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成为营销高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高频次播出让人厌烦
过度传播的恶果让众多商家尝尽了苦头。为了说服消费者购买保健品,商家坚信“简单的话反复说就成了真理”,开始不厌其烦地对消费者进行填鸭。不错,传统的电视广告、平面广告、广播广告,以精美的画面、设计、听觉可以部分完成这一工作,但说服的方式过于单调和生硬,在传统的广告形式中,一个平面反复用,一条电视片包打天下的局面,在资讯爆炸的今天,在消费者迅速喜新厌旧的现在,还能有多少说服力,实在值得怀疑。更关键的是,这种简单、武断的填鸭式灌输,根本称不上是做思想工作,充其量只是造个声势,因为它违背了做思想工作的大原则:循循善诱、亲切、平等,姑且不论谎言重复一千遍是否就能变成真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消费者感觉不是谎言,而是真诚和平等,岂不更好?
广告只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但是不一定能够带来品牌美誉度,简而言之,“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臭名昭著”,品牌不是单靠打广告来塑造的,这也是一些企业为什么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原因,现在靠广告轰炸“一招鲜,红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5、广告难过信任关
信任关是医『药』保健品广告的核心关,所有广告都有义务解决信任问题。但目前的保健品广告却出现与解决信任问题背道相驰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价格与价值背离。由于广告的巨额投放,医『药』保健品价格普遍偏高。其二是承诺过度,由于早期保健品的鱼龙混杂,保健品广告的胡吹『乱』喊,现在的消费者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保健品的。在一波又一波保健品品牌的沉浮之中,消费者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开始学会鉴别,开始不盲目相信广告,开始知道很多不实的保健品广告给他们带来了伤害。几乎90%的广告不能滞留消费者的目光,更无法达到传播信息让消费者试用的效果。
助你成为营销高手 4 医药保健品行业营销:传统广告式营销的十宗罪(2)
6、干扰式广告互动『性』差
以灌输为主,单方面输出信息,受众接受程度低,互动『性』差。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都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反馈感受更无法参与其中。保健品行业的会议营销、体验营销,活动营销的兴起以及迅速瓜分营销板块就是对这种无互动『性』广告的最好否定。欧美雅的火爆销售就归功于终端的体验式营销。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受效果,然后才能让消费者自愿掏出钱包购买产品。
7、依赖广告不顾其他隐患大
由于广告的急功近利,往往忽略渠道、终端、团队、价格、促销等手段综合运用,为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市场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内由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广告、公关等构成小系统,外由研发、生产、服务、管理等构成大循环系统,广告只是企业营销系统中的一环,虽必不可少,又远远不够。一个企业(产品)的成功,一定是以上诸环节、诸要素协同一致发挥最佳效能的结果。把广告视为“救命草”和“万灵『药』”,既救不了自己,也瞒不了消费者;把所有的宝都压在广告上,更是现代营销的“广盲”。
研究表明,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有60%是非计划『性』非理『性』的行为,所以终端的铺货陈列,终端销售人员的宣传推广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只有加强终端渠道建设才能实现广告的落地,拉动销售。
8、同质化广告效果差
当大家都在铺天盖地打广告的时候忽然发现,创意、镜头、场景都日趋雷同,广告盗版现象日益严重,如清华清茶当年的一句广告语似乎成了所有清肺茶广告的标准版。消费者对广告宣传的识别能力并没有商家想象的那么强,最后,消费者看了广告就麻木,所有产品都一样,而一些没有打广告的厂家却在终端悄悄的赚钱。
跟随着红桃k在补血市场的兴起,中国市场曾出现了一大批补血保健品;尾随着哈『药』三精的广告狂轰,补锌又成为了另一个市场热点。一场非典过后,所有的厂家都大力推广维生素类产品。脑白金送礼出了名,什么鹿龟酒、枸杞酒、西洋参、口服『液』、各类保健品乃至感冒『药』、消炎『药』都纷纷效仿送礼。广告表现的雷同、广告传播的一哄而上,淹没了产品的个『性』,常常让消费者无从选择甚至厌烦。
9、广告违规多,企业压力大
首先,广告管制越来越严,市场也越发讲究规范。比如,很多报纸都规定了保健品的软文广告都有固定的版面,集中发布,对于广告用语的规范查处也很严厉,尤其涉嫌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很多企业的广告因此而被叫停,还有许多企业因为广告上管制太严而败走麦城,比如最近包括绿谷在内多家保健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因为宣传不当被处罚,有的被禁登广告一年。
