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62章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62章

小说: 大汉帝国雄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在大汉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可,所以淮南国,天子从来就没将之看作一个对等的对手,只有北方的匈奴,才会被天子一直关注。
    而李云现在贸然的假借天子的名义,敲打刘陵,这件事情若让天子知道了,恐怕天子就得好好考虑下,是不是该多磨砺一下这个年轻人,免得他做事如此冲动。
    尽管李云是出于良心和大义来敲打淮南王,并且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消弭一场刀兵,可是政治永远不需要仁慈,更不需要人情,即使是亲兄弟,夫妻之间,一旦到了政治性的层次上,那么这一切的感情都应该抛弃,也只有做到在政治上六亲不认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因为政治不是私人的事情。它关系到全天下人的利益,所以从这点来说,李云的政治智商依然不合格。
    刘陵强忍住心中地惊讶,依然巍自不动的道:“李大人,您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李云轻轻的瞥了刘陵一眼,很轻易的就发现了她那美丽的嘴角肌肉正在轻轻的颤抖着。眼神有些惊讶。他知道,刘陵不过是在做最后地挣扎,因此他站起来轻轻笑道:“富贵如烟云,功名似浮华,纵使您的父王成功了,大汉国也崩溃了,到时候匈奴大军长驱直入,遍地白骨,据在下所知,匈奴人最是喜欢割下人的头颅。制作酒器,他们部族中勇士的评定标准不是力气多大,而是谁家门前挂放的头骨多少,难道郡主和您的父王希望全大汉的子民的头颅被他人割下做勇武的炫耀品?”
    李云从怀中将自己写的那个关于国家,民族之间定义地小册子取出来,递给刘陵。道:“下官希望郡主在看完这个小册子后将此物送与王爷观摩,假如王爷依然没有所悟,那么……“
    李云说完,长长的抽一口气,转身离去,留下依然在那里惊呆着的刘陵,那小册子从刘陵手中划落到地上,在皎洁的月光下。书中开篇的那行显目的字格外触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相同地一个夜晚,距离着临邛数百公里之外的平阳县。平阳侯府的一个小厢中,卫青和他的姐姐卫子夫在门外焦急的跺着步。弟弟卫步广则和母亲卫温在一边祈祷着上天。
    因为今天卫青的姐姐,卫少儿已到了临盆之日。可恨的是孩子的父亲霍仲儒却好像丝毫也不关心地跑去喝酒了。
    卫青虽然气愤,但也无计可施,毕竟霍仲儒大小是个衙役,身份比起他们这一家不知道荣耀多少,卫青紧紧的纂着拳头,他可以想象,当年他母亲产下他的时候。他那该死的父亲在干什么?而他母亲地心又碎成什么样子了。
    卫青发誓,这辈子他一定要带着他的家族争出一口气来,他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
    本来这一切卫青根本不敢想象,可是侯爷告诉他,当年秦国的宰相也当过奴隶,齐国的管子曾是囚徒,而秦国另一名名将白起更是平民出身,一代兵法大家吴起出身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是这些人全部都名垂青史,掌一国之兴衰。
    卫青相信,这些人可以做到的,他也一定能,为了让他的子孙不再被人歧视,为了他的亲人不再被人看不起,为了他这尚未出世的外孙不被人看扁,他发誓他会用他的双手努力做到这一切,然后再狠狠的去嘲笑那些现在无视他这一家的人。
    卫子夫捂着小脸,漂亮的脸蛋上尽是泪珠,她在这平阳侯府姿色绝对是上上之选,所以她平时的待遇很好,而且她很好学,跳起舞来并不比他人差,可是今天见到姐姐的样子,她已猜想到她未来的结局,少女最后的幻想在现实面前剥落,再没有比这个更令她痛苦的事情。
    可是大汉人永远不会向命运屈服,她也一样,绝不会向命运屈服。
    “啊!…………”一声响亮的婴儿的谛声划破这夜空的寂静。
    卫青和弟弟卫步广相视一眼,双双张开肩膀拥抱到一起,高兴的道:“生啦!生啦!”
