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曲线救国 >

第42章

曲线救国-第42章

小说: 曲线救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把这些字在军中强行推广倒也不是说不过去,”六王爷的发言令大家一惊,“咱们的武将的确有很多不识字,尤其是那些从下面杀上来的,若是这样一来在传递军情的时候的确省了很多麻烦。其实也亏他想得出这么一个办法,自己不认得繁复的字就不许人家写。”
  “好了,不说笑了。”咸丰结束了大家的自由发言,“这事是不是那个促狭鬼想出来编排李富贵的吧,李富贵真的会这么胡闹吗?”
  “绝对是真的,我是从郑渊阁那里听来的,他是李鸿章的至交,这是是李鸿章亲笔写给他的,这事本来李富贵都已经准备干了,最后李鸿章吐血苦劝才算作罢。”其实那天劝住李富贵之后李鸿章就给他的几个亲朋写信说了这事,当然信中把这事又加以进一步的渲染,让人觉得李鸿章实在是居功至伟。
  “李鸿章?李鸿章是翰林吧?他怎么和李富贵绞到一起去了?他们是亲戚吗?”
  “那倒不是,李鸿章在籍办团练,这安徽属于两江范围,自然他也要受李富贵节制。”
  “真难为他了,一个翰林竟然要受李富贵节制。好了,大家笑也笑够了,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这个李富贵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闹情绪,各位爱钦有什么好办法。”
  再接下来一阵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以僧格林沁为首的几个大臣主张狠狠的惩罚李富贵,以儆效尤,不过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这样做不妥,还是应当以怀柔为主,可是怎么个怀柔法,一时倒也没什么好办法。 
 
 
 
  
 第一百一十章
 
  当众臣退去之后,咸丰单独留下恭亲王,“老六,你对洋务挺在行的,你说说,咱们就放着这李富贵和洋人走得这么近不管吗,我这心里总是有点悬。”咸丰指着奏章上提到西洋战舰的那一句问道。在李鸿章拟的奏折中,西洋战舰只是一笔轻轻带过,至于租借更是提都没提。
  “皇兄有没有发现,今天那些坚决反对洋务的大臣并没有对西洋战舰有什么非议。”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好奇怪啊。”
  “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现在大家都对李富贵搞洋务睁一眼闭一眼。”
  “为什么呢?”
  “看着李富贵玩火咯,洋人是那么好玩的吗,到时候李富贵未必有好下场。”
  “你仔细说说看。”咸丰对这个六弟的才智一向很看重。
  “就从朝廷来说吧,皇兄您也看到那些洋枪洋炮的厉害了吧,用这些东西对付发匪的确是好办法,可是洋人并不好对付,他们的胃口也不小,我们不妨放手让李富贵去干,我们装不知道,李富贵既不是封疆大吏也不是钦差大臣,他答应洋人的条件我们先是装糊涂,等到剿灭发匪之后,就一概不认账,洋人要是闹起来我们就把责任推到李富贵身上,那些条件都是他答应的,对不对。”让六王爷感到奇怪的是他的皇兄似乎不太欣赏自己的这个妙计,准确地说咸丰的脸色还变得有点难看。
  “是啊,好计策啊,发匪也灭了,李富贵也除了,洋人也摆平了。这是李富贵上的密折,你好好看看。”
  恭亲王满头雾水的接过折子,密折的第一段李富贵解释了为什么这半年按兵不动,主要是因为太平军仍有北窥之心,而这个方向除了李富贵自己没有人能都抵挡太平军(好大的口气,这小子),再加上新招募得军队还没有训练好,若是这时一着不慎,那必然牵动巨大(未算胜先算败,这个李富贵打仗的时候非常精明谨慎嘛,怎么一下战场就胡涂成那个样子)。第二段的内容把恭亲王吓了一跳,先写的是李富贵用洋枪洋炮的心得,然后建议朝廷给北京的禁军、绿营兵也配备洋枪洋炮,那时京师巩固,李富贵也就可以大展拳脚了。“望陛下能再塑八旗精兵雄风,重现我大清康乾之武功”,这两句话让恭亲王热血沸腾,最后李富贵表白若是朝廷建立新军缺钱的话,富贵军就是节衣缩食也要为朝廷挤出些银子来。现在恭亲王算是明白刚才咸丰的表情为什么那么古怪了,他现在也觉得脸上烧得厉害,把奏折放回桌上恭亲王叹了一口气,“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啊。”
  咸丰也叹了一口气,“你说得不错,李富贵和洋人走得太近可能是没什么好处,若是弄出大漏子搞到最后我也保不住他那就不好了,还是得悄悄警告他一下,要跟他说明白这是对他的爱护。还有,你对他的建议有什么看法,真的能给禁军配洋枪洋炮吗?”