2005年1月20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4年第5期(9月至11月)违法『药』品广告名单,130种『药』品及其生产企业因发布违法广告5次以上而名列“黑榜”,其中包括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的复方丹参片、云南盘龙云海『药』业有限公司的排毒养颜胶囊、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益佰牌天麻头风灵胶囊等颇具知名度的厂家和『药』品。这些违法『药』品广告中,有的属于未经审批刊播,有的使用过期失效文号,有的伪造冒用批准文号,有的属于处方『药』在大众媒介发布广告,还有的属于禁止广告宣传的品种。
10、局部能成功,全国难复制
医『药』保健品广告能否形成规模效应,往往以地政关系是否过硬为先决条件,“腐败营销”即使成功解决个别地方问题,也难形成可推广的模式在全国复制。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审查不严、监管力度不够,很多『药』企利用当地政策空挡或者经销商人脉资源创造各种政策便利,违反国家关于『药』品宣传管理的法规,公然在地方电台、电视及报纸等媒体,散布各种扩大治疗效果或虚构治疗效果的广告,达到了销售产品的目的。但是随着国家对医『药』广告监管的加强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承受社会舆论压力的不断增强,想通过“擦边球”广告或买通地方『政府』大肆宣扬浮夸广告的方式赢取市场的办法已经越来越走到了尽头。这种非健康的广告模式,注定了运行成本高、风险高,而且就算在当地拥有能够呼风唤雨的强势经销商,违规广告得以成功面世,但是这样的“成功”模式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最终由于缺乏值得推广的营销模式而走向衰亡。
助你成为营销高手 5 营销的工具:“品牌授权”演绎市场营销新模式
从4月1日起,由商务部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实行。该办法实施以后,没有得到汽车厂家品牌经营授权的经销商将不能经营该品牌的汽车。据了解,商务部对品牌销售授权的立意是汽车生产企业应对其生产的汽车产品负责,其授权应当符合谁生产的汽车产品谁授权的原则。这种做法,无疑加大了厂家对渠道的掌控力度。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最初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拥有品牌的授权商将自己的品牌通过合理形式授权被授权者使用;而被授权者通常是拥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和资历的生产商。
就全世界范围看,品牌授权业已成为一个1600亿美元的产业,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在美国《财富》杂志所列500家大型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企业的业务与品牌授权有关。
许多企业都把品牌授权看作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说品牌授权已经成为现代最有力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延伸的有效方法之一,并通过日益增加的各种方式加以应用。
一提到授权、许可等名词,人们通常首先想到的是特许经营,其实,品牌授权和特许经营两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理念非常相似,但从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品牌授权强调授权方和被授权方的纽带是品牌,而特许经营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纽带则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品牌授权的『操』作更灵活、更容易达成授权双方的合作。
品牌授权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品牌管理混『乱』。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尽管有些名牌获得了商标持有者的正式授权,但由于同一品牌的授权商标过多,以至消费者无法辨别真伪。由于一些商标所有者缺乏对自身品牌的严格管理,或者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同一个商标被授权给多种不同的商品及不同的公司,从根儿上造成了自身品牌的混『乱』。一些品牌的生产经营者不按合同规定使用商标,有的企业仅获得了一个品牌在一种商品的授权,却同时在其他产品中使用。
一个“鳄鱼”品牌,就有新加坡鳄鱼、香港鳄鱼、法国鳄鱼,鳄鱼头标识既有朝左的,也有向右的。本是男装品牌的“皮尔…卡丹”,在商场里却从皮具到钻饰,甚至内衣、袜子都有大名鼎鼎的“皮尔…卡丹”,让人无法判断真假。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上类似“华伦天奴”的注册商标一度高达200多个;而与“梦特娇”雷同品牌的持有企业就有60多家。当然,市场上品牌的混『乱』并不都是授权的错,也有部分不法分子借机造假。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经发现有一些不法之徒打着品牌授权的幌子,有的甚至连商标都未注册,便搞起了所谓的品牌授权。