    卫步广更夸张的跳着道:“我当舅舅啦,我当舅舅啦!”
    不是大汉国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这时代女子的第一胎是何等的艰险,通常孕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一半以上,母子平安的事倒只能说明是命运的眷顾。
    卫子夫迅速的冲到门前,和母亲一起欣喜而焦躁的问着推开房门的老婆婆:“张婶,怎么样?”
    张婶和卫温是多年的好朋友,她慈和的笑了笑,道:“恭喜啊,母子平安,孩子很可爱,是一个大胖小子!”
    说完不久,同一复入房中,卫家大小立刻急急的进去,只见躺在塌上的卫少儿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卫青轻轻的抱起姐姐的孩子,充满感动的道:“上天保佑,这孩子真是可爱!”
    张婶道:“这孩子是很可爱,对了,你们还没给他取名字吧,快点取个吉祥点的名字,好让他健康成长,平平安安!”
    卫青点点头,略一沉思回想起小时候那些伙伴生病时的情况,他打了个冷战,他绝不希望自己的亲人也遇到任何病痛的折磨:“就叫他去病吧,但愿他这一辈子无病无灾,有病自去!”
    这时候的卫青绝没有想到他取的这个名字在十七年后大放异彩,成功的超越秦将白起成为历史上的第一名将!


第一第五十四节 新的目标
    随着铁在军事和农业上逐步的大规模使用,大汉国皇帝陛下甚至下决心用四到七年时间将全大汉的军队换装上铁制兵器,用比之青铜更为优质,更为坚硬,也更为锋利的铁兵器来全面取代已在中原军队中使用近二千年的青铜兵器。
    毋庸置疑,由于用于军事用途的铁的数量在近年大量增加,这给大汉的炼铁业和铁器商人带来了庞大的定单和利益,但随之而来,如何大量提高铁的产量摆到了冶铁业商人的眼前。
    毫无疑问,目前普遍采用的老式木材冶铁,是极不成熟也极为浪费的方法,生铁的产量遇到了瓶颈,大汉国去年的铁产量根本跟不上军事和农业的庞大缺口,由此带来了铁器价格的节节攀升,为了平抑铁价,满足更多农民对铁器的需要,天子不得不暂时停缓了全面换装铁兵器的计划。
    而临邛的冶铁技术毫无疑问的走在了世界的前面,采用焦炭炼铁之后,生铁的质量和产量产生了飞跃性的进步。
    仅去年一年,全临邛的冶铁作坊一共产出生铁一百万斤,相当于大汉重要产铁地蜀郡的一半多。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相对于全国庞大的生铁缺口,这一百万斤无疑于杯水车薪,根本不能有效的降低市场上生铁的价格。
    去年一年蜀地一件标准的铁农具价格上涨了几乎半成,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昂贵的工具,所以大多数农民不得不舍弃质量更好的铁农具,重新使用早用了上千年的青铜农具,甚至木制农具。
    李云不得不将目光暂时转向扩大临邛生铁冶炼规模和提高生铁冶炼效率,避免更多的浪费上。
    要知道,去年一年临邛的冶铁作坊产出了一百万斤生铁,却用了数十倍于此的铁矿石,李云虽然不懂生铁的冶炼。但是看着那堆积如山的废渣,他心里也很痛。那些若可充分利用,就全是钱啊!