  “我觉得这个建议太好了,我也早有此意。”
  “现在八旗、绿营尽皆崩坏,真的能再塑雄风吗?”
  “一定能的,其实富贵军部也就是些农民吗,八旗、绿营再不济,也不会比那些种地的差吧。”从这一刻起历史上精明强干的恭亲王无可避免的落入了李富贵的圈套,归结起来这个时代所有的开明人士都抱有一个致命的错误观念,就是只要有了洋枪洋炮那就是一支现代化军队。
  “好,那咱们就干起来,唉,外头那些老头子们又有的说了。”
  “这可由不得他们了,若是照现在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能打仗的军队就都在汉人手里了。”
  “是啊,虽说我信得过李富贵,可是这个家伙办事实在是太过荒唐,实在不能把国运都压在这样一个家伙身上。”
  “皇上,既然李富贵忠心耿耿,那他现在最多只是闹点情绪,只要皇上显示出对他圣眷正隆,肯定就能让他动起来。”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具体该怎么办呢?”
  “这事得弄得特殊一点,他关于水师的折子当然不能驳他,要说到打仗相信李富贵还是没错的,我也觉得在海上建一支水师即可直接威胁南京,的确有用。其他的嘛…,哎,皇兄,你还记得李富贵和赵尚书家小姐的婚事。”
  “那当然记得,记得李富贵历经的时候朕还许过他等他凯旋之时要替他风光大办。”
  “不如我们派一个大臣代表皇兄赐婚,把赵小姐送到江苏完婚,这样的荣宠还不得让李富贵感激涕零。”
  “好主意,你看派谁去赐婚合适呢?”
  “这个嘛,韦云通德高望重应该堪当此任。”
  “好,就让他去。”
  与此同时李富贵在海州从李鸿章那里得到了一次启发,通过这个启发李富贵终于找到了自己要建立的政治体系。原来李鸿章在身体好转之后,其实他也没什么大毛病,不过是情绪波动太大而已。在身体好转之后李鸿章就想起来他原先还有一个疑惑想问李富贵,就是李富贵为什么不给自己手下人功名。李富贵听了这个问题之后微微一笑,:“我不是个喜欢亏待手下的人,但是我不会给他们留退路,如果半途想开溜那他们就什么都不是,如果跟着我走到最后,等我做了王我决不会亏待一个手下,那时候提督总兵随他们做。”
  李富贵要做王的想法把李鸿章吓的心胆沮丧,不过他马上想起来皇上曾经版过旨,谁灭了长毛就封谁为王,李富贵的王应该指的是这个,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李富贵的机会最大。
  李鸿章暗暗擦了一把冷汗,赶忙把话题岔开。
  “对了,上次我还想问问你现在安徽的情况怎么样了,没想到你一来就病了。”
  “大人走后,安徽的情况还不错,大人发起的各项活动开展的都挺红火。”
  “那就好,少荃是庐州人吧,皖中这一带完全不受朝廷控制,你给我仔细说说庐州的事情好不好,你的了解肯定比那些探子全面。”
  “合肥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战场,任何一方想要完全控制都不太容易,自从忠源公在合肥殉国之后,我们在庐州府的各级官员死的死逃的逃,当然是完全丧失了控制。不过长毛也没有在这里站住脚,庐州的各地士绅纷纷操办团练,也让那些长毛吃尽了苦头,现在大人若是进兵庐州定能克敌建功。”李鸿章以为李富贵想要进军庐州,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牟足了劲替他家乡吹嘘起来。
  李富贵的确有向庐州渗透的意思,不过大举出兵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此时的太平军主力一是在湖广,一是在南京,安徽恰好是蜂腰,自己要是一刀砍下去把太平天国砍死了,那以后还怎么混。
