林睥睨而视:“好——,我就跟你打了这个赌,要是镇威军真的退回到长江以北,我就保你个中校军衔,师部高参,你看如何?”
    肖林如此咄咄逼人的叫阵,李天宏怎么可能下软蛋,当然毫不犹豫地接下挑战。
    不过,李少将可不是有勇无谋之辈,虽在仓促之间,还是留了个心眼,只拿一个中校虚职当做赌注,免得万一真被肖林蒙对了,损失太大不好收场,反正一块中校参谋的牌子对李家不算什么大事儿,就算输出去十个八个,也不过是毛毛雨,小意思。
    “哈哈哈,好!你们兄弟有这个兴致,我也来凑凑热闹,给你们当个证人!”
    李景林哈哈笑着插话道:“嗯,这个证人不能白当,要是天宏赢了,我就给你一个炮营,要是天宏你输了,就得让让我这个当爹的,我先请肖中校去当个高参!”
    中校参谋?
    肖林在心里暗自嘀咕,自己跟参谋还真是有缘,生来就是个打杂跑腿的命啊!不过,在自己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中,根本没有李景林这号人物,跟着他干肯定也没什么前途,这个中校也没什么稀罕。
    与儿子李天宏不同,李景林并没把肖林看做算命先生。
    肖林今日的几番评论,每每一针见血,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看法,如果天下大势真被他说中,请来当个幕僚又有何妨?
    ;

第四十七章 亢龙有悔,夹缝求生

    一番讨论下来,李景林对肖林又看高了一线,越发有意想考校一下这个年轻人。三言两语之间,又把话题引到了经济商贸方面。
    肖林经商的本事李景林早就有所耳闻,问到了人家的老本行,倒是放下架子真心讨教,想来肖林定是别具慧眼,定有真知灼见。
    没想到肖林却哼哼哈哈,一味的顾左右而言他,没办法,肖大掌柜其实只会些歪门邪道,再想出风头也没了本钱,只好小心藏拙,生怕露出马脚。
    勉强应付了一会儿,肖林就不动声色地岔开话题,尽说些海外风光,奇闻异事,倒也让李家父子听的津津有味。
    散席以后,肖林和李叔白告辞离去,李景林和李天宏来到书房。
    “坐吧。”
    李景林招呼儿子一句,自己先坐了下来:“天宏,你对这个肖林有什么看法?”
    李天宏很是不屑:“有些小聪明,没什么大出息!”
    “初见此人,我也觉得他圆滑浮躁,不堪大用,不过……这个人身上有点特别的地方,和别人都不一样!”
    李景林皱着眉头,慢悠悠地说道:“他刚才评点大帅,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似乎意犹未尽,我想来想去,还是琢磨不透!”
    “父亲,他不过是信口开河,您又何必当真?”
    李天宏还有些愤愤不平,调门扯得颇高:“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
    “天宏,你们不是打了个赌吗?我看哪,你会输!”
    李景林并没介意儿子的失态,拉开一张地图,伏在桌子上细细看着,李天宏没敢回嘴,却满肚子的不服气,站在旁边气鼓鼓的。
    对着地图,李景林陷入了沉思,手里的红蓝铅笔从奉天慢慢划到了天津,又从天津划到济南,徐州,南京……
    一道醒目的红线出现在地图上,奉系的地盘正好摆成了一个一字长蛇阵,而直隶就在这条长蛇的七寸位置!
    东北军自出关以来,虽然到处出兵抢占地盘,但派去的大都是二流部队,真正的精锐都放在天津滦州一线,统归津榆驻军司令部管辖,用以防备冯玉祥等人暴起发难,截断蛇腰,威胁东北老家。
    津榆驻军下辖步兵六师十二旅,骑兵一师两旅,炮兵两旅,外加工兵一团,兵力多达七万五千人,全部都由奉军的精华组成,以张学良和郭松龄为正副司令,因为张学良兼职太多,兵权实际上都掌握在郭松龄手中。
    “唉,强弩之末呀!”
    李景林盯着地图轻声嘟囔了一句,头也不抬又向李天宏问道:“天宏,我来问你,杨宇霆的屁股真能在江苏坐稳吗?”
    杨宇霆是东北军中士官派首领,一向和军校派的郭松龄李景林等人不和,最近刚刚被张作霖任命为江苏督军,硬生生挤掉了郭松龄的位子,把郭鬼子气的大发脾气。
    宁沪一带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江苏督军这把交椅,分量又比别的省份重上三分,这么大一块肥肉最终砸在杨宇霆的脑袋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嫉恨交加。
    李天宏惊疑不已:“父亲,您真的相信那个肖林?他不过是个……”
    “你也是当师长的人了,得有些胸襟气度,肖林如果说对了,痛痛快快地认输就是,要做大事,就不要纠缠这些意气之争!”
    李景林打断了李天宏的牢骚,温言教训了两句,又用手里的铅笔点了点地图:“战线过长,四处树敌,难以为继呀!江苏这么一个大省,只有两个师的兵力,早晚要出事!”
    南京的丁喜春和上海的邢士廉所部,都不是什么精锐部队,不过仗着镇威军大败吴佩孚的气势,一时无人敢惹罢了。当然,江苏境内还有陈调元等刚刚归附奉系的降将,不过真打起仗来恐怕指望不上。
    李天宏志向远大,当年在讲武堂也曾下过一番苦功,被李景林这一点拨,再对着地图看了一会,就已经明白了问题所在。
    地图上的镇威军就好像一条长龙,张牙舞爪间,却早已自缚手脚,陷入了困局,不出妙手,只怕难以破解。
    “没想到,倒真被这个肖林说中了!”
    意识到其中的凶险,李天宏不禁悚然而惊,又趴在地图上看了半天,才皱着眉头思索着说道:“当今之计,只有先稳定住北方的局面,才能继续向南发展,首先要消灭冯玉祥的国民军,攻占河南,安抚山西,把冯玉祥赶到潼关以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不错!”
    李景林赞许地点点头,又接着说道:“老帅肯定也是这么个打算,郭鬼子手下的十万精兵强将,全都是给冯玉祥准备的!”
    说到这里,李景林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头,津榆驻军十万重兵,屯集在天津附近,真的只是为了对付冯玉祥吗?
    李景林能在直隶站住脚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是直隶本省人氏。
    李景林出生于今河北省枣强县恩察镇,自幼习武,终身不辍,多年修炼之下,李景林武功高强,擅长武当剑,人称剑仙,亦精于太极拳,师承杨露禅。李景林本是汉军旗人,早年参加清军,辛亥革命镇压武昌起义,担任敢死队长,因作战勇猛,赏穿黄马褂。清朝倒台以后,李景林在军界沉浮,走投无路的时候投奔了张作霖,在奉系中一直属于杂牌将领,饱受排挤。
    去年李景林入关的时候,不服军令,抢占天津,发给张作霖的电报,号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张作霖当场勃然大怒,扬言要杀此叛将以肃军纪。多亏郭松龄说情,以大战当前,不可擅杀大将为由,保住了李景林的性命。
    主政直隶以来,李景林处在张作霖和冯玉祥两大势力的夹缝当中,处境艰难,外人只看到李大督军风光的一面,却不知道背后的风险和艰辛。
    虽然名义上仍然属于奉军系统,但是李景林和奉天方面早就貌合神离,见疑已深,这个津榆驻军司令部,未尝没有防备他的意思,老帅解决冯玉祥的时候,没准儿就会顺手先把他收拾了!
    为了自保,一年来李景林大肆扩军,疯狂练兵,手里总算有了点本钱,但是最近又有风声传来,老帅要重新改编镇威军,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只怕要趁着这个由头,向他这一亩三分地伸手了!
    各种思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景林恍惚了片刻,从胸中吐出一口浊气:“唉……天宏,明天早上你动身去趟北京,替我见见冯焕章(冯玉祥字焕章),然后再到开封走一趟,胡景翼和岳维峻那里(河南督军和省长,冯玉祥派系),也不能断了线……”
    ;