    可是在没有平炉炼钢地今天,那些废渣已无可能重新回炉,因为成本实在太高,还不如用矿石来炼的好。
    不过劳动者地智慧永远是高超的。在大额奖金和福利的刺激下,来自临邛一个偏远地方的铁匠张一全,在李云去长安的时候成功地发明了搅拌式炼铁术。
    所谓搅拌式炼铁术。其实是一种牺牲质量来换取效率和数量的方法。
    这个新的炼铁技术是用一根钢棒在炼铁时,当炉内矿石融化之后。将钢棒放进去,不断搅拌,原理李云自然清楚,这样将使炉内的溶液在不断的搅拌下,更多地接触到空气,从而更好的使生铁脱碳。提高生铁的产量。避免废渣的产生。
    不过代价就是炼出来的铁几乎没有锻铁(熟铁),清一色的可锻铸铁,也就是生铁。
    但是这个技术对于现在地大汉来说无疑于生铁冶炼技术地再一次飞跃,毕竟大多数农具和兵器并不需要锻铁,生铁就可满足这一切的需要。
    而采用这个方法炼铁之后,生铁产量再次增加一倍,仅仅三月份,临邛的生铁实际产量便达到了惊人的三十八万斤。
    为了奖励这位铁匠的功绩,李云奖赏了他整整一万钱。以及三顷土地,并将这个搅拌式炼铁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张一全搅拌式炼铁术’被载入了临邛技术学院的课本,他的名字迅速被人们知晓,很快原本打光棍的铁匠就得到了数名临邛美人地青睐,最终他人财两得,一时间令他的同行们红了眼睛,大家拼着命的尝试起各种各样的炼铁方法,虽然很多都失败了,但是至少人们不再喜欢拘泥于古法,转而思索起新的方法,这个现象李云自然十分希望看到。
    但是这种炼铁技术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原因就是目前采用的百炼钢技术根本不能满足越来越庞大的炼铁搅拌的钢棒需求。
    要知道即使是一名技术熟练的工匠一个月也只能锻打出一到二根适合搅拌的钢棒,目前的百炼钢技术显然已经不适应越来越庞大的钢棒需求。
    这个倒还难不倒李云,毕竟他好歹还是个现代人,灌钢法他还是知道一点的,于是很快的,兵器监的工匠们开始采用生铁混合熟铁的灌钢法,虽然是很原始的一种方法,但它胜在简单,不需要像百炼钢一样反复锻打,效率大大提高了,暂时缓解了目前的钢棒需求危机,但是李云知道,在五月过后,扩大至少一倍的临邛商会,将再一次迎来新一轮的钢棒需求危机,所以这种原始的灌钢法,他必须予以改良。
    不过他很丧气,因为他不是冶金系出身,所以他帮不上任何实质性的忙,而要让工匠们懂得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只有等数年之后,临邛技术学院那帮学员毕业,才有可能逐步向人们揭开空气的奥秘。
    不过那几名几乎被李云遗忘掉的方士却在这时忽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这些方士在白吃白喝了一年之后,终于在丹炉中按照李云提供的配方制出了黑火药。
    其实火药早已经存在,早在先秦时期,炼丹的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就没少受过这古怪的东西的骚扰,只是怀着对神明的敬畏,人们并不知道这其中奥妙。
    当然李云可并不清楚火药的配方和最佳比例,他只是依稀的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说法,告诉他们主要原料是芒硝,木炭,硫磺,至于最佳的配方就得他们去摸索了,按照李云的说法,没有制出威力最大火药之前,这些方士便不需要来见他。
    很显然,他们做到了,这一年来他们不断的摸索着,终于摸索出了一硝二磺三木炭这个最佳的配方,不过他们却并未制出炸药来,他们显然完全违背了李云了意思。火药首先的作用居然不是军事,而是被他们制成了烟花。非常灿烂和绚丽的烟花。
    当李云挽着刘玫和卓文君的小手,目睹了那冲天而起的绚丽烟花,看到佳人脸上灿烂而幸福的笑容时,他觉得,好像这样挺不错地。而且烟花好,这个东西假如卖到草原上去,李云敢打赌匈奴单于会为了几捆这样的烟花,而不惜一切代价。
    而李云则可用从匈奴人手上赚来地钱财和物资,扩大火药的生产规模。到时候给匈奴人在雁门关外点燃一场最灿烂最绚丽的烟花,李云想,在雁门关外的某个地方埋下一万斤火药,不知道点燃后,可以杀死,多少匈奴人?