专家认为,品牌授权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在『操』作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多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地方,极易使品牌授权变形走样。品牌授权人应该加强被授权方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授权商品的品质控制,不能让低劣的商品影响品牌的形象。其次对被授权人可以生产销售的授权的商品种类、授权商品的销售区域也应在合同中确定清楚,对使用情况及经营情况要进行定期审核。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专家认为,我国目前推广品牌授权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中产阶层扩大,消费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消费者产生了明显的品牌诉求;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竞争形式的升级,企业竞争正在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等。
中国作为世界生产基地,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是中国发展品牌授权业的优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行的授权经营就是实践授权的好机会,对于缺乏品牌的中国民营生产制造业,现在正是了解品牌授权经营、与国际授权品牌合作、发展自己品牌的关键时期。
助你成为营销高手 6 针对政策营销:从后期博弈走向前期的介入博弈
无论是固体食品中的苏丹红、转基因,还是『乳』品业的保鲜标准定义,最近的这些事件都在告诉我们,企业有必要关心传统上只是被动对待的公『共产』业政策领域的治理行为问题,并需要展开更多的前期介入行为。
中国内地产业过去大量存在着要么无标准,要么标准过粗、过低的问题,在加入世贸组织和『政府』鼓励消费者更加积极地捍卫自己权益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将面临着在更多的消费者投诉与国际市场上技术标准的设限。不仅仅在低标准与无标准条件发展起来的企业与品牌将会因此遇到越来越多的公共危机,即便是知名跨国企业与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依照“无禁止即可为”的规则行事时也会遇到明显的尴尬。
非常自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更多被动的危机对策行为,而规范的“危机对策”措施对上述情况大半未必有效。其结果,企业为利益自保,或需采用更多不规范的对策行为,或在无对策的情况下消极地放任危机的扩大。
在笔者看来,在中国市场的企业行为者需要用更为积极的方式来针对政策制定者营销自己的政策创意:
从长远经营的角度来说,需要积极介入到标准创设与产业规划行动中。某跨国公司很早就积极地资助与中国能源政策与规划相关的政策研究,这使其显著地拥有影响与了解政策走向的先机;在类似产品召回标准这样的问题上,政策制定者曾急于学习某些行之有效的成熟经验,此时积极提供资料与经验的跨国公司因之而可推销自己所熟悉的服务体系从而降低自己的体系适应成本。
与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推销自己的政策创意。利益群体自我主张的价值与动机往往受人广泛质疑,因此企业需要借助于独立政策、分析机构与学者进行必要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提出更为清晰的判断并附以更为系统明确的论据,这种相对独立至少表面独立的主张更有被接受的可能。
更多以行业组织或企业群体作为行动单位。单个企业的政策影响行动会具有更加突出的利益偏颇『色』彩,因此政策『性』营销应更多地以行业组织或企业群体作为行动单位,从而加大政策提议的压力分量。
在政策创意的推销过程中,要有多方面利弊分析、清晰的事实依据、细致的问题诊断、具体的行动选择方案。系统的政策提议远比一般感想、抱怨更可能为政策制定者接受。
这意味着在中国的企业需要比以往更为积极主动地关心政策界面上的健全与规范化,包括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的接轨。广义营销领域中的『政府』关系管理(gr)不再仅限于人脉意义上的工作,而扩展于更为系统的政策游说与影响工作――企业不只是积极地等待政策干预的到来,而是积极去帮助形成相对安全与合理的政策体系,为此企业不仅仅需要会用商业营销人才,同时也需要引入必要的公众管理与政策分析人才。
站在『政府』的角度而言,开放『性』地和预先地接受企业的政策『性』营销的积极影响,意味着适度增加决策前期互动与决策沟通成本,但可有效地减少决策执行中面临的大量规避博弈现象,从而降低执行成本。另外,建立在『政府』与产业『操』作者最低限度共识上的规范化行动,也可有效地减少面临公众压力时的政治『性』行动,而形成对产业存续和发展较少负面冲击的政策法律框架。当然『政府』在形成政策方面应该也可以听取企业群体的意见,但也不能简单听取一面之词,而应更广泛地听取各利益相关方面的意见,从而确保最终政策定案不至过于偏颇。
助你成为营销高手 7 不为他人作嫁衣市场营销策略里面的跟进策略
在市场营销策略里面,跟进一直为很多人所不懈一顾。但对于求生存求发展的开创型企业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情。
商务通的成功有目共睹!其实商务通创业之初不过是一个众多pda品牌的代理商。在营销过程中发现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后,精明的商家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型与跟进工作,完成了从代理商向生产商的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在pda市场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市场跟进策略,可参照如下要素:
一、众多品牌已经投下巨资,培育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及需求
一般情况下,培育成熟的市场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创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