第四十八章 身不由己

    肖林和李叔白离开督军府后,府上照例用汽车相送。
    司机老蔡开着车,不时从后视镜里瞟一眼后座,二公子就不说了,这位肖掌柜也明明是个学生模样,怎么两个人说的话自己都听不懂呢?
    很快驶入了日租界,离着宫岛街不远,李叔白拍了拍驾驶座的后背:“蔡师傅,停一下,我们就在这里下了。”
    汽车吱的一声停在路边,两个人跳了下来,向着车内挥挥手,汽车就自顾离开了。
    “叔白,走一走吧,喝了点酒,身上燥的很!”
    夏日的晚上月色明亮,凉爽宁静,城市里没有什么高楼大厦,还不时能听到蛙叫蝉鸣,两人沿着路边信步走着,有一搭没一搭的随口聊着天。
    “老肖,今天真有你的,我大哥那么厉害,都说不过你!”
    李叔白笑嘻嘻的说着,又努起嘴巴吹了两声口哨,引来了一只布谷鸟的叫声。
    肖林得意的笑了笑,轻轻踢开一颗小石子,避开了这个话题:“叔白,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来到天津后,肖林一直忙忙碌碌,火锅店就是生活的全部,鸡肠子胡同就是世界的中心,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来历。但今天在督军府的一番谈论,又唤起了肖林对未来的担忧,眼前的平静还能维持多久,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我嘛,就像现在这样挺好的。”
    李叔白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不想从军,也不喜欢当官,你看那个梁秘书长,太猥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