    而用匈奴人的钱来打败匈奴人,用匈奴地战马践踏匈奴人的王庭。这个确实是李云一直以来的希望。
    而且火药的用处实在太大了。它可以用开矿,在某个铁矿山脆弱的地方放上一堆火药,比派一万民工人去凿山更为实际和划算。
    它制出烟花可以用来送给太后养眼。进一步增加太后对李云的好感。而其余的烟花,李云并不打算卖多少给大汉国国内的贵族,他决定全部倾销到草原上去,毕竟这玩意,放过之后就不再拥有,白白的耗掉大汉国自己地资源,这极不划算,玻璃器皿也是一样处理,昂贵而无实用的东西。只会带来门阀间的攀比,而不会有任何的实际作用,这点李云清楚的知道。
    而这些东西倾销到西域去,倾销到匈奴去,则可以为大汉带来庞大的税收和无数以前用钱也买不到的战马,牛,羊。
    这些东西在草原上的价格很低,可是在大汉却是昂贵的很,譬如战马为倒,现在大汉国的许多商人出行,根本就用不起马车,他们只好选择更为廉价的牛车,这是因为马匹的稀少,而当塞外地牛马大量涌入之后,大汉国将迎来它经济上的一次腾飞。
    当然大汉国永远不可以受制于人,草原上有着大汉所需要的一切,包括牛马,更包括大量廉价的资源以及深埋地下的丰富矿藏,这些都已可令大汉国有足够的理由的全面,彻底的占有这块历史上一直给中原带来困扰的土地。
    更何况草原上的民族本来就是华夏族的后代,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战争的关系流落出去,他们在草原上颠沛流离,大多数人在疾病与战争的困扰中悲惨的生活着。他们被上层贵族无耻的剥削,奴役。
    原先大汉元气没有恢复,没有能力照顾这些迷路的同胞,现在大汉国元气逐渐恢复了,那么也是时候张开自己的双臂将这些流落在外的子民抱入大汉国最温暖的怀抱。
    至少大汉不需要他们当奴隶,只需要他们为大汉放牧,至少大汉可以将他们当作亲人一般看待,受灾了有中原的粮食赈济,遇到侵略了,大汉国的精锐军队将保护他们,至于什么乌孙,匈奴,月氏,东胡,羌,难道他们在这样的温暖下,还会记得这些名字吗?
    他们只会有一个民族——汉!李云看着漫天的烟花发誓道,同时他也觉得有必要调整下目前的学说范围,大汉国不应当仅仅只保护好长城内的子民,大汉的疆域也不应当受到长城的羁绊,凡是大汉军旗到达的地方,那么就应当属于大汉国!
    理由嘛,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大汉律!是的,李云觉得大汉律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至少它没有指出大汉国的军队应该怎么对待新征服的土地,而且李云觉得刘彻会非常喜欢这个主意,立志扫平匈奴的刘彻可不仅仅只是要打败匈奴,对于君王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开拓万里江山,并稳当的将之传递给后代子孙来得更加吸引!


第一第五十五节 排外风波
    成子年的五月对于李云毫无疑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月份。
    因为五月临邛商会将迎来它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扩张,事实上很多原本的商会成员十分的不满意李云扩张商会规模的举动。
    原因就在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临邛商人们开始拥有了浓厚的本土意识,可能是由于财富的迅速赚取,也可能是由于全临邛兴兴向荣的发展局面,总之李云从长安回来感觉到了临邛从农民到商人再到衙役之间充斥着浓烈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事实上他们没有理由不骄傲,去年一年是临邛历史上发展的最快的一年,得到利益的不仅仅是商人,更有农民,工匠,走在临邛的大衙上,整洁而干净,乡村中再也看不到挥舞着木制锄头,带着十三四岁的孩子在土地里干活的老人,事实上为了面子,也为了赚取更大的名声,发家了的商人们忽然觉得,让老人干活实在是一种罪孽,让孩子年纪轻轻的就从事高强度的劳动更是耻辱,所以他们拿出微不足道的金钱来建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