  在经过对庐州情况作了仔细询问后,李富贵对于凤阳以南的混乱局面有了一个深入地了解。
  在李鸿章走了以后,李富贵耸了耸肩:“打下来又怎么样,我有没有人可以派去管理这片地方。”
  “等一等,我不能派人去管,清廷也不能,太平军也不能,如果让他们自治呢?民主的那种。”这个主意让李富贵的大脑急速的转动起来,先算缺点:自治的地方并不是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形势不利的时候有倒戈的危险,名义上也有些问题,不过应该能解决,再有就是士绅拥有更大的权力后有可能会变本加厉的为害乡里,不过现在他们也一样为害乡里,或许多个选举还能让他们收敛一些呢。至于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如贿选、竞选时弄得乌烟瘴气李富贵倒不是很介意,这一关总是要过的,当这个制度成熟以后这些现象应该会慢慢的减少。优点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对地方的部分控制权,既然这个权力机构是自己建立的,只要自己的形势不是太过恶劣他们是会向着自己的。因为不管是清廷还是太平军都不会承认这样一个政体,那么这些议员们只有依附李富贵才能获得权力。从操作性上考虑,选举人口是城镇人口,这样就把土地主排除在权力圈之外,当地的团练头目和商人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这样也能把这些人更好地团结到自己周围,商人是自己一直想要依靠的阶级,而这些团练头子应该是以前淮军的主力,像丁汝昌什么的,还有谁呢?真是麻烦,想不起来了。
  方向定下来后李富贵就开始制定具体的计划了,首先要名正言顺,当然不能把这样一个议会作为一级政府,名义上这个议会只是帮助富贵军筹粮筹款、协调地方,但是在刺刀的干涉下,他们会获得比这大得多的权力。首先在庐州府北部和六安州实行,清廷在这两个地方的影响可以说为零,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所有权力,等摸索出一套经验在推广到自己控制的其他地区。用游击战对付太平军,做小规模冲突,就像当年红军一样,这次李富贵决心在争夺民心的斗争中压倒太平军,两方面的优势使他具有这样的信心,首先就是土改,根据李鸿章所说,这一地区的地主被杀得可不在少数,自己可以把这些无主的土地收上来分给无地的农民。其次自己不打算从这块地方获取补给,也就是说自己不会征粮征税,太平军会不会这么做历史书上没说,可是南京有上百万人口,太平军又有几十万军队,他们吃什么?从目前来看好像他们也只有从安徽和江西获得粮食。
  看到自己拟定的计划,李富贵摇头赞叹不止,“民主真是个好东西啊,你看帮了我多大的忙,说起来我们以前那些搞民主的都有点呆,民主好?为什么好?搞民主得把民主的好处发扬出来,没有好处谁还跟你玩民主。”
  不过李富贵随即想到在中国历史上商业气氛浓厚的国家往往表现得比较软弱,社会风气以奢靡为主,典型的就是齐国和南宋。这事倒是不可不防,怎么才能既富庶民风又彪悍呢,这个问题时再有难度,想了半天,李富贵除了想到开展竞技体育之外是在没有别的什么好主意了。不过李富贵可没有小瞧在此时的中国民间开展体育运动的难度,饭都吃不饱他们怎么会有心思跟你玩体育。
  “哼,这可难不倒我,还是老办法,先看看他们搞体育能得到什么好处,减税?好办法,四个村子为一组对抗,优胜者减税,我就不信,那些阿三都能被调动起来(印度往事),我们的人难道还不如阿三,这样一来在庐州还是要征一点税才好。剩下的就是,究竟开展什么运动呢?”
  “足球!当然是足球!弄好了咱们再举办世界杯。”这个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
  “恐怕你要失望了,首先是球不太好弄,还要那么大的场地,人数又那么多,训练的时候还需要两组人对抗,你怎么可能指望一个村子能组成一支球队?”
  “那你说开展什么运动?”
  “军事五项,集体对抗。”
  “可是我好像不知道是那五项,难道你知道?”
  “不知道,不过从今天起就知道了。”
  “明白了,那你想弄那五项呢?”
  “越野跑、射击、投掷是肯定有的,说不定还有游泳,不过游泳和射击不太好开展,缺乏场地与器材,换成角力、搬运还有…,拚刺刀好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皖中自治的事情李富贵很快就想出了点眉目,不过他现在走不开,就算可以把海军放下,可是即将到货的蒸汽机别人实在是不会摆弄,虽然李富贵自己对机械也不算多在行,但起码懂得原理,面对外国技师起码知道该问些什么。
  李富贵走的时候临时把安徽的事情托付给了陆归延,这事也只好先把他再找过来合计合计,李富贵相信只要自己和陆归延把这件事情讨论清楚了,再具体如何去办的问题上陆归延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陆归延和蒸汽机只相差一天先后到达,在参观了新建的连云港和海军之后陆归延感叹不已,“了不起啊,这地方我以前来过,你竟然把那么一个破落的码头弄出了这么一番气象,真不得了,还有那些军舰,真是咱们的吗?”今天的陆归延显现出了少有的兴奋。
  “归延,过两天还有蒸汽机让你看,那东西可是能够改变天下命运的玩意。”
  “是吗?那我可算有眼福了。对了,有件事情要问你,四划字这个主意真的是你想出来的?”
  “是啊。”
  “被李少荃给劝住了?”
  “也是也不是,我本来就是拿出来吓吓他的,这样他就不敢再反对简化字了。”
  “我猜就是这样,你知不知道李少荃拿着这件事情在到处表功。”
  “这倒不知道,不过我猜到了,这不是很好吗?”
  “很好?还有更好的呢,我昨天一回来就遇到一个以前的师长,他立刻就责怪我不该帮你弄什么简化字,我就把这事全都推到了李少荃身上,说本来你是打算弄一套四划字来用的,我苦劝你都不听,最后还是李少荃想出了这么一个简化字的法子来糊弄你才算渡过危机。”
  “哈哈,你这招很毒啊,给他一个简化字之父的称号,偏偏他自己还在不停的炫耀,以后这简化字的事情他想不出力都不行。”
  “富贵啊,我听到四划字的事情之后仔细想了想,这个主意蛮不错的,这样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字了。”
  “可是,古书都看不懂了。”
  “那又有什么,就是现在大部分人也是看不懂古书的。”
  “你们这些士人会答应吗,大概会和我拼命吧。”
  “现在当然不行,不如我回去先把这四划字弄出来,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在加以推广。”
  竟然比自己还激进,李富贵第一次认真地审视四划字这个想法,这样一来自己不还得重新识字,“恐怕不行,你要是现在推广如果解决了士人的反对说不定还真能成功,毕竟现在使用文字的人很少,如果等上几年原先那些不识字的人都认识简化字了,你再来推行四划字那阻力就会大不知多少倍。”当年要是在刚解放的时候就推行超级简化字说不定就成功了,李富贵暗暗想道。
  陆归延把这前后的困难一加对照,有些惋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